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8章 合一

“貧道無意受案牘勞形之苦,天帝也好、佛祖也罷,視人間作圈舍,合該遭劫。”

餘籙神色依舊淡然,言辭卻很是驚人。

鎮元子聞言,更疑惑了。

常言道,薑還是老的辣。

鎮元子身為世間最早的那批生靈,經歷無數元會,堪稱老怪物中的老怪物。

餘籙成道,或者說,楊任成道,能瞞過九成九的神仙,卻逃不出地仙之祖的法眼。

如此,既已成道,囚困如來昊天便有別的深意。

若說單純是為人族,總覺得有些說不過去。

誰讓勾陳無利不起早的名聲傳揚三界了呢。

“神道、佛門尚在,鎮得了一時,鎮不了一世,帝君真身,莫非要永遠留在那高懸瓊宇?”

鎮元子問到了關鍵之處。

仙人所求,長生不老。

壽數無窮,卻要遭天劫,那叫散數,單純與天同壽,逃不過災厄,那是假長生。

雖說混元難證,誰還沒個遠大志向?

若真身長久自囚,有礙大道。

金蟬子抹去嘴角甘甜的果汁,扭過頭來,也望向那白衣道人。

“貧道很快便能破開藩籬。”

餘籙倒也沒藏著掖著。

鎮元子卻蹙起眉頭,疑惑地瞧了過來。

“如此怕是鎮不了那二位多久吧,待其脫厄,人間怕是又要遭災。

何況,神道與佛門,眼看著要大亂了,南瞻部洲縱有道門護持,未必能保人族無恙……”

“貧道今日前來,正是要請大仙照看西方。”

餘籙說著,起身施了一禮。

“好說。”

鎮元子默默推算,忽然眼眸一亮,笑著回禮。

金蟬子眼巴巴地望著門外,希望能再吃幾個人參果,根本沒顧得聽。

……

天庭,凌霄寶殿。

赤色真火,墨色劍氣,金色佛光,五色神華。

如來金色骸骨磨滅又復元,天帝的肉身粉碎又聚攏。

蟠桃樹枯死。

瑤池金母去往上三天,請三清出手,終是無功而返。

白衣道人收劍,橫在膝上。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咔嚓。

宛如明鏡破碎。

大殿寸寸崩裂,化成齏粉。

如來與昊天的身形,彷彿脫漆的壁畫,逐漸黯淡,卻依舊嵌在原處。

楊任丟擲古卷,收二者入內,攢燧人火,繪符印三百六十五道,禁錮神佛。

“如此,足夠撐到塵埃落定了……”

其話音落下,身形忽然消弭,赤虹從九重天落下,墜落人間。

瑤池金母擲髮簪,化天河阻攔,卻在剎那蒸發,化作水炁。

嗖。

鎮元子忽然望向天幕,神色微變,連忙撤去禁制。

餘籙揮動拂塵,現出千萬道虛影,出現在來時路途,宛若定格。

天下地上,神仙地仙。

赤芒璀璨,白衣相合。

眾多影子收攏,凝在一處。

楊任真身化身相合,氣勢再度拔高,身後墨色長劍吞吐罡氣,一洲雲霧俱散。

“好造化,好造化!”

鎮元子起身,拊掌讚歎。

“帝君修為進境,可喜可賀。”

金蟬子也消去饞念,合十作禮。

諸聖隱去後,當屬天帝、佛祖、勾陳神通最盛,今勝負明朗,未來便是一家獨大。

哪怕無意做那三界至尊,單求大道,也是一片坦途,再無阻遏。

“貧道賴掌教妙法,修為略有寸進,何喜之有?

如今天庭崩塌,三界混亂,卻是吾之罪責,恰是正本清源之時,怎可自矜?”

楊任收斂心神,安然立於堂中,搖頭嘆息。

自昔日成就大羅神仙起,其人便有逍遙於世、睥睨神仙之威。

這些年來,苦心孤詣,終將天帝佛祖困住,本該恣意,猶記準提、接引暗害之仇,心憂人族、道門之賡續。

如是,成道也好,真身化身合一也罷,又算得了什麼?

若不證混元,成就不朽;若不匡平三界,絕地天通;若不仗劍向聖人,怎能舒胸中意氣?

金蟬子聞言,驚愕難言。

鎮元子見狀,若有所思。

“今方知帝君崛起根本,非在神通道法,唯念堅爾……”

……

仙神人三道,本來有序。

雖說無數年以來,神仙之流將凡俗生靈視作螻蟻,肆意操縱。

不過,天庭卻是不一樣的。

這個懸在三界頭上五百年的龐然大物,驟然崩塌,勢必會生出動亂。

大羅天,凌霄寶殿崩碎,卻有瑤池、兜率宮完好。

老子感念人間妖邪頻生,派二童入世,去往南瞻部洲西南邊陲,憑劍術立足,憑道法傳承。

其道,自是聖人大道,其劍,卻是勾陳之劍。

偌大一洲,各法脈聞訊,紛紛響應。

楊任贈青索劍,龍吉送紫郢劍。

尚有金蟬子,收南明離火劍斷劍重鑄相贈。

終南山、武當山、龍虎山、茅山先後差門人祝賀,皆攜神兵利器相贈。

故此,聖人童子化身一宗之主,煉土成山,千萬寶劍歸入山體,懸空漂浮,堪稱奇景。

這條法脈,受關尹子庇護,專是蕩魔除妖,震懾宵小,卻與武當山頗有類似。

當時是也,東西南北道門之士,紛紛出世,攜無匹之威,盪滌地仙界。

如今道門多有少年意氣之輩,各顯神通,誅妖滅邪。

天幕之下,成千上萬道流光來回掠動,宛如流星。

這其中,既有遁光,亦有劍光。

千萬飛劍破空,氣勢浩蕩。

自然也有沉穩之流,行走人間,黃符鎮妖,木劍除魔,超度做法,安定人心。

這些年闖出名聲的闡截兩教門人,也沒閒著。

灌江口楊戩,攜梅山兄弟,聯絡袁洪,徑直北上。

哪吒、黃天化、殷郊、殷洪、敖丙,去往東海,震懾散仙。

龍吉公主、赤霞、鄧嬋玉,倚仗紫竹林地利,拒南海妖邪。

至於南瞻部洲境內,聞仲、趙公明等弟子,協調各國司天監誅妖。

佛門也有大動靜。

金蟬子志向高遠,力求創出一門專修心之佛法,勸眾生向善,以減苦厄,歸入西土,請鎮元子相佐,推倒小西天,重立佛法脈絡。

至於彌勒、如來舊部,處處受制,心生怨懟,暗中勾結。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自南至西,輔佐金蟬子,安定佛土。

這般革故鼎新,三界氣象蔚然,妖魔鬼怪漸漸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