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睜開眼,一盞昏黃的油燈映入眼簾。
耳邊響起人聲:“他醒了,快去告訴大人!”
我這是在哪兒?
腦袋昏昏沉沉的,我用力搖了搖頭,記憶湧上腦海。
我分明記得自已在給太白送行,怎麼突然就到了這裡?
心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我的穿越絕非偶然!
正在我思考的時候,一個身著古裝官服的人走了進來。
我警惕地看著他,沒有說話。
“你叫什麼名字?”他問我。
我並未回答,反而問他:“這是哪裡?我怎麼會在這兒?”
那人冷笑一聲:“長安大牢,你身涉重案,難道自已不清楚麼?”
什麼?我身在唐朝?還身陷牢獄?
我一臉懵逼,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我不清楚,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如實回答。
那人上下打量了我一眼,見我穿著怪異(其實是現代服裝),料定我不是壞人,便讓我坐好,他自已則拉過一把椅子坐在我對面,說道:“你且聽好,如今聖上蒙塵,貴妃遭難,太白涉嫌謀逆,而你,就是同黨!”
我一下就明白了。
原來是李白被冤枉了,而我這個倒黴蛋兒,剛好就在李白身邊,所以也被連坐。
可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歷史上的李白好像沒受過牢獄之災啊!
我連忙解釋:“大人,我是冤枉的!我只是路過,恰巧碰見……”
沒等我說完,那人就打斷了我:“你莫要辯解,且聽我細細與你分說。”
我閉上嘴,聽他往下說。
原來,現在的皇帝是唐明皇,也就是《長恨歌》裡的那個唐玄宗。他的寵妃楊玉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被安祿山叛軍擄去,自縊於馬嵬坡。而李白,因為曾寫過一些詩,諷刺過楊氏兄妹,所以被認定為謀逆罪。
可我分明記得,李白對楊貴妃是很尊敬的啊!
而且李白對唐明皇也是忠心耿耿,怎麼可能背叛他呢?
一定是有人誣陷!
想到這裡,我斬釘截鐵地說:“大人,我要見太白!”
那人詫異地看了我一眼,似乎不明白我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我要幫他洗清冤屈!”
那人聞言,笑了笑,說:“你且安心在這裡待著吧,待案子查清,自會放你出去。”
說罷,他便離開了。
這時,我才發現,這牢房裡不只我一個人。
角落裡,一個蓬頭垢面的男人坐在草蓆上,正抬頭看著我。
“你是誰?”我下意識地問。
那人開口,聲音沙啞:“李白。”
他就是李白?
我仔細打量著他。
雖然身處牢獄,但他的目光依然清澈。他的臉龐也很英俊,即便沾染了灰塵,也難掩其風采。
這樣一位大詩人,竟然因為我而受盡折磨……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你就是李白?”我又問了一遍。
他點點頭,沒有說話。
我坐在他身邊,輕聲說:“你放心,我一定會幫你洗清冤屈的。”
他看了看我,沒有說什麼,只是微微一笑。
2
“他們說你寫了反詩,意圖謀反。”我問道,“是這樣嗎?”
李白搖頭:“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我明白了,他是被人陷害的。
“那你到底寫了什麼詩?”我又問。
李白嘆了口氣,說:“不過寫了幾句批評朝政的詩作,就被他們以謀逆之罪告到了御史臺,連累了貴妃娘娘……”
原來是這樣!
我想起之前在書上看到過關於李白的記載。
李白曾在長安城內寫下過一首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其中有句雲:“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據說,當時的人認為這首詩是在諷刺楊玉環,因為詩中的“離離原上草”指的是女人,而“春風吹又生”則是暗指楊玉環的再嫁。
可李白明明是在寫送別友人的情景,卻被誤解成了諷刺女人!
這實在是對李白太不公平了!
“我是冤枉的。”李白看著我說,“我只是寫了些批評朝政的詩作,並未謀逆。”
我相信李白。
他是那麼善良、純真,甚至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怎麼可能謀反呢?
“你放心,我一定會幫你洗清冤屈的。”我說。
李白感激地看著我,說:“若真能如此,在下必定銘感五內。”
我笑笑,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
接下來,我開始思考對策。
既然李白是被冤枉的,那麼一定有誣陷他的人。
會是誰呢?
