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商業地產第一槍

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改名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開始了其摸索性的發展之路。

從1995年到1998年,萬達集團憑藉著自己擁有的人脈資源以及資金,在開發住宅地產之餘,還涉足了製藥廠、電梯廠等其他的產業。

但是,這些產業都不幸夭折了。

然而,暫時的挫折並沒有打垮王健林的信心。

這一時期,在王健林的領導下,萬達開始了自己連鎖商業的嘗試。

王健林之所以堅持不懈地開發新產業,一方面是想讓萬達獲得穩定、長期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因為王健林對商業資訊的敏銳,他認為,萬達僅僅靠開發住宅地產一條腿走路是走不長遠的。

王健林發現,住宅房地產雖然發展前景很好,但有一個不容小覷的缺點——現金流不穩定,有專案銷售的時候,公司就有現金流;一旦專案賣完,需要重新買地,公司的現金流就會降下來。

出於這樣簡單的利益考慮,為了尋求穩定的現金流,萬達必然需要重新探索。

而直到2000年,萬達才決定把商業地產作為企業的支柱產業來發展。

王健林曾說:“建造房子,然後銷售房子,這種模式肯定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因為在全國,每年開發房地產的面積總量有30多億平方米,如果按照1:2的容積率計算的話,這就意味著,全國每年有十幾億的土地面積被佔領。

可以想象,這種土地開發的模式肯定不能長久.”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王健林在經營住宅地產之餘,還開發了商業地產,並以商業地產作為萬達的主業來發展——他堅信,商業地產是未來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方向。

在正式決定轉型做商業地產之前,萬達內部有過長達兩三年的討論。

當時,住宅業務開展得很順利,公司內部普遍不理解為什麼要轉型去做商業地產。

王健林試圖說服自己的同事們,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越開發越少。

而隨著更多房地產開發商的加入,獲得土地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純粹做住宅地產的企業將會遭遇困境。

他說,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中並沒有純粹只做房地產的公司,因為住宅開發存在臨界點。

2000年5月17日,屬於萬達的“遵義會議”隆重召開。

在這次董事會議上,王健林丟擲了大力發展商業地產的大計劃,他的說法是:賣住宅收錢,是一錘子買賣,而商鋪既可租,又可賣,還可以自營,能長期獲利。

從發展的角度看,王健林的想法沒錯,可遺憾的是,並非所有人都一樣的高瞻遠矚。

集團內部對他的計劃不敢苟同,不少元老開明宗義,直言商業地產計劃不適宜當前的發展,或許會自討苦吃。

那時,與王健林一起打天下的總裁丁本錫,也站在了反對一方,勸說王健林放棄執念。

畢竟,眼下的萬達一路飄紅,企業發展正值上升期,突然換了打法兒,必然會面臨種種問題,最終極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面對不解和質疑,王健林堅持己見。

事實上,他也曾猶豫不決。

在商業地產上做文章,前輩之中早有開路先鋒,可多數都是鎩羽而歸。

然而他想到,萬達若想走出大連,成為全球性連鎖企業,那麼上馬高階商業地產專案則是大勢所趨。

王健林希望把萬達打造成百年企業,要實現這一目標,必然要打破當下局面,絕不能不思進取。

執拗的王健林最終決定:用5年時間來實現萬達的轉型,如果到2005年仍不能有所起色,便馬上撤出。

王健林是想給自己一次機會,更想讓自己的團隊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就在這時發生的一件事,更堅定了王健林做商業地產的決心。

1998年4月,萬達的足球事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著,王健林在全國挑選8個城市做了一次知名度調查,結果令他大吃一驚。

在全國知名度最高的100家企業當中,萬達排名第五;但在品牌特徵認知上,萬達排在100家企業的最後。

很多接受調查的企業和個人都認為,萬達是一家體育公司或體育經紀公司。

這讓王健林有些哭笑不得,同時也讓他反思:萬達的主業究竟應該在哪兒?很快,他得出結論:要集中精力做好房地產,並開發商業地產。

只有這樣,萬達的品牌知名度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業利益。

因此,在偶然事件和行業必然性的雙重刺激下,王健林更加鍾情於商業地產,正式開始了商業帝國的轉變和崛起之旅。

不過,萬達向商業地產轉型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萬達決定轉型開發商業地產後,推出的第一代產品就是萬達大廈:這是一種單體高層,高層寫字樓或者公寓用來出售,一二三層用來招租戶做商業廣場。

當時,萬達在商戶資源方面基本空白,進場的往往是一些小型商場和酒樓,由於承租的大小商家們經常拖欠租金,逼得王健林專門成立了一個“收租隊”,費時費事,回報也很不理想。

為了改變這種窘境,王健林轉變了思路,決定與更有實力的租戶合作,併為此提出了“向世界500強收租”的大口號。

當時,沃爾瑪登陸中國不久,急需尋找商場資源拓展市場,而萬達則可利用沃爾瑪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啟局面。

王健林的老上級,同時亦是萬達商業地產物業副總的陸民傑說:“董事長想透過百姓對沃爾瑪的期待和喜歡同時關注到萬達.”

計劃雖好,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

以萬達的資歷,想拉世界500強沃爾瑪入夥,實非易事。

後來王健林曾回憶當時的情形:“當時沃爾瑪很牛的,我要約他們一個主管發展的副總裁都約不到,後來還是透過大誼集團(當時沃爾瑪和大連國有企業友誼集團開的一家合資公司)的老總才終於見到的。

我就跟他一通忽悠,你們既然能來大連擴張,肯定也想去其他地方,友誼集團不會出去,但萬達在全國將近30個城市有分公司,我可以在好的城市選位置跟你們合作.”

經過幾次商談,沃爾瑪的這位副總裁併未鬆口同意,王健林無計可施,幾經輾轉又找到了當時沃爾瑪亞太區執行長鍾浩威。

一番磋商後,這位執行長有所保留地表示,暫不提戰略合作之事,不妨先搞一個試試,看下情況再說。

就這樣,前後耗費半年多時間,雙方共有幾十次磋談,最終,沃爾瑪方面點頭答應與萬達合作,在吉林省長春市合作第一個萬達廣場。

這算是萬達商業地產計劃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