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章 出乎意料的大逆轉

六月八日上午,陽光灑在招待所前,陳瑞霖和陸文淵招待所裡在等待縣裡的最終決定。

當程旭東如期而至,陳瑞霖對陸文淵調侃道:“看來,你家那小子還真是料事如神。”

陸文淵輕笑回應:“是啊,世事難料,誰又能說得準呢?”

“文淵,世事確實無常,我曾打算與你一同闖出一片天地……”

陸文淵打斷了他的感慨:“別跟我提那些,咱們都是農民出身,哪怕回鄉耕田也餓不死!”

程旭東卻笑著介面道:“餓?誰說要捱餓了?你們這不正是要去迎接新的機遇嗎?”

兩人面面相覷,程旭東的輕鬆態度讓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

陳瑞霖打趣道:“程部長,你這是不是有什麼喜事瞞著我們?難道真是喜結連理,新媳婦入門了?”

程旭東笑罵一句,隨後正色道:“陳瑞霖同志,陸文淵同志,瑞澤地區的孫宏達主任有緊急任務需要你們前往瑞澤市,他親自要與你們面談。”

瑞澤市地委辦公大樓內,孫宏達的辦公室位於三樓。陸文淵首次踏入這棟被成片柏樹環繞的四層灰色建築,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好奇與敬畏。陳瑞霖雖來過數次,但進入一把手辦公室,也是頭一遭。

孫宏達年約五旬,頭髮已顯花白,臉上帶著淡淡的老年斑,但神情儒雅,若不坐在國旗背後的辦公桌前,更似一位學者而非掌控一市七縣的高階幹部。

辦公室內還有兩位幹部,一人年長,一人稍年輕。他們都穿著灰黑色毛式中山裝,年輕的那位還佩戴了一副黑邊眼鏡。年長的那位是孫宏達的副手,第一副主任廖德輝。

張瑞祥引領兩人進入辦公室,簡單介紹過後,便悄然退去,關上了房門。

“陳瑞霖同志,陸文淵同志,久仰大名。”孫宏達率先開口,笑聲爽朗。

自從程旭東提及孫宏達的召見,雖說程旭東的態度不錯,但陳瑞霖和陸文淵卻一直心神不寧。此刻聽到孫宏達的笑聲,他們心中的緊張才稍微緩解。

“孫主任過獎了。”陳瑞霖雖然膽氣甚壯,但此刻也不免有些拘謹。

“你們可是咱們瑞澤地區的大理論家,人才啊。”孫宏達繼續誇讚道。這樣的讚譽,對於陳瑞霖和陸文淵來說,無疑是極高的肯定。

“孫主任,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孫宏達站起身,指著那位年輕的幹部說道:“這位是中宣部理論動態組的張浩然副組長。”

陳瑞霖與陸文淵聞言,心中一驚,連忙上前握手致意。對於“中宣部”這個名稱,他們自然是如雷貫耳。

張副組長與他們握手問好,態度略顯矜持。

“這位你們應該認識,是咱們瑞澤地區革委會的廖德輝副主任。”孫宏達接著介紹道。

陳瑞霖眼角微動,他早知廖德輝是劉向東的後臺,今日卻是首次見面。廖德輝擠出一絲笑意,與陳瑞霖敷衍地握了握手。陸文淵則不明就裡,熱情地與廖德輝握手寒暄。

“都坐吧。”孫宏達見眾人寒暄完畢,便示意他們坐下。

“謝謝孫主任。”陳瑞霖和陸文淵端坐在沙發上,脊背挺直,目光專注地投向孫宏達。

“兩位不必拘謹,輕鬆些。”孫宏達溫和地笑道,展現出一派長者的風範。

“我們這次請二位來,首先想和你們聊一聊,《從實際出發》的那幾篇文章。”

提及文章的事,陳瑞霖和陸文淵原本稍微放鬆的神經再次緊繃。這些文章是姜立群起草的,面對中宣部理論動態組的張副組長這樣的理論權威,他們自然不希望出現任何疏漏。

“首篇文章是名為《從實際出發》的文章吧?何時發表的?”