我記得歷史上李白曾經得罪過不少人,比如高力士、楊國忠等人。
難道是他們在背後搗鬼?
不管怎樣,我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你最近有沒有得罪過什麼人?”我問李白。
李白想了想,說:“沒有。我平時很少與人往來,更別提得罪人了。”
那就奇怪了。
如果不是李白得罪了人,怎麼會有人想置他於死地呢?
忽然,我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也許,想害死李白的不只是一個人。
畢竟,李白的名聲太大,又曾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想除掉他的人一定不少。
看來,我得從長計議了。
就這樣,我在獄中住了下來。
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李白聊天。
我瞭解到他的很多事蹟,也知道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個很慷慨大方的人。雖然身處牢獄,但他並不消沉,反而經常安慰我,讓我不要擔心。
他也非常關心國家大事。一提起大唐帝國的衰落,他就忍不住嘆息。
他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的詩句如驚雷貫耳,字字珠璣,令我敬佩不已。
我們也時常在一起喝酒。雖然獄中的酒不太好,但我們總能喝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我正在飲酒時,突然覺得有一股香氣襲來。
我轉頭一看,只見一個美麗的少女正站在牢房門口。
“你就是李明?”她問我。
我點點頭,說:“我就是。”
她看了我一眼,轉身走了。
我莫名其妙地看著她遠去的背影,不知道她要幹什麼。
但我總感覺,她似乎對我很感興趣。
3
第二天,我開始著手調查李白案件。
我檢視了所有卷宗,所有證據都指向一點——李白是罪人。
無論是目擊證人的證詞,還是現場留下的物證,都證明了這一點。
我陷入了困境。
難道李白真的是罪人?
我不甘心,決定親自審問李白。
我來到了關押李白的牢房。
他看起來精神還不錯,正坐在那裡喝酒。
“李白先生,我有幾個問題想問你。”我說。
他放下酒杯,看著我,說:“請問。”
“你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在哪裡寫的?”我問他。
“《賦得古原草送別》?”他愣了一下,然後說,“是在長安城外寫的。”
“具體地點在哪裡?”我又問。
他想了想,說:“在長安城外的一個山坡上。那裡風景優美,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我打斷了他的話,問他:“那你是否注意到了山坡上有沒有野草?”
他愣住了,不明白我為什麼這麼問。
“據我所知,那座山坡上的野草非常茂盛,甚至超過了周圍的樹木。”我說。
他點了點頭,說:“確實如此。不過這跟我的案子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我說,“你詩中提到的‘離離原上草’就是指的那些野草,並不是指女人。”
他恍然大悟。
“所以,這是一起典型的栽贓案。”我說,“有人故意扭曲了你的詩的原意,用來誣陷你。”
他點頭表示贊同。
“那麼,那個誣陷你的人,會是誰呢?”我沉思道。
他嘆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我平時很少與人交往,沒想過會得罪誰……”
我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我決定從李白的詩作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
我請求獄卒把我關到李白隔壁的牢房裡。這樣一來,我就可以隨時翻閱他的詩集了。
他同意了。
就這樣,我開始閱讀李白的詩作。
我發現他的詩歌確實充滿了激情與浪漫,有一種超脫於世俗之外的境界。
我也發現了許多被忽略的細節。
例如,他寫的一首《行路難》中提到:“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句話的意思是,他用最珍貴的酒和食物招待朋友,但卻被朋友背叛了。
又如,他的一首《俠客行》中提到:“縱死俠客香,不慚世上英。”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被冤枉,他也不愧對自已的人生。
這些細節讓我感到,李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的心中有著強烈的憤怒和不滿,但他卻並不怨恨。他只是用詩歌來表達自已的看法和情感。
這讓我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4
接下來幾天,我和李白一起研究他的詩作。
他寫了很多優秀的詩篇,但也不乏一些諷刺時弊的作品。
我們逐一分析,尋找其中的線索。
“這首詩是在諷刺什麼?”我問他。
他看了看,說:“這首詩是在諷刺那些達官貴人,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壓榨百姓,為自已謀取私利。”
“這是什麼時候寫的?”我問。
他想了想,說:“應該是開元十五年的作品。”
“開元十五年……”我沉思了一會兒,“那正好是李林甫當上宰相的時間。”
他點了點頭,說:“沒錯。那個時候,他就已經開始結黨營私,陷害忠良了。”
我心頭一動。
難道李白之所以會被陷害,跟李林甫有關?
