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一次甘龍的目標就是北極,而他的目光正是潛伏在北極之下的所有文明遺址。
其中包括的不只是文明的一些,而且他還希望能夠付出一些史前文明,雖然說可能其中只是存在著一些史前文明的細胞,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切也已經足夠了。
很顯然這一切都跟隨著甘龍的願望在繼續向前,只不過北極的確不太適合人生存。
加上現在的保暖手段又是太強,所以甘龍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帶著人繼續深入探索危機,這可是愁壞了幹路,他從東非得到的一些指示都在表明這個文明,在北極還有著一個文明的遺址。
而且距離現在最多隻有五千年的時間。
區區五千年的時間,對於北極這座冰封的大地來說並不算長,只需要甘龍仔細探查便能夠發現蛛絲馬跡。
於是他便開始仔細的探查起來,但是當他的目標繼續向前探索的時候,他發現此處的北極似乎和自己印象中的北極遊戲不一樣。
但是很快他也明白了什麼叫做蝴蝶效應,既然自己能夠來到北極,那麼其他人也同樣能夠來到,想到了這裡,他們幾乎沒有其他的想法了。
畢竟現在已經不能夠用尋常的歷史來判斷這個世界了,他之前知道的一切只能作為參考,而現在他只能依靠他自己了。
而此時的秦國之內卻是一片祥和,處於咸陽之中的秦王絲毫沒有預料到即將面臨到來的危險,其實說實話也並不怪他過於清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一段時間整個秦國國內都十分的安穩,基本沒有什麼叛亂的出現。
即便是出現了也是幾個所謂非常好鎮壓下去,而現在整個秦國的發展水平都是在逐步的上升。
但是他也並不是沒有什麼危機的意識。
雖然現在整個秦國國內基本都沒有什麼能夠調動的隊伍了,但是他依舊還是組織了一支後勤的隊伍。
這些人平常就是種地的農民,但是他們全部都是宗室的人和秦王乃是一家而出,也就是說一旦出什麼事情,他們便可以立即拿上兵器成為真正的戰士,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後備的保障。
而就在這一天他突然聽到了一個訊息,那就是某地又產生了叛亂,但是這一次叛亂他抓住了重點。
因為這一次的判斷竟然是團體叛亂,而且人數是要超過近千人的要知道縱觀整個自從秦帝國建立以來,從來沒有出過千人以上的叛亂,而現在竟然出現了千人以上的叛亂,那麼結果就不言而喻,自然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要知道現在的秦國可謂是並沒有防禦力量,並且絕大部分的成年男性都已經出國作戰了。
對於他們來說,做好後勤保障就是最好的途徑。
但是現在這竟然出現了上千人的叛亂,這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以前的樹人的叛亂,不過是他們對秦國的某些制度產生了不滿,所以他們才對秦國產生了報復的想法。
但是現在上千人,的叛亂已經讓,秦王感受到了,一絲危機的感覺他的目,下手下的,能夠調動的可戰之兵只有,不到兩萬人。
雖然說鎮壓千餘人就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事情,但是透過這一點還是讓他感覺到了一絲不對的。
這千人叛亂第一次出現,但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只要自己沒有抓住其中的根源,恐怕日後還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叛亂。
別說近千人,上萬人也不是沒有可能,那麼到時候自己所有的隊伍都已經遠在別國。
而自己國內又無法組織出能夠抵禦對方的力量,到時候自己又該何去何從,所以說他還是當即讓所有人將自己備好的後備隊伍全部都召集了起來,悄悄的進宮,換上了服裝和鎧甲。
而他們便是自己手中真正的後備力量,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收到了一條絕密的訊息,而這個訊息是隻有他和甘龍兩個人知道的渠道。
這個訊息也是很簡單,那就是六國的殘餘再次叛亂,並且和亞歷山大有勾結。
就是這短短的兩句話頓時讓秦王的後備生出了一身冷汗,他沒有想到這訊息第一次來就是如此的緊急。
而且根據這兩句話判斷,六國的基本是已經和亞歷山大的人產生快樂叛亂,而且彷彿也許他們勾結了很長的時間,會不會已經有敵人滲透了進來,已經進入了秦國國內都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進些年秦國大開通商口岸,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人都進入了秦國國內,以至於他們的查力度就小了很多,如果說對方故意偽裝混進來,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畢竟自己這一邊相當於完全不設防的狀態。
目前他就算將自己手中的全部力量全部集合起來,那麼最多恐怕也就才不過五六萬人。
憑藉這五六萬人的力量對抗敵人,倒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不過他不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敵人到底有多少,而且他似乎聽到了一種呼聲。
那就是讓自己親自去剿滅這些人,而這種呼聲來的十分詭異,而且還有不少不明真的百姓們依舊在一旁支援著,認為只有他們心中最偉大的秦王才能夠感化著上千人的叛亂,畢竟這是第一次出現千人以上的判斷,肯定是有原因在裡面的,所以希望秦王能夠親自前去化解。
但是秦王清楚這裡面一定有問題存在,自己這一去恐怕就是要落入陷阱之中了。
而且他敢肯定對方的敵人是絕對要超過千人的,甚至很有可能達到萬人之多。
但就算這樣,秦王也絲毫沒有什麼擔心,因為這地方畢竟是秦國,經過數年的普及和教育。
現在絕大多數的百姓都已經成為了真正的秦國子民,只有著少數頑固思想的人才會感懷此前的六國。
