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侮辱可能是別人無意中附加給我們的,而有的時候卻是來自別人惡意的挑釁,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蔑視別人的挑釁,將他們對自己的侮辱轉化為激發自己前進的力量。
我們都知道利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諮詢公司之一。
但它的前身只是其創始人利特爾1886年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創立最初鮮為人知,絲毫也不引人注目。
1921年的一天,在許多企業家參加的一次集會上,一位大亨高談闊論,否定科學的作用。
而一向崇拜科學的利特爾帶著輕蔑的微笑,平靜地向這位大亨解釋科學對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這位大亨聽後,不屑一顧,還嘲諷了利特爾一番,最後他挑釁地說:“我的錢太多了,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錢袋來裝。
或許你的科學能幫個忙,如果做成這樣的錢袋,大家都會把你當科學家的.”
說完,哈哈大笑。
聰明的利特爾怎麼會聽不出大亨的弦外之音呢?他氣得嘴唇直抖,但還是剋制住自己,表面上非常謙虛地說:“謝謝你的指點.”
因為利特爾感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其後的一段時間裡,市場上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蒐購一空。
購回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的化學家化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後又把這些物質製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並染上各種不同美麗顏色,最後紡織成五光十色的絲錢袋。
這種錢袋投放市場後,頓時一搶而空。
“用豬耳朵制絲錢袋”,這一看來荒誕不經的惡意挑釁被粉碎了。
那些不相信科學的企業家及看不起利特爾的人,不得不對利特爾刮目相看。
利特爾公司因此名聲大振。
面對挑釁,利特爾忍受輕蔑,“虛心”接受指點;不大吵大鬧、爭執強辯,也不義正詞嚴地加以駁斥,他不露聲色,暗中準備,將豬耳朵製成絲錢袋,從而一舉成名。
面對侮辱,與其出言反駁,還不如用實際行動反擊。
英國詩人拜倫在上阿伯丁小學時,因跛足很少運動,身體虛弱,走路都困難。
一天,幾個健壯的同學在操場上踢足球,拜倫在旁邊出神地觀看。
他有驚人的想象天賦,邊看邊在自己的腦海裡想:自己該怎樣攔截、搶球、射門,臉上不時呈現出緊張、惋惜、欣喜的神色。
就在他自我陶醉的時候,一個健壯而頑皮的同學郎司拉他去踢足球。
拜倫不肯,郎司眼珠一轉,想出了個壞主意。
他惡作劇式地找來一隻籃子,強迫拜倫把一隻腳放進去,“穿”著這隻籃子繞場一圈。
當時拜倫真想撲上去打郎司一拳。
但他怎麼打得過高大健壯的郎司呢?無奈只好忍氣吞聲地把竹籃穿在腳上,一瘸一拐地繞操場走起來。
同學們看了笑得前仰後合,郎司更是開心得雙腳在地上跳。
但這次當眾受辱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拜倫日後的命運。
他意識到一切不公都來自於自己的體弱。
後來,這個意志堅強的人刻苦參加各項運動。
一年半以後,他的體質明顯增強了,手臂上的肌肉也凸了起來。
在球場上,他能像三級跳遠的運動員那樣連續不斷地飛跑。
不久,他參加了學校運動會,恰巧他在拳擊比賽中與郎司相遇,激戰相持了很久,最後,拜倫一個勾手拳,擊中郎司下巴,把他打倒在臺上。
觀眾為拜倫的意志、力量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深深感染,他們歡呼著將拜倫拋向空中。
當拜倫遭到同學的惡意挑釁時,他沒有衝動地撲上去,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還太弱,他當然可以斥責那位同學,可以和他吵罵,但這樣做都不可能換回自己失去的尊嚴,而且很可能還會惹來更多的侮辱。
而拜倫就給我們做出了一個榜樣,身為弱者,要能忍別人難以忍受的東西,能屈能伸,不斷地積蓄力量,增強忍耐力和判斷力,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別人的挑釁,很多人按捺不住脾氣,就硬對硬,不管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壯。
這固然表明一個人的勇氣和自信,但事情往往會因此變得更糟糕,毫無價值的犧牲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所以遇到別人的挑釁,惟一的辦法就是儘量忽視它,韜光養晦,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再出手一擊,用你的實力來證明你的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