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姬在後宮的權勢擴張並未因外界的議論而停止。她在自已的宮殿中,對著鏡子欣賞著自已的容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那些人又能奈我何?只要我能牢牢抓住陛下的心,這後宮遲早是我的天下。”她眼神中閃爍著瘋狂的自信,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已頭戴鳳冠,母儀天下的那一天。
就在此時,一位神秘的謀士悄然來到了胡姬的宮殿。他身著一襲黑袍,面容隱藏在陰影之中,只露出一雙閃爍著狡黠光芒的眼睛。“貴妃娘娘,您雖如今在後宮風頭無兩,但切莫掉以輕心。那扶蘇公子與朝中大臣們恐不會善罷甘休,您需早做謀劃。”
胡姬微微一怔,隨即轉身看向那神秘謀士:“你有何高見?”
神秘謀士緩緩靠近胡姬,低聲說道:“娘娘可在陛下耳邊吹風,派遣扶蘇公子前往邊疆歷練,遠離京城權力中心。同時,對後宮中剩餘的異已分子,需斬草除根,絕不能留下後患。”
胡姬聽後,輕輕點頭,眼中露出一絲狠厲:“就依你所言。”
在胡姬的陰謀逐步推進之時,靈犀也在暗中聯絡著皇后羋華昔日的一些忠誠舊部,她們雖然只是宮女和低位嬪妃,但心中的正義與對皇后的思念讓她們團結在一起。“我們不能讓皇后娘娘含冤九泉,一定要想辦法揭露胡姬的真面目。”靈犀堅定地對眾人說道,她的眼神中燃燒著希望的火焰,在這黑暗的後宮中,宛如一顆微弱卻頑強的星辰。
昏暗的宮殿之中,胡姬鳳目含煞,再次以那莫須有的大不敬罪名,借始皇帝的無上權威,將皇后的親信妃嬪們紛紛治罪。一時間,宮闈之內人人自危,恐懼的陰霾如濃重的烏雲,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心頭。
靈犀,那個曾經溫婉動人的女子,也在眾嬪妃的偽證之下,被無情地打入大牢,身上的枷鎖隨著她的走動發出冰冷的撞擊聲,似是絕望的哀鳴。
胡姬身著華麗錦袍,頭戴璀璨珠翠,此刻卻滿臉猙獰,得意洋洋地大笑:“哼,這些賤婦,竟敢與我作對,我定要讓她們生不如死!”那尖銳的笑聲如夜梟啼鳴,劃破寂靜的宮殿,讓人毛骨悚然。
羋荷小臉蒼白,卻仍鼓足勇氣,輕聲勸道:“胡姬姐姐,還請您仁慈些吧。”她的聲音微微顫抖,似一片在狂風中飄搖的落葉。
胡姬猛地轉過頭,怒目圓睜,呵斥道:“仁慈?你可還記得當初她們是如何折磨我的?扒皮、挖眼、掏心,樁樁件件,慘不忍睹!羋華那賤人的舊部,一個都別想好過!”她的眼中燃燒著復仇的怒火,雙手緊握,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彷彿只有這樣才能宣洩心中的仇恨。
羋荷驚恐地後退一步,她望著眼前這個曾經楚楚可憐,如今卻如惡魔般的胡姬,心中滿是疑惑與不解:“為何她會變成這般模樣?”突然,她腦海中靈光一閃,也許,只有那個人能降住這瘋狂的胡姬。
羋荷悄悄來到秦王府,門前的石獅威風凜凜,似在守護著府中的秘密。她向門房說明來意,卻被告知扶蘇不在府中。那門房冷漠地看了她一眼,說道:“扶蘇殿下前往皇后景園,為羋華娘娘守護三年,短期內不會歸來。”羋荷聽聞,心中一陣失落,她望著秦王府高大的圍牆,仿若看到了自已那如履薄冰的未來。
羋荷呆呆地站在秦王府前,冷風如刀割般劃過她的臉頰,心中五味雜陳。她深知,如今的局面愈發棘手,胡姬在宮中肆意妄為,而能制衡她的扶蘇卻遠在皇后景園。
無奈之下,羋荷只能強打起精神,匆匆回宮。回宮途中,她思索著應對之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胡姬瘋狂的模樣和那些妃嬪們悽慘的境遇。“絕不能讓她繼續這般張狂,可我又該如何是好?”羋荷緊咬下唇,雙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
