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醒了?”
我睜開眼,發現自已身穿古裝,眼前是一個古代衙役打扮的人,正審視著我。
“這是哪裡?”我問。
“你小子膽子不小,竟然敢參與刺殺大將軍的計劃,這下被逮住了吧?”
什麼?刺殺大將軍?我李明是歷史學者,專攻古代史,對唐代歷史頗有研究。大唐盛世,四海一家,哪有那麼多刺殺?
我努力回憶發生了什麼,記憶一幕幕揭開。
半個月前,我還是現代社會一名普通的歷史學者,某天,我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意外觸及一塊古碑,一道光束從碑上射出,射向我的眉心,隨後我便失去了意識......
醒來後,我就出現在這裡了。
看來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人蓄意為之。
可到底是誰將我弄到這裡來的呢?
“小子,跟我走!”衙役呵斥道。
我站起身,跟著他走出房間,穿過一條陰暗的長廊,來到一間昏暗的地牢。
“進去老實待著吧!”衙役開啟牢門,將我推了進去。
牢房內,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坐在角落裡,頭髮凌亂,鬍鬚髒亂,腳上拴著沉重的鐵鏈。
“李兄,你怎麼也進來了?”那人見到我,激動地站起身。
“你認識我?”我感到奇怪,記憶中我不認識這個年代的人啊。
“您不認識我,可我認識您啊,您是李明李先生,官拜五品中郎將,您忘了嗎?”
我愣住,什麼中郎將,我怎麼不知道?
“這裡是什麼地方?”我問。
“這裡是御史臺大牢,凡是犯罪的大臣都被關押在這裡。”他說。
御史臺大牢?我怎麼會在這兒?
“你叫什麼名字?”我又問。
“在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什麼?李白?我震驚不已,沒想到在唐朝監獄裡竟然能遇到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
“李白?就是那個寫詩很有名的李白?”
“正是鄙人。”李白點點頭。
“你怎麼會在這裡?”我問。
“唉,一言難盡哪。”李白嘆了口氣。
原來,李白因才華橫溢,得到皇帝賞識,但在權力鬥爭中被捲入皇子爭寵的漩渦中,遭到誣陷,被打入牢獄,至今已有三年之久。
“那你有什麼打算?”我問。
“在下生無可戀,只求速死。”李白黯然神傷地說。
“你不能死,你要活下去,要讓那些陷害你的人付出代價。”我說。
“可我身陷囹圄,又如何能昭雪冤屈呢?”李白無助地說。
“我會幫你的。”我堅定地說。
2
“你被指控的是什麼罪名?”我問。
“他們說我在詩中暗藏機謀,詆譭聖上,圖謀不軌。”李白無奈地說。
“你有沒有做過?”
“我當然沒有!我只是寫了一首批評朝政的詩作而已,就遭到如此誣陷,我實在是冤枉啊!”李白義憤填膺地說。
“你放心,我會幫你洗清冤屈的。”我相信李白的話,他確實是封建統治下的犧牲品。
“你真的是李明嗎?”李白疑惑地問。
“為什麼這麼說?”
“我聽說李明是個武夫,性格暴烈,可你卻溫文爾雅,談吐不凡,與傳說中的李明大相徑庭。”
“我確實是李明,但我不是你所認識的李明,我來自未來。”我解釋說。
“未來?”李白驚訝不已,“你是說,你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是的,我是從一千多年以後的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我說。
“這太不可思議了,難道你是神仙嗎?”李白驚歎道。
“不,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也不知道自已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但既然來了,我就要努力去做一些事情。”我說。
“你要做什麼?”
“我要救你出去,並且找出誣陷你的人,還你一個公道。”我堅定地說。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你是中國的詩仙,你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而應該流傳千古。”
“詩仙?你真的這麼認為嗎?”李白感動地說。
“是的,你的《將進酒》、《廬山謠》等詩作都是曠世佳作,充滿了豪放不羈的情懷,令人回味無窮。”我說。
“先生過獎了,那只是我酒後隨興所作,何足掛齒。”李白謙虛地說。
“不必謙遜,你的才華毋庸置疑。”我讚賞道。
李白的眼中閃爍著晶瑩的淚花,他沒想到在這個昏暗的牢房中,居然會遇到一個懂得欣賞他詩作的人。
“你可知道,我為何會被抓進來?”李白突然問。
“我聽說是因為一首《清平調》。”我說。
“《清平調》確是我所作,但其中並沒有反意,完全是那些人斷章取義,強加於我。”李白氣憤地說。
“那你能否將這首詩念給我聽?”
