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章 屈膝妥協

宋朝這邊已經提前把答案給準備好了,而身為主考官的遼國在這之後才把試卷交到宋朝的面前。蕭特默和劉六符以遼國皇帝欽使的身份正式向趙禎遞交了國書,出乎意料的是,耶律宗真在這份國書裡表現得很有教養和禮節,完全不像是一個正在敲詐勒索的強盜。

這份國書的開頭是這樣的:弟大契丹皇帝謹致書兄大宋皇帝。看上去氣氛還不錯,可緊接著耶律宗真就直入主題:大哥,你好,我來跟你說點事。那個關南十縣之地本來是石敬瑭那個老小子送給我們大遼的,可後來柴榮那個狂悖之徒竟然趁人之危把關南之地全部吞併,這件事招致人神共怒,所以你看柴榮那小子在那之後立馬就遭報應暴斃而亡。再後來就是你們宋朝了,可你們不但沒有把關南之地還給我們,你的爺爺太宗皇帝還在攻取太原之後率兵進掠幽燕之地,從此導致我們雙方几十年間兵禍不斷。大哥你看,這些是不是都是你們的錯?我們遼國可是一直都在被你們所欺負!當然了,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可現在你們又在搞什麼?李元昊可是我們遼國的家臣,打狗還得看主人,就算是他真的該死,可你們怎麼也不給我們提前通報一聲就去打他呢?等到你們都動手打人了才派人過來通報,但我怎麼清楚這其中到底誰是誰非呢?你是不是應該針對此事再給我一個明確的解釋呢?還有,你們宋朝最近在邊境都幹了些什麼?當初的盟書裡可是寫得明明白白,不許挖大溝,不許增築城牆,不許增加駐兵,可這些你們全都做了,你們想幹什麼?你們這樣讓我不但很沒有安全感,而且還讓我覺得大哥你是在防範和猜疑我?對此,小弟我深感心寒。以上種種,小弟我深感受傷不淺,為了彌補我心靈上的創傷,我希望大哥能把關南十縣還給我們遼國,如此我們就能繼續做好兄弟,後世子孫也可長享和平。還望大哥理解小弟這一番苦衷,好好考慮一下小弟的這個小小的要求。

以上便是這封國書的大致內容,看上去似乎也沒什麼,不過就是一個小孩在地上打滾求哥哥給他一點糖吃,可要明白這是國書,這些話也都是外交辭令,這裡面所隱藏的深意絕非如文字所展現的這般柔和。更何況,在寫下這份國書的同時,耶律宗真這個所謂的小弟已經在宋朝的北部邊疆亮出了數十萬把明晃晃的契丹馬刀。

面對耶律宗真在這份國書裡種種近乎於無理取鬧的言辭和指責,宋朝的君臣們又聚在一起商議該如何回覆。此次參加議事的人員不但有兩府的大臣以及富弼等參與了此次遼國使者接待工作的官員,宋朝在京官員當中的頂尖才俊也位列其中,諸如翰林學士、知制誥、樞密直學士這一類的人更是一個也不能少。對遼的外交可是件大事,這國書該怎麼回覆、該如何遣詞造句更是絲毫不能馬虎,而這些正是這些大才子的長處。

在集體傳看了遼國的這份國書後,宋朝這幫士大夫是氣不打一處來。對於耶律宗真在國書裡的種種指責,他們決定逐條予以駁斥,但在宋太宗北伐幽燕這件事情上他們卻找不到駁斥的點,就感覺這事確實是宋朝的不對。

就在眾人紛紛皺眉之際,曾經的科場狀元郎、此時的大宋翰林學士王拱辰跳了出來高聲說道:“這有何難?太宗陛下當年攻打劉繼元實為一統華夏,這是我們中國自己的事,可遼國人卻派兵直入石嶺關準備幫助劉繼元,這明顯就是遼國先對我們動手,所以太宗陛下才在攻陷太原之後北上提兵問罪。這能算是我們的錯嗎?”

此言一出,在場的各位大才子無不歎服。雖然這種說辭其實有些牽強,畢竟趙光義在攻打太原之前就想好了要連帶著遼國一起打,但面對不講道理的人就得這樣以牙還牙。趙禎聽了這話也是茅塞頓開,他對身旁的宰相呂夷簡小聲說道:“王拱辰這人真是個妙人,他竟然能扯到這一層,要不然這件事還真的不好給駁回去!”

至此,國書應該如何回覆的問題算是解決了,另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劉六符的一份外交抗議和威脅。劉六符對宋朝在兩國邊境地帶大舉挖溝掘壕並且往湖泊和水塘裡大量注水表示強烈抗議,這些都是當年太宗朝時期為了阻擋遼國騎兵的快速進犯而想出的應對辦法,劉六符對負責接待他的宋朝御史中丞賈昌朝說道:“你們整這些水坑幹啥?如果兩國真的開戰,這些東西其實一點用都沒有,我遼國數十萬大軍每人隨身帶一捆草就能瞬間把這些水坑給填平了!為了兩國的友好關係和相互之間的信任,我勸你們趕緊停止這種行為!”

