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朝會(二)

現在整個大殿內,雖說寬敞明亮,但氣氛莊嚴肅穆,瀰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息。

劉宏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微微抬起頭來,他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座的眾大臣,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掩飾的嚴肅和疲憊,這種神情讓在場的官員們心中一緊,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等待著皇帝的發言。

\"朕今日召集諸位愛卿前來,不僅是為了商議國家大事,更是為了探討一件重要的事情——登天詣闕臺再次響起,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劉宏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迴盪在整個大殿之中,彷彿在向每一個臣子下達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

皇帝劉宏穩穩地坐在高座之上,他的面容顯得凝重而深沉,眼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這或許是由於他長期沉迷於酒色所導致的身體倦怠。

但即使如此,劉宏此刻的姿態依然彰顯出帝王的威嚴和尊貴,然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微微下垂的眼瞼,卻給人一種疲憊不堪的感覺,彷彿隨時都可能閉上雙眼。

\"陛下,登天詣闕臺早已荒廢多年,而且它與詣闕上書之制並無二致。如今,我朝已經實施了新的制度,因此臣認為不應再沿用舊制。\" 一位身材魁梧、神態自若的官員首先開口,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幾分自信和傲慢。

率先開口的,正是王甫一黨的重要人物,此人早已接到王甫的指示,因此此時面不改色,面帶微笑地看著眾人,絲毫不顧及在場其他官員的反應。

“臣附議!!”

緊接著,殿內的其他官員也紛紛響應道:“臣附議!”

“臣亦附議!”

一陣陣附議的聲音此起彼伏,形成一股強大的聲浪,響徹整個大殿,有了人帶頭之後,隸屬於王甫一系的官員們紛紛開始發言,他們每個人的姿態都極其傲慢,彷彿已經將局勢掌握在手中。

“哼,簡直是一派胡言!登天詣闕臺自高祖以來,就立於宮門前,為的就是給予公義於天下。你們這些人竟然敢提出這樣荒謬的建議,真是豈有此理!”一位清流官員怒視著王甫的黨羽,聲音中帶著憤慨與不屑。

這位清流官員的臉上繃緊的肌肉顯示出他內心的激動,眼神如同利劍般鋒利,直逼向那些附議的官員。

“王大人所言甚是,登天詣闕臺自古以來便上接天道,下連國運,乃國之重器,豈可視之如無物?”這時,另一名清流官員挺身而出,目光堅定,語氣中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他的雙手微微緊握,似乎已經做好了為這場爭論全力以赴的準備。

“昔日之所以廢用此臺,實乃王莽逆黨蓄意破壞所致。如今登天詣闕臺既已重現於世,且鐘聲再度響起,臣以為,此乃上天示警,我等應當高度重視!”這名清流官員繼續說道,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彷彿在為正義而戰,贏得了在場眾多人的認同和支援。

隨著雙方爭論的不斷升級,殿內的氣氛越發緊張起來,王甫一黨的官員們面露不悅之色,紛紛對清流官員的言辭表示不滿,並開始指責他們。

一時間,大殿內充滿了嘈雜的爭吵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你們所謂的新制,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已的利益罷了!你們這些蛀蟲,何時顧及過朝廷利益了!!!”一位年輕的清流情緒激昂,言辭激烈,臉上的怒容清晰可見,他的聲音響徹整個朝堂,彷彿要將內心的不滿與憤慨全部釋放出來。

“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國家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的私利!這位大人,你如此明目張膽的攻擊同僚,是何居心。”王黨的官員不甘示弱,眼神犀利,語氣中充滿了威脅的氣息,他們站成一排,氣勢洶洶地瞪著對方,彷彿隨時準備展開一場激烈的爭論。

“你!!!”方才那位年輕的官員氣得滿臉通紅,身體顫抖著,手指緊緊指向王甫的一眾黨羽,卻因過於氣憤而無法言語,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失望和憤怒,對這些人的行為感到無比的痛心。

“好了。”劉宏看著局勢愈發複雜,眉頭微微皺起,心中暗自思索,他意識到這種爭吵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棘手,於是決定採取一種溫和的方式來緩和緊張的氣氛。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理,何必傷了和氣。”劉宏先是點了點頭,表示對雙方觀點的認可,試圖以和稀泥的方式平息爭議。

“但是,登天詣闕臺一事的確有待商榷。”劉宏的聲音逐漸高昂,充滿了威嚴和果斷。他的目光堅定地落在袁逢和劉郃身上,彷彿要透過他們看到事情的真相。

劉宏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讓人不禁為之震顫,他的語氣嚴肅而決斷,此時展現出了一個皇帝應有的威嚴。

劉宏將目光轉向袁逢與劉郃,眼中閃爍著一絲睿智的光芒,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在宣告著他的決策。

