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詩人滿腔的情愫繪就的大漠黃沙壯美景色。“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這是旅者敏銳的觸覺體味到的戈壁荒灘惡劣環境。這兒是遙遠的新疆,這兒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這兒是樓蘭古國的遺存。對於這個地方,有人可能不屑一顧,有人可能談之色變,但這裡卻讓我魂牽夢繞,因為我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就是中國核試驗基地。
父親是這裡的一名軍人,為鑄國防核盾駐守茫茫戈壁。母親是這裡的一名教師,為育荒漠桃李耕耘三尺講臺。小時候,一家人同在一地卻是聚少離多,我就成了基地大院裡的“假小子”,在快樂的童年裡“野蠻”生長。父母工作很忙,但在百忙之中格外關注我的成長,學習成績自不必說,那永遠是他們關注的焦點,而比成績更為重要的就是讓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這件事上,他們總是步調一致,絕無分歧,且樂此不疲,誨人不倦。
1996年7月,對於上初中的我而言,這個七月和以往一樣,又是一個讓人歡欣鼓舞的快樂暑假,父親早早對我說,月底有個重要的活動要帶我去核試驗場區,坦白講,對於在基地長大的我而言,總有機會去幾次場區,父親的這個預告並沒有什麼吸引力,加之從其他同學那兒得知有不少人也接到了同樣的“預告”,並非我獨享的“殊榮”,更是過眼雲煙、拋之腦後了。
7月29日天沒亮,還在酣睡的我就被父親叫醒,我不敢懈怠,打個哈欠,起床,穿衣……從大院到場區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窗外除了戈壁就是烈日,百無聊賴的我只有在途經哨所時才能打起些許精神,畢竟在哨所還能看到房屋、哨兵,偶爾還有狂吠的狼狗追逐著我們乘坐的車輛,只有這時我才會起身趴在車窗上看著狼狗漸行漸遠的身影變成黑點兒。父親說這裡的戰士,一年四季守衛著核試驗場區,沒有電視,沒有電影,甚至沒有軍裝以外的綠色,狼狗就是他們最好的夥伴,十天半個月一來的補給車就是他們的節日,而他自已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望著那些比我年長五六歲的戰士,我不禁覺得自已有些黯然。
從父親和同事們的談話中,我才知道那一天進行的是中國最後一次核試驗——地下核爆,基地是在反覆請示上級後才允許部分官兵和家屬去現場觀看。現在回想起來,我是在那麼不經意間見證了彪炳史冊的一刻。
到了地方,我們被帶到一個有不少戰士警戒的小山包上,這就是所謂的“觀摩區”,問了半天,才搞清楚我們要看的就是山坡對面的那座大山。山坡下不遠處車輛在簡易公路邊整齊列隊,穿著防護服的人們在車旁等候著,很多軍人跑前跑後的忙碌著,空中的直升機盤旋著、轟鳴著,這大概是我見過戈壁灘上最熱鬧的場景。隨著最後倒計時,戈壁灘上除了直升機和汽車發動機有節奏的轟鳴,就只剩下緊張、屏息、等待。一聲悶響,地動山搖久久不停,山上碎石四下滾落,目光所及煙塵四起,像極了《西遊記》裡的天宮盛景。車隊載著那些身穿防護服的人們在煙塵中急速衝向大山,山坡下很多將軍和白髮蒼蒼的老者凝望著大山……
那天,在那個讓我終生難忘的小山坡上,在那個煙塵滾滾的戈壁灘上,父親對我講了很多很多。父親說,為了中國的核事業,這些老將軍老前輩,默默紮根戈壁,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以他們的學識、能力和地位,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能聲名鵲起、生活優越,甚至可能成為像楊振寧、李政道一樣的學界泰斗。父親說,這些戰士和技術人員幾年、十幾年只幹一件事,他們也有妻兒老小,他們也向往都市繁華。然而,在這裡他們所有人都遠離城市,遠離親人,甚至遠離了時代,終日與儀器裝置為伴,與孤燈寂寞為伍。“舉杯邀月恕兒郎無情無義無孝,獻身國防為祖國盡職盡責盡忠”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是他們鑄就了咱們國家的核盾,是他們挺起了咱們民族的脊樑。我們現在無憂無慮的日子,繁華都市的霓虹……都離不開他們的默默付出,他們才是國家最耀眼的明星。你一定要知道為什麼學習,學什麼報國。“每個人能力有高有低,但是為國家、為民族的情懷卻不分高低貴賤,希望你以後能成為像他們一樣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長大後,我如家人所願也穿上了軍裝。我知道了基地有集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八一”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獎章、感動中國人物等諸多榮譽於一身的程開甲院士,當年山坡下的煙塵裡有全軍掛像英模、“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的林俊德院士,還有很多、很多。很遺憾,我沒能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人。
現如今,雖然時間已過去25年,但父親的質樸話語卻時刻縈繞耳畔;雖然我的工作發生了變化,但父親的諄諄教導還在激勵前行。我將傳承基地紅色基因,賡續基地紅色血脈,繼續保持基地人的好傳統、好精神、好作風,為工作為事業執著堅守、默默付出,重整行裝再出發,做一個像父親那樣堅定的人。
優秀家風故事1900字 篇三
庚子年初秋,是我祖母120年誕辰紀念之際。我們兄弟姐妹為追思祖上恩典,傳承老人家生前倡導、踐行的“耕讀勇毅、忠厚奉公”之家風,特重修墓碑,作重慈逝世三十五週年紀奠。意在傳承祖母德教仁導、耕讀勇毅之風範;推崇她堅貞睿智、勇挑家庭重擔之賢明;頌讚她堅韌持家、供兒女讀學之精神;謳歌她忠厚奉公、為國奉獻之魄力,使我徐門百年家風承傳更加彰顯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