我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我決定深入挖掘這條線索。
“李白先生,請問你認識李林甫這個人嗎?”我問他。
他搖了搖頭,說:“我跟他並沒有直接交往,只是偶爾在一些宴會上見過面而已。”
“他有沒有對你表現出什麼敵意或者不友好的態度?”我又問。
他想了想,說:“應該沒有。他雖然是個權臣,但對我還算客氣。”
“那他的手下呢?”我追問,“比如楊國忠或者高力士?”
他愣了一下,說:“楊國忠跟我沒什麼交往,不過他好像對我有些嫉妒;高力士則是個小人,我雖然看不慣他,但也沒必要得罪他。”
我心裡有了底。
看來李白跟李林甫集團的關係並不好,但他們也沒有明顯得罪他們。
那麼,到底是誰要陷害他呢?
我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
“李白先生,你認識賀知章嗎?”我問他。
他點了點頭,說:“賀知章是我的好友,我們經常在長安城內一起飲酒作詩。”
“他最近有沒有跟你聯絡?”我又問。
他想了想,說:“最近這段時間沒有。他去年回鄉探親去了。”
我心裡咯噔一下。
賀知章是李白的好友,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和酒鬼。據史料記載,他曾經跟李白一起飲酒作樂,關係非常親密。但如果他要陷害李白的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你覺得他會陷害你嗎?”我小心翼翼地問。
他愣了一下,隨即笑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他說,“賀兄雖然放蕩不羈,但為人正直,他是絕對不會陷害我的。”
我沉默了。
如果賀知章都沒有嫌疑的話,那我真的想不到還有什麼人會陷害李白了。
我嘆了口氣,感到一陣絕望。
5
過了幾天,我和李白被帶到了皇宮裡。
皇帝陛下和貴妃娘娘要舉辦一場詩歌大會,邀請了朝中的大臣和民間的詩人,共同喝酒吟詩,評論風雅。
李白本來是戴罪之身,但因為皇帝陛下和貴妃娘娘都非常喜歡他的詩,所以特別允許他參加這場大會。
到了會場一看,這簡直就像是一場盛大的派對。
會場裡擺放著各種美食美酒,還有歌姬舞女在表演,大臣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氣氛非常熱烈。
皇帝陛下和貴妃娘娘坐在最中央的寶座上,接受著眾人的敬酒。
李白因為身份特殊,跟我一起坐在角落裡,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
看著皇帝陛下和貴妃娘娘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了當年在長安城裡看到的情景。
那時候的李白還沒有這麼大的名氣,皇帝陛下也不是現在的皇帝陛下,而是唐玄宗李隆基。
那時候,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還被人們傳頌著,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被演繹成了各種傳說和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
但是現在,他們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一對了。
李白看著他們,表情有些複雜。
過了一會兒,皇帝陛下突然站了起來,走到李白面前。
“李白先生,聽說你的詩寫得很好。”他說,“今天能不能為我寫一首詩,讚美我的貴妃?”
李白愣了一下,連忙站了起來。
“李白不敢。”他說,“貴妃娘娘乃是萬金之軀,豈是我等草民可以隨意詠唱的?”