\"兩位愛卿,你們覺得這竇輔一事應該如何處理?\" 劉宏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兩人的信任,但同時也在考驗他們的智慧和忠誠。

袁逢的臉色微微一變,他深知劉宏的意圖,知道劉宏是想讓他們跟著入場,試圖將局勢引導向他所希望的方向。

袁逢深吸一口氣,然後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涉及到朝廷官員,應當慎重處理。\"

袁逢的回答顯得謹慎而周全,他不想輕易表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他深知官場的複雜性,現在可不想這麼快的下場。

\"並且,刑事政務等事一向是司徒大人的職權範圍之內,相比劉大人心中早就有了對策。\" 袁逢的回答簡潔明瞭,既表達了對劉宏的尊重,又巧妙地迴避了問題。

袁逢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自已的回答既沒有得罪劉宏,又避免了陷入不必要的麻煩,他暗中觀察著劉郃的反應,心中暗自得意。

然而,劉郃卻皺起了眉頭,他明白袁逢這是把問題的皮球踢給了他。他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但表面上還是保持著冷靜。

但畢竟自已的一直打著反王的旗幟的他,不得不表態,劉郃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已顯得從容不迫,振振有詞地說道:“回陛下,臣認為那竇家子竟然可以敲響登天詣闕臺,我們就應該給予他一個機會,讓其奏明冤屈。”

就在此時,剛剛開口的王甫黨羽的官員們,聽到劉郃的話後,瞬間變得不悅起來。

其中一位姓李的官員,毫不客氣地反駁劉郃,看著坐在上面的劉宏說道:“陛下,雖然竇輔確實敲響了那登聞鼓,但他可是昔日叛黨竇武的後代啊!

陛下您英明睿智,赦免了他的竇輔的罪過,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如今他竟然不知悔改,臣覺得,應當立刻將他打入大牢。”這位李姓官員的語氣堅決而果斷,似乎對竇輔充滿了敵意。

然而,就在這時,太學院祭酒馬日磾挺身而出。他的目光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聲音中透露出一絲堅定和理智。

儘管馬日磾的身材並不魁梧,還略顯佝僂,但卻散發著一種讓人信服的氣場,他平靜地說道:“李大人,竇公是否有罪,尚有待商榷。而且,那個竇家子弟可是我們太學院的學生,豈能輕易將其下獄呢?”

馬日磾的話語中帶著一絲威嚴,以及一身浩然正氣,無不令在場的人們不禁為之側目。

“馬大人,您這是什麼意思?那竇武之罪,朝廷早已定論,又何來商榷之說?”王甫的黨羽眉頭緊皺,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嘲諷和挑釁,語氣中充滿了質疑與不屑,似乎在試圖將馬日磾的觀點一舉擊破。

馬日磾聞言,臉色一沉,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他緩緩站起身來,挺直了脊樑,義正言辭地說道:“哼!李大人,竇家子為何要上登天詣闕臺,不惜代價都要敲響數百年都沒響過的登聞鼓,竇氏一事中是否有冤屈還說不定呢。”

馬日磾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迴盪在朝堂之上,彷彿一道驚雷,讓眾人不禁為之側目,他的目光堅定地盯著王甫的黨羽,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似乎在為竇輔辯護,毫不容忍任何質疑。

此時,朝堂上空氣凝重,眾官一時間沉默不語,似乎都在思索著馬日磾所言的深意。

“你們這些清流真是大膽,過去只會坐地清談就算了,現在竟然直接為那竇氏開脫!簡直豈有此理!”王甫一派的官員憤怒地反駁道,他們的臉色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情緒激動異常,彷彿被觸碰到了最敏感的神經。

此刻,王甫一派的官員的聲音如同怒吼的浪潮,試圖將馬日磾的言辭淹沒在憤怒之中。

朝堂上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馬日磾的話語猶如一把利劍,刺破了原本平靜的湖面,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他的立場鮮明,似乎不懼任何壓力。

“哼!老夫可沒有為竇氏開脫,不過只是覺得我們理應給予那竇家子辨別的機會而已。”馬日磾冷靜地說道,目光如炬,直視著王甫的黨羽,絲毫沒有畏懼王甫一黨的人多勢眾。

馬日磾的聲音依舊低沉,卻透著一股不屈的力量,彷彿在宣告著一種不容侵犯的正義。

劉宏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思索,他知道,眼前的爭論不僅僅是關於竇輔申冤一事,更是關乎權力與利益的博弈。

兩派之間的對峙,顯露出朝堂內複雜的權力關係與深層的利益糾葛,他的目光在兩派之間遊走,似乎在尋找一個平衡點,試圖在這場風暴中找到一條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