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九六章 晉王病重

陸地上的敵人一個是即將崛起的準噶爾部,一個是不斷東侵的沙俄,這兩個敵人,哪一個都不好對付。

準噶爾全盛時期橫跨整個中亞,征服了哈薩克,打的沙俄人找滿清聯合對付準噶爾。

海上的敵人,李嗣興現在倒不是太擔心了,因為他已經提前一步控制了緬甸,建立了雲遠省,有了這樣一個印度樣上的戰略樞紐,以後與那些遠洋而來的西方人角逐的時候,大明就能夠佔據很大的優勢。

至少以後的南洋是大明說的算,誰要是敢不聽話,南海水師隨時能夠封鎖馬六甲海峽。

陸地上的敵人比較難搞,現在滿清的小朝廷跑到北方去了。

他們甚至有可能與沙俄人合流。

當然了,兩者之間也可能會發生衝突。

無論怎樣,明軍都要繼續向北。

雖然佔領了京城,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大明已經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安全秩序。

現在的大明依然還處在戰時狀態,但是終究有人坐不住了。

大明文人就是這樣,他們認為以武將為主的時期應該過去了。

既然已經控制了京城,那麼就應該解散戰時內閣和戰時大都督府。

將宣統皇帝陛下從滇京給迎接回來,然後從新組建內閣。

這些人主要是新進的一些江南文官,他們沒有進入朝廷的核心決策層。

只是被安排了一些閒散的崗位。

他們當然會在心中不滿。

這些人聚集在南京的晉王府門前。

要求面見李定國。

李定國現在非常注意自己的名聲,無奈只能見他們。

但是這些人見了晉王之後,竟然多有出言不敬。

李定國是多麼孤傲的脾氣啊,他再三忍耐,並且跟他們解釋滿清逃到北方,並沒有被滅掉。

大明還有數十萬的將士在北方的草原以及白山黑水之間艱難地征戰。

但是,李定國的忍讓助長了這些人的氣焰。

他們罵李定國武人專權。

似乎是認定李定國不敢抓他們。

最後李定國實在忍無可忍,讓刑部將這些人收押,然後移交監察院審查。

一時間江南出現了很多反對李家的聲音。

傳言都說李定國想要謀朝篡位。

而經過這麼一氣,李定國真的病倒。

李嗣興知道這個訊息還是透過緹騎司。

李定國並沒有讓人告訴李嗣興,希望他能夠專心處理北邊的事情。

李嗣興趕緊將京城的事情交代一下,騎馬星夜向南京城趕去。

一路上李嗣興幾乎都沒怎麼休息。

他捨不得黑妞這麼長途跋涉。

調了幾批軍馬,一路上更換馬匹,連續不斷地趕路。

他在趕路的同時,還將留在武昌的佩姨喊了過來。

他已經好久沒有與佩姨見面。

另外,到了南京他還需要佩姨的幫助?在年終之前,李嗣興一身風塵僕僕地趕到了南京城。

他在進府之前先見了一趟張震。

“殿下,都是屬下的錯,沒有提前發現他們的動作.”

張震低著頭站在李嗣興的面前。

“不要跟我說這些沒用的,這麼多人,不要告訴我沒有人組織?”

李嗣興的臉上帶著一絲寒氣。

“是,殿下,幕後的主使之人似乎是那位常熟的錢牧齋。

就在前幾個月,他剛剛八十大壽,很多朝中的江南籍官員都去了,聽說張大人也去了.”

張震嘴中的張大人就是指張煌言了。

“這個老東西,到現在還沒死啊?”

錢謙益這個人有些爭議。

弘光元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

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帥多鐸迎降。

史敦《慟餘雜記》記載:“豫王(多鐸)南下江南,下令剃頭。

南明民眾對此議論紛紛。

一日,錢謙益忽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突然出門而去。

家人以為他去用篦子篦發。

不一會兒,剪了頭髮,留著辮子進來了.”

時人有詩“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

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而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和河南參政兵巡道袁樞俱誓不仕清相繼絕食而死。

順治三年正月,清廷任其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

柳如是留居南京。

後來,他推說身體不適辭官回南京,不久後搬回常熟老家。

但是在晚年,他又暗中策動江南的漢人勢力反清。

張煌言就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

鄭軍攻打江南,他也幫助鄭軍說降了不少的江南文官。

再後來晉軍從新殺來,他還賦詩一首。

作為清流一派,這個人的文章確實是漂亮,這麼多年的隱居也大大地遮掩了他之前降清的汙點。

沒想到,這個老東西這個時候會冒出來為朱家站臺。

這可不像他沒有骨氣的風格。

“張震,這次在京城的皇宮中發現了滿清的文書,裡面應該有他往年表忠心的文章。

你派人去找找.”

李嗣興進入王府,裡面很多人他都不認識。

但是那些人可不敢不認識世子殿下。

李嗣興在洪老太監的引導下,來到了李定國的臥室。

這個漢子比以前憔悴了很多,蠟黃的面孔,憔悴的眼神,就連臉頰上的鬍鬚都沒有往日硬挺。

“父王,您生病了,應該早些告訴孩兒才是.”

李定國的臉上擠出了一抹笑容。

“興兒,你在北方做的很好,這一戰保住了北方的元氣,休養生息幾年就能夠讓北方恢復如初.”

“父王,國事您不用太過擔心,現在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追亡逐北了.”

“南方的經濟不斷恢復,我會將北方的人口遷移到雲遠和南洋一部分,這樣剩下的百姓,糧食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

我們在北方的軍隊需要的糧草都可以從南方透過大海船運過來.”

“嗯嗯嗯,興兒辦事,本王放心.”

李嗣興與父親聊了一會兒,見到李定國已經有些疲倦,趕緊讓他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