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肯定造出十萬支箭,這可急壞了老實人魯肅,趕緊來諸葛亮棲身的船上探聽情況。
諸葛亮一見魯肅來了,就大呼:
“子敬兄,快來救我!”
魯肅答道:
“先生自取其禍,我又如何能救你啊?”
“若不是兄將我已知蔡瑁、張允二人之死告訴周瑜,我何至於落此絕境啊!”
“也罷,既如此說,三日內,我派一艘戰船送先生回夏口,如何?”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
“非也非也,我豈是臨陣脫逃之輩,又如何向我主交代?”
“只望子敬兄借我二十隻船,每船有軍士三十人,備齊鼓樂。”
“船上皆是青布為幔,各扎草人一千餘個,分佈船艙兩側。”
“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定可有十萬支箭交差!”
“子敬兄,這一次可是人命關天吶,千萬不可先讓公瑾知曉,不然我計敗矣!”
魯肅又是答應道:“先生放心。”
......
直播間的觀眾看到這裡,又來整活了:
“只望子敬借我二十隻戰船,每隻船上裝五千支箭即可!”
“這BYD又是先生放心!”
“果然是守口如瓶魯子敬啊!”
“魯肅是華夏最早的通訊工具!”
“據野史記載,諸葛亮當時軍令狀上籤的是魯肅的名字,所以魯肅才如此緊張!”
“諸葛亮日常:吃飯睡覺逗魯肅!”
“魯肅:跑路需要20只船嘛?”
“適才相戲耳!”
......
魯肅這次果然沒有說借船之事,他私自調撥了快船二十隻,照諸葛亮的要求,每船三十人,青布、草人盡皆備齊,等候諸葛亮呼叫。
結果過了兩天都沒有動靜。
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才請魯肅來到船上。
魯肅一上船就問諸葛亮:
“先生,三日之期已到,不知先生所造之箭完工否?”
諸葛亮說:“子敬兄休問,隨我到艙內敘話。”
船艙裡早已備好了酒菜,童子在一旁斟上了酒。
兩人入席後,諸葛亮開口說:
“如若明日交不齊十萬支箭,子敬兄能保我無恙乎?”
“前日我勸先生逃去,先生卻不肯,至此,我也無法可想。”
諸葛亮神秘的說了一句:
“看來,只此一法了!”
魯肅還滿臉問號,諸葛亮已然命人開船。
行不多久,便見江上大霧瀰漫,魯肅有些辨不清方向了,就問諸葛亮:
“先生去往何處啊?”
“大江北岸,曹營水寨!”
魯肅大驚,起身連說:
“不可,不可。汝將陷肅於不義乎?”
他以為諸葛亮無計可施,就要帶自已去投降曹操,趕緊大喊:
“快停船!快停船!先生若還念我待兄一片赤誠,要回江夏我依。不然便回三江口,拼上我這條性命也要保先生平安無事,切不可前往曹營啊!”
諸葛亮哈哈大笑道:
“子敬兄言重了,看來兄心境不佳,待亮撫琴一曲,以振精神如何?”
說完便坐下開始撫琴。
魯肅此時哪兒有心情聽諸葛亮彈什麼琴。
他恨不得開啟窗戶跳下船去,只恨那孔明早已把窗戶焊死了!
眼見這條賊船離曹營越來越近,魯肅心急如焚。
......
“啊?不會真去投降曹操了吧?”
“也好,畢竟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早日統一天下,人民也能早些安定下來。”
“官渡之戰時,許攸來投,曹操赤腳出去迎接,要是這兩個人去投,曹操該怎麼迎接?”
“如果這倆真去歸降,曹操怕是要游泳來接。”
“哈哈哈,這很有可能,誰去通知一下曹老闆?”
“我發現魯肅最常用的五句話是:啊?這?那?誒?book book!”
“怎麼感覺魯肅有點萌啊,從表情到動作,再到臺詞都有點可愛啊。不如叫他魯萌萌吧!”
“魯肅在船上慌張的手足無措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肅暴起,以刀劈亮首,又數刀斃之。哈哈哈......”
“拖延症諸葛亮,第一天不幹,第二天不幹,第三天拉著魯肅半夜加班!”
......
李想這邊繼續寫到:
卻說諸葛亮船行至曹軍水寨前方,在大霧中點起了火把,又命軍士鼓樂齊震。
曹操從夢中驚醒,聽得手下報告了情況。
大霧彌江,敵軍忽至,想來必有埋伏,遂傳令各寨,亂箭退敵。
於是曹軍各營寨萬箭齊發。
魯肅在船艙里人都已經麻了,問孔明到:
“先生,艙外箭矢如雨,倘若曹軍齊出,如之奈何啊?”
諸葛亮自信的說:
“大霧彌江,曹軍必不敢出,我等只管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說完又下令:命船隊再向江岸靠近。
曹軍水、陸兩寨,共計上萬名弓箭手一齊放箭,密密麻麻的箭雨,很快就扎滿了靠向曹營一邊的草人,船隻都傾斜向了一邊。
諸葛亮下令調轉船身,讓另一面草人繼續受箭。
天漸漸亮了,大霧也慢慢散去,諸葛亮下令收船回航,又令各船軍士齊聲高呼:
“謝曹丞相贈箭!”
“謝曹丞相贈箭!”
“謝曹丞相贈箭!”
......
曹操聽到呼喊,猜到了一些,心態都要崩了。
領兵追出營寨檢視,才知中計矣。
諸葛亮和魯肅在船上檢查了一下,每隻船帶箭有五、六千支,算來得箭十萬有餘。
魯肅驚為天人,恨不得獻上自已的膝蓋,問諸葛亮道:
“不知先生何以料定,今日有此大霧啊?”
諸葛亮搖著扇子說:
“前日我曾與子敬兄論及將帥之道。”
“為將者,不知天文,不懂地理,不曉陰陽,不知奇門遁甲及陣圖兵勢,乃庸才也!”
“三日前,亮已料定今日大霧垂江,因此才敢認三日為期限。”
“公瑾叫我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豈是人力能為?分明是要殺諸葛亮”
“可惜我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加害於我?”
回到三江口,周瑜看著成堆的箭山,感嘆道:
“孔明神機妙算,瑜不如也!”
周瑜請諸葛亮到大帳中商議破曹之計,相約寫於手心。
開啟一看,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只見兩人手心都寫著一個“火”字。
遂定下火攻,同心協力,共赴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