賈昌朝利用這次議事的機會也順帶把劉六符的這份外交抗議轉達給了趙禎並奏請該如何回覆,趙禎又把這問題扔給了面前的這幫大才子。為了平息劉六符的怒火,有人就建議順從遼國人的要求,以免再給對方故意找茬的藉口。

這一次還是王拱辰站了出來並一錘定音,他對趙禎說道:“陛下,這種事我們根本不用理會。劉六符之所以會提出抗議就是因為他們遼國人怕我們的水塘,如果真像他說的那麼輕鬆,那他大可裝作什麼也沒看見,等到雙方開戰的時候豈不是能取得奇效。在北方蓄水以制騎是太宗和真宗陛下制定的國策,不可廢也!”

就這樣,劉六符的外交抗議被王拱辰一句話給頂了回去。王拱辰何許人也?我們前面其實也提到過他,就是他搶了歐陽修的狀元頭銜,而且他和歐陽修還是連襟,二人都是已故的前參知政事薛奎的女婿。此人也是宋朝最“頑固”的保守派,他後來不但反對范仲淹等人主持的“慶曆新政”,而且後來也極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這些我們稍後再說。

有鑑於王拱辰這次的出色表現,趙禎決定獎勵他,這次答覆遼國的國書就由他來操筆。我們這裡不復述原文,在此簡要概括:耶律小弟,你好!我們兩國訂立盟約已經快四十年了,還望我們雙方都能夠珍惜這一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對於你在國書裡的種種問題,我這裡逐一答覆。你說關南之地是石敬瑭送給你們的,還說後來又被周世宗給奪了回去,可這些事都是前朝舊事,與我大宋何干?至於我太宗皇帝舉兵幽燕之事,那也是因為遼國首先出兵石嶺關與我大軍兵戈相向,太宗皇帝后面的舉動不過是想討個說法而已,此事絕非是我宋朝蓄意滋事。關於李元昊這事,他家世受我大宋的皇恩甘為我大宋之臣,可他卻突然狂妄自大並僭越稱帝,還主動越境攻擊我大宋,大哥我是被迫反擊,而且這事也是事前通知過你的。實話告訴你,如果不是因為考慮到他是你姐夫,我下手肯定比現在重多了。你還說到了邊境上的那些水渠和堰塘,這個就是你多心了,那些都是正常的水利設施,是我大宋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所進行的正常施工。最後一個事情就是你說的邊備問題,這個也是你多心了,那都是邊地將士們正常的輪換和演練,而且那些人都是由鄉民們所組成的民兵,我大宋正規的禁軍可是一個也沒有往邊境增派。好了,大哥我要說的就是這些,其他的話將由我的專使富弼同志代我向你轉達!

這份國書通篇讀下來,我們與其說王大狀元文采好,倒不如說他口才好,整個就是一雄辯之才。然而,嘴上功夫再好也架不住別人拳頭硬,更何況強盜從來不跟你比試什麼文采。王拱辰的這份回覆雖然精彩,但耶律宗真卻未必會計較這些,他本來就是在故意找事,他也不介意宋朝說他是強盜或流氓。

富弼就是帶著這份國書前往了遼國。臨出發前,趙禎給他升了官,他由知制誥被升為樞密直學士,再往上他就要進入兩府了,而此時的富弼不過才三十八歲(做宰相的女婿真的是要少走幾十年的辛苦路)。可是,富弼拒絕了,他說:“陛下,你在這個時候為我升官是何意?難道你是擔心我此次出使不肯盡心盡力嗎?國家有難,我自當為國分憂,而且這也是我身為大臣的職責!請恕臣不能領受你的這份恩典!”

公元1042年4月7日,富弼仍舊以宋朝知制誥的身份前往遼國,除了隨身攜帶的國書,他也帶去了宋朝的誠意:為了能夠讓兩國繼續友好並深化兩國之間的關係,宋朝願意嫁一位公主到遼國,抑或在每年三十萬貫歲幣的基礎上再適當往上浮動,但土地問題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也就是說,耶律宗真對宋朝的敲詐已然取得了成功。

當然,在一切尚未達成協議尤其是連宋朝的使者都還沒有到達遼國之前,耶律宗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取得了怎樣的成果。為了持續給宋朝施壓,耶律宗真在富弼出發之前的四月一日向集結在幽州的遼軍釋出了南征的賞罰令,這基本上也就意味著遼軍已經做好了發動戰爭的全部準備,只待一聲令下,契丹鐵騎就將在時隔近四十年後再次侵掠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