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章 業力管理【五】

乾貨收攤:業力管理“五字訣”,【了凡四訓】2.0版(五)

培——培育、培養、培植、栽培……

培育、培養、培植、栽培……什麼呢?

——培育\/培養\/培植\/栽培……福田!

“培”字訣,一言以蔽之,就是慈悲喜捨。

邏輯簡單、事實清晰、權責明確……就不用多說了。

“灌溉施肥”於福田,沒啥好說,唯獨值得展開一說的,可能是給福田“灌溉施肥”的“肥料”。

既然展開,就容老衲娓娓道來——

慈悲喜捨,就是佛家六度波羅蜜排第一的:佈施波羅蜜。

六度波羅蜜,意指大乘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可以自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六度(ṣaṭ-pāramitā)佛教教義,又譯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簡譯為度;音譯波羅蜜、波羅蜜多;梵漢並譯六波羅蜜(多)。度即渡之意,即是從煩惱的此岸渡到覺悟的彼岸。

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謂菩薩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從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

六度波羅蜜,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義。

六度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排最前面的,就是佈施波羅蜜。又譯施度、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

佈施波羅蜜有三種型別:財施、法施和無畏施。

1.財佈施——佈施以金錢、物品去幫助窮苦者,改善他們的生活,或出資捐款印刷各種善書,經典勸化度人,以改善眾生的心性。

2.法佈施——以自已所學,領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說,使眾生同沾法雨,轉迷成悟。

3.無畏佈施——凡對痛苦的人,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難,施於援手解難,使受苦受難者心中得到平安,沒有恐怖感。或對毀謗正法者,能以無畏精神伸張真理感化之。

前面是佛家語境,咱們切換到心理學語境——

三種佈施,只有財佈施是物質層面,法佈施與無畏佈施,都是思想精神層面。

而三種佈施,其達成聚合目的,其實就是第三項所言之:無畏。

心理學語境叫做:情緒價值。

在動物性基本生存都成問題的亂世,帶來物質價值的財佈施,無疑是最直接、最被需要的。

但動物性基本生存已經不再成為問題的太平盛世,則物質價值已然讓位給情緒價值。

現如今,情緒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關於物質價值和情緒價值之分野,孔子早就說過,《論語· 為政》: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認為,如果僅供給物質價值,那贍養父母,跟養寵物,有什麼區別?

重視物質價值、而輕視情緒價值——最大的受害者,既不是需要佈施的陌生受眾,也不是父母……而是你的孩子。

現實中,我們從很多……心理創傷的孩子身上,提取到一個共性規律:這些孩子幾乎沒有家境緊張,相反,家庭財務都寬裕而優渥。

這類家長,自認為物質上給予孩子充裕的支援,孩子就天然快樂奮發了……但卻忽略情緒價值的創造。甚而至於,物質價值還成為情緒價值的擠佔者——因為物質價值的鉅額給予,合理化了家長潛意識裡對孩子的情緒剝削。而懂事的孩子,也因此產生潛意識中自我責備、自我追究、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

長年累月持續積累的負面情緒,過了“核聚變”臨界點,悲劇可能就此產生。

孩子是他\/她自已,並非家長私有!《道德經》51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家長對於孩子,為什麼就不能慈悲喜捨呢?

對自已孩子慈悲喜捨,對自已孩子法佈施、無畏佈施……為什麼不?

很多家長,寧可對騙子慈悲喜捨,卻就是不對自已孩子慈悲喜捨。

——除了一聲嘆息,無話可說!

重磅乾貨“業力管理”系列五篇,自此完結。

所謂的“重磅乾貨”,是有“標題黨”之嫌——但個人真的認為非常好!非常重要!

非常好!非常重要——故此吐血推薦!

真心希望這是對大家有所饒益的“法佈施”與“無畏佈施”。

好咯!收攤咯!

聽懂掌聲!聽不懂也掌聲——你的喝彩,是對我的鼓勵與鞭策!

你因歡喜而讚歎,我因讚歎而歡喜。

——你看!你也對老衲我“無畏佈施”了啦。

——老衲也需要你的“無畏佈施”喔!

阿彌陀佛!施主慈悲!圖片圖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