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香噴噴的熱鍋羊肉就端上來了。農村人的羊肉泡饃跟城裡的不一樣,這裡的饃是死麵餅子,顧名思義,它是指沒有經過發酵的麵糰,直接烙熟的麵餅,它的製作過程相當簡單,不需要長時間的發酵,因此製作起來更加迅速,死麵餅子的口感和味道獨具一格,剛出鍋的餅子外皮金黃酥脆,內裡白嫩酥軟,吃起來滿嘴都是面的香甜和火候的功勞,這種麵食不僅在物質匱乏年代是孩子的最愛,而且在現代生活中同樣是羊肉泡饃中最受歡迎的麵餅。
看似簡單的薄餅,想要做的好吃,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製作時,和麵是一個關鍵的步驟,需要掌握好水的溫度和量,以及和麵的技巧,以達到麵糰軟硬適中的效果,和麵後需要將麵糰擀成圓形的薄片,烙餅時火候的控制也是關鍵,需要實時調整火候的大小,以保證餅的均勻受熱和酥脆口感而不至於烙糊。
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上面撒上綠色的香菜,再放一點紅色的油潑辣子,看起來特別美味,香氣四溢,喝一口下去,渾身舒坦,暖身又暖心,羊肉在湯中煮得恰到好處,肉質鮮嫩多汁,融入湯汁的精華,把死麵餅子泡在羊湯裡面,吃起來特帶勁,餅子散發出淡淡的麥香味,羊湯的鮮美更是回味無窮,還有那鮮嫩多汁,香氣四溢的羊肉,簡直是美不勝收。盤子裡還有一碟蒜拌的羊頭肚,又是一番別樣的美味。
這裡,人們對羊的內臟做法是這樣的,把羊頭燒洗乾淨,連同其他內臟裝在洗乾淨的羊的胃裡面,然後放在鍋裡跟羊肉一起煮,出鍋後,把這些內臟和羊頭肉切碎,加入蒜泥等調料一起拌勻,就是羊頭肚了,俗稱羊雜碎。
一場美味的盛宴結束後,他們休息片刻,盧小平,把他們領到村子的鄉間小道,在這裡能夠看到整個村子的全貌,讓他們感受一下鄉村的生活。
這裡的鄉村是一幅寧靜而生動的畫面,它以一種質樸無華的方式緩緩鋪展在廣袤的大地上。
村頭的老槐樹下,幾位老人或坐或立,抽著旱菸,聊著往昔,他們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神中透露出對生活的淡然和滿足。不遠處一群孩子追逐嬉戲,笑聲清脆,如同山間溪流,清澈見底,不染塵埃。他們似乎並不怕陌生人,看到有人走過來,他們會很有禮貌的微笑打招呼。
田間農人們已經開始了辛勤的勞作,他們或在搬玉米,或在收割糜子穀子,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他們的希望和夢想,綠色的作物在微風中搖曳,彷彿也在訴說著生產的故事,偶爾有幾隻小鳥,掠過田間,留下一串串悠揚的鳴叫聲,這寧靜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生動,他們好像是在說:“豐收了,豐收了,我們也要準備儲存冬糧了”。
午後,陽光變得柔和,村裡的老人們喜歡在這個時候聚在一起,或是在村口的大樹下納涼,或是坐在誰家的小院裡,泡一壺自家種的茶,聊著家長裡短,享受著這份難得的閒適,孩子們則可能躲進了哪個陰涼的角落或是追逐嬉戲,享受著童年的樂趣。
傍晚時分,夕陽如血,將天邊染成一片絢爛,家家戶戶的煙囪開始冒出了炊煙,那是母親們正在準備晚餐的訊號,鄉村的晚餐,簡單而豐盛,自家種的蔬菜,後院養的雞鴨,每一口都是地道的農家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夜幕降臨,鄉村被一片寧靜所包圍,只有遠處的幾聲蛙叫和近處的蟲鳴交織成夜的序曲,星空格外明亮,銀河清晰可見,人們或坐在院子裡乘涼,或是由於勞累早早進入夢鄉,享受著這份遠離塵埃的安寧。
看著鄉村的這一切,白燁的爺爺似乎回憶起了自已小時候的一些經歷,眼神中透露出一些享受的神情。
晚上,盧小軍的大哥給他們準備了美味的泛穀米飯,這種米飯看起來平淡無奇,吃起來口感細膩,香味悠長,處處透露出農作物本質的美味。
這裡的幾頓飯,都是他們沒有吃過的美味,也是值得回味無窮的美食。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晨,提供給他們的早餐是小米稀飯,熱氣騰騰的白饅頭,涼拌菠菜以及涼拌的地達菜。
在即將上車的時候,白燁說要跟盧小平的母親道別,他們從房間出來後,盧小平看到母親手裡拿著一個信封,欲言又止的樣子,想要上前問個究竟,卻被白燁拉著上了車,揮手和親人告別以後,路虎一騎絕塵開往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