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瑃聞言,頻頻頷首,心中暗自思量。
竇驍之根基,固若金湯,皆因太后之庇佑,然此亦為其隱憂所在。
且不說太后與二王間的那點齷齪。
就說小皇帝年方十三,三五年光陰轉瞬即逝。屆時親理朝政,如竇驍這些外戚,昔日權勢熏天,終歸難免有遭受清算的一日。
一旦皇帝親政,太后就倒了,而依附竇驍,無異於賭上未來。
於是,二人對話間,王瑃娓娓道來一人,沈雲則適時點評一人,宛如古時豪傑煮酒論英雄一般。
在一旁的周通都看呆了。
王瑃的話語如同珠玉落盤,接連說了好幾個人,卻都被沈雲一一駁回。
這一幕,非但沒有讓王瑃心生挫敗,反而在他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看向沈雲的眼神也更加欽佩。
沈雲對每位大臣的點評,恰似春風化雨,既精準又細膩。
在門閥圈子混跡多年,他從未遇見過如沈雲這般,能夠一眼洞穿滿朝文武本質的青年才俊。
這讓王瑃更確定沈雲是大族嫡系子弟!
不是大族嫡系子弟,又怎麼鍛煉出這樣的見識!
王瑃細數著洛京城中那些位高權重的朝臣,卻都被沈雲找到了各種不去投效的理由。
王瑃他輕輕捻動手指再次說道:“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博陵郡公,都督北地諸軍事,賀蘭勝如何?”
賀蘭勝?沈雲聽到這個名字沈雲微微一笑。
之前沈雲都是流利的“批判”諸大臣,在賀蘭勝這邊停下來。
王瑃見狀,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好奇,於是追問道:“沈兄,莫非你認為,我應投身賀蘭將軍麾下
沈雲輕啟朱唇,微微搖頭,語帶笑意地反問道:“王兄此言,豈非更該由周兄來解惑?”
周通自始至終皆是靜默旁聽,沈雲對朝中重臣的點評如行雲流水,他唯有洗耳恭聽幾無插話之餘地。
那些顯赫官職與複雜人事,於他而言恍若天邊雲錦,絢爛卻遙不可及,更遑論對其一一評頭論足了。
然而,當話題不經意間流轉至北地六鎮,周通的眼神倏地一亮。
那可是自己老家啊!
北地六鎮,最重要的莫過於武川與懷朔二鎮。
武川之雄渾,懷朔之深邃,一鎮之力堪比中原一州。
軍州之內,百姓皆兵,鎮將之權堪比州刺史兼領都督,手握重權鎮守一方,其風采與氣度,足以讓每一個出身於此的子弟心生嚮往,自豪不已。
鎮將下又設軍主,周通的岳父就是懷朔鎮的一名軍主。
提到了北地六鎮,周通胸膛不自覺地挺得更為筆直:“周某就是懷朔人,然則,我勸王兄還是不要來北地的好。”
“一入軍州,便意味著終身揹負軍籍。六鎮雖雄踞北疆風光無限,可近年來韃靼鐵騎勢如破竹,邊境烽火連天。在此情境之下談何建功立業,即便是守住一方安寧也已是不易之舉。”
“這些年能夠想辦法脫離軍籍的人都跑了。而今,留守六鎮的唯餘兩類人物,不要命的亡命徒!沒能力的窩囊廢!”
王瑃聆畢,目光緩緩轉向沈雲。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陣蒼涼,彷彿偌大的天下,竟無一片屬於自己的棲息之地。
這大魏,真能容不下一個王瑃嗎?
恰在此時,沈雲似能洞察王瑃的心結,說道:“王兄,你忘記自己郡望了嗎?”
王瑃聞言,眸光微亮,彷彿被一語驚醒夢中人,他仰首望向沈雲道:“沈兄說的是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安平郡公王贊?”
沈雲微微點頭,王瑃的眉頭卻不由自主地蹙起。
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思量:“安平郡公確是一方人傑,我亦風聞王將軍在晉陽之地,聲望隆盛,深得民心。只是……”
太原王氏,這一脈嫡系根深葉茂於晉陽之地,王瑃對王贊之名自是不陌生。然知曉歸知曉,並不代表王贊是能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的大人物。
誠然,王贊手握重兵、是有開府之尊的大將軍,可這位安平郡公卻屢遭朝廷排擠。
原因無他,皆因他身上流淌的並非太原王氏之血,而是源自那同樣顯赫卻命運多舛的琅琊王氏。
天下二分,琅琊王氏雖也是顯赫門閥,但其主脈卻早已投奔南楚,所以王贊這些留在北魏的支脈子弟很難受到朝廷信任。
即便他才華橫溢,戰功赫赫,但是他依然是在北魏政治外圍。
沈雲看向王瑃說道:“王兄,為何不回晉陽看看呢?吾恩師莫侯狐老將軍,對這位郡公可是讚不絕口。”
聞及“莫侯狐”三字,王瑃心中不禁微微一震,眼眸中閃過一絲訝異。他未曾料到沈兄竟然是莫侯狐老將軍門下弟子。
王瑃這下子徹底被說動了。同在晉陽,他們太原王氏與王贊之間本身就有聯絡,且王贊也曾經邀請過太原王氏子弟出仕。
而年齡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對王贊而言四十正當壯年,恰如猛虎下山力能扛鼎。
在這個世道日漸紛擾的當下,作為一方豪傑,王贊正值年富力強,若得機遇說不定真有風雲際會的那一日。
而且,他王瑃與其在已成鼎沸之勢的權貴之下艱難求存,不如另闢蹊徑去燒王讚的冷灶。
畢竟,雪中送炭之情,遠勝錦上添花之誼。
在一個,王贊不在洛京,也遠離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反倒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擇。
想到這裡,王瑃也迅速決斷,他對著沈雲拜道:“沈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令我豁然開朗。數日之後,我便起程返回晉陽!”
實則,沈雲此番獨到見解,一自他腦海中那份奇異的記憶碎片,悄然滋養了他的心智。
在一個也得益於莫侯狐在教授他與莫侯景時,不時穿插的北魏風雲局勢剖析。
這王贊就是老師少有點名誇讚的幾人。
沈雲心中明鏡,世間英雄豪傑的崛起,非但仰仗於個人的天賦異稟與不懈努力,更需那恰逢其時的機遇之風,方能扶搖直上青雲萬里。
而今,是自己建議王瑃去投效王贊。試想未來,若王瑃果真飛黃騰達了,自然也會回報沈雲。
更別說王瑃本就是太原王氏這等顯赫門閥之後,未來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這也是沈雲刻意結交王瑃的原因。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三人酒足飯飽,又互相留下了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