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三反五反

第19章三反變五反

想到文友,沈紅蓮氣就不打一處來。

早穿兩三年,稿費千字二三十塊,還能按印數持續拿錢。一本鬼故事能拿到幾千甚至上萬,現在變成一次性支付了,千字也只有三五塊錢。

現在還有稿費算不錯了,再過兩三年後的十年,要大革文化命,以有文化為恥,根本沒有稿費這個東西。

絕不可能靠寫文章賺錢。

十五年後,才有稿費和印數分紅。

狗日的文友真是害人不淺。

鬼故事如果現在出版,也就一次性拿幾百塊。

已經發表拿過稿費的,還不能再拿。

現在出還是等十五年後出,怎麼更划算,這是個問題。

現在出的話,肯定會花光。指望這第一桶金買房買古董的計劃就泡湯了。

可沒錢怎麼捱過這十幾年時間呢?

沈紅蓮權衡了好久,最終放棄出版鬼故事。

一旦動亂開始,有錢也難花了。

大丫二丫放了暑假,沈紅蓮看著兩個姐姐和堂姐沈紅菊自覺用功學習,又是一陣悲嘆。

成績好有個屁用,等兩人高中畢業,正好遇上取消高考,三年後,才會有被推薦上大學的可能。

據文友小說裡說,被推薦的工農兵大學生裡,高中生只佔兩層,剩餘小學生兩層,初中生六層。

成績好差無所謂,只要思想好就行。

一個鎮一年也就個把推薦名額,哪裡輪得到大丫二丫。

文友這個極品文痞,就不能把小說裡的這個時代寫得好一點麼,這該讓人怎麼活啊。

正無所適從,沒想到那個女校長找了來,這才知道三丫就是紅蓮。

妹子真能忽悠,我竟然沒發現。

沈紅蓮臉都不紅一下,生意嘛,無奸不商。

有人提出出版成書,你怎麼想?

沈紅蓮心裡一動,可以啊,要出書就得儘快,你全權負責,最好今年能印出來。就署你的真名吧,我可不要掛名。

那不行,大部分都是你的原創,你不署名可不行,我可不想犯法。

那我掛在後面。得到稿費四六分,你六我四。

照文章數量,我最多兩層。

你跑腿找人修改校對啥的,也需要不少開銷的。

女校長也不過分推卸,這樣吧,你寫個委託證明,得了稿費我們對半分。

成交。

談妥了出版事宜,女校長又問,那幾篇鬼故事是你寫的吧?

聰明。

手裡應該還有不少吧?

還有十幾篇。

你就沒想過將鬼故事出版?

想,但不是現在。還有不少沒寫出來呢,等我寫得差不多了再說。

沈紅蓮心道,現在出,稿費太少。還是一次性買斷版權的,將來想出就難了,我才不幹這賠本生意呢。

雞湯文沒關係,都不想承認是自己寫的,怎麼玩都行。

女校長聽沈紅蓮說不再寫散文了,很是遺憾,丟下八十塊錢離去。

沈紅蓮其實不是不再寫雞湯文,只是不再想讓女校長代發,畢竟,有了更方便溝通的合夥人王書雯。

雞湯文是絕大部分作者的敲門磚。

可以說,絕大多數作家,都是從雞湯文起步的。

王書雯正努力強湊,爭取見報。

沈紅蓮一邊想盡法子寫文賺錢,一邊思索怎麼讓錢生錢。

這個時代私人不能做生意,只能搞養殖,養殖數量有限制,還不夠自己吃的。又不許自行買賣,只能賣到公家收購站。

在人口密集的地區,溝溝坎坎都種了莊稼,牲畜食物是個很大問題。

看來只能向黃莊學習,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可這裡缺少的是黃莊那樣大公無私敢想敢幹敢不聽上級話的幹部啊,更缺少柳主任那種可以充當保護傘替罪羊的縣級領導啊。

