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五十六章 好心情

“再有七八天,瓜地清理乾淨後。”沈妙竹給出個確切。

沈靈竹想了想道:“我們,還是僱鏢局護送。”

她習慣出行僱幾個有武力的人隨行,以防中途有意外事件。

沈妙竹另有安排“陳儒和他同僚受命進京,我們跟著搭順風車。”

“這下一路的安全有絕對的保障了。”沈靈竹話音剛落,見師姐看著院子方向目不轉睛,她也望將過去。

自家大哥被族裡的爺爺攔在院門口說著什麼。

“族裡幾位爺爺又找來有甚事?

這兩年,我們能安排到鋪子的早都安排了,還教他們種暖棚菜。

連種西瓜種葡萄,都不忘帶他們一起,是多數人怕賠只想來我們田裡做工,也不願意劃出自家的田地種上一些。

只二爺爺五爺爺家種了半畝。”她頓住腳步不再走,看著幾位老人跟大哥進院子。

沈妙竹道:“是三爺爺,他說動二爺爺他們建議重開族學。”

沈靈竹有些無語:“買回夏童生停辦的族學?”

見師姐點頭,她冷笑道:“讓我們家出錢買回他們賣出去的東西?”

那族學,當年還是祖母出錢蓋的,沈靈竹最不喜歡某些人以宗族利益說事。

“上次同意簡彰哥同另外兩位族兄進鋪子,那是因為他們是個踏實人。

三爺爺有點得寸進尺,他該不會攛掇買回族學後,讓沈滿做夫子吧?”沈靈竹想跑去替大哥拒絕,但她剛邁步又聽師姐說:“讓大哥處理這件事。兩個食鋪有姥爺的股,也掙不了大錢,相信族裡人清楚。”

“每個鋪子都用族人來掌理,他們當然知道家裡的收入。

初時可以互惠互利,但不能所有的生意都用他們。”沈靈竹現在想想,縣府兩鋪是大家在大伯前途未卜時,一起創業。

但京城那邊不同,應有自家丨,立的鋪面,丨最開始就該買人用。

她那會兒是用族兄們順手了,沒考慮太深,於是她又道:“京城的鋪子一開始僅是收支平衡。

我想著,能不能買些人來代替族人,好教九叔和四位族兄回來保州。

而且當初說好的,請大家幫一段時間忙。”

沈妙竹頷首:“用自己族人有利有弊是一定的,所以一開始賣葡萄酒,我只讓大哥和舅舅經手。”

“所以種葡萄時,你也選用陳千戶手下的軍戶家屬?”沈靈竹心說還是師姐想的長遠。

沈妙竹再次頷首:“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京城那邊買些籤活契的人,更方便些。

這次進京我回來時將人帶回,分別安置在州縣,你就留京理順兩個店。

到冬天賣酒時,也好我們自己盯著。”

核心掙錢的東西,目前初創時期握在自己手裡更好。

兩人議定之後也不急著回去,在工棚這邊磨蹭許久,一直看到幾位爺爺離開,才回去山腳的院子。

剛好沈先竺提著半籃桃走出,他苦笑道:“堂爺爺們想買回族學,你們有什麼意見?”

“大哥還沒有回覆?”沈靈竹反問。

沈先竺道:“我說賣出的東西何必再買回,憑空讓夏童生如了意。

而且那塊地村裡不同意賣給我們,早晚也是個隱患。”

沈妙竹直擊重點:“所以?”

“我不建議買回那幾間房子。

但如果族裡孩子想繼續讀書,我們家捐出兩輛帶廂的騾車,供孩子們往返神泉集的學舍。”沈先竺說罷,又看看兩個妹妹不反對的樣子。

才接著說:“三爺爺提出,不買回的話,借用我們這個院子,讓十滿叔和十六叔教孩子讀書也行。”

“呵,我就知道他。你答應了?”沈靈竹冷冷一笑。

沈先竺擺手:“當然沒有,我說木工場棚不牢固,三伯和齊大叔他們要搬回這院子做活。

每天鋸木料又敲敲打打的,不適合讀書。”

沈靈竹心知不止三爺爺,另幾位也心存讓大伯再出資建學的想法,“哼,他們一定還會再找來,八成還要給大伯寫信。

大伯對族人最是心軟,說不定會把俸祿寄給族裡再蓋個學舍。”

沈妙竹道:“與其這樣,不如出三十兩銀子,找二爺爺商議選一塊族田蓋兩間房。”

沈靈竹不太贊成:“二姐,蓋了房子,他們會不會又要找大伯請先生?”

“那就看大哥怎麼與族老們講,前幾天吃著我們家,族學裡的讀書風氣可並好。

最起碼三四年時間,沒有出一個能參加縣試的,像松竺哥是在縣城求學幾年,才能中試的。

要知道,別家族學可不止一家出錢。”說完,沈妙竹看向大哥。

沈先竺若有所思,片刻後道:“我午飯後找二爺爺談談,當年爹考試全靠祖父母的支撐,族裡除了二爺爺五爺爺幫襯過,並未像其他族中舉全力供他。

反倒爹做官後,一年年將益劃給族裡。”

“大哥,我建議你和松竺一道去,份量更重。

他若願意執教,不去另兩個強?”沈靈竹想起姥姥回來掌總後,主動辭去縣城掌櫃說要潛心讀書的沈松竺,這位族兄是個聰明人。

“好主意,我這就去找他,他左右要在家讀書,應該也願意帶帶孩子們。”沈先竺說做就做。

兩姐妹慢悠悠跟在後邊,沈靈竹問師姐:“沈滿真去教孩子們,不會帶歪大家吧?”

“放心吧,一旦我們出錢蓋兩間學舍,族老們定然不會用沈滿,他們不過是拿他和十六叔當藉口。

而且,這次蓋房,已是童生的沈松竺也一定會出錢,如此一來族裡再出些,更加不會找個人品不佳的教。”沈妙竹太清楚族老們的小心思。

果不其然,二爺爺聽到沈先竺和松竺都給族裡捐錢重蓋校舍,他首先也出五兩銀子,然後帶他倆遊說幾個老兄弟。

第二天,族裡就決定在開出暖棚的族田裡,蓋兩間校舍,至於先生,他們要求最少是個童生。

據說,首倡重開族學的三爺爺,氣的幾天不出門。

這讓進京的沈靈竹,一路上都是好心情。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剛剛買到幾個適合做夥計的人,京裡當晚就起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