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初中,流行音樂的承載方式,由隨身聽轉為MP3,我那時窮,靠磁帶聽《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之類的流行歌曲。
那時情竇初開,喜歡上了語文課代表,一個白白淨淨的女生,大眼睛,雙眼皮,愛笑,笑起來臉上兩個淺淺的酒窩,猶如兩朵盛開的雪蓮花。
年幼時的喜歡,貫穿了對女性美麗的定義。時至今日,依舊喜歡白白淨淨,大眼睛,雙眼皮,愛笑,笑起來有酒窩的女生。
青澀的喜歡,剃頭挑子一頭熱,陷入對別人的迷戀,無法自拔,腰裡彆著隨身聽,戴上耳機,那些《一萬個理由》,《那一夜》等歌曲,越聽越傷心,越聽越難過,覺得每句歌詞寫的都是我。
小時候對文字敏感,小學到初中一直寫日記,語文作文常被老師當範文。那時流行寫情書,同學們跑到小賣部,買專門的信紙,給喜歡的人在上面寫信,再把信紙疊成心狀樣子,遞給喜歡的人。
那時給語文課代表寫了很多情書,都被無情拒絕。內心苦悶,只能聽傷感的音樂,試著跟隨音樂旋律寫歌,大大小小,寫了近百首歌,給語文課代表寫了首《回憶太久》,如今上線了各音樂平臺,但課代表應該不知道,更沒聽過。
初中時的夢想,成為一名音樂人,自已作詞作曲編曲,唱原創的歌。
讀高中時,跟同學翻牆,溜出宿舍夜不歸校,同學們打地下城勇士,我不會玩遊戲,坐在電腦前看電影,看了一部電影,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在網咖裡竟然淚流滿面,網上查了這部電影,九把刀同名小說改編,知道了在中國臺灣,有個叫九把刀的作家。
高中時的夢想,要寫小說,改編成影視劇。
2013年,在秦皇島讀大學,很多劇組來秦皇島取景拍戲,跟著劇組做起了群演,混跡一些酒吧,餐廳,高檔公寓,去了北戴河,南戴河,東戴河等地。當時羨慕那些明星和導演,夢想自已成為一名演員或導演,拍出好的影視劇。
這些劇組大多數來自北京,跟劇務們混熟了,聽說中國的傳媒和音樂中心在北京。那時發誓,大學畢業了去北京,學音樂,做傳媒,去拍影視劇,實現年少時的夢想。
2015年5月,畢業前,一個人衝到北京,拿著初中時寫的歌詞,去一家家唱片公司投稿,被音樂製作人拒絕,說我寫的歌詞像流水賬。去了影視傳媒公司應聘導演助理,對方卻先要九百塊的伙食費,猶豫不決,這是自已一個月的生活費,沒交錢,倉皇而逃。最後知道,北京這樣的騙子公司很多。
去了後海,想在酒吧當駐唱歌手,試唱了幾句,被推出門外,他們說我嗓音沒特點,像個破鑼,最後入職一家傳媒公司,做編劇,寫文案,在工位上坐了半個月,果斷辭職,每天無事可做,什麼也學不到。
一個月後花光了僅有的兩千塊,落荒而逃,回了秦皇島,再有十幾天,大學畢業。
放棄了北漂計劃和打算,將夢想扼殺襁褓之中。
畢業離校最後一週,同學把我拉到了北京,跟他進入了他所在的公司,在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做銷售。第一個月賺了大幾千,第二個月薪資過萬,之後的每個月,收入都在一萬以上。覺得在北京,不僅能追求遙不可及的夢想,還真的能賺錢。
日子漸漸好轉,有了工作和收入,從最初住地下室,搬到了村建小公寓,後來搬到了小區。認識了高文浩,專業編曲人,比我大一歲,從小學鋼琴,喜歡古典音樂,喜歡二次元文化,從南方的一處修橋工地辭職,帶著音樂夢想,比我早來北京一年。
在他的編曲和幫助下,從2015年至2022年,我一共寫了《江湖大北京》,《楚國的土》,《走過南京》等八首歌,這些歌能在主流音樂APP上搜到,初中時的夢想實現了。
2015年至2023年,八年裡,寫了十一部小說作品,累計三百萬字,每部小說都撲街,改編影視劇是痴人說夢,高中時的夢想,還沒實現。
至於當演員和導演的夢想,更遙不可及。
自2016年起,短影片興起,給了普通民眾實現夢想的平臺。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給了自媒體寫作空間。那時雖然註冊了賬號,開始在網上寫文章,但不專業,也不敬業,思想和寫作水平一般,只是零零散散的寫,當業餘愛好,沒放棄,也沒聚焦,更沒當回事。
2021年年初,自學短影片拍攝和剪輯,買了一些支架裝置,嘗試做短影片,心裡還有那個導演夢想。
2023年,覺得留在北京,任憑怎麼折騰,在職場中也沒了優勢,想靜下心來,過慢節奏生活,時間和精力用在寫文章,做自媒體,拍影片,做抖音和影片號,以及好好看書,繼續寫小說。
那時才覺得,自已應該好好回顧自已的夢想,好好追求自已的夢想。
定居石家莊後,以裝扮房間,購置傢俱,洗衣做飯等,拍攝和記錄生活,拍了《進宅大吉》系列短片,發在抖音,影片號,B站上。以離開北京,定居石家莊為噱頭寫文章,發在公眾號,今日頭條上。
兩個半月裡,靠自已摸索和試錯,總結了一些短影片拍攝,自媒體寫作的經驗。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雖然現在粉絲只有幾百,創作方向和內容不斷調整最佳化,但有一些心得和體會,能和大家分享。
2023年4月22日
石家莊正定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