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章 管漢

雒陽的這場風雨,來得迅猛如狂風驟雨,一時間城中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可誰也沒料到,去得卻更快。

短短三四天的時間,那瀰漫在大街小巷的硝煙漸漸散去,喊殺聲停歇,這座古老而又威嚴的都城便再次恢復了往昔的安寧。

百姓們戰戰兢兢地開啟家門,看著街道上不再有廝殺計程車兵,心中雖有餘悸,但好歹能鬆一口氣,開始試著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

管亥憑藉著此次匡扶漢室的大功,在朝中的地位水漲船高,很快便被封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如此一來,他已然是大權在握,成為了朝堂之上名副其實的權臣。

朝堂之上,眾人對他自是畢恭畢敬,每一個決策、每一道政令都出自他手,整個大漢的軍政要事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而那些朝中的百官們,經歷了這場動盪之後,面上並未表現出什麼哀傷之色。

對於他們而言,朝堂上的權力更迭就如同一場遊戲,只不過是重新排排座次,再瓜分一下利益罷了。

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在這新的權力格局中保住自己的地位,謀求更多的好處,至於那些逝去的人、那些曾經的爭鬥,都已然成為了過去式,只需儘快去迎合當下的掌權者就好。

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卻仍有波瀾湧起。

遠在外地的前將軍董卓,得知管亥掌控朝堂、大權獨攬的訊息之後,心中極為不滿,自恃手握重兵,便公然號召天下共同反對管亥,企圖以此來攪動局勢,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可他萬萬沒想到,朝廷的反應極為迅速且果斷,直接下了一道詔書給皇甫嵩和蓋勳,命二人出兵進攻董卓。

皇甫嵩和蓋勳向來與董卓不對付,平日裡便對董卓的諸多行徑看不順眼,接到詔書後,二人毫不猶豫,當即率領各自的軍隊從兩邊夾擊董卓。

董卓雖有幾分兵力,可面對這兩位名將的聯手進攻,卻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戰場上,董卓的軍隊節節敗退,一時間兵敗如山倒,最終大敗虧輸。

而董卓本人也沒能逃脫,人頭很快被砍下,送到了雒陽。

這一訊息傳開,讓不少人暗自心驚,也讓那些蠢蠢欲動、妄圖效仿董卓的人徹底打消了念頭。

與此同時,東郡太守橋瑁也妄圖趁亂分一杯羹,他出兵攻打旋門。

可他的如意算盤卻沒能打響,黎陽令陳宮足智多謀,帶領都尉炅母巧妙地截斷了他的後路,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橋瑁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在一番激戰之後,橋瑁也被砍下頭顱,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至於其他的人,看到董卓、橋瑁等人的下場,皆是噤若寒蟬,沒有什麼反應。

大家都在靜靜地等著朝廷新的詔令,誰也不敢貿然出頭,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步了那些人的後塵。

整個天下在這一場場變故之後,暫時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平靜之中。

隨後不久,幽州、鎮東將軍、青州在北海相諸葛玄東萊郡太守管統的聯名下,冀州所有郡守和刺史,兗州在泰山郡太守諸葛珪的主持下,徐州在刺史陶謙和琅邪相麋信的主持下,紛紛派人向朝廷上計。

看到這一幕,揚州、豫州、交州、荊州、益州、涼州,紛紛派人向朝廷上計。

......

“賤妾不求稱制天下,只求能夠伺候管郎,望管郎能夠讓辯兒安享一生即可。”

何氏輕啟朱唇,聲音帶著一絲嬌弱與哀求,扭動著那如蛇一般柔軟且婀娜的身軀,面上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她雖已年近三十,且多年未被劉宏臨幸。

