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愚痴的好外婆

愚痴外婆,讓新生嬰兒吃燕窩、魚翅、蟲草、鐵皮石斛,結果……

女兒生了大胖外孫,媽媽升級做了外婆,很是開心,時不時來女兒婆家,看望坐月子的女兒和外孫。

女兒的婆家既有礦、又是大拆遷戶,自然家財萬貫,錢多得幾輩子估計都花不完了。

這個新晉外婆——按規範禮儀,應該稱為親家母——來了,看到正在泡奶粉,就問:

“孩子都吃的什麼?”

回答是隻吃奶。

“有吃燕窩嗎?”

“木有。”

“魚翅呢?”

“木有。”

“海參呢?”

“木有。”

“靈芝呢?”

“木有。”

“鹿茸呢?”

“木有。”

“冬蟲夏草呢?”

“木有。”

“鐵皮石斛呢?”

“木有……”

一連串否定的回答,惹怒了這個親家母。

“太不像話了!又不差錢,為什麼不給孩子吃好一點?這麼小氣,算什麼……”

當然,以上純虛構!現實中這種人這種事,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編了一個寓言。

再說一個事,這個不是寓言,是嚴謹的、關於圍棋教學的方法論。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圍棋,會盯著圍棋老師的棋力與戰績。

——這就大錯了!

你得看孩子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如果入門、初級,則一定不要找棋力高的老師。

要找棋力一般,但脾氣好、細心、耐心、愛心。

——棋力高通常不耐心。

這倒不是棋力高的缺愛心——語境高低不相容的問題。

——咱們來比方說:小朋友剛入門,最樂趣的、也只能的,就是吃子。

這時候你多教、多練吃子技巧,小朋友聽得懂,一轉身又可以運用到對局纏鬥中,吃掉其他小朋友的棋——這就形成了正反饋,小朋友就能興致勃勃地學下去,棋力也漸漸增強。

而吃子,尤其是小朋友這種埋頭貪吃、直線攻擊……恰恰是棋力高者看了要搖頭的。

你棋力高,你直接教這些剛入門的小朋友:脫先、高者在腹、厚勢不圍、後中先、試應手、飛鎮、肩衝、吊……姑且不說小朋友不愛聽,即使小朋友給足你天大面子,全程聽了,一轉身,去跟其他小朋友實戰,立馬被打成篩子……

沒有正反饋,小朋友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被重挫,說不定就此打退堂鼓。

好,我為什麼要編一個荒誕寓言、又拿務實的圍棋教學說事呢?

——緣起於一位讀者的後臺留言。

不久前發的《面對霸凌,孔孟會這樣做……》,一位讀者發現了異常,發來了這樣的疑問——

“老吳你整天口不離老莊,何以這次隻字不提老莊,只說孔孟?”

這位兄弟是要表揚的——其觀察能力和比對能力,都很敏銳。

沒錯!孔孟老莊,還有佛,是我過往文章裡出現最多的元素——相對而言,老莊可能還會多於孔孟一些——因為老子、《道德經》,是我研究得最多、體悟最深、獲益也最豐厚的“貝加爾湖”。

我翻了翻過往文章,老子元素,幾乎每一章都會出現。

——所以也難怪,眼尖的讀者提出質疑,言下之意:老吳你是不是在選擇性呼叫?

——也就是雙標!

未成年人的霸凌……不止霸凌!未成年人的許多層面,老莊不僅起不到太有效的積極作用,甚而至於,有時還會起負面作用。

——但,這不是老莊的問題,而是受眾主體的問題。

老莊不適用於未成年霸凌,但適用於成年人霸凌。

未成年人霸凌,往往是冤有頭債有主,而且閉環非常小,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一般都是同學,霸凌時候,面對面的肢體接觸是必然的。而霸凌最終目的收取錢財,也是直接收……譬如晉江霸凌者的轉賬記錄,姓名、時間、金額全都歷歷在目。

未成年人霸凌的那種方式,在成年人世界,是極其罕見的——除非霸凌者處於非正常狀態,比如吸毒、醉酒、精神疾病等。

否則,成年人像未成年人那樣幹,分分鐘把自已送進去。

那麼,成年人是不是就不存在霸凌行為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成年人霸凌可以分為兩大類:

①具象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

②抽象法人與自然人之間。

具象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較密集體現在職場——職場霸凌。

其它則散見於街坊鄰里、公共場所……甚至親戚朋友同學之間——比如高鐵霸座,噪音擾民,嫌貧愛富……

職場霸凌嚴格來說,不能算霸凌,而是叫做博弈。

比如領導對下屬、老鳥對新人、財務對採購……各種盛氣凌人頤指氣使,其憑藉的就是:你可能有求於我,我可能拿捏到你。

“我就這麼叫牌,你不爽,可以不跟呀——你有權力不跟!”

