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生命的能量獲取,全新生命鐵基生物
陸恆給出了幾個方案,都可以快速讓生物晶片擴產,等生物晶片多了以後,盤古就可以服務更多人。
陸智突然爆發出的創造力,讓陸恆都有些沒有預料到。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是合理的,陸智依託的是人類過去在電子科技領域的成績,製造的無數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的晶片,全都可以被陸智吸收增加算力。
而陸恆是重新打造一套全新的“晶片體系”,基於生物的晶片體系。
方案很快獲得透過,只要陸恆能提供世界樹種子芯葵種子,很快就能推廣到千家萬戶。
陸恆只修改了一部分世界樹基因,讓一些世界樹不用長那麼高,芯葵寄生在這種低矮世界樹身上,大概有街道上的綠化樹差不多大小,可以寄生3到5個芯葵。
最終收穫6到10枚生物晶片。
和抗癌植物模式差不多,將來恆基生物統一收購。
價格暫時沒定下來,大概可以幾百到一千元一枚生物晶片。
收購來的生物晶片經過恆基生物的一些改裝後,再推向市場,替換掉原來電子產品上的晶片。
轉換裝置早已讓恆基生物實驗室的人在做了,這麼多天過去,他們已經拿出了幾個方案,陸恆還沒有敲定最終選擇哪一個方案。
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比較簡陋,前期不需要多少費用就能將生物晶片包裝成正常晶片類似的形狀,安裝在以前的電子產品晶片處。
不過這種晶片最大的區別就是有許多外接插管。
這些軟管細小到只比頭髮絲粗一點點,可以給生物晶片提供營養。
要知道生物晶片可是活物,雖然從芯葵體內取出,但它依舊是無數神經元細胞在正常運轉,需要消耗不少能量。
這就要外接營養液管道提供。
楊明正在和陸恆商議到底選擇哪一種。
“選擇這種外接管道的裝置,如果是臺式電腦,我們可以將營養液管道接到主機外面,用個瓶子將營養液儲存起來,生物晶片內也有一個很小的動力泵,可以讓營養液不停迴圈流轉,動力泵用的是微型電動機,動力來源於主機電源。”
“其他電子產品都能用類似的操作。”楊明說道。
陸恆對這個方案不是很看好,因為侷限比較大,他詢問道:“那手機使用者怎麼辦,總不能外接一個小瓶子到手機外面吧。”
“我們還有整合方案,整合方案就是將營養液和生物晶片弄成一個模組,大小也和現在的晶片大小差不多,就是如果營養液耗盡,還是需要新增,比較麻煩。”
“工程師們也想過很多方案,最佳的一套方案要用生物技術來實現,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我也沒辦法幫到他們,就看你這裡能不能做到了。”楊明說道。
陸恆好奇的問道:“什麼技術?”
“就是讓電力給生物晶片充能,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楊明說道。
聽完後陸恆沉默了,生物科技用電力供能。
類比一下就是某種植物或者動物,以後都不吃東西了,插根電線就解決能量來源問題,這不就繞回去了嘛,還不如直接電子晶片呢。
陸恆聽完後都感覺自己有些迷茫,難道自己選擇的科技路線有很大問題,科技最終路線依舊是陸智選擇的電子路線,生物科技或者說生物文明沒有什麼未來。
感覺腦袋有些大,陸恆的無數副腦開始運算。
超凡狀態也被啟用,體內大量激素產生,讓陸恆獲得額外算力和創造力。
當初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陸恆沒有消耗多少經驗值就將火星的生命樹和礦樹研發成功。
不知道過去多久,陸恆才對楊明說道:“錯了,思路錯了,將來生物科技不會特別需要電力,而是化學反應,透過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獲取能量才是最終的出路。”
楊明也是生物專家,自然理解陸恆說的什麼意思。
詢問一個高三學子,如果這個學生生物成績還不錯的情況下,也許立刻能回答出這個答案。
生物體的能量來源於什麼?