歲月並未完全磨滅她的風韻,反而在其眉眼間添了幾分成熟與嫵媚。

在這權力更迭、局勢變幻的亂世之中,她深知自身與家族的命運皆繫於管亥一身,故而使出渾身解數,試圖以自己的柔情來打動管亥。

管亥望著眼前的何氏,心中自是知曉她的心思與目的。

不得不說,管亥自身能力不俗,無論是在戰場上的勇猛無畏,還是在處理複雜局勢時的智謀決斷,皆讓他在這亂世中脫穎而出。

也正因如此,他方能將何氏徹底服帖,甚至連帶著何進的兒媳尹氏,也一併納入了自己的府中。

畢竟,他曾答應過何進,要待何宴如親子,而納尹氏為妾,無疑是給整個何進一脈吃了一顆定心丸,讓他們徹底放下心來。

此刻,尹氏乖巧地跪在旁邊,低垂著頭,一言不發,那柔順的模樣彷彿一隻溫順的羔羊,任人擺佈。

跪在另外一邊的是陰瑜的妻子荀採,在管亥打入雒陽之後,陰瑜驚懼而死。

管亥對於陰瑜的背叛,心有不爽,便帶人進入其府中,正遇到荀採,一時驚為天人,便直接掠走。

而陰家為了安撫管亥,也就預設了此事,至於荀家......樂見其成。

荀採性格剛烈,倒是想為陰瑜赴死,但管亥哪裡是什麼謙謙君子,直接霸王硬上弓。

折騰幾夜之後,反而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此刻就跪在尹氏旁邊呢,更加乖巧。

......

管亥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著一股威嚴與沉思,緩緩開口道:“大漢接下來怎麼走,聽我的就行,我會好好的把大漢管起來的。”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與決心,彷彿已然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偉的藍圖,一幅能夠讓大漢重新煥發生機與繁榮的藍圖。

然而,他心中也清楚,當下的局勢依舊複雜多變,各方勢力雖暫時被壓制,但仍在暗中蠢蠢欲動。

他所等待的,是那來自遼東四郡的十萬甲士。

唯有當這十萬甲士耀武揚威地進入中原,駐守在雒陽附近後。

他方能真正擁有足夠的實力與底氣,在這天下間大展拳腳,去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與理想,去重塑大漢的輝煌。

數日後,雒陽城中愈發熱鬧起來,各方人物如百川歸海般紛紛朝著這座都城匯聚而來。

賈詡,這位智謀超群、算無遺策的謀士,邁著沉穩的步伐踏入了雒陽城,他目光深邃,似在思索著接下來局勢的種種變化;公孫瓚,一身英武之氣雄赳赳氣昂昂地趕來;管承、牽招等人也進入這即將風雲變幻的權力中心,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而劉備,眼神中已然透著一股匡扶漢室的堅定決心,身旁的關羽更是威風凜凜,手持青龍偃月刀,丹鳳眼微微眯起,不怒自威,讓人望而生畏。

與此同時,青龍縣的趙香、孫劍、鄒昂等人也相繼抵達。

而管亥的妾室郎姝、卞珠、秦羅敷等人,也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了雒陽。

不來也不行了,管亥可不是什麼聖人......

就在這時,那來自遼東四郡的十萬甲士如鋼鐵洪流般耀兵中原,他們佇列整齊,步伐鏗鏘有力,甲冑鮮明,兵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所過之處,揚起陣陣塵土,彷彿向天下昭示著管亥如今雄厚的實力。

隨著這些人物與軍隊的齊聚,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恍然知曉,原來管亥就是管均,管均就是管亥呀。

管均,管君,字實亥......

此前眾人只聞其名,卻未曾將二者聯絡起來,如今知曉這背後的真相,無形之中,對他心服口服的人和聲音漸漸增多了起來。

人們驚歎於他隱藏身份卻能運籌帷幄,一步步在這亂世之中崛起,掌控大局,不由得對他多了幾分欽佩與敬畏。

而管亥這邊,早已透過一系列巧妙且雷厲風行的手段,任用親信佔據了朝政中樞的重要位置。

那些親信皆是他精心挑選、信得過且能力出眾之人,如今各司其職,整個朝堂的運轉已然漸漸被他牢牢把控在手中。

如此一來,他心中謀劃已久的變革,終於可以大刀闊斧地開始了。

管亥深知大漢如今積弊已久,想要讓其重現輝煌,必須從方方面面進行革新,無論是吏治、軍事,還是民生等諸多領域,都亟待一場徹徹底底的變革來打破僵局,注入新的活力。

另外,之前被蹇碩抓起來的那些十常侍,也被管亥赦免了。

不過,他們可沒能恢復往日的權勢與地位,而是被貶為庶人,被剝奪了曾經的榮華富貴。

管亥此舉,意在安天下士人之心,畢竟十常侍禍亂朝綱多年,早已引得天下士人不滿,如今將他們懲處,也算是順應了民意,讓那些心繫大漢的文人士子們看到了朝廷撥亂反正的決心。