“當然可以。”李白隨即吟出那首《清平調》。
我聽出詩中的諷刺意味,但並無反意,顯然是被人曲解了。
“放心吧,我會查清楚這件事的。”我向李白保證道。
3
我開始調查李白的案件,但所接觸到的人都說李白是罪人,就連證據也毫無破綻,所有的線索都直指李白是幕後黑手。
但是,當我深入研究這些證據的時候,我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不可解釋的矛盾,這些矛盾雖然微小,但卻足以動搖整個案件的根基。
我決定從李白的詩作入手,尋找可能被忽略的線索。《清平調》這首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層的諷刺和不滿,這無疑是與當時的政治生態密切相關的。
唐朝歷史上,天寶年間的政治生態是極為複雜的,由於唐玄宗的寵幸,楊貴妃得以干預朝政,導致宦官專權,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李白此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寫成的,其諷刺的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當我深入挖掘這首詩的背景時,我發現了更多的疑點。首先,這首詩原本是李白為楊貴妃所寫的,但為何會被人扭曲為反詩?其次,李白對楊貴妃的感情複雜,既有敬仰也有諷刺,那麼這首詩到底體現了哪一種感情?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我決定親自拜訪李白。當我來到李白的住處時,他正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獨自品茗。
“你來啦?”李白見到我後,微笑著打招呼。
“是的,我想和你聊聊《清平調》這首詩。”我說。
“哦?你有什麼疑問嗎?”李白問。
“我覺得這首詩背後,似乎隱藏著你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感情。”我說。
“你是指我對楊貴妃的感情嗎?”李白微笑著問。
“也許吧,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你寫這首詩的初衷是什麼?”我問。
“我寫這首詩,是為了紀念那段美好的歲月,同時也是為了諷刺當時朝廷的腐敗和墮落。”李白說。
“那你對楊貴妃的感情究竟是怎樣的?”
“這個很重要嗎?”李白笑著問。
“非常重要。”我一字一句地說。
“好吧,我告訴你,我對楊貴妃的感情是複雜的,她既是我的知已也是我所諷刺的物件。”李白坦白說。
“那你為何還要寫這首詩?”我不解地問。
“因為我想要讓世人明白,我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但也警示人們不要忘記那段歷史的教訓。”李白說。
“我明白了。”我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李白不愧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用自已的智慧和勇氣,為我們留下了一首不朽的詩作。我相信,他的詩作將會繼續流傳下去,成為人類文化的瑰寶。
4
李白一案,我被允許進入搜查資料庫,詳細閱讀了所有關於李白一案的檔案文獻,希望能找到一些隱含的線索。
李白一案看似證據確鑿,但其實有許多細節經不起推敲,只是之前無人深究。
李白被指控的罪名是創作反詩,意圖謀反,但李白堅稱自已無辜,只是寫了一些批評朝政的詩作而已。
這使我聯想到歷史上的許多文字獄,許多文人被誣陷為意圖謀反,實際上只是得罪了某些權貴。
李白曾是宮廷詩人,深受皇帝喜愛,但他的性格高傲,不願諂媚逢迎,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李白一案中最關鍵的證據便是那首《清平調》,這首詩被解釋為對楊貴妃的頌歌,但實際上是對貴妃的諷刺。
李白和楊貴妃的關係複雜,據說他曾經暗戀過貴妃,但這也只是傳聞。
我再次來到監獄,與李白一起研究他的詩作,希望能從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當我們深入研究這些詩作時,我們發現了一些隱藏的資訊,這些資訊暗示著李白是被陷害的。
我決定沿著這條線索深入挖掘,尋找陷害李白的真正元兇。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頻繁出入於京城的名勝古蹟,希望能找到一些與案件相關的線索。
有一天,我來到了一座名為“沉香亭”的宮殿,這裡是皇帝和貴妃消夏的地方。
我在宮殿裡徘徊,突然聞到了一種奇異的香味,這種香味我似乎在哪裡聞到過,但一時想不起來。
我沿著香味的來源,來到了一間房間,發現那裡有一尊香爐,香味正是從爐中散發出來的。
我開啟爐蓋,發現裡面有一塊未燒盡的香料,我拿起來一看,竟然是一塊沉香!
