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實權主任

第22章有實權的生產主任

要不是鎮政府有人來請,沈紅蓮都不知道鎮上還有服裝廠。

之所以請沈紅蓮,完全源於王書雯的衣服。

同樣是列寧裝,沈紅蓮做的就是比別人合身,好看。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沈紅蓮當即就和廠長去了鎮上,看到三間民房大小的所謂廠子,沈紅蓮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廠裡只有三臺縫紉機,倒有十五個人在折騰。

想到生產隊安排兩三個人在縫紉室,沈紅蓮一直覺得像養老院。再看鎮上這個服裝廠,簡直是老幹部療養所了。

難怪要號召上山下鄉,號召城裡人下放農村,閒人實在太多。

沈紅蓮不明白,為啥解放前可以有那麼多城裡人,現在咋就不行了呢。

哦。城裡人靠商業生活,現在不允許經商了,閒人當然就多了。

廠裡原先只生產短褲背心,很少做長褲襯衫,中山裝列寧裝更是想都不敢想。

可見這裡的技術有多差勁了。

集體所有制的廠子,產品由廠子定出廠價,由公家統一收購銷售,由各地供銷社按出廠價定出零售價和所需票券,不用擔心賣不掉,更不擔心是否盈利。

在這無憂無慮躺贏景況下,幹嘛還要創新呢,幹嘛還要改變搞其他樣式呢。

技術好的師父脾氣就大,動不動就和幹部頂嘴,似乎除了他們廠子就轉不起來。

這個時代的廠子轉不轉得動,和產品質量樣式關係都不大,師傅手藝再好又能怎麼樣,不搞其他創新就是,不用不好好聽話的就是,反正廠子又不會垮掉。

基於這種原因,廠裡沒一個真正的裁縫師傅了。

全是老實聽話特別好管理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好工人。

如同有祖傳釀酒技術的季家也被辭退下農村一樣。

因為沒人會做,廠裡的人員衣服也得靠買。買來的衣服又不怎麼合身。

鎮政府可不管這些,下了個給辦公人員做工作服的艱鉅任務。

原先附近的幾個老裁縫師父都曾在服裝廠裡待過,現在去請豈不是自討無趣。

找沈紅蓮這個自學成才的高手就理所當然了。

一個小女孩罷了,給幾粒糖就行。

廠長說了官方對工作服的要求,手忙腳亂地攤開布,請沈紅蓮劃線剪裁。

沈紅蓮看看廠長,笑問,工資怎麼算?

廠長一愣,根本沒想到小丫頭會要報酬。幫點忙也要錢啊?

沈紅蓮臉色一寒,原來你想讓我白做啊?

你不都是義務幫隊裡做衣服的麼?

隊裡有給工分,而且是長工。你這應急短工,沒三倍工資可不行,而且,我不要工分,只要現金。你們的衣服,也不能用工分換吧。

你——一點集體意識都沒有。

你有集體意識,怎麼沒把家裡的東西拿出來和大家共享的。幫你白做,做的衣服你去賣錢,功勞都是你的,想得真美。快送我回去,這活給錢也不想幹了。

廠長怒道,給你面子才讓你來的,幫一點點小忙就要錢,真是給臉不要臉。

沈紅蓮一點都不急,我去你家求你了?

廠長冷笑,虧你還是縣裡表揚的模範呢,一點無私奉獻精神都沒有。

你能無私奉獻,那就快點回去把你老婆女兒叫出來讓大家共用吧。

你——簡直不可理喻。

哈哈。我不可理喻,你又上了哪門子道?白佔便宜,還覺得理所當然。我就喜歡你這種自己狗屁不是,還要站在道德制高點要求別人的人渣垃圾。有了你這樣的無恥雜碎,我感覺自己還不算壞。

和這種人爭論沒意思,看廠長氣得臉紅脖子粗,沈紅蓮搖頭笑笑,不再囉嗦,轉身就走。

出了廠門,回頭看廠長沒跟上來,更是大笑。

獨自走向鎮政府,心情居然還不錯。

門衛看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並不刁難,說宣傳辦在第三排第一間,讓沈紅蓮自己去找。