回到宮中,那股壓抑的氣氛愈發濃烈。胡姬正坐在庭院中,悠然自得地欣賞著歌舞,看到羋荷歸來,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喲,這不是羋荷妹妹嗎?去秦王府可有找到救星?”羋荷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慌亂與憤怒,說道:“胡姬姐姐,你這般行徑,遲早會觸怒聖上,到時後悔莫及。”
胡姬猛地站起身,蓮步輕移,走到羋荷面前,抬起她的下巴,眼神中充滿了不屑:“你以為我會怕?如今這宮中,誰能奈我何?”羋荷直視著她的眼睛,緩緩說道:“善惡終有報,姐姐莫要被仇恨矇蔽了心智。”胡姬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只留下羋荷在原地,望著她的背影,眼神中透著堅定:“我定要想辦法阻止她,哪怕只有一線生機。”
羋荷望著胡姬離去的背影,心中雖有懼意,但那一絲堅定卻如星星之火,漸有燎原之勢。她明白,若想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鬥爭中生存並守護自已珍視的一切,唯有主動出擊,尋找胡姬的破綻。
接下來的日子裡,羋荷一面裝作若無其事,在胡姬面前謹小慎微,一面暗中留意胡姬的一舉一動。她發現胡姬雖在宮中權勢滔天,但因行事狠辣,樹敵眾多,不少宮女太監雖敢怒不敢言,卻在暗中傳遞著關於胡姬的訊息。
一日,羋荷從一位可靠的老嬤嬤口中得知,胡姬有一個秘密的據點,在宮牆偏僻角落的一處廢棄宮殿內,那裡似乎藏著一些對她極為重要的東西,或許是與她過往經歷相關的信物,亦或是能證明她罪行的證據。羋荷心中一動,決定冒險一探究竟。
夜深人靜,明月高懸,宮牆內的陰影彷彿隱藏著無數雙窺視的眼睛。羋荷身著黑衣,小心翼翼地避開巡邏的侍衛,朝著那廢棄宮殿潛行。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每一步都輕如鴻毛,生怕發出一絲聲響。
終於,羋荷來到了那座廢棄宮殿前。宮殿的大門緊閉,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她四處張望,確認無人後,輕輕推開了那扇腐朽的門。門軸發出“嘎吱”一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刺耳,羋荷緊張得渾身一顫,待了片刻,確定沒有驚動旁人,才緩緩踏入。
宮殿內蛛網密佈,灰塵瀰漫,藉著微弱的月光,羋荷看到屋內擺放著一些破舊的箱子和雜物。她開始逐個翻找,手因緊張而微微顫抖。就在她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在一個隱蔽的角落,發現了一個精緻的盒子。
羋荷開啟盒子,裡面是一些信件和一幅畫卷。她快速瀏覽信件內容,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些信件竟是胡姬與宮外勢力暗中勾結的證據,若呈遞給始皇帝,定能讓胡姬萬劫不復。
正當羋荷準備帶著證據離開時,宮殿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和人聲:“誰在裡面?”羋荷大驚失色,慌亂地尋找藏身之處……
羋荷的心瞬間揪緊,她的目光在屋內飛速掃視,最終落在了角落裡一塊破舊的布簾之後。她身形一閃,躲了進去,大氣都不敢出。
腳步聲漸近,門被猛地推開,一群侍衛魚貫而入,為首的正是胡姬的心腹。“仔細搜!別放過任何角落!”他大聲喝道。
侍衛們分散開來,開始在屋內翻箱倒櫃。羋荷躲在布簾後,緊緊捂住嘴巴,眼睛透過布簾的縫隙緊張地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她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裝有證據的盒子,心中默默祈禱著不要被發現。
就在這時,一隻老鼠突然從羋荷腳邊竄過,她驚恐地差點叫出聲來,好在及時咬住了嘴唇。但這細微的動靜還是引起了一名侍衛的注意,他緩緩朝著布簾走來。
