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澈繼續說道:“房產互助基金成立了,但是由誰來操盤呢?
正好,億達王總剛給我打電話,說榮創孫文武以前幫過他,現在有了難處,求到他那裡了,王總呢自已現在剛剛穩住,所以電話打到我這裡來了,看有沒有更好的法子。
我查了一下,孫文武成立了一個新的資本平臺,而今資本,主要是引進外部資方,整合代建體系,切入地產不良資產淘金賽道。
這和我的一些思路有謀合的地方,所以,我說過了國慶,和他先見一面談談看。然後就是不良資產這一塊,大家有什麼好的思路沒?”
大家聽了都在思索,過了一會兒,丁元英先說道:
“不良資產這塊,我瞭解到的,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產的時候,最低可能會以四折的低價進行資產處理。
有些厲害的人,以四折的價格把資產買回來之後,可以透過墊資方式,以五折的價格賣給有需要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取得這部分資產以後,可以以六折的價格從銀行重新申請貸款額度。
這樣以來,假如按資產是10億來算的話,銀行首先處理了4億的不良資產,資產公司獲得了1億的價差,上市公司支付資產價格後,還多獲得了1億的貸款餘額。最後,銀行又收穫了6億正常的上市公司貸款。
可以說是多贏的,最關鍵的是,盤活了資產,讓經濟恢復了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劉澈琢磨了好一陣兒,“這個法子好,大家都認可,都歡迎就好。
那麼差不多就是,成功運作一次大概有10%的收益。
這樣吧,我考慮在九天恆達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由孫文武負責,專門處理不良資產業務。同時,也可以將房產互助基金交給他打理。
6000億的基金規模來處理不良資產,如果還不夠的話,在權益交易平臺上發售資產包。同時引入九天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做資產評估,引入九天保險做資產保險,兩家公司共同分得2%收益,資產包到期收益率為8%。
如果中間這個過程順利的話,時間越短,這個8%收益率就越香,我的建議是時間要控制在半年內完成,摺合年化收益率16%,應該非常有吸引力。
這樣,普通人也可以選擇參與,其他大資金也可以參與,共同做好不良資產這塊業務。”
丁元英贊同道:“這個流程很完美,估計這一下子,不小心又該成為規模第一的資產管理公司了!”
得到肯定,劉澈心情好了起來。
“之前我們談到爛片經濟,哪怕一個電影、一部電視劇拍出來時爛片,但它其實同樣創造出了價值,同樣促進了經濟。
那今天說的呢,就是共識經濟,也叫哈喇子經濟。”
我們今天去看鷹國,就是共識經濟佔主體,工業經濟佔很小一部分,農業經濟的佔比就更低了。
什麼是共識經濟,舉個很形象的例子。
你覺得曼哈頓中心能夠看到中央公園的高階公寓,憑什麼動輒賣幾千萬美金?
你會說稀缺。
那蠟筆小新的便便也很稀缺,真的,他沒撒謊,小新說他的便便是全世界獨一份,要賣一億萬元,這個說法,是真實的,獨一份。
他自已都拉不出第二份一模一樣的。為什麼賣不了幾千萬美金?甚至幾美金都賣不掉?
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有共識。
大家每天行走在曼哈頓,抬頭望去,都非常向往那棟高聳入雲的大樓裡的人,覺得住在那裡俯視眾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
大家嚮往,它才有價值。
如果沒有一個人嚮往,它再稀缺,也是便便。
共識經濟下的財富就是這麼創造的,比如奢侈品。
我們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買過一個LV的包,但我們都知道,我們知道,這就是價值。
我們都知道LV,我們當中有一部分人很渴望得到一個LV,這就是價值。
這叫共識經濟的財富創造過程。
因為只有我們都知道,我們當中一部分人很嚮往,富人才會買。
富人不會買小新的便便,儘管很稀缺。
因為買了之後,大家都會笑他被收割了智商稅,但是富人會購買曼哈頓的那個能看到中央公園的豪宅,因為大家抬頭仰望他,滿足了他凌駕眾生之上的那種奇妙的感覺。
富人不會揹著小新親手製作的袋子,儘管也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富人會揹著LV。
因為揹著LV的過程中,所有人都認得,有一部分人買不起,但是嚮往。這就是財富的產生,共識經濟下財富的產生。
這裡只是隨便舉個例子,有很多的,無論是羅曼尼康帝,亦或者是蘭博基尼。 共識經濟下,財富都是這麼誕生的。
這是商品經濟下,唯二的讓富人把現金掏出來的機會,另一個則是風險投資市場的誕生。
因為商品經濟下,普通人的勞動收入是遠遠跑不贏資本收入的,現金流向富人手裡注入的速度太快了。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你還可以強行阻止,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
如果你要阻止這件事,富人就會往那個不阻止的國家流動。
所以最後你就會發現,全世界都是這樣,勞動收入跑不贏資本收入,現金流快速向富人手裡聚集。
那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就是那個錢,它怎麼回流呢?
如果它不回流,普通人就沒有掙錢的機會,俗稱工作就很難找,尤其高薪的工作很難找,大學生很難就業。
進而使得中低端消費市場也不足,使得各個賣大眾商品的企業的收入也不足,這些銷售不足的企業裁員,降薪,又進一步影響員工,影響應屆大學生的就業。
那麼這些人對自已未來的收入預期不樂觀,就會不買房,普通人居住的住宅類產品就會滯銷。
進而影響賣地,然後影響補貼福利。
因為城市運營很大一部分錢是靠著賣地來補貼的,無論是教育,醫療,還是食品監督。
所有的一切,都要花錢,花的都是賣地的錢。如果地賣不動,所有服務都只能等次降低質量。
而小城市的退化,又會倒過來影響普通人的生活,使得他們更加不敢消費,進而影響企業,再這麼迴圈。
這就是螺旋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