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章 主動出擊

第32章主動出擊

女校長提出去學校看看沈紅蓮的組織情況,沈紅蓮說,你外甥代表了縣教育局下來視察的話,可以去瞅瞅。

帥小夥臉一紅,我就是個小科員,可不敢託大。

沈紅蓮笑道,那沒啥好看的。就一群小屁孩玩鬧。

女校長笑道,直說吧,你那幾個姐姐都很好,我想給這個傻外甥牽牽紅線。

沈紅蓮點頭,難怪穿得這麼正式,這可以有。

大丫和沈紅菊穿著軍裝,正在做黑板報,女校長和帥小夥眼都看直了,這——這軍裝?

上身束腰提邊,下身短褲管奇大,不注意看,就是齊膝短裙。

同樣款式的四丫拎著褲管轉了一圈,好看吧,三姐做的。

女校長由衷地說,這也太好看了,衣服竟然可以這樣穿。

四丫說,又沒檔案規定不可以這麼穿,對吧。

女校長點頭,對,這樣的還有麼?也賣我幾套。

四丫說,當然有,我們校女生人手都有一套。

帥小夥見到大丫和沈紅菊,話都說不利索了,全程木偶般魂不守舍。女校長暗罵他沒出息,邊跟著沈紅蓮到處看,邊聽四丫解釋,不住稱讚學校風氣好,和自己校的氣氛簡直天壤之別。

四丫說,你要是砸上萬兒八千買衣服改善伙食,也可以把學校治理成你喜歡的樣子。

女校長笑道,一針見血的大實話。

女校長和帥小夥跟著沈家姐妹在學校食堂吃了午飯,按政府明示的幹部出差標準付了錢和糧票。

飯後一起去廠裡買衣服,沈紅蓮直接帶到倉庫,倉庫管理員說要有廠領導的簽字才能購買。

女校長看看沈紅蓮,笑道,對我,不用這麼防備吧?

沈紅蓮笑笑,手一招,倉管立即遞上紙筆,沈紅蓮在右上角一筆畫了個大寫的叄字。

對,沈紅蓮是畫,不是寫。和鬼畫符無疑,一般人根本認不出來是啥字。

沈紅蓮可不是一般人,得有自己獨特的標記。

這叫逼格,不能馬虎。不然,沈紅蓮怎麼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女校長當場試了好幾套,愛不釋手。選好,開了出貨單,再去會計室按單交錢和布票,最後拿付款證明提貨。

一套流程下來,饒是一路綠燈,也花一個多小時。沈紅蓮暗歎這個時代買東西都這麼麻煩,女校長和小夥子卻都很習慣,買東西就得查個人身份,購買原因,使用情況,這不是很正常麼。

兩天後,瘦猴親自率領的調查組來鎮上服裝廠,開展全方位調查,從賬目到人員配備,從工資設定標準到獎懲制度,從臨時工轉正條件到組織發展狀況。

最終查到廠子的檔案屬性,命令鎮上交出當初和沈紅蓮的協議。用油印紙復刻印刷上百份,持續張貼在廠公告欄,毀壞及時更換。

原件將被送到縣檔案館,永久儲存。

查了兩天,調查組撤離。

過了三天,由縣委常委全體簽名的專屬檔案下達廠裡。當初鎮上和沈紅蓮的協議依然有效,以前的賬目既往不咎。從檔案下達之日起,老廠每年的純利潤將照協議和沈紅蓮對半分。

契約是個好東西,難得的是遵守。

對此,幾乎所有人都羨慕嫉妒恨,獨沈家上下全體淡然,壓根沒人在意。

沒錢不用擔心,三丫總有法子不讓家人餓著凍著。有錢也不用開心,指不定哪天就一次性敗光了,說不定還會落下一屁股債。

只管做自己的事就行,想操心也操心不了。

果然,沒等到分紅,沈紅蓮就預支了三萬捐給女校長個人,女校長帶學校負責人和會計出面接受了饋贈,出具了收據。並保證將款項支配明細單送達廠裡留存,細到每個受惠師生名單。

又預支了三萬,捐給了本鎮中小學,修建教室,桌凳,發放免費校服,資助貧困生上學,改善伙食。

這個自然由沈紅菊負責監管。

再預支三萬給了東鎮學校,由老鎮長以個人名義接受並管理。

鎮人武部下屬六個公社的全體民兵將發放人手兩套軍服。

各公社大隊所有造反組織,將接受人武部統一審查,審查合格的,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將免費獎勵服裝和生活用品。