皇帝笑了笑,說:“無妨,你儘管寫就是了。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白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答應了下來。
他低頭沉思了好一會兒,終於動筆寫下了這首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是李白的名篇之一,也是他寫給楊貴妃最著名的一首詩。
它用華麗的語言描繪了楊貴妃的美貌,用細膩的筆觸表達了李白對楊貴妃的敬仰之情,在當時非常流行,被譽為“李白詩中的絕唱”。
皇帝陛下和貴妃娘娘聽了都非常高興,對李白讚不絕口。
但是李白自已卻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我知道他的想法。
他現在已經是嫌疑之身,如果再寫這種敏感題材的詩作,很可能會招來更多的懷疑和指控。
但我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如果李白能夠得到皇帝和貴妃的賞識,說不定可以藉此機會洗清嫌疑,擺脫牢獄之災。
於是我對他說:“沒事的,你就放開了寫吧。我會幫你的。”
他聽了我的話,表情放鬆了許多。
“謝謝你對我的信任。”他說,“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說:“我相信你。”
接下來,我又幫他構思了幾首詩作,為他參加這次詩歌大會做準備。
6
過了兩天,李白拿著一張紙來找我。
他告訴我,這是他新寫的一首詩,叫做《清平調》。
我接過紙一看,發現這又是一首讚美貴妃美貌的詩作。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寫得極其豔麗,充滿了對李白的讚美之情。
但是仔細一讀,卻發現裡面有一個驚人的秘密。
這是一首藏頭詩。
它的每一句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就是“雲春貴非群瑤曾”七個字。
如果按照漢語的諧音來解讀,這句詩可以讀成“雲春歸貴妃,曾上瑤臺”。
也就是說,這首詩是在暗示人們:白雲和春天的美景應該歸於貴妃,她才是那個真正配得上瑤臺的人。
這個發現讓我感到非常震驚。
這首詩裡的秘密,足以證明李白對皇帝的忠誠,徹底推翻對他謀反的指控。
我決定利用這個秘密,為李白洗清冤屈。
第二天,我就拿著這首詩去找皇帝。
當我來到皇帝的書房門口時,發現門口站著很多人。
他們都是來參加這次詩歌大會的詩人和大臣,一個個顯得非常興奮。
皇帝陛下正在書房裡和他們喝酒聊天,氣氛非常熱鬧。
我走過去,向皇帝陛下行禮。
皇帝陛下看了我一眼,笑著問我:“你來有什麼事嗎?”
我說:“陛下,臣有一首詩想要獻給您。”
皇帝陛下聽了非常高興,連忙讓我進來。
我走進書房,拿出那張紙,向皇帝陛下朗誦了這首《清平調》。
皇帝陛下聽了非常高興,問我:“這首詩是你寫的嗎?”
我說:“不是,這是李白寫的。”
皇帝陛下聽了非常驚訝,問:“李白?他不是在坐牢嗎?”
我說:“是的,但他一直在用心寫詩,為陛下和貴妃獻上他的讚美之情。”
皇帝陛下聽了這話,沉吟了一會兒,對我說:“那你回去告訴李白,我很喜歡他這首詩。讓他繼續寫下去。”
我說:“陛下,這首詩裡有一個秘密,可以證明李白對您的忠誠。”
皇帝陛下聽了更加驚訝,連忙問我是什麼秘密。
我拿出那張紙,指著每個句子的頭一個字,對他說:“陛下請看,這些字連起來就是‘雲春歸貴妃,曾上瑤臺’。”
皇帝陛下聽了這話,臉色一變。
“你說什麼?”他厲聲問道。
我說:“陛下,這首詩是李白寫給貴妃的,他讚美貴妃的美貌,表達對她的敬仰之情。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陛下的忠誠,而不是透過謀反。”
皇帝陛下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
我知道他在想什麼。
李白這首詩裡的秘密,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他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事實,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
於是我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他。
7
過了一會兒,皇帝陛下終於開口了。
他問:“你確定這首詩是李白寫的?”
我堅定地說:“是的,陛下。這是我親眼看著他寫的。”
皇帝陛下又問:“那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說的話?”