羋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的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侍衛即將掀開布簾的千鈞一髮之際,宮殿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
“走水啦!走水啦!快去救火!”原來是羋荷事先安排好的宮女故意在附近製造混亂,引開侍衛。侍衛們聽到呼喊,猶豫了一下,為首的人一揮手:“先去看看,別中了調虎離山之計!”說罷,帶著眾人匆匆離去。
羋荷長舒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趁著混亂離開了廢棄宮殿。她知道,這只是暫時逃過一劫,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巧妙地將這些證據呈到始皇帝面前,讓胡姬得到應有的懲罰,還宮中一片安寧。
羋荷懷揣著證據,在回宮的路上腳步匆匆,心中卻思緒萬千。她明白,直接將證據呈遞給始皇帝並非易事,胡姬如今在宮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若稍有不慎,不僅扳不倒她,反而會給自已招來殺身之禍。
回到自已的住所,羋荷將證據妥善藏好,開始謀劃下一步行動。她決定先找一位在朝中德高望重且剛正不阿的大臣,將此事告知於他,藉助大臣的威望和智慧,共同商議一個萬全之策。
經過深思熟慮,羋荷選定了老臣李斯。她趁著夜色,悄悄前往李斯的府邸。見到李斯後,羋荷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證據一一呈上,眼中滿是懇切:“大人,如今胡姬在宮中禍亂朝綱,殘害妃嬪,若不加以制止,大秦宮闈將永無寧日。望大人能為大秦社稷著想,助我一臂之力。”
李斯皺著眉頭,仔細審視著手中的證據,良久,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羋荷姑娘,此事關係重大,切不可操之過急。你且先回宮,裝作若無其事,莫要引起胡姬的懷疑。我自會聯絡幾位忠義之士,共同商議對策,待時機成熟,定當將此證據呈於聖上。”
羋荷心中雖仍有擔憂,但見李斯如此沉穩,也稍稍放下心來。她向李斯行禮告退,回到宮中後,強裝鎮定,一如既往地應對著胡姬的刁難與試探。
而李斯這邊,迅速聯絡了幾位朝中重臣,他們在密室中商討許久,制定了一個嚴密的計劃。他們決定在朝堂之上,藉由討論後宮管理之事,巧妙地引出胡姬的罪行,然後當眾呈上證據,讓胡姬無從狡辯。
終於,到了上朝之日。大殿之上,氣氛莊重肅穆。始皇帝高坐龍椅之上,眾大臣依次站列兩旁。在一番常規奏報之後,李斯站了出來,恭敬地說道:“陛下,臣近日聽聞後宮中時有紛爭,且多有妃嬪無故受罰,此等現象恐不利於後宮和諧,亦有損大秦皇室顏面。臣以為,當徹查後宮之事,以正宮闈之風。”
始皇帝微微點頭:“李愛卿所言極是,此事當如何查起?”李斯趁機說道:“陛下,臣等已略有線索,據聞與一位妃嬪有關,此妃嬪在宮中行事乖張,且與宮外似有勾結。”說罷,他向身旁的大臣使了個眼色。
那位大臣立即呈上裝有證據的盒子,李斯接過盒子,開啟後呈遞給始皇帝:“陛下,此乃臣等蒐集到的證據,請陛下過目。上至與宮外勢力的往來信件,下至其殘害妃嬪的詳細記錄,皆在此中。”
始皇帝接過證據,臉色逐漸陰沉下來,他仔細翻閱著信件和畫卷,眼中閃過一絲怒色:“此妃嬪竟如此膽大妄為!”大殿之下,眾大臣皆屏息凝神,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始皇帝將證據重重地摔在御案之上,怒聲喝道:“速將那胡姬給朕帶來!”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唯有皇帝的怒喝聲在殿內迴盪,震得眾人耳鼓嗡嗡作響。
不多時,胡姬被侍衛押解而來。她依舊妝容豔麗,只是那眼神中透著一絲慌亂與不安。見了始皇帝,她盈盈下拜:“陛下,臣妾不知何事惹得陛下龍顏大怒?”