“是的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M省日報》頭版刊登。”陳瑞霖謹慎地回答。

孫宏達點頭,顯然他對這些文章有所瞭解。他的桌上堆疊著幾份《M省日報》,顯然就是刊登這些文章的報紙。

“那麼,這兩篇文章的主要執筆人是誰呢?”孫宏達突然提問,讓陳瑞霖微微一驚。他與陸文淵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後說:“是陸文淵同志主要負責撰寫,我則在文稿上做了些許修改和調整。”

這是他們事先商量好的策略。陸文淵雖然學歷稍遜於陳瑞霖,但文字功底卻更勝一籌。由陸文淵執筆,陳瑞霖潤色,既符合實際情況,也顯得合情合理。

“陸文淵同志的文筆確實不俗。你是哪所學校的畢業生?”孫宏達好奇地問。

“孫主任,我是瑞澤地區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陸文淵回答時,輕輕拭去了額頭的汗珠。

“難怪能寫出這樣有深度的文章。”孫宏達讚賞道,這讓陳瑞霖和陸文淵都鬆了一口氣。

“那麼,你們能談談寫這幾篇文章的初衷嗎?”孫宏達繼續提問。

這個問題雖然有些棘手,但陳瑞霖和陸文淵在隔離審查期間與晨曦縣的幹部們進行了多次辯論,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孫主任,我們是在基層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試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於是決定將其記錄下來。”陳瑞霖小心翼翼地回答。

面對地區和中宣部的領導,他不敢像與晨曦縣幹部辯論時那樣激烈,而是字斟句酌,儘量從工作實踐的角度出發來闡述。

孫宏達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可。此時,張浩然副組長也微微點頭,表示贊同陳瑞霖的觀點。

“另外,你們在繁榮公社搞的‘防空洞養菌’專案也很有趣。能詳細說說嗎?”孫宏達話鋒一轉。

提到這個專案,陳瑞霖便輕鬆了許多。因為這個專案沒有弄虛作假之嫌,他可以放心地講述。

“孫主任,我們其實是做了一次嘗試。在紅旗公社的二十一個大隊中,每個大隊都利用防空洞養殖了300平方米的蘑菇……”

“能具體說說效果嗎?”張浩然突然插話,對孫宏達點了點頭表示歉意。

“當然可以。”陳瑞霖見孫宏達點頭示意,便詳細描述了專案的實施情況。聽說平均每個大隊的收穫達到十幾噸時,張浩然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投入成本如何?”張浩然繼續追問。

“投入並不多。主要利用防空洞節省了建設大棚的成本,購買菌種袋花費了一些資金,但後續的培育都是靠社員們的勞動來完成的,沒有額外的現金投入。”陳瑞霖回答道。

張浩然點頭記錄,隨後朝孫宏達笑了笑便不再說話。

“聽說因為這個專案,你們縣裡給了你們一些處分?”孫宏達問。

陳瑞霖沉思片刻後說:“是的,晉才同志受到了黨內警告處分,而我則是行政記過處分……”

“處分的理由是什麼?”張浩然再次插話詢問。

面對中宣部的領導頻繁提問,孫宏達並未表現出任何不悅。

“主要是因為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貪汙、投機倒把等問題,以及唯生產力論和資本主義思想的抬頭。但平心而論,這個處分也是合理的。”陳瑞霖坦誠地回答。

“那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孫宏達饒有興趣地追問。他本以為陳瑞霖會藉機給劉向東上眼藥,但沒想到他如此坦誠地表達了自已的觀點。

陳瑞霖看了看陸文淵示意他也發表意見。畢竟這是上級領導要求他們共同參與的談話,不能總是由他一個人發言。

陸文淵點點頭說:“孫主任,我們在這件事上確實缺乏經驗,沒能及時指導各大隊合理分配收益。在分配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幹部多吃多佔、私自買賣蘑菇等投機倒把行為這些都造成了不良影響。作為繁榮公社的負責人,應該承擔責任。”

“幹部就應該有這種風格,這才叫作實事求是。”孫宏達的聲音中透露出讚賞。隨後,他轉向廖德輝,說道:“德輝同志,你的看法呢?”

廖德輝微笑著回應:“孫主任,我的看法很簡單,一切以您的決定為準。”

孫宏達呵呵一笑,說道:“德輝同志,你作為我們地區主管組織人事的第一副主任,幹部任命,還是由你來宣佈吧。”

“幹部任命?”陳瑞霖和陸文淵聽到這裡,心裡都微微一震。他們沒想到,這次的談話竟然會涉及到他們的任命。

廖德輝不再推辭,他拿起手邊的資料夾,輕輕開啟,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經過瑞澤地區對陳瑞霖同志和陸文淵同志的深入調查與瞭解,一致認為,兩位同志在工作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和責任感,立場堅定,勇於堅持真理。因此,決定撤銷晨曦縣對兩位同志的停職反省處分。”

讀到此處,廖德輝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陳瑞霖和陸文淵。兩人感受到這目光的注視,不約而同地挺直了身子,臉上露出緊張而又期待的表情。

廖德輝繼續宣讀:“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兩位同志的才能和潛力,地區決定對兩位的工作進行調整。任命陳瑞霖同志為晨曦縣革命委員會主任,全面負責晨曦縣的各項工作;任命陸文淵同志為晨曦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兼宣傳部長,協助陳瑞霖同志分管全縣的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