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胖子東方勝給江白拍著胸脯保證,他找的這家安保公司人非常靠譜。
可江白還是覺得不放心。
孫尚香固然身手很不錯。
但她畢竟只是一人。
於是江白決定去了一趟大秦那邊。
看著江白沒有帶嬴陰嫚回來,嬴政有些失望。
不過,一聽江白要借調五名高手去保護嬴陰嫚,還未等嬴政說話,一旁的扶蘇倒是緊張了起來。
“星君侯,你不是口口聲聲說一定能保護好陰嫚的嗎?”
從開始一見到江白激動地喊“江老師”,到現在直接稱呼江白的爵位了。
顯然扶蘇這是心中有怨念啊!
“政哥,扶蘇公子,你們先聽我解釋下。”
江白就把他們一起去文娛世界中經歷的事情簡單的敘述一遍。
當然,蔡琰她們幾個江白並沒有提起。
這要是讓政哥他們知道了,那還得了。
“嗯,原來是這樣,朕可以讓你從影衛裡面挑選。
只不過朕有個疑問,你不是隻能帶一個人去你那邊的世界嗎?
現在可以帶五個人了?”
“政哥,您說的沒錯,我現在最多能帶五人穿越。”
江白並沒有隱瞞這點。
“這麼說,朕若想過去,自然也可以了?”
“對,政哥這次也要跟著我一起過去嗎?”
“不了,後面有機會再說吧。”
江白沒想到這次嬴政直接給他挑選出五名影衛。
影衛經常執行秘密任務,個個都是軍中高手,千里挑一。
而嬴政給江白的更是影衛中拔尖的。
有了這五人,江白算是徹底放下了心來。
離開大秦後,他帶著這五人直接來到了文娛世界。
這些人自然是認識嬴陰嫚的。
江白直接把這五人交接給了嬴陰嫚。
安頓好這邊後。
江白回到了現實世界的房間內。
他要準備寫日記了。
就這連續幾次帶人穿越,已經損耗了900積分。
現在需要保護的人越來越多,為了更好的迎接未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多寫日記,賺取更多的積分。
【這次日記要和大家一起探討下歷史上那些悽慘命運的公主們。
我羅列一些歷史文獻發現,若把所有悲慘命運的公主按前十名排,裡面大唐時期竟然佔了一半!】
【那好,不如我們著重來談一談唐朝的那些事——悲慘命運之公主。】
大唐甘露殿內。
李二看著屏風上面顯露的日記內容,表面上顯得很鎮靜,可其內心不知道祈求了多少遍——千萬別有朕的女兒。
屏風上突然出現李二的名字,讓其心跳加速。
可日記中只是僅點了一下,直接跳過了他這邊。
這也讓李二懸著的心暫時放了下來。
【公主,按理來說,生在宗室,她們的地位便高過天下絕大部分人,榮華富貴抬手可得。
而生在女權昌盛的大唐宗室,更是幸運至極。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也不盡然。
自唐太宗李二開始,一部分宗室公主就開始在他的旨意下嫁給外族首領。
也就是和親,如歷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誠然,和親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大唐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
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開拓了經濟。
然而對於這些和親的公主來說,被當做物品來交換,從此遠離故土。
再也無法回到大唐,很難說能過的幸福如意。
而唐玄宗時期,遠嫁奚地的宜芳公主,其命運更是讓人唏噓。
和親不到一年,便慘遭殺頭祭旗。】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她是最命苦的公主,唐玄宗疼愛的外孫女,成婚半年被丈夫斬殺祭旗。】
【奚族是華夏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
奚族雖然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如匈奴、女真和突厥等等。
但在唐朝時期卻風頭正勁。
一言不合就發動起義,連當時的唐玄宗也很擔憂。
唐朝國力本來強盛,這些小的北方部落本來不足為慮,然而之前經歷過了幾場大戰後,國庫空虛。
宜芳公主楊氏,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衛國公主的女兒,唐玄宗外孫女。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將這個外孫女冊封為宜芳公主,下嫁給奚首領李延寵。
本來看似是一場最正常不過的和親。
畢竟唐太宗給後世子孫開了一個好頭了,他們照做就是了。
可誰也沒想到,這給宜芳公主帶了滅頂之災。】
【宜芳公主離開大唐的時候心中很不捨。
在前往奚地和親的路上,眼見故鄉正離自已遠去。
再想到此去將再難有回來的機會,宜芳公主不禁悲從中來。
在隊伍行進到虛池驛時,宜芳公主將心中的悲痛溶於筆下,
留下了一首《虛池驛題屏風》: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
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
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一句“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道盡了其離別之情。】
【外族的生活苦寒,讓金枝玉葉的宜芳公主很不習慣。
但她不敢聲張,整日以淚洗面,就這樣卑微的生活了六個月後,厄運就降臨了。
安祿山為了邀功發兵攻打奚族。
這不是倒黴催的嘛,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李延寵本來也不是真心歸順大唐,得到了這個機會後,便和契丹聯合起來攻打唐朝。
為了表示雙方的決心,在開戰之前兩族各斬殺了一位和親的公主。
可憐的宜芳公主就這樣被斬殺祭旗了,成為了刀下之魂。
距離他們婚後才僅僅只有六個月。】
【唐代詩人戎昱曾經寫了一首諷刺詩: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諷刺當時的唐朝統治者,將國家和臣民的安危,寄託在了一個手無寸鐵的女子身上。
換一句詩詞“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這是不是更是一個“光輝寫照”啊?
反觀大明朝,一直以來奉行的都是“不和親,不賠款”的政策。
即使國家再困難,也不會派遣公主屈辱的和親。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因此被譽為華夏最有骨氣的王朝。
宜芳公主過世後,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大唐王朝也迅速衰落下來,曾經的輝煌和天朝上國都成為了過往。】
【寫到這裡,希望大唐開國皇帝,不對,應該說李二兄,您能好好考慮一下,畢竟大唐和親是從您這邊開始的。
和親這步棋真的有必要走下去嗎?
雖然大漢朝也有和親,為何不能從大唐開始就斷了這個國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