上面沒人罩著,下面幹部個個如履薄冰,只想保住官位,啥也不敢做,日子怎麼好得了。

想來想去,除了在隊裡做衣服賣,啥也幹不了。

可一臺縫紉機,不算沈紅蓮和四丫,倒有四個大人看著。

農耕文明本就有大把空餘時間,卻要成天事倍功半地忙著。

小說裡說,為了所謂的平等,避免發生所謂兩極分化的苗頭,在經歷所謂的三年災害後,依然否決了包產到戶的提議,誓將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這三面紅旗進行到底。

六十年後,還有不少人懷念並嚮往這個時代。說這個時代的公平公正,人的善良正直,簡單純粹,團結互助。

沈紅蓮也曾有過此類的發言。

且慢,是不是就是因為自己美化過這個時代才被文友故意誤導穿進來的呢?

和六十年後的生活比,這日子簡直一天都過不下去了。

沈紅蓮越想越惱火,自己到底是哪根筋搭錯了,會替這個時代說好話的?

困難成這樣,老天還不放過。

連續十幾天,龍捲風夾著暴雨來襲,土牆被軟化坍塌,草蓋被掀翻。涉及五百來個生產隊,六七千戶房屋倒塌。

癩包莊大半的草房坍塌。

駐紮在附近的軍隊下來救災,沈紅蓮終於看到了小說裡的王連長,一副國家軍人的典型形象,剛毅威武,赤膽忠心。

感嘆一心抓思想工作的好處。

思想好,就好管理,好指揮呀。

嗯。好喜歡這樣的偉丈夫呀。

難怪會成為柳主任的相好,並在他妻子因病死亡後嫁給他。

不知道他那小舅子狗伢怎麼樣了。

對了,小說裡說,這次災難繞過了富裕的黃莊。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老天太不公平了。

王書雯家的草房未能倖免,在沈紅蓮助力下,乾脆直接換成了瓦房。

來沈紅蓮家串門的人突然多了起來。

沒錯,都是來求施捨的。哭訴,磕頭,各種保證有借有還。

不敢找沈紅蓮和四丫,但敢不停麻煩沈世海和大丫二丫。

解釋,拒絕,無休無止。

手裡那點錢根本杯水車薪,乾脆一分不出。

同樣是人,憑什麼三丫家那麼富有。

果然,有錢的人心都黑透了。

沈紅蓮的名聲一落千丈。

名聲好壞,沈紅蓮沒興趣。她只想著怎麼賺錢,怎麼脫離這個鬼地方。

可接下來幾年,會有無數所謂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更有很多城鎮居民搬到農村裡落戶。

離開農村去城裡,根本不可能。

陡然想起文友小說裡記錄了一對打漁的老夫妻,沒有親戚子女,在遠離村莊的河岸上搭了個漁棚,養雞養鴨養羊,沒有進社進隊,用家畜和魚向生產隊換取糧油衣物,過著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條路沈紅蓮也走不動。

她有家人,笨拙的沈世海也不會打漁打獵。

都知道她很有錢,遠離莊子會很危險。

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區不可能存在世外桃源。

去廟裡清修也不行,很快就會滅和尚,破四舊,各種廟宇都無法倖存。

沈紅蓮覺得被禁錮在悶罐裡,沒有一點點逃脫的機會。

新房子的傢俱做好後,沈紅蓮毫不客氣地搬了進去,獨佔了和主屋一牆之隔的東房間。有辦公桌,有衣櫥,有床頭櫃,有馬桶。

四丫和二丫住了西房間。

主屋的西房間給了大丫。

在二伯父子的央求下,沈紅蓮原來灶屋隔壁的小房間讓給了沈紅菊住。

沈紅菊比大丫還大一歲,已經十六了。

二伯家就三間瓦房,三小間土牆草蓋,做了廚房和豬羊舍。

沈紅菊一直和父母睡一個房間,確實不方便。

這也是沈紅蓮答應的原因。

繼而,紅菊的伙食在落到了沈世海家。

不過,紅菊還算識趣,乾脆家都不回了,有空就在沈紅蓮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只是假期裡,在隊裡掙的工分,依舊歸二伯所有。

