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1章 有些事不能細想

是不是能立功,當然說不好,就說姚老頭多年前的事情,這性質怎麼定呢?關老爺子要是有問題,他送人上岸,可就不是立功了。

姚老太聽了親家的話,表情有些動容,好像壞事變好事,背黑鍋還不算太壞,結果總是好的。

姚老頭心裡卻知道,自已這件事,別說立功了,能不算過錯就好了。他也老了,供銷社那份工作,他不要了都行,只要讓他不犯錯誤,平安養老就成。

姚老頭嘆氣,說道:“你們今天問我這些陳年舊事,本來我是不想說的。多少年了,誰面前我都不敢提,那小紙條的事,我還記著呢。人家手眼通天,本事那麼大,不知不覺就能給我身上塞個小紙條……咱是小老百姓,真惹不起啊!”

蘇懷廉連忙勸解:“親家叔,您也別多想。咱們都是自家人。今天想著問您老這些事,也是有由頭的。具體的我自已也不太清楚。

“但是有一點,我要跟您說,您啊,也別多想,長壽之命,壽終正寢,壽元104歲!這一點我都敢給您老寫上一份保證書,再按上手印!我是一點哄您開心的意思都沒有!”

即便是遇到長壽老人,一般人也不會這麼鐵口直斷告訴人家。可是姚老頭一輩子膽小謹慎,此時知道老大一房請他吃飯喝酒,是帶著目的來的,還是願意配合,說了出來。因為姚老頭這份善念,蘇懷廉也願意給他一顆定心丸。

姚老頭聽了哈哈大笑:“哪能活那麼大歲數,我能跟親家蘇老哥一般,活到八十多,我做夢都能笑醒了!不過啊,他這把年紀還出門辦大事,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事,可我知道你們今天晚上問我的,一定很重要,所以啊,我願意說。”

有了姚老頭和姚老太的這份說辭,雖然不能稱之為證據,可是不管怎麼說,他們至少知道,方向在哪裡,再加上蘇外公他們那幫老夥計,開天眼的有,有神通的有,都有了方向,再找證據還難嗎?

至於怎麼將訊息遞過去,這就需要想辦法了。正常的信件電報電話,全都不能用,還必須是個可靠的人,用些外人看不懂的密碼語言將訊息遞過去才成。

說到找人,這些事就不能再讓姚家老兩口知道了,沒必要。

那天晚上,姚德業親自將爹孃送回去,一路上不知道又說了什麼貼心話,反正往後幾天,姚老頭是有空就來家裡,幫忙照看最小的三個小孫子。姚老太雖然還有點彆扭,她來大房的次數也多了些。

姚老太來就來吧,她偏偏嘴上說:“我就是看你們家不會過日子,吃了這頓不管明天了,我得經常過來瞧瞧。”

儘管嘴上這麼說,可是已經分家了,她知道自已說話沒用,還討人嫌,當然不會真說什麼,倒是也幫點忙,三個小子拉了尿了,也幫著收拾。

那天晚上,大家散了以後,蘇懷廉就讓小妹第二天就去市裡找人。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邵蘭邵大姐。他們能馬上聯絡上的人,又能保證背景清白可靠的,也就只有這個人。

蘇懷蘭跟邵大姐並不直接認識,可是蘇懷廉出門的動靜更大。所以蘇懷蘭帶著海產乾貨,仍然裝作是去市裡換東西的,出了門。她去市醫院附近換了錢票東西,又去醫院裡看邵蘭醫生的值班時間,找到她的值班時間,又專門去掛了個號。

反正蘇懷蘭將小心謹慎進行的徹底,即便在醫院裡也不敢明說,只留了個小紙條,說有關於蘇外公這次出門有關的事情,想跟她當面說。

她的小心謹慎不是沒有道理。

姚老頭和姚老太說了那麼多陳年舊事,有些事他們心照不宣,不想再說下去了,再說下去,估計姚老太都要惶惶不安,不能安心過日子。

這倒也沒必要。不說別的,就說那不明來歷的女人跟著兒子前後腳走了。這是50年春天的事情,再到56年姚老頭得了一份工作。這中間隔了五六年的時間,都發生了什麼事呢?

稍微一捋就讓人心頭髮緊,那女人走了,留下姚老太的臭名聲,姚德業娶媳婦受到了影響,直等到52年,跟蘇懷蘭的親事定下來,半年多以後,才跟蘇懷蘭結婚。這在鄉下,姚德業二十出頭才結婚,在他們這樣的人家,算是晚的。

姚德業跟蘇舉人的么女蘇懷蘭,這門親事一定,讓姚老太的信心倍增,她覺得底下四個兒子的婚戀行情又回來了。當然,這是她的錯覺無疑了。

周圍漁民家裡的姑娘,還是沒人看得上姚老二,最後姚老太只能託人去西鄉遠點的地方找。至於介紹的人品如何,全靠媒人一張嘴。錢家人心裡有成算,悄悄給媒人額外塞點錢,也就把閨女嫁到了漁業隊的好婆家。

至於姚老太的名聲不好?那不怕,自家閨女也不是省油的燈,吃不了虧!

反正前後腳的,蘇懷蘭和姚德業53年過年前結的婚,姚老二跟錢英華在53年過年後就結了婚,婚後半年吧,就生下了兒子大洋……

姚德業跟蘇懷蘭結婚後,反而到了55年,才生下長女,也就是姚倩。

這裡面有沒有什麼人的手筆,或是有沒有別的事,還真不好說。好好的姑娘,馬上就要結婚了,婚前懷孕,這種話難聽,唾沫星子就能將人給淹死。都已經訂親了,結婚也不差那點時候,為啥連幾個月都等不了呢。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緊趕慢趕的,最後姚老太說大洋是個早產兒,早產了三個月,還說什麼:“七活八不活!”

好傢伙,有剛出生就頭髮濃密,胳膊上都有褶的七個月大早產兒嗎?騙誰呢!

姚老太臉上無光,後面三個兒子相看媳婦就不著急了。到了56年,姚老頭得了供銷社的工作,一家之主端上鐵飯碗;老大和老二的媳婦,兩妯娌在家,也沒雞飛狗跳的,如此看來,姚家的日子還成。

種種因素之下,反正周圍人覺得,給姚老太當兒媳婦,日子也不會太過分,就有人主動上門給底下的三兄弟介紹姑娘了。

後面的三個兒媳婦,都是附近村落的,也都是漁業大隊的,孃家條件也都還得去。唯一不太好的是老五家的,喬家也是漁業隊,可是喬春杏的兄弟懶點,出海打漁經常請假,工分少了,家裡日子緊巴些,不過日子也能過,還沒到吃不上飯的程度。

細想下來,不由讓人懷疑,無形中好像有一雙手,在操縱著姚家眾人,這雙手總是在關鍵時候,搞點事,捅個婁子,再放進來一個關鍵的棋子。比如錢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