但既然跟了,買定離手,就比大小唄,願賭服輸唄。哪來那麼多廢話。

——所以說,這是博弈!

博弈,不能算霸凌。

抽象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霸凌,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冤有頭債有主”成為不可能——你被霸凌了,想復仇,都不知道要找誰。

之前我國實行計劃的生育,並作為一項基本蟈憡,延續幾十年……這屬於法人行為,但是不能算作霸凌——執行的組織(技生煒)是合法的、使用公權力也是合法的,法定機構依法介入公眾民的生育事務,並依法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程式都是合法的。

至於那無數血淚斑斑的不散嬰靈……是他們自已投錯了時間——換到現在來投,不僅再也不會有諸如上環、結紮、引產……各種不友善、不友好、不友愛的待見,而且!有的是各種鼓勵、激勵、獎勵……

施害者與受害者閉環模糊不清,一旦報復行為發生,就會出現錯誤與放大,結果是更多完全無辜的人與無辜的家庭,成為仇恨的殉葬者。

轟動一時的此類事件,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一是北京楊某襲殺上海閘北……事件,二是福建南平鄭某襲殺小朋友事件。

這兩件事,把好幾個家庭殘忍地推入了暗黑深淵……無語的是,幾乎所有的受害者及其家人,跟兇手都根本不認識,更遑論絲毫交集。

——大概就是佛家所謂的共業吧!

對於成年人的霸凌,很多時候,老莊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在述及孔子的血性,引用了《論語》著名那兩句: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恰好《道德經》第63章也說到關於德與怨: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您看——老子的觀點,又與孔子大相徑庭!

但是,其實沒有矛盾。

——老莊適用於成年人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足夠大。極少出現“單行道、獨木橋、狹路相逢”的情況。

——真出現那種情況,那自然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成年人在很多事情上,遇到“攔路虎”,是可以考慮“橫跳”……甚至“反覆橫跳”,避開或繞開……甚至直接停下、掉頭、撤退。

這點好處,是未成年人所不具備的——霸凌降臨了,你避無可避,退無可退,給錢也沒有用。

——你轉學了、休學了……可能就廢了。

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全域性考量、總體權衡。

不是不爭,而是要看值不值得爭!

物件是智障人士、酒鬼、精神分裂者……你跟病人爭什麼?

就算對方是正常人,你也可以把對方當成不是人……你跟牲口爭什麼?

你還可以索性把對方當做沒有人……沒有人你爭什麼?

最高階的,是你把自已,都當做了沒有——你都不在場,沒有主體,爭什麼爭?

《莊子\/山木》中著名的“空舟”寓言,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已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一個人正在駕船渡河,有一隻空船撞到了他的小船,即使他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他也不會生氣。但是,如果他看到有一個人在船上,他就會大聲喊叫,讓那個人把船駛開。如果那個人的喊叫沒有被聽到,他將會再度高喊,而且他還會開始大罵。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人在那隻船上。但是,如果那隻船是空的,他一定不會大聲喊叫,也一定不會生氣。

莊子因此得出結論:“人能虛已以遊世,其孰能害之。”意為“如果你可以空掉你自已,悠遊於人世間,還有什麼可以傷害到你”。

把自已空掉,是佛家小乘的終極功夫。

把那個空,也空掉,則是佛家大乘的終極功夫。

……

扯遠了!回到主題。

以上說的,是主客體的爭與不爭問題。

其次就是內容或標的物的爭與不爭的問題。

郭德綱曾經在相聲裡說:

你是火箭專家,現在有人跟你辯論火箭燃料究竟是用無煙煤更好,還是水洗煤更好……

你怎麼辦?

郭德綱是這麼說:你但凡看那人一眼,你都輸了!

同理!有人跟你辯論,《二十四孝》《弟子規》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但凡你張嘴,你都輸了!

這是內容不值得爭。

其次是標的物不值得爭——你吃一碗麵,老闆一口咬定你吃的是兩碗……兩碗就兩碗,趕緊買單走人!

多停留一分鐘,你都輸了——你的時間和情緒,不知道值多少碗麵!

很多時候,不爭,是最佳選項。所以老子才說——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回到開篇那個寓言,有什麼讓我們深思的呢?

親家母列出來的那些:燕窩、魚翅、海參、靈芝、鹿茸、冬蟲夏草、鐵皮石斛……誠然!全都是公認的好貨。

但是!

——嬰兒不適宜吃!

好東西,但一定要看年齡段。

So!雖然我個人覺得老、莊,以及佛學,都極好——但是,不主張小朋友閱讀。

——至多做一些淺表性、採摘“嫩芽”式瞭解。瞭解裡面的成語、警句、寓言故事。

——僅此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