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故事(二十五) 錦瑟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註釋]

錦瑟:繪有花紋的瑟,這裡是對瑟的美稱。瑟,撥絃樂器,傳說古瑟有五十根弦,後來的瑟多為二十五根弦。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代詩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年間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李商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與杜牧並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

無端: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五十弦:傳說古瑟有五十根弦,後來的瑟多為二十五根弦。

華年

古義:青春年華,這裡指一生

今義:青少年時代

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周夢到自已變成了蝴蝶,醒來後覺得自已還是莊周,因此困惑不已。典出《莊子·齊物論》

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稱號。傳說他死後,魂魄化為鳥,名杜鵑,啼聲哀悽,暮春而鳴,傷感春去,也哀痛亡國。

春心

古義: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懷念

今義:也指愛慕異性的心情。

珠有淚:古代傳說南海有鮫人,能織絲綢,哭泣時眼淚變成明珠。

藍田日暖玉生煙:相傳寶玉埋在地下,上空會出現煙雲,陽光下見得分明。中唐詩人戴敘倫曾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裡化用其意,表示美好願望終如藍田之煙去,可望而不可及。藍田,地方,在今陝西,以出產美玉聞名。

可:難道,哪能。

只是:猶“止是”、“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模糊不清的樣子。

[譯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錦瑟啊,你為何無緣無故地偏偏是五十根弦呢?這一音一節,都讓我回憶起已逝的青春年華。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我曾像莊周夢蝶一樣,無法分辨真實與夢境,只能像望帝一樣,把思戀愛慕的情懷寄託在杜鵑哀切的啼鳴之中。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我身世悲涼,如月明滄海有淚成珠;理想破滅,如晴朗的天氣裡藍田美玉周圍籠罩的煙雲。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些感情哪能是等到追憶才有?當時就已經產生,只是難以說清。

[段落解讀]

首聯以錦瑟起興,引出對青春年華的追憶。

詩的首聯以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藉助對形象的聯想來顯現詩人內心深處難於直抒的千般情懷以及詩人滄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萬種體驗。暗示自已才華出眾而年華流逝。

頷聯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的典故。

傷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傳達真摯濃烈而又幽深的情思,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

頸聯借用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的典故。

前一句把幾個典故揉合在一起,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意象的組合,創造出朦朧的境界,含蓄深沉,情真意長。

尾聯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

“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憫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中心思想]

《錦瑟》是李商隱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有人說是寫給令狐楚家一個叫“錦瑟”的侍女的愛情詩;有人說是睹物思人,寫給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詩;也有人認為是描寫音樂的詠物詩;此外還有影射政治、自敘詩歌創作等許多種說法。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體而言,以“悼亡”和“自傷”說者為多。

[賞析]

引典精闢、譬喻精深。

頷聯和頸聯共用了四個典故,呈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莊生夢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尋的執著;滄海鮫淚,具有一種闊大的寂寥;藍田日暖,傳達了溫暖而朦朧的歡樂。詩人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

律詩的作法極其講究起、承、轉、合。詩人在頷聯、頸聯的四句中,將複雜難言的生命體驗寄寓在四種美麗的意象中,傳達了一種強大的感發與聯想力量:前兩句寄情於物,借蝴蝶和杜鵑表現出來;後兩句借景生情,用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的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更加重了人生如夢的悽美的感覺。

詩人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於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它豐富、充實卻又含蓄、空靈,優美動人但又縹緲虛幻、悲涼感傷,在渺遠的意象空間裡給人以無限的觸動與美感。而正是這種美的意象與美的幻象,才使得《錦瑟》具有了撼動人心的永恆的藝術魅力,也成為千百年人們爭相傳頌的蜚聲詩壇的佳作。

[寫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作者晚年,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對《錦瑟》一詩的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侍兒之筆。《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絃。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絃之意(一說二十五絃的古瑟琴絃斷成兩半,即為五十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寫作特點]

(1)詩運用象徵、隱喻的手法,創造性地發展了傳統的“比興”方法。

(2)借用典故,採用比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