敗家的最高境界是,家還沒成為家,就已經敗光了。

新老服裝廠開始實行三班倒,布票成了最緊缺的物資,軍方的供應已然不夠。

為此,沈紅蓮不得不帶信給女校長。女校長當即找到縣委,縣委找到地委市紡織廠,總算勉強供應。

另一方面,瘦猴的調查組還沒回縣,女校長外甥請的媒人就到了。

同樣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帥小夥冒柄良看上的居然是二丫,理由是沈紅菊太漂亮,水平又高,他覺得自己配不上,不敢褻瀆。

二丫因為翟天清的事,正鬱悶呢,那就談吧。

如果漂亮是一種罪,沈紅菊已經罪無可恕了。

就在大家以為呆瓜小軍官被徹底嚇跑後,兩個月沒資訊的呆瓜又出現了,說自己申請調到了西邊戰鬥機場,已經做好了入贅準備,就等大丫一句話了。

四丫眼一瞪,誰說大姐要入贅了?

呆瓜摸摸頭,不是——這不是沈三丫同志的意見麼?

沈紅蓮一本正經地說,我可從沒說過,你們誰聽到我說大姐要招婿了?

二丫趕緊搖頭,沒有,絕對沒有。三妹不可能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話。

沈世海點頭,我們家從來就沒打算讓大丫入贅,你是不是搞錯了。

四丫一跳三尺高,完了完了。這呆瓜記性不好,說明腦子不行,眼睛又不行,耳朵更不行,都殘廢到家了。這還怎麼談。

呆瓜被弄得無所適從,艱難地說,不入贅,迎娶——也是可以的。

沈紅蓮說,到底是入贅還是迎娶,打定主意了再來談吧。

王書雯又好氣又好笑,不帶你們這樣欺負人的。伸手拉過大丫往呆瓜身邊一推,好好談談,談得來就定了。

沒想到呆瓜真就呆了,呆呆地看了站到跟前臉色緋紅的大丫好幾秒,突然扔下手裡的禮盒轉身跑了出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的不解。

四丫沒好氣地說,他肯定去給爸媽打電話報告喜訊了。不知費了多少勁,甚至不惜和父母鬧翻,才下決心入贅,現在突然說可以迎娶,指定開心瘋了。

沈紅蓮附議,大姐趕緊去看看,趁他瘋得還不穩定,使勁打醒他,不然那呆瓜就廢了。

大丫一聽,慌忙跑了出去,差點被門檻絆倒。

一家人又面面相覷。

二丫氣得直哼,這架勢,還沒開始談呢,就要出人命了。三妹以後不能再這麼胡鬧,這一驚一乍的,真會鬧出毛病來的。

紅菊卻不已同意,我倒是覺得三妹這種考驗很有必要,不然怎麼知道真心不真心。

二丫說,行。等你有了中意的,就讓三妹好好考驗吧。就怕還沒開始,就已經被搞得神經了。我可吃不消,還想多活幾年呢。

四丫問,那要是碰上了感情騙子咋辦?

二丫毫不猶豫地回,直接休了他。

看著二丫滿不在乎的樣子,沈紅蓮心裡陡然一動。

她一直想不通為何直率霸道的二丫會餓死,柔弱溫婉的大丫卻活了下來,現在終於明白了。

二丫表面上剛毅豪氣,內心卻真實善良。

一切生命的本質都是競爭和掠奪,你死我活。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善良老實的人的,難怪二丫會命運多舛。

大丫看起來老實得過分,內心卻特有主見和韌性。從她擔心呆瓜迅速跑出去就能看得出來,大丫的競爭能力比二丫高得多。以大丫極具天賦的偽裝和自私性格,將來想不幸福都難。

哎呀,害我穿過來的文友和二丫也是一個德性,看起來自信又霸道,得罪了很多偽君子,卻一生不得志,到老都在底層掙扎,小有才華,過得可憐又可悲。

見沈紅蓮魂不守舍,四丫問,三妹覺得大姐和呆瓜能成麼?

沈紅蓮點頭,板上釘釘,毋容置疑。轉而問二丫,你和小冒談得怎麼樣了,要不要我出個題考驗一下?

二丫眼一瞪,你敢。不用考驗,就他了。

沈紅蓮點頭,行。那我全力支援。

四丫說,我真沒看出小冒哪裡好。

沈紅蓮笑道,情人眼裡出西施,沒有人永不犯錯。何況感情上的事,根本說不明白,也沒有對錯。二姐決定的事,我們都要支援。

八月初,縣委召開大會,各鎮各公社各組織的先進個人赴縣城參加,三丫四丫年齡太小,只能做陪襯,大丫二丫忙著談物件,不高興參與,沈紅菊就成了全鎮最大的正規兵大組長,跟著鎮長和人武部的先進代表赴會。