我說:“陛下,我可以為李白作證,他是無辜的。”
皇帝陛下聽了,皺眉想了想,對我說:“你先回去,這件事我會考慮的。”
我走出書房,心裡有些忐忑不安。
我不知道皇帝陛下會不會相信我的話,會不會放過李白。
但是我知道,我已經盡力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結果。
直到有一天,皇帝陛下派人來找我。
他告訴我,他決定釋放李白,並且不再追究他的罪名。
我聽了非常高興,連忙去牢房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李白。
李白聽到這個訊息後,激動得淚流滿面。
他說:“謝謝你,李明。你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我說:“不用謝,這是你的清白換來的。”
就這樣,我和李白走出了牢房,重新獲得了自由。
但是我知道,這件事還沒有結束。
我相信皇帝陛下不會輕易放過那個誣陷李白的人。
果然,幾天後,皇帝陛下召開了又一次詩歌大會。
在會上,他公開表揚了李白的那首《清平調》,稱其為絕世佳作。
他還讓李白站起來,讓大家向他表示敬意。
李白站起來,向大家鞠躬致敬。
我看到他的臉龐上充滿了激動和自豪的表情。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官員突然站出來,大聲指責李白。
他說:“陛下,李白這首詩是對您的諷刺,是對貴妃的侮辱。他根本不配得到獎賞。”
我聽了心裡一驚,沒想到居然有人敢在這種場合公開指責李白。
皇帝陛下聽了臉色一沉,問他:“你為什麼這麼說?”
那位官員說:“這首詩裡有藏頭詩,裡面的內容是對您的誹謗,是對貴妃的貶低。”
他說完,還得意洋洋地看了我一眼。
我心裡冷笑一聲,知道這個人就是誣陷李白的罪魁禍首。
現在他想把責任推回到李白身上,好讓自已脫身。
但我知道,李白這首詩裡的秘密只有我知道,他是怎麼知道的?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一直躲在暗處觀察著我,發現了我這個秘密。
我轉過頭去看李白,發現他臉色慘白,神情緊張。
我知道他現在非常害怕,因為這個人是想置他於死地。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要麼跟他公開對抗到底,揭穿他的真面目;要麼默默忍受這不白之冤,等待時機再來洗清冤屈。
8
我和李白又被關押起來,等待進一步的審訊。
在獄中,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李白。
他說:“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我是被陷害的,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說:“我們只有向皇帝陳述真相,才有可能洗清冤屈。”
李白點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我們要爭取機會。”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和李白一直在商量如何向皇帝陳述真相。
我們知道,皇帝陛下是一個明察暗訪的人,他不會輕易被矇蔽。
我們決定先用李白的詩歌來證明他的清白,再用我的證詞來證實他的忠誠。
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夠讓皇帝陛下相信我們的清白。
就這樣,我們一直被關押了半個月。
在這半個月裡,我和李白緊密合作,不斷尋找新的證據和線索。
在這期間,那位誣陷李白的官員也來過幾次。
他想逼李白認罪,但李白堅決不承認。
他還威脅李白,說他有證據能夠證明那首《清平調》是李白寫的。
李白聽了非常憤怒,但他知道,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他只有忍耐,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終於,皇帝陛下再次召見了我們。
他問道:“李白,關於那首《清平調》,你有什麼話說?”
李白回答道:“陛下,那首《清平調》是我在酒後的即興之作,並沒有其他意思。請陛下明鑑。”
皇帝陛下聽了,沉思了一會兒。
他又問我:“李明,你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李白無罪?”
我說:“陛下,我有證據證明那首《清平調》是李白所寫的。”
皇帝陛下問:“什麼證據?”
我說:“陛下可記得,那首《清平調》中有這麼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話是在比喻貴妃娘娘的美麗。”
皇帝陛下聽了點點頭,問:“這句詩有什麼問題嗎?”
我說:“這句詩中的‘可憐’二字,並不是在貶低貴妃娘娘。恰恰相反,這是在讚美她的美麗和柔弱。”
皇帝陛下聽了,有些疑惑地問:“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我說:“陛下,這是我透過李白的詩歌解讀出來的。如果您不信,可以讓人去查一下他過去的作品,就知道了。”
皇帝陛下聽了,沉默了一會兒。
最後,他緩緩地說:“李白,朕相信你。你無罪釋放。”
我聽了心裡大喜,連忙跪下磕頭謝恩。
李白也非常激動,流下了熱淚。
我們走出宮殿,看到了外面明媚的陽光。
我知道,我們的苦難終於結束了。
9
我和李白再一次被帶到了皇帝的面前。
這一次,我的心情非常平靜。
我知道,我們的苦難即將結束,正義即將得到伸張。
皇帝看了我們一眼,問道:“李明,你有何話說?”
我說:“陛下,經過這些天的調查,我已經查清楚了整個事件的真相。”
皇帝問:“是什麼?”
