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東宮議事

大朝會散後,原本李承乾還想跟將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們拉拉關係,奈何下一刻便被李世民叫到了兩儀殿,絲毫沒給他任何機會。

“承乾啊,這是父皇給你準備的,一會派人送去你東宮,不夠在跟朕要,我知道你想大展拳腳,但滿朝文武都盯著國庫,兵部要用,工部要用,地方上也要用,正因為你是太子,他們看你看得才更緊!”

“謝父皇,父皇是如何知道今天他們要彈劾孩兒的!”

李世民看著越來越穩重的李承乾不由得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即朗聲大笑。

“我和他們鬥多少年了,他們瞭解朕,朕難道就不瞭解他們了嗎!你以為我把這群大儒派去東宮僅僅只是教導你讀書學大義,錯了,把他們派去是為了磨礪你的心境,你不像我從屍山火海殺出來什麼場面都見過,你將來繼承上位,那群老東西會仗著自已年歲高,資歷老欺負你,雖然天下是咱們姓李的,但是光憑咱們李家治不了這個天下!”

正如史料所及,李世民對李承乾不是不愛,但是這個愛不光包含著父親的愛,母親的愛,還有對大唐百姓的愛,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必然要經過種種苦難才算合格,沒有苦難那就製造苦難,只是他不知道,以已度人最終害已,李承乾終究不是李世民,天底下也只有一個李世民,他李承乾憑什麼能抗住你李世民能抗住的壓力,他要真做到了那就不是千古一帝,而是千古父子了。

“父皇教育的是,兒臣自當時常勉勵自已,不讓父皇失望。兒臣先行告退,現在張大人等一行人估計已經等在我東宮朝堂等著兒臣了,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哪怕遭受再多的非議兒臣也得去一趟!”

“嗨,去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鍊,我這一代仗打的差不多了,以後治理天下還是要靠你們啊!”

看著李承乾亦步亦趨的背影,李世民有些心疼,雖然他奮鬥的那個時代兵荒馬亂,但是他身為最能打的皇帝反而覺得簡單,畢竟十六歲就能救出身陷重圍的隋煬帝,他指揮的勝利數不勝數,雖然他也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他更是戰略家,軍事家!比較起管理國家,他認為還是打仗簡單些。

走出太極宮的大門,向左拐進入東宮內院,向右拐便是東宮朝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也知道又到了每天一練的小課堂時間,趕上個聖明的皇帝,隱忍才是第一必修課。

“殿下到!”

裴大先一步差遣太監向東宮朝堂報信,讓這群準備開批鬥大會的太子詹事們做好準備,別一會又讓李承乾聽到不該聽的,免得大家都尷尬!

李承乾來到他的東宮朝堂,坐上了他的主位,居高臨下的看向下方的重臣,這一刻他體驗到了當皇帝的快樂,雖然下面的人教育他的居多,但身居高位的感覺絕對不是普通的快樂能比擬的,這是一種大權在握一言別定人生死的感覺,坐在這裡看下方如看井底之蛙,若是坐在金鑾殿那真是想想都爽。

“各位大人,我知道你們要規勸我做事要穩重,尤其是你張大人,一直勸解我學文飾其表,不可騎射數遊,酣歌戲玩,苟悅耳目,終歲心神,應廣置群僚,以輔睿德。這些我都懂,我前段時間過於頑劣甚至做下不少錯事,為此本被殿下像各位舍人,詹事誠懇的道聲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是太子更應當帶頭勤勉,為大唐基業努力拼搏。”

眾人雖然對李承乾如此謙卑的態度很滿意,但也想當眾說點什麼顯擺一下自已,李百藥,隋朝人家就是楊廣的太子舍人,到了大唐一朝又成了太子左庶子,可謂教育太子經驗豐富,剛想站出來,卻被李承乾攔了下來。

“各位大人,有何意見大家總結一下一共呈上來,我會一一整改,不然你一句我一句,本殿下不煩你們說也要說煩了,各位意下如何?”

若放在李承乾原主身上,還想給他開批鬥大會,姥姥!老子是太子受你們這屈,但放在後世而來的李承乾身上這根本不算事,從上學開始就挨說,等到了社會,參加了工作當上了社畜,那挨說捱罵根本沒聽過,況且這群大人說歸說至少不罵娘,但是單位領導不一樣,蹦起來那麼老高,罵起人來也更加不客氣。你還別煩,但凡你有個房貸車貸什麼的,你敢煩就得滾蛋!

“這····”

“各位大人,別這了,你們都是大唐的棟樑,又是我東宮的屬官,不要總拘泥於我的德行問題,德行固然重要,不過有諸位肱骨大臣在,本殿下每日三省吾身,即使在差也不會出現偏差,但是大唐社稷才是重中之重,來人,把今天各地總結歸納的政務拿上來交由各位大人定奪,批覆後傳閱給我!”

論厚臉皮,兩個李承乾簡直有淤泥之別,管你是不是太子輔臣,東宮屬官,只要他不想捱罵這些大臣就罵不到他,哪怕罵也得想好措辭在紙上慢慢寫,至於看不看那得看他有沒有那個時間。

看著處理政務的眾人,李承乾也知道不能總呆在這裡,不然礙眼,一會這群官員們就得看他坐在上首無所事事黑眼,保不齊就得教導幾句。

“各位大人,若有任何難以定奪之事可差人去隔壁內作坊找我!”

東宮雖然不是大唐真正的政治中心,但也是副中心,不僅東宮的配置是太極宮的縮小版,其餘該有的也都有,例如東宮有自已的朝堂,詹事府也相當於六部官員集體辦公的地方,還有軍器監,東宮內作坊,東宮僕寺等等。

既然李承乾不回東宮也不出城,這群人想反駁也沒辦法反駁只好任由他出去。

東宮內作坊的作用不算大,也就相當於東宮的維修部。平日裡修整修整大殿,平整平整路面,打造點傢俱器皿以填充東宮的後宮,但也不缺工匠,只是數量少,裡面的人又拿吃著皇糧,不適合帶他幹私事而已。

放在以前李承乾來都不來這裡,在這個飽讀詩書的年代,工匠屬於下層行業,不是太受主流待見,但現在的李承乾不一樣,稱心在的時候沒少往這裡跑,讓他們設計的也都是享受的事,寢宮的那個大浴池就是他們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