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好呼吸後,她們三個人緩緩地走到了柳若宜和裴思月的身旁。她們靜靜地站著,目光落在正在盡情玩耍、樂此不疲的兩個人身上。二人身旁的丫鬟們發現了,要提醒她們,被裴知妍的眼神示意嚇得低下了頭。
這時,柳若安故意重重地咳嗽了一聲,聲音響亮而清脆,彷彿在提醒著什麼。這突如其來的咳嗽聲打破了原本歡樂的氛圍,聽到咳嗽聲,柳若宜和裴思月紛紛轉過頭來,臉上歡快的表情還沒有來得及收好,就看到自家姐姐站在她們身後,表情嚴肅。她們知道闖禍了,悄悄吐了吐舌頭,把手中的東西遞給身邊的丫鬟,乖乖站好。
“這裡人多,我先不說你們,待到了山下的客院,我在當著母親、嬸孃和姑母的面,一起訓你。”裴知妍語氣冷漠而平靜,微微側頭,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裴思月,然後輕輕皺起眉頭淡淡的說道。
“你們跟好我,不許再亂跑了。”說罷,裴知妍輕移蓮步,向山下走去。柳若宜和裴思月求助的眼光看向了柳若安和裴知妤,希望她們能幫忙求情,這樣下山以後受到的責罰就能輕點。然而,後者卻無奈的搖搖頭,用眼神示意自已也無能為力,柳若宜和裴思月只能垂頭喪氣地跟著裴知妍下山。一路上,眾人都沉默不語,氣氛異常沉悶肅穆。終於,一行人走到了山下的客院。
進了正廳,待得長輩落座,裴知妍便讓丫鬟婆子們都退下,對著堂上站立的裴思月問道,“你可知錯?”
“大姐兒,這是怎麼了,弄這麼大的陣仗。”
“回二嬸的話,我們去玩,她們兩個一溜煙就往後山跑去了,我們追不及,,還好遇見了一位叫‘清風’的女冠,告訴我們她二人先行跑去了後山山泉處,我這才生氣的。”裴知妍沒有添油加醋,而是用最簡單的語言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聽得這話,楊氏和裴氏同時大驚失色,趕忙把她倆分別拉到了自已身邊。上下打量著,“你們還好吧,後山除了有山泉水,松樹和松鼠,還有蛇,萬幸祖師庇佑,才沒讓你們兩個遇上。”
裴氏這邊廂也在說著柳若宜,“下次可不許這樣了,你們一起出門就要一起行動,就是要單獨玩,也要帶夠丫鬟婆子,和長輩或是你的姐妹說一聲。你認識到自已的錯誤了嘛。”
“女兒認識到了。”柳若宜蔫頭耷腦的說道。
“那你就和思月一起,去給你三位姐姐賠個不是。”
柳若宜和裴思月站在一起,向著裴氏姐妹和柳若安行禮道歉,“姐姐\/姑姑原諒我們吧,我們錯了,下次再也不這樣了。”
“行,我們原諒你們,不生你們的氣了。”
“孃親\/祖母,我們打的山泉水回去了你們用它來泡茶喝,好不好?”小傢伙們眨巴著大眼睛,滿臉期待地看著大人們。她們手中緊緊握著裝滿清澈山泉水的竹筒,就像是捧著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
大人們被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和認真的表情所感染,內心充滿了喜悅與感動,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兩個小傢伙們得到肯定的答覆後,興奮得手舞足蹈,笑聲迴盪在整個小院裡。於是迫不及待地向大人展示自已的勞動成果,妙語連珠的講述打水的艱辛歷程。大人們耐心傾聽著孩子們的故事,不時發出陣陣笑聲,很快就忘記了那點不愉快,孩子們的描述讓大家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山間的清新空氣和美麗風景。
就在這時,維春輕輕敲了敲門,輕聲道:“夫人,中午的飯食送來了,已經擺在東廂房。”
聽得這話,楊氏回應,“你先把淨手的水準備好,我們這就過去。”少頃,眾人跟著楊氏前往院內淨手。待大家洗淨雙手後,便一同走向東廂房。
一進廂房,眾人的目光都被眼前精美的食物所吸引。只見圓桌上擺放著三彩菌菇面、粳米飯、松仁小米粥、砂鍋白菜豆腐、糖醋脆皮豆腐、麻辣豆腐、醬黑豆、清蒸雞樅菌、松茸炒竹筍、香菇扒菜心等各種美食,雖都是素食,但無一例外都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看著這些豐盛的菜餚,眾人不禁垂涎欲滴。
“信士慢用,有需要吩咐的差人去前院說一聲。”知客對著眾人行了抱拳禮,也退出了客院。
眾人紛紛落座,待得楊氏先動筷子,其餘的人也拿起筷子選了自已愛吃的食物,她們的動作優雅而熟練,咀嚼之間沒有絲毫聲音,每一口都帶著滿足和享受的表情。
一頓飯吃完,眾人臉上都露出了滿足的神色。看見楊氏放下筷子,眾人也放下筷子,紛紛滿意的表示已經吃飽了。裴思月還打了個飽嗝,然後摸摸自已的小肚子,笑著說:“這頓飯真是太豐盛了,我都吃撐了。”
眾人站在院內的樹下消食,順便欣賞著遠處的山巒疊翠,楊氏和韋氏還有裴氏商量著,“許久沒吃到觀內的素齋了,今日一嘗,不知道何時還能再吃到了,這樣吧,不知道觀內的‘五珍粉’還有沒有,我們買幾瓶回去吧。”
“那我們問問知客,要是有的話,一家買個兩瓶唄。吃不到素齋,回家去了,有‘五珍粉’調味也是極好的。”韋氏快言快語道。
“那我們問一下知客,要是有的話,這銀子我來出了。”裴氏最後說道。
“二妹,這怎好讓你出這個錢呢,還是我來吧。”楊氏對著裴氏說。
“大嫂,今天出行,本就勞煩你良多,怎好在這個小事上再讓您破費。還是我來吧,都別和我爭了。”
見說不過裴氏,楊氏只好無奈放棄。裴氏對著身後的蘭巧,“你去問問知客,這‘五珍粉’還有沒有,要是有的話,準備六瓶。”說罷,裴氏從荷包裡取出了五十兩銀票遞給蘭巧,“多的就算我給觀裡的香火錢。”
“這午後是最容易人困馬乏的時候,我們在這裡歇個午覺再回去吧。”韋氏對著她們二人說道。
“都聽二嫂的。”一時眾人都去歇息了,只餘院門和正廳門口各兩個婆子守著。時間很快過了半個時辰,到了未正時分,眾人紛紛起來,簡單洗漱一番,就收拾了自已的東西往外走去。
到了院門處,只見一位知客手捧匣子站在那裡,看到她們出來,知客趨前,開啟匣子,“這是信士的六瓶‘五珍粉’,請信士查收。”裴氏看著匣子內擺放整齊的六個手掌大小的青瓷蒜頭瓶,點了點頭,“辛苦道長了,蘭巧,你接著吧。”
眾人說笑間,很快就走到了山腳下,坐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