我立刻想到,這種香料在唐朝是極其珍貴的,只有皇室才有資格使用,而李白曾經擔任過翰林院的供奉,也有可能接觸到這種東西。
我急忙將這塊沉香帶回監獄,讓李白辨認,當他看到這塊沉香時,臉色大變,驚呼道:“這是西域進貢的龍腦香,皇宮裡極少使用的珍品,你怎麼會有?”
“我在沉香亭找到的。”我解釋道。“我曾聽人說,李白曾在沉香亭作詩,於是我便去那裡尋找靈感,沒想到卻找到了這個。”
“難道……”李白似乎想到了什麼,眉頭緊鎖。
“你是懷疑,有人故意在沉香亭留下這塊沉香,以此來陷害你?”我問道。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李白點點頭。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個人一定對你很瞭解,知道你會在沉香亭尋找靈感,而且能夠自由進出皇宮,至少是一個官員。”我分析道。
“我平時很少與人交往,更不會得罪什麼人,到底是誰要陷害我呢?”李白陷入了沉思。
“你好好想想,有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人?”我提醒道。
“我確實想過幾個人,但他們都沒有陷害我的動機啊。”李白苦惱道。
“有時候,陷害一個人並不需要動機,或許只是一時的嫉妒或誤會,才會導致一系列的後果。”我安慰道。
“或許吧。”李白嘆了口氣,“我會試著再想一想。”
5
在我調查李白一案的同時,京城舉辦了一場詩歌大會,由於李白是著名的詩人,也被邀請參加了。
我和李白一起進入皇宮,參加這場詩歌大會,與會的人員除了皇帝和貴妃之外,還有許多王公貴族和文人才子。
在會上,皇帝和貴妃坐在首席,其他人都坐在兩旁,李白和我坐在最外側。
皇帝和貴妃宣佈,這場詩歌大會旨在弘揚大唐的詩歌文化,鼓勵詩人們盡情發揮才華,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在詩歌大會上,許多詩人都紛紛吟誦自已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是歌功頌德之作,對皇帝和貴妃極盡讚美之詞。
當輪到李白時,皇帝特意指出要李白創作一首歌頌貴妃美貌的詩作。
李白顯得有些猶豫,他知道自已如果寫了這樣的詩作,可能會招致更多的懷疑和指控,但他又無法拒絕皇帝的命令。
我坐在一旁,看到白起的猶豫,便小聲對他說:“你不要擔心,放開了寫,我會幫你的。”
李白聽到我的話後,似乎有些安心,他點了點頭,然後開始構思詩作。
幾分鐘後,李白開始吟誦他的作品: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這首詩一出,全場震驚,白居易的詩作細膩婉約,形象生動,巧妙地描繪了貴妃的美貌,而又不失莊重典雅。
皇帝和貴妃聽後也非常滿意,讚揚李白的才華。
在李白吟誦完詩作後,我特意觀察了在場眾人的反應,發現有些人露出了羨慕和欽佩的表情,但也有些人露出了狐疑和不安的神色。
尤其是其中一個年輕官員,他的表情顯得非常複雜,目光時不時瞥向李白,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我憑直覺感到這個官員可能跟李白一案有關,於是我暗中拉了拉李白的衣袖,小聲對他說:“你注意到那個年輕的官員了嗎?他的表情有些不對勁。”
李白順著我的視線望去,看到了那個官員,點了點頭,小聲道:“你說的沒錯,他是右丞相的兒子,名叫李林甫。平日裡經常來找我喝酒聊天,但最近幾個月卻銷聲匿跡了。”
“你懷疑是他陷害的你?”我問道。
“我不敢肯定,但我的直覺告訴我,他跟這件事脫不了干係。”李白低聲道。
“那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我詢問道。
“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我的推測,最好能跟他當面對峙。”李白道。
6
在詩歌大會結束後,我和李白回到了府邸。
李白顯得有些疲憊,他感嘆道:“今天多虧了你,否則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連忙擺手,說道:“白先生,你太客氣了,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李白嘆了口氣,說道:“今天的場合,如果我寫了歌頌皇帝的詩作,很可能會被人誤解為反賊;但如果我拒絕了皇帝的要求,同樣會被人指責。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安慰道:“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我相信你的清白,也相信你一定可以洗清冤屈。”
