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父愁者—呂布

王允和呂布請李肅前往郿塢,面見董卓說:“天子召集百官,欲禪位給太師。”

董卓大喜,欣然前往。

出門走了三十里左右,董卓坐的車折了一個輪子,董卓下車騎馬。走了十里不到,這匹馬又嘶鳴咆哮,斷了轡頭。

董卓問李肅:“車折輪、馬斷轡是何徵兆?”

李肅以企業級的理解解釋說:“這是太師繼承皇位,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也!”

到了長安,又聽到路邊有兒童唱歌謠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又問李肅:“歌謠主何吉凶啊?”

李肅繼續以企業級的理解解釋說:“這是劉氏當滅,董氏當興之意!”

董卓來到受禪臺前,正要上臺。

王允拔劍大呼:“反賊至此,武士何在?”

道路兩旁衝出很多軍士,把董卓團團圍住。

董卓趕緊呼喊:“吾兒奉先何在?”

呂布閃身出來,手持聖旨道:“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

董卓急問:“奉先我兒,為何如此啊?”

呂布冷哼一聲:“老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說完就手持方天畫戟上前,捅死了董卓。

至此,國賊董卓伏誅。

貂蟬事了拂衣去,自此隱姓埋名,相忘於江湖。

寫到這裡,李想長出了一口氣,心裡說不出的暢快,非是為董卓伏誅,而是為貂蟬自此擺脫掣肘,自由自在。

於國於家,她都已經做到了一個臣子、一個女兒的極致,從此她誰也不欠!

但理智一點來講,以那個時期的局勢來說,一個傾國傾城的弱女子,孤身一人在那個亂世中,又怎麼能安靜從容的走完這一生。

李想又想到了《紅樓夢》中鴛鴦的那句話:到了至極為難,剪了頭髮做姑子去。不然,還有一死!

封建社會中,亂世女性縱然屈辱低微,身不由已,但剛烈如她們,拼了性命總有周全本心之法。

更何況,本就是文學形象,那些旖旎的猜測還是放在肚子裡吧。

直播間裡依然是熱火朝天:

“又是老賊我與你勢不兩立!呂布就不能換句臺詞嗎?殺丁原之前也說的是這句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貂蟬真女俠也!”

“李儒哪裡去了?那麼聰明的一個人不會自此銷聲匿跡吧。”

“貂蟬:任務完成了,下班!”

“這是被禪位的訊息衝昏頭腦了,車折輪、馬斷轡、童謠三次凶兆都沒能警醒董卓!”

“良言勸不了該死的鬼啊!”

“不懂就問,呂布的武器是霜之哀傷嗎?”

“李儒:崩、撤、賣、溜!”

“這連環計破綻百出,怎麼就沒被拆穿呢?”

“感謝作者對女性的尊重,刻畫的貂蟬的形象太棒了!”

“說董卓呂布傻的都是女性吧,哪個男的遇到貂蟬這樣的不迷糊,我覺得美人計真的是最毒得計策了,一旦陷進去智商直接清零。”

“貂蟬駕車去哪兒了?我想去找她。”

“大家發現沒有,董卓手下的計程車兵都是甲冑齊全,而其他的諸侯大多都是布衣草鞋。”

“李儒不是文人謀士嗎?單手拿著呂布的方天畫戟毫不費力,董卓那麼胖,兩人撞在一起,倒地的卻是董卓,這是武將吧?”

......

節目現場,主持人張三也在和幾位評委老師討論連環計的可行性:

主持人張三說:“整個連環計期間,那麼長的時間裡,呂布和董卓竟然沒有一次有效的溝通,這明顯是個bug啊!各位評委老師怎麼看?”

劉何平老師點評說:“我倒覺得這個連環計很精妙,這個計謀關鍵的一點在於董卓和呂布好色的性格。”

“他倆都沉迷於貂蟬的美色中,是這個連環計的根本,這是美人計,後邊還有反間計和借刀殺人計。”

“從董卓的視角看,貂蟬只是王允交好自已送的一個舞女而已,跟著自已不過求個平安富貴罷了。”

“呂布在第一次貪慕貂蟬,董卓警告了呂布也就是禁止呂布入相府內院,並且寬恕呂布,送了金銀錦緞撫慰。”

“呂布還敢二次進入後院調戲貂蟬,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中,這已經是很嚴重的犯上了!”

“這也是呂布不敢和董卓當面對質的原因,因為一個部下,為了這樣的事情當面和主公對質,基本等同於決裂。”

“李儒的諫言算是個破局的機會,但部下進入自已後園調戲侍妾,自已還得把這個被調戲的侍妾送給他,這個有些難以接受,所以很猶豫。”

“絕纓之宴中的楚莊王也只是沒有追究蔣熊調戲自已王后之罪。”

“這就給了貂蟬發揮的空間,貂蟬一頓哭訴,成功打消了董卓這個念頭,還反將了李儒一軍。”

“董卓最後退而求其次,把貂蟬送到郿塢,也不再追究呂布的麻煩。”

“這些在董卓看來是寬恕的舉動,到了呂布眼裡就成了羞辱和心虛。”

“從前邊呂布只因為董卓送了些財寶,從中游說,就殺了對自已有知遇之恩的丁原來看,此人也是見利忘義、毫無原則底線之人。”

“因為這些羞辱加上想得到貂蟬的心思,王允再在旁邊忽悠拱火,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也就合情合理合邏輯了!”

“董卓在京城一直不受士族的待見,因此,士人王允的示好顯得更加重要,王允示好的表現就是送舞女貂蟬給自已。”

“而一個舞女而已,誰又會刻意防備呢?”

“但董卓、呂布甚至是李儒做夢都沒想到,兩人會被這個一直養在深閨中沒怎麼見過世面,甚至是在當時背景下上不得檯面的一個16歲的舞女耍的團團轉。”

“更不會想到,一個小小的舞女為了報答養育之恩,就敢置身生死之間,在刀劍上跳舞,利用自已的機敏左右逢源,最終為國除惡!”

“如此膽魄,實乃巾幗英雄也!”

“另外,李儒的諫言看似是個破局的機會,實則也沒多大用,這是因為呂布的性格本就是個反覆無常的人。”

“即使把貂蟬送給呂布,貂蟬還可以找機會攛掇呂布,以呂布的性格,董卓遲早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