當然啦,管亥心裡還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這十常侍家族多年來積累了億萬的身家,那可都是一筆鉅額的財富,正好可以拿來為他接下來的諸多計劃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援。

很快,管亥就拿出了他的虛君制度——道法。

一,取消皇帝稱號,只言天子,天子是大漢的象徵,形式上任命管漢(丞相)和尚書,根據功勳任命上院。

二、管漢和尚書擁有對大漢管理的行政權,但受到御史臺和管院的監督。

三、御史為司法機構,擁有獨立的司法權,不受丞相和尚書管理。

四、管院由上院和下院組成,擁有立法權。

四、下院由各州郡縣選舉組成。

五、上院由功勳貴族選舉產生。

六、尚書共有二十人,由上院選舉五人,下院選舉十人,丞相任命五人。

七、管漢最多兩屆,每屆六年。

......

其實就是參考後世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進行一定的適合本地的微調。

而權力中心,自然也就在由上院和下院組成的管院之中。

第一次的官員選舉很快開始推行起來,下院為每個縣選舉產生一個人,郡再多加一人,計有一千餘人。

上院則是根據功勳高低,進行分派,原本的劉姓各王,保持原有的王爵位,縣侯、鄉侯和亭侯同樣擁有一個席位。

......

如此一來,管亥憑藉著自身的謀略、強大的實力以及一系列精心佈局的舉措,倒是真的逐步將大漢給管理起來。

在他的掌控之下,朝廷的各項事務開始有了新的秩序,政令得以較為順暢地推行,原本混亂不堪的局面漸漸趨於穩定。

當大漢首次進行選舉之時,整個朝堂上下瀰漫著一種微妙而緊張的氣氛。

眾管員們一個個忐忐忑忑,內心糾結不已。

他們心裡清楚得很,在當前的局勢下,管亥權勢滔天,且又有十萬甲士在側,其威望與實力皆不容小覷。

雖說選舉看似有著諸多程式與形式,但實則結果已然不言而喻。

於是,在投票過程中,絕大多數官員都不敢不選管亥,最終管亥以高票(非全票)順利透過選舉,當選為大漢這一特殊時期的重要領導者——管漢。

這一稱號的誕生,也象徵著管亥在大漢權力架構中的全新地位與使命。

為了平衡各方利益,確保權力結構的相對穩定,管亥在制度設計上煞費苦心。

上院和下院的設定,充分照顧到了大漢原本功勳貴族和世家大族以及各地豪強的權力訴求。

上院之中,那些功勳貴族們憑藉著家族往昔的榮耀與功績,得以在其中擁有一席之地,他們可以在此就重大國策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建議,維護家族的傳統地位與利益。

而下院則為世家大族以及各地豪強們提供了一個發聲的平臺,他們能夠透過下院反映地方的實際情況與需求,參與到國家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之中。

有了這樣一套兼顧各方利益的制度框架,再加上那十五萬甲士的強大威懾力作為後盾,整個選舉以及後續的權力交接與制度推行過程自然順暢無比地進行著。

......

管亥就任第一任管漢不久後,就正式迎娶了妻子郎姝。

在盛大的婚禮現場,郎姝數度哽咽,哭的是梨花帶雨,畢竟她沒有想到管亥竟會以他為正妻。

要知道,當今天子的母后何氏也在管亥的後宮團中,如此高的地位,可憐也只能做妾室了。

數月後,管府的何夫人、卞夫人、荀夫人、尹夫人有了身孕。

......

鑑於此,管亥考慮之前郎姝沒有身孕,可能是女子的身體發育不夠完全,導致的。

於是授意管院立法,將女子的成婚年紀從十五歲,改到了二十歲。

......

在管亥的大力支援下,基層教育和科技理論,快速發展。

六年後,類似春秋百家爭鳴的文藝復興,和類似工業革命的革命漸次展開。

道路通暢、海路通暢的大漢,休養生息之後,也就開始了對外征伐之路。

畢竟對於將軍來說,想進上院的管院,只有這一條路。

......

若干年後,管亥看著一個蔚藍的星球模型,嘴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欣慰的不是大漢有多少土地,有沒有佔據全球。

而是,文明的光芒照耀在每一寸的土地上,獨立,自由和公平。

他甚至為推行一夫一妻的制度,並帶頭休掉了所有妾室。

當然,雖然離了婚,大家還是家人。

至於情人......這個不在律法的範疇內,當然,你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譴責我。

謝謝。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