李白望著我,感激地說道:“謝謝你,李明。你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之一。”
我點了點頭,笑著道:“我也是一樣,白先生。你放心,我一定會為你洗清冤屈。”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我繼續調查李白的案件,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新的線索。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這個秘密足以推翻李白謀反的指控。
在李白那首《清平調》中,我發現了隱藏的秘密。這首詩看起來是一首普通的愛情詩,但實際上,它暗藏玄機。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雲想衣裳花想容”,其實是在暗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關係不正當。
第二句是“春風拂檻露華濃”,則是在批評唐玄宗沉迷女色,不顧朝政。
第三句是“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則是在警告唐玄宗,如果不懸崖勒馬,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第四句是“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則是在表達李白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不滿和失望。
第五句是“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則是在諷刺楊貴妃的美麗外貌和醜陋的心靈。
這首詩實際上是一首政治詩,而不是愛情詩,它表達了李白對朝政的不滿和對唐玄宗的警告。
這個發現讓我大為振奮,我立刻找到李白,將我的發現告訴了他。
李白聽完我的分析後,大為震驚,他讚歎道:“李明,你真是天才,我怎麼沒有發現這個秘密?”
我笑道:“這是因為你太過正直,不屑於在詩中隱藏這種暗示。而我因為來自未來,所以看問題的角度與你不同。”
李白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立刻向皇帝陳述這個秘密,為他洗清冤屈。”
我連忙勸阻道:“白先生,請冷靜一下。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你的清白。如果我們貿然行動,很可能會打草驚蛇,讓真正的幕後黑手有所警覺。”
7
過了幾天,朝廷再次召開大會,討論國家大事。
李白和我也參加了這次大會。
在大會上,皇帝突然提到了李白的案子。
“李白,最近舉報你的人越來越多,你有什麼要解釋的?”皇帝問道。
李白站起身來,說道:“皇帝陛下,我李白行得正坐得端,絕對沒有做過對不起國家的事情。那些舉報我的人,絕對是出於嫉妒和誤會。”
皇帝沉思了一會,轉向某位官員:“李愛卿,你不是也寫過一些批評朝政的詩作嗎?你怎麼看?”
那位李愛卿站起身來,說道:“皇帝陛下,雖然我也寫過一些批評朝政的詩作,但是我沒有寫過任何反詩,也沒有想要謀反的意圖。至於李白,他雖然一直聲稱自已的清白,但是他畢竟寫過很多反詩,甚至還被人搜出了謀反的證據。我認為,不能因為李白的幾句話就輕易放過他,應該對他進行嚴厲的審查。”
我聽了他的話,心裡暗自冷笑。
這位李愛卿正是誣陷李白的罪魁禍首。
他現在卻裝作一副正義凜冬的樣子,真是讓人噁心。
我站起身來,說道:“皇帝陛下,我有證據證明,李愛卿就是誣陷白先生的罪魁禍首。”
李愛卿聽了我的話,臉色一變,怒道:“李明,你這是什麼意思?”
我冷笑道:“李愛卿,你做過什麼事情你自已清楚。我現在只想問一句,你敢不敢對天發誓,你沒有誣陷白先生?”
李愛卿愣了一下,隨即冷笑道:“我當然敢對天發誓。不過,李明,你沒有資格在這裡質疑我。你只是一個卑微的平民,這裡沒有你說話的份。”
我冷冷地說道:“我雖然只是一介平民,但是我知道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你身為朝廷命官,卻做著誣陷他人的勾當,你不覺得羞愧嗎?”