很多生物試卷都會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有,化學能、太陽能、熱能、機械能。
最終選擇可能有人會選錯,選成化學能,其實正確答案是太陽能。
從太陽能的轉化途徑可知,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人類和動物從植物或其他動物中獲取生物質能以維持生命活動,所以生物體的能量都是來源於太陽能。
隨後楊明和陸恆進行了一段長時間討論,目的就是為了討論出將來生物晶片供能問題該如何解決。
這次討論的意義也比較重大,楊明算是看出來了,陸恆其實在未來人類科技發展路線上選邊站,目前陸恆選的是生物科技。
具體是否正確,這楊明也不知道,但他也是傾向於生物科技的,這和他以及陸恆的專業有關。
他們一直在研究生物科技,認為生物的潛力是無窮的,現在當然要堅定路線。
最終陸恆和楊明達成共識,也算是探索出了生物科技必須解決的一個難題。
那就是能量來源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
“從自然界得到啟示,那依舊是太陽能的運用,太陽能的本質就是輻射能,至於光,只是輻射的形式轉換成了可見能量。”楊明說道。
陸恆點點頭接話道:“也就是說,我們要讓生物擁有一種吸收消化輻射能量的能力。”
“這應該生物科技後期的發展,正常的電子機械科技,它們未來的發展方向,解決能源問題,也在輻射上吧,現在小太陽專案,就是在利用輻射,學習真正的太陽,不過最終他們是在燒開水,將輻射能量變成獲取熱能,熱開水轉化成動能,最後又把動能轉換成電能...。”
楊明緩緩說道,一邊說也在一邊思考。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規律,能量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連科技路線,彷彿都在殊途同歸。
和楊明討論這麼久,陸恆對生物科技的未來發展大致心裡有數了,他只是從楊明這裡得到一些靈感,副腦卻是把靈感都給完善了。
以前陸恆都在想閃電進化後,越來越大,將來面板吸收太陽能獲取能量。
現在其實也在吸收太陽能量,夜光藻漂浮在海洋當中,靠光合作用生長,最終被閃電吃掉轉化成能量。
把這一切都省略,就是閃電在吸收太陽能量。
再尋找本質,就是要讓閃電將來透過輻射能,獲取能量。
也就是在體內造一個人造輻射源,依靠輻射吸收掉光能或者輻射的看不見的能量。
閃電暫時顧不上,生物晶片的能源問題,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考慮。
能不能就用一些放射性物質,就給生物晶片提供能量,不需要什麼營養液呢,這是陸恆最近想要實現的生物技術。
將來也可以將這種技術用在閃電身上。
地球上的植物本身就在吸收輻射,陽光就是一種輻射,只不過陸恆要的輻射和普通植物不太一樣。
他不可能在生物晶片內製造一個發光體,讓生物晶片進行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另外地球上的一些真菌微生物也可以吸收輻射,一些常見的植物也擁有這種能力,向日葵和油菜,就是吸收輻射比較厲害的植物。
很多核電站外都會種植大量向日葵,就是透過向日葵減少輻射危害。
就連福島也種了很多向日葵。
因為向日葵會吸收放射性物質銫,不過它是把銫儲存在身體內,人類想要清理銫,最後把向日葵清理掉就好了。
陸恆要的是讓生物直接透過輻射獲取能量,還要想想別的辦法。
再次開啟超凡模式,這次陸恆送走了楊明,他要多花費一些時間自己思考解決方案。
還有幾天就是火星生命樹發射的時間,要是陸恆能在這幾天內想出全新的生物獲取能量的方法,對火星的生命樹也有很大好處。
不過也不影響後續發射計劃。
就算這幾天陸恆沒有想出解決方案,陸恆也會讓發射的運載器攜帶一些放射性物質進入火星。
到時候陸恆用靈魂奈米蟲改造生物,遠端也可以讓生命樹基因發生改變,擁有直接吸收放射性元素能量的能力。
進入超凡模式後,陸恆換了一個思路,不再用地球生物做參考。
因為地球生物目前都是吸收太陽能轉化能量,而不是直接吸收元素放射的能量。
他這次設定了條件,將能量獲取來源放在了放射性元素身上。
放射性元素就是鈽、鈾等等。
它們會放出射線,主要有a射線、β射線、γ射線、正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
目前地球上沒有任何人研究出來了直接利用這些射線轉化成能量的方法。
拿好奇號來舉例。
它就是使用了核動力,也是靠放射性來獲取能量。
但它的放射,是透過熱電偶裝置把放射性同位素鈽-238衰變產生的熱直接轉換為直流電來提供火星車的行駛和各項儀器裝置使用。
生物科技既然不能直接使用電能,那就要換個思路想法。