沈紅蓮也不稀罕。

由於這兩年沈紅蓮的解決了溫飽,沈紅菊長得比村裡大多數姑娘都要高挑明豔。

加上新潮衣服的加持,簡直比城裡姑娘還要俊俏。

二伯母相貌也比沈紅蓮母親好得多,沈紅菊成了新晉村花。又唸了初中,成績又好,八成會考上高中,真正的奇貨可居。

為此,沈紅蓮再次埋怨過早死去的爺爺奶奶,沒為父親掙下一點家產,可以讓父親娶個漂亮老婆,自己也能繼承點漂亮基因。

沈世海說,當初別說蓋瓦房了,就是原先的草房和聘禮還是大伯資助的呢。

即便當時大伯也不寬裕,還有三個兒子要養活。

沈世海家本來女人就多,現在又多了一個。

女人多的地方就是乾淨。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

已經有人上門提親。

這個時候的婚姻法比較寬鬆,對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禁止自主結婚,得得到雙方父母同意才行。

沈紅蓮的建議是,等學業結束再談婚姻大事。

夜裡,沈紅菊門前經常有了動靜。

因為寫作,沈紅蓮一般很晚才睡。距離沈紅菊的房間只有十幾米,有點聲音就能聽到,常搞得她心煩意亂。

於是,在沈紅蓮要求下,沈紅菊不得不將小床搬到了大丫的房間。

大丫十五歲,比沈紅菊矮了半頭,也壯實的多。

和母親一樣是種田的一把好手。

也和母親一樣缺少主見,唯命是從。

即便學習成績很好。

屬於書呆子的那種。

二丫卻圓滑的多,小心眼也多。對於她,沈紅蓮惱火的同時,感趕到欣慰。

不聽話的孩子,出息的機率才大嘛。

這天,大丫偷偷告訴沈紅蓮,說沈紅菊有了喜歡的物件,是北邊大隊的,父親在公社糧站做主任,小夥子十八歲,和大丫她們同校,念初二,成績不怎麼好,人長得很俊。

不久前,小夥家曾找媒人來提過親,二伯夫婦很滿意,但沒答應。

沈紅蓮清楚自己管不住青春萌動的少男少女,只給沈紅菊分析,以她的成績考上高中沒問題,如果繼續努力,還能考上大學。回來起碼去縣城工作,會遇到更高層次的人,活得會更加滋潤。現在考慮婚事,為時尚早。

沈紅菊總算點頭同意,那就等我不上學了再說吧。

沈紅蓮繼續忽悠,做大事者,都能控制自己的慾望。不想一輩子窩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就得往前看,往上看。

嘴上這麼說,心裡卻在想。往上看個毛線,城裡人都快下鄉了。

有人下來,也會有人上去。

王書雯過來說縣委宣傳部找她了,即便她說發表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三丫的創意和構思,她只負責了校對、填充和修改,連她發的兩篇散文也是受到三丫的指點才完成的。可宣傳部還是想邀請她去縣城工作。

這個時代識字的不多,會寫文章的極少。大部分公社以下幹部都是半文盲,甚至文盲。不過是在建國前支援並參與了抵抗侵略和打退遭殃軍的。

能上省報,說明得到了省宣傳部的認可,思想上就不用懷疑有問題。新中國和縣委宣傳部都需要這樣的人才搞思想政治工作。

和對那個女校長的建議一樣,沈紅蓮反對王書雯進縣委宣傳部,儘量不要去縣城。理由一是水平不夠,二是機關單位人員之間關係複雜,派系爭鬥激烈,一不留神就成了派系之間爭鬥的炮灰。有可能的話,去鎮上學校做個正式教師就好。

