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一個個洋溢著收穫喜悅的工匠們結伴走出了南院,但有的人一走就不會再回來,有的人走只是為了回家團聚那麼兩三天,將錢放回家在返回來。
而在專案部的李承乾則在穆鐵生與宋應星兩人的幫襯下整理著各家族譜,這些族譜都是那些留下的工匠,這個年代沒有合同制約,總要有制衡的手段。
更何況這一本本記錄著各家姓名的族譜比合同可要管用多了,合同只需要賠錢,最多也就是坐牢,而族譜可是要賠命的,而且賠的還是一家子命。
李承乾雖然沒有殘忍到九族消消樂的程度,但是遇到了叛徒殺他個三族還是能做到的。
歷史的規則告訴他,斬草不除根,春風春又生,還有現代語錄,人不狠站不穩!
想要打造一個一統天下的盛唐就必須要有雷霆手段,和菩薩心腸!
這一點李世民做的很好,而李承乾要做的便是李世民的加強版!
“殿下,讀書人不夠啊,這麼重要的東西不能都要侍衛看守吧!”
穆鐵生,宋應星兩人既要研究燧發槍,還要招工,還要做好檔案記錄,一個人幹好幾份活,倒不是他們應承不下來,而是怕事情出現差錯。
這麼長時間以來兩人深知眼前這個看似和善的太子爺對於燧發槍的重視,甚至小院內的一切都是為了那一聲聲震耳欲聾的響聲。
“有道理,封於修,命令侍衛將這些卷宗封箱入冊拉回東宮!”
此刻李承乾突然意識到自已思維的侷限性,總想拿後世的經驗來套這個時代。這樣有違背封建時代的主流。
“鐵生,應興,你們一定要在這個月完成實彈試驗,槍械已經基本成型了,餘下的就是調教和大規模生產,我說過的流水線作業你們一定要貫徹到底,還有,用好卡尺,你們誤差一寸在戰場上打中的可能不是敵人,而是咱們的將士,知道嗎?”
這個年代也沒啥娛樂活動,煙柳之地也不是他這個太子也該去的地方,真要是去了不等張玄素等人告狀,李世民就得親率大軍來抓人。
為了自已的小命,李承乾每天只能用工作來麻痺自已,打發無聊的時間,心裡面不是沒有邪惡的想法和享受世間一切美好的慾望。
他又不是神仙七情六慾他也有,而且他見識了上一世的繁華,比現代人慾望還大!
但現在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於鞏固地位繼承大統上,享受什麼時候都來得及,但地位不是,一天皇位不穩他就不會揮發本性!
“封於修回宮,本殿下要開館招賢納士!”
理工可以建設天下,但治理天下還是要靠文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即幹得好建設,又幹得好管理,兩樣都乾的結果就是兩樣都不精,一樣也幹不好!
趁著夜色,李承乾悄悄返回了東宮,太子做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憋屈了,出來回去就跟做賊的一樣。
“殿下,您回來了!”
蘇婉看到了李承乾,手裡的書本遺落在地,豆大的淚珠在眼眶內徘徊。
“嗯,回來了,走了個把月,家裡一切都好吧?”
“都好,孩兒們都聽話!”
蘇婉為李承乾脫掉了象徵身份的長衫,揮走宮女,親自為李仁擦洗著一身的疲憊。
“那你好嗎?”
“臣,臣妾也好!”
蘇婉顫抖著手,自然知道李承乾所謂的好是什麼意思,眼神中隱隱藏著些許期待。
男歡女愛本就是人之常情,她這個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也不能免俗。
窗外的秋雨也在此時落下,一場秋雨一場寒,瑟瑟寒風透過窗戶縫隙吹到房間,讓二人很是自然的抱在了一起。
“請殿下憐惜!”
原本相擁的蘇婉,此時已經自動轉過了身去,到了這種關鍵時刻她還記得太子治療足疾所需要的姿勢。
朝堂上下已經知道了貞觀犁的誕生,只待冬至祭天后便昭告天下,屆時貞觀犁也會流入尋常百姓家。
原本李承乾是想先賣給世家大賺一筆之後在推向帝國百姓,只是李世民有感天下百姓勞苦不易,想要提前送到百姓手裡。
當時爺倆於兩儀殿商議的時候,哪怕他這個後世之人也不得不佩服這個老祖宗為國為民的胸襟。而當時的他還侷限在一切向錢看的狹隘資本世界裡。
高度不同,想法自然就不同,或許如果真的李承乾在世的話,坐到那個位置也會和李世民想的一樣,不然他也不會成為太子一行裡的遺憾。
轉過天來,東宮崇文館,崇文館中的學士掌東宮經籍圖書,以教授諸生,但凡科試舉送,皆入弘文館。
一群讀書人正在此處看書寫作,對於李承乾的到來毫不知情。
世家在當時那個年代之所以能傳承百年,除了靠著根深蒂固的政治地位,圈地為王外還有世家的藏書,泱泱華夏幾千年,讀書人一直佔據了頂端,他們掌握著牢牢地話語權,而底層百姓只有聽之任之。
當然一切都有意外,大明皇帝朱元璋就是那個個例,但是不代表他不喜歡讀書,只是當初他沒有那個條件。
“裴大,把今年課試透過的人名單拿來!”
李承乾也未驚動學習的諸人,反而有且敬佩這些讀書人,能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不分年齡的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長安,除了升官發財外還有刻在骨子裡的抱負和讀書人的孤傲!
拿著到手的花名冊,李仁隨手一翻滿篇都是士族舉薦,鮮有幾個寒門學子,怪不得唐朝後期那麼亂,要是這麼發展下去那都得是世家之人說了算。
“草他麼的,裴大一會把這幾個人叫到顯德殿!”
幾百個人的花名冊,最終李仁只看到了幾個寒門,想到自已針對世家的計劃,又如何不讓他爆粗口。
“是殿下!”
裴大內心毫無波動,自從上次昏迷過後李承乾數次爆粗口,有些還是他聽不懂的話,現在他已經習慣了!
甩了甩長袍,李承乾便一臉掃興的離開了崇文館,這還只是貞觀初年世家就已經往長安城塞滿了自已人,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還不在做出改變,那將來黃巢起義還得在現,哪怕不是黃巢還有王巢,張巢,總歸要出現一個不滿現狀的讀書人殺得天下人頭滾滾。
大唐有沒有他不在乎,畢竟歷史是個輪迴,誰也不能保證永遠不變!
但是從內心深處來說,李承乾是不想看到的天下百姓為此遭難,與其別人來殺不如他來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