李愛卿氣急敗壞地說道:“你血口噴人,你這是在誹謗我!”
我轉向皇帝,說道:“皇帝陛下,我請求您對李愛卿進行調查,查明真相,還白先生一個公道。”
皇帝眉頭緊鎖,似乎在權衡利弊。
這時候,李愛卿突然說道:“皇帝陛下,我看李白和李明根本就是在演戲,他們就是想逃避法律的制裁。”
李白怒道:“你胡說!我和李明根本不認識,我們怎麼可能演戲?”
李愛卿說道:“你們當然認識,你們都是蜀中人,而且都有反詩在身。你們現在只不過是想聯合起來,對抗朝廷罷了。”
李白氣得臉色通紅,正要反駁,我攔住了他。
我冷冷地對李愛卿說道:“你這麼說,有什麼證據嗎?”
李愛卿說道:“當然有證據,你們剛剛還在私下密談,這不是勾結是什麼?”
我冷笑道:“這麼說來,我和你都是朝中官員,我們也曾有過交談,那豈不是也在勾結?”
李愛卿頓時語塞,說不出話來。
我心裡暗暗鬆了口氣。
還好我及時反駁,否則一旦李愛卿將我和李白定義為同黨,我們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陷入了僵局。
要麼我們就和李愛卿公開對抗,撕破臉皮;要麼我們就忍下這口氣,承受這不白之冤。
8
皇帝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宣佈散會,將我和李白再次關押起來,等待進一步的審訊。
回到獄中,李白忍不住問我:“李明,你剛才的話是什麼意思?你有證據證明我是清白的?”
我點了點頭,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李白。
原來,在參加大會之前,我特意找過李白,向他了解了一些情況。我發現,李白所寫的反詩有很多都是被他人篡改過的,而且篡改的手法很巧妙,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
我利用自已的特殊能力(我是一個歷史學者,熟悉古代文化),成功還原了那些被篡改的詩作,並發現了李愛卿的陰謀。
李白聽完我的解釋後,激動不已,說道:“太好了,李明,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有了你的證據,我就可以洗刷冤屈了。”
我搖了搖頭,說道:“白先生,你先別高興得太早。雖然我有證據證明你是被陷害的,但是我們現在深陷囹圄,無法向皇帝陳述真相。”
李白堅定地說道:“我不怕,我相信總有一天,皇帝會查明真相,還我一個公道。”
我嘆了口氣,心裡有些感動。
李白不愧是李白,即使身處逆境,依然保持著不屈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我也下定決心,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一定要幫李白洗清冤屈。
接下來的幾天,我和李白一直被關押在獄中,沒有任何訊息。
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是在一起談論詩詞,探討人生。透過這種交流,我和李白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終於有一天,獄卒通知我們,皇帝要召見我們。
我們跟隨獄卒來到皇宮,見到了皇帝。
皇帝高高在上,威嚴地掃視著我們,說道:“李白、李明,你們的案子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朕希望你們能夠從實招來,不要再隱瞞任何事情。”
李白上前一步,說道:“皇帝陛下,我是被冤枉的。我之所以一直沒有辯解,是因為我沒有證據證明自已的清白。但是現在,李明已經找到了證據,請皇帝陛下明鑑。”
皇帝轉向我,說道:“李明,你有何證據?”
我將自已找到的證據交給了皇帝,並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敘述了一遍。
皇帝聽完後,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這時候,李愛卿突然走了出來,說道:“皇帝陛下,這個李明只不過是一個平民,他的話不可信。而且,他所說的證據,也很可能是他編造出來的。”
我冷冷地反擊道:“李愛卿,我李明雖然是一介平民,但是我從來不會說謊。相反,某些朝中官員,卻喜歡誣陷他人,顛倒黑白。”
李愛卿怒道:“你這是在說我嗎?”