看著鎮政府新修不久的四排磚瓦房,沈紅蓮再次苦笑。

這房子比鎮中學好多了。

不由想起建國前某個地方官員說過的話,大意是,如果政府辦公的房子比學校好,那這個政府就是不稱職的。

嗯。新國家新社會可不是以前,必須砸碎萬惡的舊社會。

政府條件不好,還怎麼為人民服務啊。

很快找到地方,鎮宣傳辦就在鎮長辦公室邊上,王書雯一遍翻報紙,一遍寫稿。

看到沈紅蓮,王書雯有點小驚。聽到事情經過,又有點很無奈的小怒。三丫頭根本就不該來,不過,現在到處宣傳學習,成天叫人做好事,弘揚無私奉獻。廠長這樣的做法,再正常不過。

沈紅蓮說,我知道當前形勢,只是看不慣那傢伙的嘴臉。

王書雯看看辦公室裡其他兩個人,對沈紅蓮眨眼,示意她少說。

那兩個人確認了大名鼎鼎的三丫身份,居然無動於衷,裝模作樣地認真閱讀寫稿,引得沈紅蓮暗暗發笑。

孬好也是鎮級公務員,怎麼可能向農村一個小丫頭請教。

憑他們的水平,沈紅蓮也不屑教他們。

互不牽扯,敬而遠之最好。

歷代統治者或許就是因為這個不是面子的面子帶著整個民族停滯不前的。

沈紅蓮說了自己想搞服裝廠的想法,讓王書雯去請示鎮上一把手。

一個多小時後,鎮長總算開完了會,聽到彙報,親自來到鎮宣辦。

寒酸一番後,沈紅蓮將自己辦廠的意圖說了。什麼服裝我都能做,保證質量比市面上的好。條件是,政府只需安排一名會計,一切賬目需要貼在牆上公示。其他工人我自己負責稽核招募,表現不好,有權決定去留。

鎮長很為難,搗騰出幾間公房不是問題,票卷也可以向上級申請,可現在正加緊建設公共設施,擴大糧站以備戰備荒,建立初中掃除文盲,完善醫療讓人民病有所醫,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購買縫紉機和布匹的錢比較難安排。

沈紅蓮說。如果鎮上沒錢,我可以先墊付。但有個條件,政府收購價得按照公家供銷社的價格和票卷付給我。一是要收回成本,我的錢不能白給。二是有了錢,才能擴大生產。只要質量過硬,縣城的廠子和機關單位的制服都能拉過來,我還能給他們定製市面上買不到的款式,保證合身好看。

鎮長想了想說,這樣吧,我馬上召集人手,開了會議再決定,你和王書雯也一起參加吧。

與會的竟然有二十幾個人,可見一個鎮級管理部門有多臃腫了。

開始所有人都認為鎮上已經有了一家服裝廠,再弄一家還不如把原來的廠子擴大,可以節約不少成本。

聽說生產經營需要的錢暫時不用政府出,反對的人立馬同意。

只要不出錢還能辦事出政績,啥都好說。

這種事就算六十年後官方都會一路綠燈。

人員分配上,讓一個小丫頭擔任廠長顯然不行,必須由政府安排一個廠長和一個採購銷售員,沈紅蓮只負責生產。

沈紅蓮提出讓她的三哥沈紅寶擔任購銷員,並暗示自己認識縣裡一把手,有這層關係,不愁接不到單子。

嗯。她得提前著手培養三哥的交際管理能力,以便將來為己所用。

建議被採納,當即決定由鎮上一個副主任暫時兼任廠長,直接從政府部門調了一個會計。

雙方很快達成了初步合作方案。

反正一個小丫頭片子,再聰明能折騰多大,辦砸了,虧的也是她自己的錢。房子永遠是公家的。

公家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協議決定由鎮政府提供廠房場地,安保設施,以及廠裡所需的各種票卷。廠長、會計、門衛由鎮上調配。沈紅蓮負責購買前期生產所需的縫紉機、布匹、製衣配件等生產設施。