要將a射線、β射線、γ射線、正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其他粒子,直接轉換成化學能。
從理論上這是有機會實現的。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元素,都是不同微觀粒子的組合形成。
元素之間也能相互轉換。
人類自己也在創造新的元素,利用的科學原理就是用粒子對撞,比如將一個元素的微觀粒子撞少一點,撞多一點,最後就變成了不同元素。
越重的元素,放射性越強,也越容易湮滅。
因為它們不穩定,元素週期表最後的一些元素,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微秒。
它們存在一剎那,就衰變成另一種元素了。
陸恆要的不是這種衰變,他要的是能將吸收的微觀粒子透過一種生物器官,或者什麼生物材料集合成新的元素。
這種元素恰好又是這種生物需要的元素。
那樣生物就能透過化學反應,獲取能量。
難度自然是很高的,相當於陸恆在染指創世神的能力。
透過放射性元素,創造出其他的元素。
就算超凡狀態下,陸恆也沒辦法做到。
“看來只能動用金手指了,好在最近火星改造計劃讓我多了很多經驗值,可以嘗試金手指的關鍵詞能不能找到方法。”陸恆心中暗暗想到。
經驗值已經有好幾億,陸恆開始在超凡狀態下,使用金手指的關鍵詞功能,實現生物吸收放射性元素能量的功能。
設定好關鍵詞後,陸恆開始不停嘗試。
最開始的關鍵詞提示陸恆需要數百億經驗值才能獲得基因改造方案。
這意味著金手指推算出生物的確可以吸收放射效能量。
只可惜要求太高,陸恆沒有這麼多經驗值。
他只能修改關鍵詞。
放射效能量有很多種,剛才設定的關鍵詞太籠統了,消耗的經驗值無法承受。
那就將關鍵詞細化,陸恆開始嘗試a射線、β射線、γ射線、正電子、質子、中子、中微子等等每個單獨的選項。
最終他終於找到一種消耗可以接受,只需要3億經驗值的基因方案。
讓生物可以吸收中子、質子、電子。
很顯然這是微觀世界的一種超級生物科技。
3億經驗值消耗一空後,金手指給陸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基因方案,這個基因方案完全屬於陸恆以前從未預想過,透過副腦各種計算,也沒有算到過的全新思路方案。
它已經脫離了碳基基因,而是一種全新基因形式。
組合方式也和碳基完全不一樣。
原來生物科技,也可以發展出矽基、鐵基形式。
以前的生命,構成生命的元素,主要有c、h、o、n、fe、s、g。
其中cho形成了羥基(h),n、h形成了氨基,他們再附著在c上,形成了我們生命的根源性物質---【氨基酸】。
而氨基酸在酶(也是一種蛋白質)的作用下,再形成單肽、多肽、多肽的三維摺疊組成蛋白。
而如果蛋白與fe等元素合體,則形成功能蛋白質。
這也是以前陸恆改造生物用的一套基礎理論知識。
現在金手指給出的這套矽基和鐵基基因方案卻不一樣。
如果碳基生物的基礎都由碳組成,那麼鐵基生物,則是由鐵做主要基礎的附著物。
fe(鐵)與n(氮)是可以緊密單鍵聯合的,而且固定和4個n聯合。
作為氧化活性非常強的o(氧)也包含在鐵基生命裡的。
最終陸恆獲得的鐵基生物基因,主要構成是由fe、n、o、h組成。
經過一番對比,陸恆發現鐵基竟然比碳基更有潛力。
因為碳基元素構成組合氨基酸有20種。
鐵基組合的變化竟然有200種。
另外由於n元素的主要地位提高了好幾倍,所以n的電子特性表現更明顯,n的電子特性是容易得到電子,所以重氨酸的氧化特性高於氨基酸很多倍。
氧化性高具體表現就是這個生物的變態反應會非常迅速。
所謂變態反應就是生物的免疫系統對外界的一些反應。
還有就是鐵的物理半衰期非常長,所以鐵基生物會比碳基生命的生命強度高無數量級。
具體表現就是宇宙射線和高溫高壓對於鐵基生命來說都沒什麼影響,只要不超過鐵基生命最大承受閾值,都不會有什麼損傷。
這個閾值在陸恆的無數副腦模擬之下,竟然能承受核爆。
陸恆已經被驚的目瞪口呆,原來生命竟然能這樣改造。
或者說宇宙中,竟然能誕生這樣強悍的生命。
換個能理解的說法,就是這種生命,可以肉身進入太陽,不會被太陽高溫融化,反而會吸收能量!
就算不去太陽內吸收能量,陸恆在鐵基生物體內放置一根放射性元素棒,鐵基生命就能吸收能源,獲得動力。
當然無數優點存在的同時,也出現了缺點。
那就是鐵基生命,不會生產什麼氧氣二氧化碳。
這對陸恆來說不算什麼缺點,最重要的是陸恆瞭解了鐵基基因構成,可以模仿鐵基構成,製造新的生物晶片,由鐵基為主的生物晶片。
還好現在剛開始推廣生物晶片大規模種植,陸恆可以緊急修改,再讓其他人種植。
到時候芯葵生產的就是鐵基生物晶片。
在鐵基生物晶片放一點放射性元素,就能持續不斷的獲取能量,保證算力。
這就像是一塊擁有生命的電子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