9
李愛卿正要發作,皇帝擺了擺手,制止了他。
皇帝說道:“李明,你說的這些事情,關係重大,朕需要進行調查。如果事情真如你所說,朕會還李白一個公道,但如果事實並非如此,朕定當嚴懲不貸。”
我大聲說道:“皇帝陛下,我願意用我的生命擔保,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
皇帝點了點頭,隨即命令手下去進行調查。
幾天後,皇帝再次召見我和李白。
皇帝的臉上帶著一絲微笑,說道:“李白、李明,經過調查,證實李明所說的事情屬實。李白,你的確是被冤枉的,朕現在宣佈,無罪釋放。”
李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跪倒在地,大聲說道:“多謝皇帝陛下隆恩。”
皇帝連忙走下來,將李白扶起,說道:“李白,朕差點冤枉了你,希望你不要介意。”
李白連忙說道:“不敢不敢,皇帝陛下能夠還我一個公道,我已經感激不盡了。”
皇帝又轉頭對我說道:“李明,這次多虧了你,才得以洗清李白的冤屈。你想要什麼賞賜?”
我一聽這話,心裡不禁有些激動。
我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沒想到現在卻有機會得到皇帝的賞賜。
但是我很快冷靜下來,心想,我作為一個現代人,什麼東西沒見過?再說了,皇帝賞賜給我的東西,未必就有什麼好的。倒不如趁機提出一個願望,也許更能實現自已的價值。
於是我大聲說道:“皇帝陛下,我不要任何賞賜,我只希望您能夠寬恕我之前的冒犯行為,允許我留在宮中,為朝廷效力。”
皇帝聽了我的話,大為驚奇,說道:“李明,你寧願放棄賞賜,也要為朝廷效力?”
我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陛下。我希望能夠用自已的智慧和勇氣,為陛下分憂,為百姓造福。”
皇帝感慨萬分,說道:“好,李明,你有如此志向,朕十分欣慰。從現在起,你就是朕的御史,替朕監察百官,維護朝綱。”
我也感動不已,大聲說道:“多謝陛下,我一定竭忠盡智,死而後已。”
這時候,皇帝又轉向了那位李愛卿,臉色一變,厲聲說道:“至於你,身為朝廷重臣,卻誣陷他人,玩弄權術,實在是罪大惡極。朕現在宣佈,將你革職查辦,永不錄用。”
那位李愛卿面如死灰,癱倒在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至此,李白的案件終於塵埃落定。我和李白一起走出了宮門,感受到外面明媚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心情無比激動。
10
李白緊緊握住我的手,說道:“李明,這次真是多虧了你,要不然我可能就要冤死獄中了。”
我微微一笑,說道:“白兄,你我雖然相識不久,但意氣相投,我豈能看你蒙冤不白。”
李白感慨道:“我李白一生放蕩不羈,獨善其身,沒想到居然遭受了這樣的無妄之災。這次遭遇,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笑道:“白兄,你現在明白了吧?這世間,即使是我們這些自命清高之人,也無法避免捲入權力鬥爭之中。只有順應時代變遷,方能保全自身,實現抱負。”
李白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如此。我以後也要多留心時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聞不問了。”
我們兩人一起往外走去,剛走出宮門,只覺得外面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
我貪婪地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感受著外面的自由氣息。
李白對我說道:“李明,你現在有什麼打算?”
我說道:“我現在是御史,打算繼續在朝中效力,順便研究一下唐朝的歷史。”
李白聽了笑了笑,說道:“你既然願意留在朝中,那我也不勉強你。我打算繼續我的詩歌創作,讓我的聲音傳遍天下。”
我笑道:“那我們可要說好了,你在創作的同時,也要留心時事,千萬不要再被人利用了。”
李白點了點頭,說道:“你放心,我會的。以後我們兩人一文一武,一定要讓大唐更加繁榮昌盛。”
我感動不已,說道:“正是如此。”
於是我們兩人互道珍重,各自離去。
此後,我便留在了唐朝,繼續我的歷史和政治生涯。
我每天在朝堂上參與討論,為皇帝出謀劃策,為國家發展盡心盡力。
同時,我也在閒暇之餘,閱讀了大量史籍,對唐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而李白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他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詩歌作品,如《將進酒》、《廬山謠》等等,為世人傳誦。
在他的詩歌中,既有對於自然的讚美,也有對於社會現實的批判,更有對於人生哲學的思考,展現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我們兩人雖然身處不同領域,但卻彼此相惜,互相勉勵,共同見證了大唐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