二是材料購買和人員調配等生產方面的事,由沈紅蓮全權負責,其他人不得干預。有關服裝廠的任何事宜,必須得到沈紅蓮的簽字才能執行實施。

三是沈紅蓮不拿工資。工廠盈利後,將陸續歸還沈紅蓮的個人投資。投資收回後,以分紅形式不定期結算純利潤,沈紅蓮和鎮政府各拿純利的一半。需要擴大生產事宜,由沈紅蓮決斷。

四是所有賬目和決策必須公開公示,接受政府和群眾監督。

鎮上第二天就和沈紅蓮協商了具體細節,怎麼解決有可能出現的矛盾,沈紅蓮以前世幾十年的見識和經驗,盡力將合約細化。

整整商討了一整天,第三天繼續,到第五天雙方才對各種細節表示認可,簽訂了合作協議。

沈紅寶被調離武裝部,和廠長會計一起著手安排廠房,購買各種物資。

這個時代辦廠就這麼簡單,不需要營業執照銀行賬號和各種稽核,領導一句話就完事。

沈紅蓮看中了鎮邊上的一座房子,原先是個小地主家的,地主被政府鎮壓後,房子就歸了集體。裡面成了幾個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宿舍或休息室。

房子左右都有不小的空地,便於擴充套件。

第二服裝廠正式掛牌成立。

這個名字是沈紅蓮取的,鎮上第二個服裝廠嘛,沒毛病。

心裡,沈紅蓮是有野心成為全縣第二甚至全省第二的,但這心思不能說。

王書雯親筆寫了招工啟事貼到鎮上的宣傳欄。

招工條件本著新社會人人平等的原則,男女不限,戶籍不限,年齡不限,文化不限,健康與否不限,各種不限。

只要是個人,只要過了面試這一關,就能成為新廠學徒工,拿公家規定的徒工工資。能不能轉為正式工,得看個人的表現了。

這種情況從沒見過,很快轟動開來。

縣鎮到處都在動員下放到農村,這訊息無疑是不小的的喜訊。即便招收名額有限,也足以讓許多人興奮。尤其什麼都不限,農村男女都有上進的機會。

鎮上透過縣委只搞到五張縫紉機購買票,一百一十六塊錢一臺。

正好沈紅蓮也沒那麼多錢,五臺正好。又將父母和大伯一家的存款洗劫一空,用於購買布匹針線等。

在沈紅蓮親自指揮下,一切有條不紊又如火如荼地展開。

前世自己努力了幾十年,也不過開了個小服裝店,各種縫紉機械七八臺,用了七八個人。

穿進書裡一下子就有了,少奮鬥了幾十年,人生之巔峰,莫過於此了。

沈紅蓮都有些飄了。

到了面試日子,沈紅蓮準時坐著王書雯的腳踏車趕到,四五百個人的應聘隊伍,讓她頗為吃驚。

受鎮政府指派,王書雯和會計全程陪同,負責記錄面試人員的資料。

作為一名洞察人性的三流寫手,一名閱人無數的大媽眼力,一個十足的顏狗,瞅一眼便能看出個七七八八。大部分人都懶得問其情況,登記了一下地址名字,直接揮手讓其走人。

權衡再三,沈紅蓮確定了第一期的十名人選,四男六女。

三男中一個四十來歲,姓潘,是鎮上的裁縫師傅,在第一服裝廠待過。

一個十六歲的小夥,正跟著潘師傅學徒,右腿小時候受過傷,是個小坡子。

另一個十五歲,排行老五,穿得叫花子一般,顯然在家裡屬於可有可無的存在。寡言少語的,和沈紅蓮一樣,三扁擔打不出一個瘟屁的主。沈紅蓮錄用的原因是他眼睛清亮,看著順眼。

還有一個小夥子十八歲,衣作破舊,卻很整潔,一身書香味,眼神清澈。主要是,長得好看,堪稱美男。

六個女人中,一個三十多歲的裁縫師傅,卻沒踩過縫紉機。

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媳婦,一副受氣包模樣。沈紅蓮見她十指細長,不錄用她實在有損天然資源。