會議對前面的各項工作做了全面總結,著重肯定了沈紅菊代表的鎮級年輕組織,要求全縣類似的組織向沈紅菊的組織學習看齊。

沈紅菊代表全鎮接受了先進集體的光榮獎狀。

一時沈紅菊風頭無兩,那一身美化版的夏季軍裝更將她美到了天極。讓頒獎狀的幾個領導直咽口水。

沈紅蓮暗道,這下應該可以釣到大魚了吧。

接下來,全縣學校再次風起雲湧,整個大地都鮮活了起來。

沈紅蓮的正規兵開始實行自願原則。只要願意上課的將免費提供筆墨紙張,還要不定期進行文化考試,成績優異的有物質獎勵。

很快,熱衷遊行呼口號的孩子形成統一意見,去找四丫理論,認為他們天天在外面宣傳最辛苦,應該得到更多獎賞。

四丫坦然地說,錢是我三姐個人的,她想怎麼給就怎麼給,想給誰就給誰,誰也管不著。不服氣的,脫下衣服鞋帽滾蛋。

孩子們只好心甘情願地走進了課堂,不定時在老師和組長的監督下上街宣傳。

接受捐贈的北鎮和東鎮紛紛效仿這種自願。

女副校長正式轉正,成了學校一把手。

有錢真是好啊。

贈給信得過的個人真是好啊。

贈給我的就是我的,我想咋花就咋花。不受任何政府任何組織干擾。

至少在這個時期,極大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表面上對學校和學生的大肆捐贈,也給了沈紅蓮窩藏錢財的機會。

沈紅蓮就是要打著敗家的幌子隱匿資金呢。

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沒錢怎麼行。何況,沈紅蓮玩服裝廠不過是暫時的,更大的野心正待時而動呢。

從簽訂合約的那天起,沈紅蓮就很清楚,契約也只是暫時性的,取消分紅不過是時間問題。

還得想其他法子搞錢啊。

與此同時,匿名信接二連三飛往縣城,飛往上面,女校長連續在第一時間趕到廠裡告知沈紅蓮,讓沈紅蓮小心點。

沈紅蓮問舉報了她些什麼,女校長大約說了三點。

一是說沈紅蓮的老廠不重視思想工作,搞ziben主義。

二是放任一個十四歲孩子掌管。沈三丫家族多人身居廠裡要職,搞家族企業。

三是沈紅蓮肆意捐款給個人,收買人心,分明是別有用心。

沈紅蓮想想,這些帽子也是事實,扣在自己頭上並不冤枉。

原來老廠遵守約定,沈紅蓮有絕對決策權。一直施行績效工資,只注重個人完成產品的質量數量,獎懲分明,責任到人,賬目公示,隨時接受監督。正式工很少,同等工作量,和學徒工工資相差極小。脫產人員極少,組長以上幹部的獎金直接和產品質量數量掛鉤。

新廠屬於鎮上直管,開始還可以,有軍方單子支援,熟練工全都來自沈紅蓮培訓出來的老廠,新工人好容易找到工作,個個積極肯幹。

效益一好,福利就多,成了肥缺。各路有關係的爭相湧入,加上思想成分在工資裡佔比很大,導致新廠機構臃腫,平均主義嚴重,工作責任懈怠,效益必然降低。

關鍵一點,新廠的賬目不予公開。

老廠年初擴大後,沒轉正的高手快手紛紛從新廠轉回老廠,因為老廠的工資都貼在牆上,差距一目瞭然。

精銳離開,導致新廠產量銳減,質量也有明顯下滑。不僅省部單子放給了老廠,連縣裡市裡軍部的單子也開始向老廠轉移。

福利減少,紅眼病就會流行,匿名信就成了必然。

沈紅蓮並不放在心上,認為那些小人翻不出啥大浪。

女校長提醒,還是小心些,雖說上面決定不予理會,也要防患於未然。

沈紅蓮點頭,那就想個法子主動出擊吧。

經過暗中觀察排查,很快發現了嫌疑物件,很快在下班時搜出了他口袋裡的零頭布。

嫌疑人根本沒機會搞明白布頭怎麼會出現在他口袋裡的,就被駐廠負責安保的人武部民兵抓了,押到鎮派出所關了起來。

你沒看錯,這個時候的公檢法甚至各種機構,都歸人民武裝部統管。充分彰顯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管理理念。