沈紅蓮心裡卻說,長得這麼好看,不被官場潛規則簡直浪費天然資源,去縣裡不是羊入虎口麼。

不被潛,就算在六十年後,沈紅蓮也沒見過漂亮女人能保住官位的。

前世在村委會混過兩年,見識過太多鄉鎮幹部的齷齪事。

其實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老師作為臭老九也不安全,很多都會挨批鬥,甚至喪命。相對來說,宣傳部倒是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看到王書雯心有不甘,沈紅蓮直接說,身體的清白名聲和良心利益哪個更重要?你在鎮上,有親戚家人在附近,至少比縣委安全。到了縣委,沒人罩著,表面上很風光,但是這風光的代價很大,得要用身體名聲和良知良心來交換。我知道做教師很苦,換我也不做。但你可以去鎮上宣傳辦,事情不累,早出晚歸還能顧到家。我將來也會去混日子的。

王書雯當即決定聽從沈紅蓮的建議,很快去鎮政府辦了入職手續。為此,大伯還將一輛腳踏車讓給了她。

唉,大丫二丫和沈紅菊都大了,兩輛腳踏車還是不夠啊。

到了下半年,果然又開始反貪汙盜竊、投機倒把、鋪張浪費、分散主義和官僚主義。

三反擴變成五反,限制養殖數量,徹底禁絕了私人生意,物資更加緊張,各種票捲開始施行。

肉票布票油鹽醬醋等必用票卷可以偷偷購買,副食品票卷大都發放到公社以上的級別,大小隊極少。

怎麼滿足口腹之慾呢?

再去找那個女校長?

快開學的時候,沈紅蓮實在難熬,決定厚著臉皮再去找一下女校長。

聽說要去縣城,三隻丫和沈紅菊以及熱戀中的沈紅寶和王書雯也想去,沈紅蓮和大伯各有兩輛車,正好可以帶著王書雯的母親一起去看病。

各自在大隊或學校開了證明,挑了個大晴天,一路嬉鬧著北上,惹得火毒太陽下勞作的社員們紛紛駐足觀望。

好一群光鮮亮麗的女孩子啊。

醫院院長還認識沈紅蓮,當即開了免費證明。王書雯母親拿了不少藥也只花了一塊多錢。

雖然醫療技術落後,藥物緊缺,可這個公社化時代看病,還是比以前便宜的。

沈紅蓮放棄了去找女校長的打算,不僅帶著一群累贅不方便單獨行動,更是覺得不該老去麻煩人家。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適可而止。

這麼多人白來縣城溜達一趟也不是沈紅蓮的風格。

抱著賊不走空的原則,沈紅蓮直接吩咐眾人去縣委大院。

看到握槍站崗的軍人,一群人都噤了聲。還是四丫心大,照沈紅蓮的吩咐,上前和門崗說。我姐是癩包莊的沈三丫,有事要找周書記。

哪個周書記?

一把手周書記啊。

一個兵趕緊進去通報。

也就三分鐘左右,年輕秘書跑了過來。還真的是我們縣的大才女啊,大駕光臨,有失遠迎,裡面請。

沈紅蓮點頭,只說了聲,你好。便不再言語。

倒是四丫邊給年輕人介紹其他人,邊回答秘書的問題。

我三姐好多了,只要不受刺激就沒事——你說出書啊,三姐讓那個校長全權負責的。

到了小會議室坐下,服務員來給眾人遞冷開水。天太熱了,每人起碼喝了一大搪瓷茶缸。

過了半個多小時,秘書才跟著周書記進來,眾人一齊起立。周書記看看沈紅蓮,點點頭,好些了沒?

四丫代答,三姐好多了,今天來配藥的。

介紹大丫二丫和沈紅菊時,周書記問學校的伙食怎樣,聽到一個星期有一頓葷菜,很是欣慰。比農民伙食好多了。

又吩咐秘書,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伙食不能剋扣,有空通知下去,有貪汙學生伙食者,嚴懲不待。

又問了三個人的成績,聽說都很好。周書記笑了,果然強將手下無弱兵,有好人督促,想不學好都難。

四丫身子一挺,不敢不認真,都怕我三姐呢。

怎麼,沈三丫打人麼?

不用打,三姐一瞪眼,都嚇得腿軟。

那你怕沈三丫麼?

三姐可好了,我——才不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