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消逝了——只剩你——只剩你;
只剩下你那雙眼睛神聖的光芒——
只剩下你仰望的眼中那個靈魂。
我只看見它們——它們是我的世界。
——埃德加·愛倫·坡《致海倫》
當容時折身處閃爍路燈下的陰影,第一次看見抬頭仰望星空的越輕尋時,他的腦海中便浮現了這首詩。
從此,就再不能遺忘。
那是……
一生僅有一次的緣分,才能遇見的奇蹟。
作為一名作家,容時折應當能想出許多華麗的詞藻來描繪越輕尋。
他是清晨朦朧輕盈的霧氣,無法被藝術家捕捉的靈感,被困於肉體凡胎的神明。
他是——
我的完美受害者。
-
容時折討厭醫院。
因為每當母親住院時,他就不得不在家裡單獨與父親相處。
他需要學會沉默,放輕腳步,假裝自已只是一具會呼吸的屍體。
但即使如此,男人還是會注意到自已。
混著酒氣的喘息粗重,踩在地板上的節奏沉沉,像是巨人的腳步聲,將天花板上細小的灰塵震動下來。
緊接著,是被抽出的皮帶,金屬的搭扣叮噹作響。
他繼續沉默著。
到了快要結束時,男人會把皮帶捆在他的手腕上,只要輕輕一拉,便收緊到再也無法掙脫。
接著,他會被關進狹小的櫥櫃,在黑暗與死一般的寂靜之中,等待著男人第二天酒醒後開啟櫃門,再抱著他痛哭流涕,跪下來求自已不要告訴母親。
也就是從那時起,容時折習慣了穿著長袖長褲,即使是在最炎熱的夏天也不例外。
之後的故事乏善可陳。
母親最終還是去世了,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已的兒子發生了什麼。
而男人終於因為自已的酗酒惡習付出了代價,有一天在街上和人發生了衝突,最後被捅死在了街頭。
面對他人的同情言語,容時折依舊沉默著。
他一向都很擅長做這個。
他真的很擅長做這個。
就像他永遠不會告訴別人,早在一個月前,他就注意到了那群吵嚷的潑皮無賴,剛剛出獄,總是聚在那個破舊的露天燒烤攤上無所事事。
而他要做的,只是用一點不經意的言語誘導與心理暗示,勾起男人的食慾,再遞給他幾瓶好酒。
容時折終於自由了。
他搬離了逼仄的舊房子,租了一間廉價的公寓,開始了自已的寫作生涯,隨後一舉成名。
媒體紛紛稱讚,說他是新時代的柯南·道爾,案件的設計近乎天才,層出不窮的反轉與精巧的邏輯鏈條,就像是另一個真實的世界。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只收到讚譽。
很快,便有人批判他的故事雖然精彩,但缺少人性的情感關懷。
他永遠無法成為柯南·道爾,因為他寫不出夏洛克·福爾摩斯。
他筆下的主角就像是一個精密的辦案機器,冷漠而理性,甚至從未展現出多餘的情感。
而面對這些批評,容時折一如既往的沉默著。
他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他的話早都在書中寫完了。
曾有記者採訪過容時折,問他寫過那麼多令人驚豔的犯罪詭計,最喜歡的究竟是哪一個?
他的回答是——
“沒有。”
在他看來,故事永遠都只是故事,不論是受害者還是兇手,都不過是冰冷的二維生物,無法臻至完美。
他握著一隻精緻的機械懷錶,每天給它上一遍發條,接著閉眼聆聽那規律的滴答作響。
而在他看見越輕尋之後,懷錶的指標第一次停止了轉動。
緊接著,是另一道聲音。
砰、砰、砰。
那是、那是什麼聲音?
他終於不再沉默,像是第一次學會說話,聲音嘶啞地發問。
沒有人回答他,但他已然明白了。
那是自已的心跳聲。
-
我愛這樣的人,他創造了比自已更偉大的東西,並因此而毀滅。
——尼采
對於容時折來說,越輕尋便是那個能使他變得更偉大的存在。
在這爛泥一般的人世間,他終於尋到了自已活下來的意義。
他要……拼上完美的最後一塊拼圖,藉此完成自已的自毀。
他渴望著命運。
就像在冬日的雪地當中,狐狸追趕一隻純白的兔子。
不知疲倦地奔跑著……他終於抓住了他,咬上脆弱的脖頸,滾燙的血液刺目,灑在無瑕的雪地上,染成狼狽骯髒的模樣。
飢餓感灼燒著胃部,極致的痛苦與歡愉混雜,令人戰慄的鋒利殺意最後演變為原始的……xing欲。
他這時才發現,越輕尋對自已的吸引力,並不止於一面。
從未體會過正常感情的容時折並不明白,這樣的情感究竟是什麼。但他對此適應良好,就像接受自已的天性一般,毫不抵抗。
扭曲的、偏執的、佔有的……
愛。
——為了接近越輕尋,容時折制訂了一系列的計劃。
他先是分出了一個所謂自稱“帕里斯”的身份,一點點蠶食著越輕尋的正常生活,在後者的生活當中刻下抹不去的烙印。
他不得不說,看著漂亮的小夫人被自已所說的每一句話,而牽動心神的模樣……
實在是太讓人興奮了。
有時候,他真想從背後抱住那骨肉勻稱的身體,咬上那羞怯泛紅的耳朵,將潮溼的吐息盡數噴灑,親口複述資訊中那些動人的情話。
但每次他都只能顫抖著身體,接著自言自語地告訴自已。
“還不是時候。”
他必須設計一個合適的形象,出現在越輕尋面前。
一個完全無害,甚至是脆弱的形象。
像這樣的人,是能最大限度勾起越輕尋同情心的。
畢竟,不論再美好的形容詞,疊加在對方身上都不為過。
他就是那般柔軟、溫暖而又……天真。
疾病是最簡單快速的手段,而事情也一如容時折的劇本而發展。
他成功給越輕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名為“頻率錯覺”。
意思是,當你第一次注意到某個事物後,之後會產生更頻繁注意到它的傾向,以至於相信它會經常發生。
打個比方來說,假如你剛剛購買了一輛紅色小轎車。在你買車之前,或許並不會特別留意街上的紅色車輛,但一旦你擁有了它,就會忽然發現,街上到處都有紅色車輛駛過。
而實際上,這並不代表街上的紅色車輛變多了,而是你的大腦對紅色車輛產生了敏感性,以至於開始頻繁捕捉這一資訊。
而容時折便利用了這一點。
他的身體並沒有那麼差,不然也不會在童年時日復一日的暴力當中活下來。
但由於他與越輕尋第一次相遇的場景過於深刻,所以在之後的相處中,後者總會對他多加幾分注意。
而有時候,照顧他人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