祝卿安聽著全匯法師對他的開導,笑了笑後便不再言語,他是真的見過菩薩的,實際上佛陀他也見過。
這在那個時候,這些稱謂對應的不是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而是對於香火道的掌握達到一個程度,並且屬於佛門之人的稱呼。
雖然沒有見過菩薩和佛陀全力出手,但是祝卿安從朋友長輩口中也聽過這些人的一些故事。
那些當真用香火外塑神像,內雕佛心的人是可以簡單影響一小片地域的道的。
往往一位佛陀行走之時,周圍便會產生一個有別於人道和妖道的道,這也就是所謂的地上佛國。
不過隨著人道獨強,加上仙路斷絕,佛陀們要麼圓寂,要麼選擇了離開此界。
“那物件取出來了嗎?”
祝卿安看著遠處已經開始逐漸散開的怨氣,再過兩三天這怨氣大機率就會徹底的散開。
只要沒有石塔作為匯聚點,沒有每年那麼頻繁的被棄養的嬰孩,那麼就不會再發生這類事件了,此刻事情告一段落,之後他便也要踏上路途了。
“取出來了,貧僧還要儘快將此物帶回寺中去鎮壓,施主還請多多保重。”
全匯法師用手指自那銅缽之中一捏,就見一對血紅色的簪子被取了出來,那上面是參雜著怨念的精氣,看樣子那人原本是準備利用精氣做一件胚子,或者是作為延壽的手段。
再次上路,便只有一人一鳥了,人道果然是看人下菜的,後面的一路上祝卿安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麻煩,最大的麻煩大概就是在進入邊徼的時候遇上了一夥攔路打劫的馬匪。
進入邊徼的第一站便是青石鎮,這是一座建立在山間的城鎮,或者說整個邊徼就是由山連著山形成的一塊地方。
在這裡,你站在山下往上看是山,站在山上往遠處看也還是山。
山脈一層疊著一層,水道則是在下方流淌著,細看還有散佈在澤地之中經久不退的瘴氣。
青石鎮是進入山中後,為數不多有著大塊平整地面的地區,它的形狀狹長,被兩條山脈夾著,城鎮得主體靠著一側的山脈與另外一側的峽谷,位置剛好堵住了邊徼進入中原的最重要關隘之一。
祝卿安在出示了自己的文牒之後就被把守著關隘的衛兵給放了進去,祝卿安感覺這大概是因為他是孤身一人來到這裡的,看起來身上實在是沒有什麼浮財可以被盤剝。
這類孤身一人前來的人,要麼是有本事,要麼就是在城裡有人,衛兵掃了一眼後就將他給放走了。
青石鎮裡面頗為繁華,大部分中原的商隊會止步於此,因而這裡的布匹、鐵器、瓷器、絲綢、皮草這類產品的價格雖然比起中原腹地要高不少,但是比起千山之地裡面還是要便宜太多了。
大一點的山寨除開會等待一些相熟的商人帶著貨物自己上門來,還會定期組織青壯年來到青石鎮裡面採買一些貨物。
千山之地裡面生產玉石,藥材,同時還有一些散亂的礦藏,這些物件都是硬通貨。
青石鎮的結構也很好懂,最靠近中原的地方是原來前朝修建的驛站和關隘,現在雖然大煜在這裡沒有駐軍,但是有幾家被中原同化得差不多的邊徼本地家族在這裡駐紮。
這些家族的駐地也就是這裡。
青石鎮一側的崖壁上多掛著嵌入石壁之內的樓閣,這些樓閣大都一半落在石壁之中,一半用木樑支撐出來,落在外面。
在關隘前的區域,這些巖壁上蔓延過來的建築物和下方的建築融合為了一體,但是等到了兩層城牆加一座翁城組成的關隘內部時,這些原本雕樑畫棟的建築物卻戛然而止。
顯然,本地駐守在這的幾個家族,對於那些邊徼之內的窮親戚遠沒有表現出來的這般放心。
關隘內部的建築物都很低矮,只有城牆後面,依靠著城牆高高聳立的塔樓彰顯著這裡南境第一關的雄偉。
這裡的家族被中原幾乎完全同化了,祝卿安在關隘之中見到的人幾乎都是戴著冠,穿著整齊的衣袍,這些人的打扮甚至比馮翊一些自詡狂生的貴族子弟還要合乎禮節。
穿過關隘,原本由石質建築物和高大城牆一起構成的壓抑冷峻氛圍瞬間消散一空,陽光越過遠處綠色的丘陵而來,這些金色的光被山脈阻隔了些許,剩下的便少了幾分熾熱,多了一些溫暖。
祝卿安是和一支商隊一起進入的這裡。
商隊剛進來,幾個年紀不大的馬伕立刻用手遮擋著那略顯刺目的陽光,好緩解一下剛剛在關隘後面排隊時已經適應了黑暗的眼睛。
這時就見一些穿著靴子和長袍,但是並未戴冠,只是將頭髮編成辮子,或是用牛皮繩紮在一起的商人立刻湊了上來。
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推銷商品,而是為了搶先買下商隊中自己需要的物件。
商隊才進來不久,還未行出半個時辰的路程,車上的東西也就下去了一大半,剩下的物件不是沒有找到買家,只是商隊的人認為價格不合適,準備再留留。
青石鎮幾乎只有一條街道,貼著山崖的那邊上面接著用木栓頂入崖壁作為支撐的閣樓,對著懸崖的那邊則是用木頭往下打了樁,在上面又擴充套件了一些空間。
在這塊地廣人稀,瘴氣遍佈的地方見到這般寸土寸金的地界,著實讓人感到有意思,梵影操控的化櫱更是東張西望個不停。
那獨特的閣樓建築更是勾起了梵影十二分的興趣,祝卿安只得帶著梵影進去了一家開著門,作為酒樓的小樓。
和外界那寬闊整潔的石板路不同,酒館內的空間異常的擁擠,五張桌子被擺在了小小的一樓,就這樣還要塞下一個不算小的臺子。
老闆娘是個掛著銀耳環的姑娘,這姑娘穿的颯爽幹練,每每在人群之間旋轉時,她手腕上那帶著鈴鐺的銀色手鐲就會響起來,發出陣陣清脆的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