我說:“陛下,那位官員故意誣陷李白,想要置他於死地。他的目的是什麼,目前尚不清楚。但我相信,他一定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聽了,臉色一沉,問道:“你說的可有證據?”
我說:“陛下,我曾經在獄中找到了幾封書信,上面清楚地記錄了那位官員的陰謀。我願意用我的生命擔保,這些書信都是真實的。”
皇帝聽了,沉默了許久。
最後,他說:“來人,將這些書信拿去調查一下,看看是否屬實。”
幾個侍衛走了過來,拿了那些書信出去。
我和李白站在大殿上,心裡有些緊張。
我們知道,這是最關鍵的時刻。如果皇帝相信我們的話,那麼我們的冤屈就能夠得到洗清。如果他不相信我們的話,那麼我們可能又會陷入危險之中。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和李白的手心都冒出了汗水。
終於,那幾個侍衛回來了。
他們把那幾封書信交給了皇帝,然後用非常小的聲音說了幾句話。
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陰沉,他的眼神中露出了一股殺氣。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聲喝道:“來人,將那位官員拿下!”
幾個侍衛衝了進來,將那位官員按倒在地。
他大聲呼喊:“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皇帝冷冷地說:“你竟敢誣陷無辜,企圖製造混亂。你可知罪?”
那位官員啞口無言,只是一個勁兒地求饒。
皇帝說:“你現在承認,還為時未晚。否則,一旦被我查出來,你將死無葬身之地!”
那位官員聽了,身體顫抖不已。
過了一會兒,他終於招供了。
他承認自已是出於私怨,才誣陷李白的。
他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李白的爵位和財產。
他沒想到,自已的陰謀會被我識破。
他更沒想到,自已會因此而喪命。
皇帝聽了他的供述,非常憤怒。
他下令將那位官員處死,家產沒收,家人流放。
我和李白聽了,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
我們知道,我們的冤屈終於得到了洗清。
皇帝對李白說:“白卿,你受苦了。朕宣佈,你無罪釋放。”
李白連忙跪下磕頭,感謝皇帝的恩典。
皇帝又對我說:“李明,你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非常勇敢。朕也非常欣賞你的勇氣,你可以留在這裡,擔任李白的助手。”
我聽了心裡大喜,連忙跪下謝恩。
10
我和李白離開了皇宮,回到了自由之身。
李白對我說:“李明,謝謝你救了我。如果沒有你的話,我可能已經被殺了。”
我說:“不必客氣。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李白問:“你為什麼要幫我?”
我說:“因為你是我的朋友。我看到朋友有難,自然要出手相助。”
李白聽了非常感動。
他說:“從此以後,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只要你需要,我會隨時為你效勞。”
我說:“好的,我記住了。”
就這樣,我和李白成為了朋友。
我決定留在唐朝,繼續研究歷史。
我發現,唐朝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時代。這裡有豐富多彩的文藝,還有各種英雄人物。我想要深入瞭解這個時代,挖掘更多的歷史真相。
李白見我這麼喜歡歷史,也感到非常開心。
他說:“既然你喜歡唐朝,那麼你就留下吧。我們一起努力,將唐朝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說:“好的,我們一起加油。”
從此,我開始了自已的歷史研究生涯。
我每天閱讀大量的古籍,實地考察各地的名勝古蹟,尋找歷史的真相。
我還經常和李白一起談論詩文,從他的作品中瞭解他當時的生活和思想狀態。
我發現,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的作品充滿了靈氣,讓人讀起來感到非常愉悅。
而且,他還是一個很善良的人。他對於朋友非常忠誠,對於弱者非常同情。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美好的品質。
我也願意向他學習,提高自已的修養和文化素質。
就這樣,我們在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日子。
李白在我的幫助下,創作出了更多優秀的作品。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成為了唐朝著名的詩人之一。
而我,也開始在史學界嶄露頭角。
我的論文發表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人開始關注唐朝歷史,瞭解這個時代的繁榮和發展。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希望能夠透過自已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瞭解和愛上唐朝文化。
就這樣,我和李白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奮鬥,共同見證了唐朝的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