其餘四個年輕姑娘,都不超二十,統一的瘦小破爛,屬於社會和家庭的邊角料。

錄用名單在鎮政府公告欄公示,自然引發不少喧譁。

可以說,絕大部分是上不了檯面的。

失望者有之,譏諷者有之,不屑者有之,各種情緒都有。

不管怎樣,誰出了錢,誰說了算,這很合理。

上班第一天,沒有說教,沒有曉以利害,沒有畫大餅展望未來,更沒有高大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連職工守則都沒有。

全場除了廠長和會計,都是臨時工,包括沈紅蓮和沈紅寶。

沈紅蓮直接上手做示範,一邊說明操作要領,注意事項,沒人問,就很少看他們,一副你學不學做不做我都不在意的模樣。

沈紅寶除了採購,還兼任門衛,機械維修,質量檢驗,衛生清理等,一點都不敢怠慢。

廠房很大,前後三進,二十間幾房,院子裡還有一口井,一個小灶屋間。

最後面六間主房,兩間側房,做了工人臨時休息室。

前面兩間側房是傳達室和沈紅寶的休息室。

一間廠長會計和沈紅蓮的辦公室。

鎮副書記兼任的廠長很少來,會計倒是全職,兼任統計收納和與政府接洽。

沈紅蓮非常討厭加班,前世為了賺錢,經常夜以繼日地幹,苦不堪言。

這個時代沒有電燈,想加班也難。

和其他廠子學徒工要半年以上才能上手不一樣,沈紅蓮只教了三五天,就讓她們直接上手做衣服。

特別宣告,不懂的可以問,實在做不好和不敢做的,會被辭退另謀出路。

做衣服也是需要點天賦的。

世上所有手藝都不是想學好學就能學得會學得好的。

為了避免被辭退,從裁剪到縫紉到收邊釘紐扣和開水煨燙等個個爭先嚐試,小心操作。

第一批鎮政府定製的百十套列寧裝和中山裝很快出廠。

做工略顯粗糙,三層衣縫有返工現象,但都縫了雙線或三線,結實程度毋容置疑。

前世沈紅蓮幾十年的技術可不是蓋的,尺寸的把握當地無人可比,除了體型過分特殊需要特別定製,不合身的極少。

領口前襟紐扣等細節方面,沈紅蓮採納了不少六十年後的款式和色彩,雖然只是稍微改動了下,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人亮麗又精神了許多。

王書雯這個模特身材穿上,更加讓人驚豔。

嗯。雖說王已經懷孕四五個月了,依舊美得不像話。

縣委很快就知道了,秘書直接帶人過來下了單子。

縣委的款式差不多,就顏色厚重些,用料也是最高階的。

第二服裝廠名聲大噪。

附近公社和鎮上都有下單,一時供不應求。

又增加了十臺縫紉機,二十名名工人。並計劃在年後開啟圍牆,興建廠房。

這個時候還沒有食堂,工人午飯都是自帶的。

這個時代沒有盒飯那種工作餐,沈紅蓮決定永不供應伙食,免得吃好吃差增添額外的麻煩。

但配備了蒸籠幫職工熱菜。

本來沈紅蓮寧可增加工資福利,也不打算將臨時工轉化為正式工的。

政府認為這麼大的廠子,一個正式工都沒有,尤其增加工資方面,師出無名,向上級不好交代。

三番五次為這事厭煩,沈紅蓮還是妥協了,同意將表現出色的潘師傅和受氣包小媳婦年底轉為正式工,工資每月十八塊,外加各種票卷。

其他第一批學徒工裡,不會踩縫紉機還喜歡擺老資格的大媽被辭退。

在有幾十年製衣經驗的沈紅蓮面前倚老賣老,簡直官老爺面前舞菜刀,走錯了門。

其餘工人每月八塊升到十二塊不等。績效好的,還有額外獎勵。

加上各種福利,已經趕上縣城的工人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