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天就要黑了,向芯帶著向蕭主動的為自家做了晚飯。
晚飯做得簡單,三菜一湯的家常菜。
三菜分別是蒸茄子,炒虎皮海椒和炒萵筍。
而湯,也是西紅柿蛋湯。
這些菜全是今天向家溝幾家和向芯家關係親近的人家送來的,特別是大房送得多不算,還給向芯家送來了一大袋大白米。
向芯這邊飯做好了,但外出的向老爺子和向恆都沒有回來。
眼看著天就要黑了,向芯幾次來到自家大門口張望。
“姐,爺爺去哪兒了?怎麼還不回來?”
向蕭來到向芯身邊踮起腳順著向芯的視線看向了村口。
“去十里坡看袁家爺爺他們了,按理應該回來了。可現在還沒回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事兒?”
向芯心裡有些不安的摸著向蕭的頭,再次看向了村口。
爺爺外出一天都沒有訊息,只能說明十里坡這一趟不順利。
“十里坡在哪裡?爾行哥是不是也在哪裡?要不咱們也去看看?”
一聽見袁家,向蕭激動的反抱住向芯。
他對袁爾行的喜愛,已經生出了想隨時追隨他的腳步的想法了。
“去個屁,你當十里坡是成遠的街市啊,你想去就去。我可聽說了,從向家溝要去十里坡光翻山都要翻兩座。還有,十里坡窮得很,那邊的人連飯都吃不飽。這樣你還想不想去了?”
向芯一手指在了向蕭的額頭,對他這種孩子氣的話很是看不上。
“啊?那……那袁家爺爺他們在那邊的日子是不是很難過?爾行哥知道嗎?他會不會很傷心啊?”
向蕭小小孩子,雖然比同齡人聰明,但面對生活的鉅變還是很稚嫩。
所思所想,都很簡單。
“要不讓爺爺和大爺爺商量一下,讓袁家爺爺奶奶他們都搬來向家溝吧。就算是勞動改造,咱們向家溝也是可以的。”
向蕭的話,再次讓向芯覺得她幼稚。
可孩子也是出於好心,她就沒再噴他了。
她的手再次摸了摸向蕭的頭頂,重重的嘆了口氣。
“唉……這事兒吧,不是爺爺不幫忙,實在是無能為力。還有你爾行哥,他也在努力。可有時人力有窮盡 力所不能及。這話你和我說說就好,別在爺爺和爾行哥面前說。他們聽到了,會傷心的。”
向芯鄭重的提醒著向蕭。
她知道,爺爺雖然為了她捨棄了和袁家的婚約,但他對袁家的事卻很上心。
只是他畢竟只是一個商人,對政治的敏感度不高。
能幫袁家的地方更是寥寥。
至於袁爾行,他自然想讓家人都過得好,能平安。
可現實有時真的很殘酷,不由他的意志為轉移。
袁家能在十里坡安生的生活,已經是各方努力後的結果了。
“啊,哦,我不會說的。”
向蕭有些失落,輕輕的將頭靠在向芯的肩上。
“對了,你怎麼不關心咱爸呢?他也沒回來啊。”
向芯拍了拍向蕭的頭,拉著他慢慢的坐在了自家院門口的臺階上。
兩人靜靜的仰起頭,看著頭頂那滿天的星光有一句沒一句的聊天。
“咱爸有什麼可關心的,他不按時回家不是很正常嗎?以前在成遠的時候,他最長有過快兩個月沒回家的記錄。現在……估計也差不多。不過姐……”
向蕭的話說到一半突然抬起頭,一臉嚴肅的看著向芯。
“怎麼了?”
向芯被他弄得有點懵,不明白閒聊得好好的他怎麼突然這麼嚴肅了。
“姐,你不是馬上要去給爸當學徒嘛,那你以後還能按時回家嗎?咱家一共就四個人,爸爸爺爺都是大忙人,你以後不會也是吧?若真是那樣,那我怎麼辦?”
向蕭說到這裡回頭看了看有些黑的院子,特別是院子後面那若隱若現的山頭,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我一個人住在這裡,我有點害怕。”
向家的小院建在村口,但背後有一座小山。
此時看著後山的方向,那若隱若現的山峰就像一張大嘴一樣,的確有些嚇人。
“放心,放心,我這輩子估計都當不成咱爸那種工作狂。就是爺爺,以後也不會太忙的。你放心吧,以後我和爺爺應該都能按時上下班,按時回家。”
向芯笑著拉過向蕭的頭,將其按放在了她的肩頭。
“不過你這膽子是不是太小了點兒,男孩子這樣可不行。看來以後,得給你練練膽才行。行了,回屋吧,這外面蚊子太多了。我感覺再坐一會兒,我的腳背都要被咬腫了。”
向芯拉過向蕭就往院子裡走,剛走到院子裡院外就傳來了腳踏車的鈴聲。
她下意識的跑回來,站在自家院門口居高臨下的看著村口的方向。
果然,鈴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最後停在了向家院門口。
“芯芯,你這是專門在這裡接我啊。家裡有吃的沒?我這忙了一下午真是餓了。”
向恆看見向芯,第一時間下了車。
他一手提著車籠頭,一手提著車的前槓就往自家院子走來。
一邊走,他還一邊唸叨著對院門口的設施的不滿。
“院門口還得修一條斜坡道才行,這騎腳踏車總這樣提來提去的多不方便。以後你天天都要上下班,肯定不習慣。”
“爸,我會習慣的。更何況,我力氣大,這點臺階不算事兒。不用為了我特意改道了,更何況你天天忙也沒時間不是。走吧,進屋吃飯吧。不過,爸,爺爺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沒事吧?”
向芯對於向恆提議為她改道的想法並不領情,以他對工作的熱愛程度,他根本沒時間管家裡的事情。
他現在說這些,無非就是說說而已。
“啊?還沒回來?是不是路不好走,他耽擱了?別擔心,你爺爺可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不只咱們向家溝熟,就這周圍十里八鄉他都很熟悉。先等等吧,說不得明天一早他就回來了。”
向恆並不怎麼擔心向老爺子的人身安全。
就像他說的一樣,向老爺子從小在向家溝長大,不僅對周圍的環境熟悉,就是這十里八村的人,他也有不少的熟人。
真有事兒,隨便張口一叫都有人幫他。
可不像自家在成遠的時候那麼孤立無援,稍有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