嫌疑人叫破天也沒人理會,更沒人審問。第二天一早,四丫的正規兵將嫌疑人帶了出來遊街批。

不出所料,各路說客開始行動,不時有人登門向沈家姐妹瞭解情況並予以警告。

沈紅蓮裝糊塗,表示對事件一無所知。至於侵吞公家財物與否,有門衛見證,有關部門一定會調查清楚,會給公眾一個交代。

沒人審問嫌疑人,第二天大丫和沈紅菊主動帶領正規兵繼續押著遊街批,各種帽子數不勝數。

事情開始按沈紅蓮設計的方向走,很快有小道訊息說,新廠有人舉報沈紅蓮的老廠搞資本主義。嫌疑人有可能就是舉報者。

秦檜還有三個朋友呢,何況不算過分壞的嫌疑人。

源於沈紅蓮故意放出資訊,新廠職工開始猜疑,自覺排查聲討舉報者,工人之間互相揭短互相責難,各種吵鬧此起彼伏,形成了兩派。

於是,十幾個帶頭的全部被沈紅蓮帶人抓起來,扣上妨礙安定團結造謠惑眾等各種帽子大批特批。

小鎮的環境立即變了樣,跟上了大環境的節奏。

在沈家姐妹暗地裡使人推波助瀾下,這次的事件牽連越來越廣,有不少三級領導的親友在其中。

當然,那些人說是關禁,也就做做樣子,一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沈紅蓮也不敢把事做絕,留有餘地也是生存之道。

同樣不出沈紅蓮所料,夜裡有紅衛兵暗地放人,被早有準備的民兵當場抓住。

事件開始蔓延到沈紅蓮建立的正規兵內部。

這就好辦了,四丫勒令追回各種贈送衣物,免費餐以錢和糧票核算追討,同樣扣上破壞安定團結的帽子一起批。

四丫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所有捐贈都是沈三丫個人所出,和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不能原諒。

沈紅蓮特意警告,擅自離開的,會被正規兵扣上畏罪逃跑的罪名,不分男女,繼續遊街批。

在沈紅蓮授意下,晚上乾脆不再關禁,全部釋放回家,等著第二天接著批,若是找不到,四丫就帶著正規兵站在大門口不停高呼口號。

文友小說裡說,形勢一片大好的境況裡,沒有官方開具的外出證明,到哪去都不容易。

在沈家姐妹的催動下,平靜和諧的小鎮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景象。

和沈紅蓮預想的那樣,三天後,終於有人撐不下去了,尤其是被冤枉的朋友家屬,主動開始調查,從郵局郵票和信封開始查起。

小鎮很小,大都互相認識,做得再隱秘也有蛛絲馬跡。

加上舉報者的智識能力都堪憂,熱心人士很快鎖定了嫌疑人,齊心合力施加壓力,終於用大量口供證明了舉報者小組成員,共四人。

其中之一就是第一個被抓的嫌疑人,另外兩人也在被批鬥之列。

最後一個居然是老廠最早那個裁縫師傅,後來成了第一批正式工。資歷最老,年紀也大了,工資卻沒新熟練工高,心裡不服,於是加入同道聯合舉報。

沈紅蓮認為舉報者是為了集體利益,政治覺悟高尚,思想品德優良,為人正派,大公無私,是祖國的棟樑,民族的希望,時代的楷模,全廠的榜樣,運動的先鋒,指路的明燈,航行的舵手,什麼主義的領路人,等等等等,各種誇讚之詞寫了滿了老廠公告欄。

王書雯親自擬寫的一張大字報貼到新廠,對新廠各種讚美,從領導如何有方,到工人如何任勞任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些詞都不能形容其萬一。用無數事實證明,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產生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舉報團體,才能做到思想統一,才能做到步調一致打出偉大的勝仗,才能多快好省地生產出特優產品,才能產生驚天地泣鬼神的效益和成績。最後建議新廠廠方給舉報者以重獎。

老廠在沈紅蓮要求下,前所未有的放了半天假,開全場大會表彰老師傅的舉報行為,輪流上去唸各種讚美稿子,帶領全廠職工呼口號向舉報者學習,向舉報者看齊,誓將工廠打造成純粹的不含一絲雜質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要求和利益的好廠。

然後頒發一張舉報有功的大紅獎狀,和一套有優秀舉報者標籤的工作服。

老師傅雖然沒參加,廠長還是一本正經地宣告,和沈紅蓮的協議一樣,會將獎狀貼在廠公告欄,不定時更換,標榜其豐功偉績,永遠載入廠的歷史史冊中。

至此,學校組織的遊行批鬥也不再進行,一切又恢復到原先的樣子,像是什麼也沒發生過。

四名舉報者先後退廠,響應上級號召,到農村插隊落戶去了。

後來有傳言說,挨批的幾個都收到了大筆金錢補償,是夜裡扔到家裡的。

理由是那些挨批的依舊在廠裡工作,且沒表現出太過明顯的怨恨情緒。

新廠廠長被調離,由老廠廠長兼任。開始逐漸效仿沈紅蓮的管理模式,日漸穩定。

由沈紅蓮導演的又一部滑稽劇暫時降下帷幕。

沈紅蓮也一直沒找到又安全又能賺大錢的法子,更沒找到能順利拿到分紅的可行性方案。這個時代,想實現財務自由太難了。

嗯。作為底層人,以後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