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秋蟬,只見她身騎駿馬,一襲紅袍,英姿颯爽,走到李鴻章的馬車前,落落大方地走上前來,朝他作拱手禮,“見過中堂大人.”
李鴻章還特意下馬車,一手杵著柺杖、一手摸了摸鬍子說:“久聞姑娘大名,今日一見,果真是氣度非凡,巾幗不讓鬚眉啊.”
秋蟬則是淡淡一笑回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我都聽過不下百邊了,如果真要有那麼一天,別人見我的時候,不再說起這一句話,不再覺得我這般的女子有什麼特別之處,那秋蟬心中的願望便實現了.”
李鴻章歷經宦海沉浮、人生曲折,看人的眼光也是毒辣而深刻,他露出了讚賞的目光來,將柺杖往自個的身上一倒,照同僚之間的禮儀朝她作揖,“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作葉塵;唯有姑娘與眾不同。
既能做到不困於舊俗,不拘於陳規;又能做到敢為人先,情真意堅;進而不失分寸,退而不失壯志,堪稱當世英傑。
縱觀這名臣貴胄雲集的京城,也鮮少見到如姑娘這般,勇於一馬當先,挑戰陳規舊俗,卻又進退有據的人物.”
這段話給了秋蟬極高的評價,讓她也覺得有些受寵若驚。
“中堂大人謬讚了,秋蟬哪裡經得起您這般誇獎.”
李鴻章:“就算是老夫有看偏的時候,不過醇親王挖掘人才的本領可是有目共睹,能得到醇王爺如此的賞識跟照顧,姑娘肯定有遠勝於常人之處.”
秋蟬:“怎麼突然提到王爺了?”
李鴻章:“姑娘難道還不知道?姑娘以大清女官之名義隨行訪美,朝中可有不少守舊大臣上疏反對。
醇親王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力排眾議,才促成姑娘此行的.”
秋蟬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秋蟬一定砥節礪行,不負使命.”
李鴻章:“時候不早了,姑娘,前面便是你的馬車,咱們出發吧.”
秋蟬感覺心裡空蕩蕩的,還特意往回望了望,只見了一個同樣空蕩蕩的城門。
訪美的隊伍出了京城,正在往天津港口方向趕去,半途中,秋蟬發現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抱著一絲緊張的期待探出車窗外回眸一望,果真見到了自己心心念唸的人。
“你怎麼來了?”
載洸放慢了馬的騎行速度,與馬成並行,“趕來給你送行.”
秋蟬:“你這麼忙碌,可不必走這一趟,就為了見一面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多不划算.”
載洸:“生活要有儀式感嘛,有些東西是利弊得失無法衡量的。
我送你一樣東西.”
他送身後取出一條火紅色的圍巾出來,輕輕地纏繞在她的脖頸上。
“知道你平時嫌這東西累贅不肯戴,不過海上風大,現在天氣又冷,怕你到上面受冷又買不到,路途遙遠,得照顧好自己.”
秋蟬的心間湧上一股暖流,此情此景,她甚至有點想哭,趕忙將脖子往回縮,借擺好圍巾的時機悄悄地拭去眼淚,又探出頭來,一臉淡然地笑著說:“禮物我很喜歡……可惜我之前沒有學好針線活,不然,這樣的禮物,我該親手織一個送你.”
載洸:“等你回來再送也不遲……不過,就算再過一兩年,我看你也未必能把這針線活給學好,你就不是這塊料.”
兩人相視一笑。
秋蟬:“東西都送了,你怎麼還不回去?”
載洸依依不捨地往望著她說:“走到前面那座橋我便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