也就是說秦王可以真正的將自己的土地認為是自己的土地,所有的百姓和子民絕大多數都是支援與自己的,所以秦王並不擔心什麼危險。
他當即選擇帶領所有的人前去消滅這夥叛亂,當然為了安全保證,他還是選擇召集了周邊所有能夠集合起來的隊伍,一起前去,無論如何也得保證一下他的生命安全。
而另一邊甘龍依舊還在和亞歷山大對峙著,雙方誰都沒有舉動。
亞歷山大此刻十分悠閒,但是甘龍的內心可就是十分的焦急了。
他透過之前自己預留下的手段告訴了秦王國內即將叛亂的訊息,而這個訊息比人將訊息送回去快多了,只需要三五天的時間。
而現在怕秦王已經得知了訊息。
那麼他會如何應對六國的殘餘以及亞歷山大派過去的親兵呢?這是一個問題,雖然說甘龍再如何擔憂,卻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他此刻距離傾國的本土實在是太遙遠了,就算他真的帶著隊伍回去支援,沒有兩個月的時間也別想趕回秦國。
而他也明白這個計劃竟然是亞歷山大已經醞釀已久了,自己能夠發現端倪,就說明他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執行的階段,就算自己現在回去怕已經為時已晚。
既然如此,那麼他就不能夠再次變動了,同時他也選擇要封鎖了,周邊的訊息絕對不能讓他們知道。
已經有敵人滲透到了國內,對他們的親人,朋友產生了威脅。
透過這一點來凝聚軍心,當然這並不是甘龍故意隱瞞,不讓他們去救自己的親人。
而是現在就算告訴了他們也於事無補,他們能夠辦到的也只能夠是倉皇的趕回國內,可是很快就會被追擊的壓力山大趕上,而且他們毫無鬥志,絕對不是亞歷山大的對手。
既然如此,那麼他們不如就依舊毅然決然的堅守在這裡,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他們全部戰努力,如果真的被對方抓住把柄。
那麼他們不但很有可能國內會出事,這裡也會出事,那個時候恐怕就會是滿盤皆輸的局面了,甘龍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生,而且為了能夠麻痺所有人的思維。
他決定主動選擇進攻,只要打起仗了,那麼所有人就不會瞎想什麼了,只有人會在閒下來的時候才會多去觀察四周的訊息。
一旦產生了一些流言風語怕會順便的傳遍整個軍營,到時候對於這支隊伍的殺傷力將會是十分巨大的。
而對於甘龍選擇的主動進攻,亞歷山大確實赤之一比他知道甘龍這是屬於黔驢技窮了。
現在的甘龍十分為難,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進,無法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破自己,自然也不無法能夠達到統一亞歷山大帝國的終極目標。
而退的話,那麼亞歷山大就會順著他們後退的道路直接追了上來一口將他們吞下。
而他們卻只能夠在逃竄中尋求生機,甘龍也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就算他想要撤,也一定要解決好自己背後的麻煩。
否則的話,到時候對於自己來說一定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而這一邊甘龍選擇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率先突破亞歷山大。
只要在短時間之內將亞歷山大徹底消滅的話,那麼在秦國之內的反動勢力定然也是如同無根浮萍一樣,他們知道之後一定會軍心大戰,到時候國內的危機也就自然解除了。
這樣一來,嚴重的考驗就落在了甘龍的身上,但是這是甘龍必須要承擔的,畢竟秦國所有的兵力基本都掌握在甘龍的手中,而現在這也是唯一解決危機的辦法,而另一邊的亞歷山大見到甘龍選擇了主動進攻,也是樂得不行。
他知道甘龍這是坐不住了,選擇主動進攻來化解國內的危機。
同時,亞歷山大,也,喜,得看到甘龍主動進攻,畢竟現在亞歷山大尋求的就是迅速決戰的機會。
可是現在他的兵力不足,主動進攻竟然會吃。
那麼失敗的可能就很大,所以說他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是透過這個辦法之後。
現在的甘龍已經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急需想要消滅自己,這樣一來,那麼就給了自己機會,他只需要嚴陣以待,防守甘龍就行了。
要知道憑藉著那些堅固的防守自己防守甘龍幾個月,完全不是問題,而幾個月之後那遙遠的秦國國內竟然已經是塵埃落定。
到時候甘龍大本營都沒有了,自己在家訊息傳播一番,到那個時候那麼甘龍就是不再自愧,也許他能夠將整個亞歷山大帝國延伸到東方去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他顯然低估了甘龍,甘龍這麼多的時間,雖然說表面上十分平靜,但是他卻不是什麼都沒做,他發現了一個特點,那就是賽流古地區和馬其頓帝國的交界處是由一片岩石地區的,不只是周圍有山脈,連地表以下都是岩石構成的,這也就是說附近可能是有火山口的存在產生的沉積岩。
這樣一來,那麼對於甘龍來說,心中頓時有了一個十分奇妙的方法,那就是挖地道。
塞琉古地區內的地道都是十分的稀疏平常,而且挖地道地面之上定然會發生聲響。
但是在這裡卻不一樣,憑藉著這些岩石的堅硬程度,只要甘龍能夠在地下打出一條地道來,定然將會是十分堅固的,而且這些岩石的傳導性也十分的差,他就算在地下乒乒乓乓的開鑿,只要不刻意去關注,地面之上的人是絕對無法發現的。
就這樣,甘龍選擇了在地下五米開挖一條地道,並且為了將聲音和振動降到最低他選擇了白天開發而且幅度十分的小。
平均每一天才能夠向前拉兩米的距離,但就是這樣一連兩個月下來他已經挖出了一條長達數千米的地道。
也就是說甘龍只要從地道直接上去,便會直接進入對方的工事之內,不是甘龍不想繼續向前挖了,直接將對方的工事繞開。
而是前方的土壤再次變得十分柔軟,自己如果向前不帶需要打志成下,而且還十分的危險,要知道這可是地下五米的距離。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甘龍終於在北極的中心點發現了一些類似於人類文明生存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