始皇帝冷哼一聲:“哼,你自已做的好事,還敢在此佯裝不知?”說著,將那信件和畫卷擲於胡姬面前。胡姬撿起一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起來。
“陛下,這……這皆是有人蓄意陷害臣妾啊!”胡姬強作鎮定,試圖狡辯。
然而,此時李斯站了出來:“胡姬娘娘,證據確鑿,您還妄圖抵賴。這些信件皆有您的印鑑與筆跡,您與宮外逆黨暗中勾結,意圖不軌,又在後宮興風作浪,殘害無辜妃嬪,此等罪行,天地不容。”
宮殿之內,氣氛劍拔弩張,卻見胡姬亭亭玉立,神色從容鎮定,蓮步輕移至嬴政面前,微微福身,朱唇輕啟:“陛下,臣妾所處置的那些嬪妃,皆是皇后的親信舊部。她們在後宮之中暗中結黨,猶如隱藏在暗處的毒蛇,若不除去,日後必成大患,攪得後宮不得安寧。”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彷彿在陳述一件再平常不過的瑣事。
嬴政劍眉緊皺,怒目而視:“那你與宮外勾結之事,又作何解釋?”胡姬面不改色,輕輕抬起玉手,指向地上的信件和畫卷,不慌不忙地說道:“陛下,這其中的簽名,看似臣妾所為,實則是皇后羋華的手筆。定是有人妄圖嫁禍臣妾,擾亂後宮,其心可誅。”此時的她,眼神堅定,宛如一位無辜被冤的柔弱女子,我見猶憐。
李斯聞言,趕忙上前再次仔細檢視,只見那原本明明是胡姬的簽名,此刻竟真如胡姬所言,直接變成了羋華的字型,那字跡飄逸靈動,確是羋華的風格。李斯心中大驚,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暗自思忖:“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難道是我被人矇騙?”但表面上仍強裝鎮定,說道:“陛下,此事透著蹊蹺,臣需再深入調查。”
胡姬卻突然輕笑一聲,宛如銀鈴乍響:“李大人深明大義,此事查明之後,陛下定當好好嘉獎大人。”轉而看向一旁被侍衛押解而來的羋荷,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似有怨恨,又似有一絲憐憫。
她款步走到羋荷面前,伸出纖細的手指,輕輕抬起羋荷的下巴,語氣溫柔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小聲道:“羋荷妹妹,你可真是個有心人啊。用你的手把事情做絕,這一招借刀殺人,玩得倒是巧妙。不過,看在你我以往的情分上,姐姐我也不是那般殘忍之人。你去請扶蘇殿下前來吧,此事也該讓他知曉箇中詳情,莫要被有心之人矇蔽了雙眼。”
說罷,胡姬微微甩袖,轉身背對著羋荷,那背影在宮殿華麗的裝飾下,顯得既高貴又冷豔。
羋荷心中惶恐不安,她望著胡姬的背影,又看了看嬴政冷峻的面容,雙腿微微顫抖,不知自已該如何是好。她深知,這宮廷之中的爭鬥愈發撲朔迷離,自已彷彿陷入了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難以掙脫。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氣氛凝重而肅穆。嬴政龍袍加身,端坐在那威嚴的龍椅之上,身姿挺拔如松,面龐冷峻似冰,雙眸之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過大殿內的群臣,聲音雄渾有力,仿若洪鐘震響:“今日,後宮之事經諸多波折,現已水落石出,朕當朝宣佈,此後後宮之事,便由胡姬全權負責。”
語畢,群臣面面相覷,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唯有時而拂過的微風,輕輕吹動著朝臣們的衣袂,似在悄然訴說著眾人內心的波瀾起伏。
嬴政頓了頓,再次開口,聲音更添幾分莊重:“然如今後宮之主缺失已久,如大廈無樑,國本難安。朕意已決,當及早立皇后,以正國本,此乃關乎大秦社稷之大事。”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彷彿已經看到了大秦未來因皇后的確立而更加穩固繁榮的景象。
此時,馮去疾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出朝臣之列。他年過半百,面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堅毅,目光炯炯有神。他恭敬地向嬴政行了一禮,而後直起身來,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若此時重新立皇后,陛下已有扶蘇殿下為嫡子,新皇后若育有子嗣,豈不是讓大秦憑空多出一位嫡子?此必將引發諸多紛爭與隱患,動搖國之根基。陛下聖明,還望陛下慎重三思啊。”他言辭懇切,每一個字都似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間。
嬴政聽後,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他凝視著馮去疾,沉默片刻,整個大殿的空氣彷彿都因這沉默而凝固起來。
嬴政的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馮去疾,那眼神彷彿能穿透他的靈魂。“馮愛卿,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朕之考量亦非你等所能盡知。”嬴政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中迴盪,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朕為天子,自當權衡利弊,立後之事關乎大秦傳承,朕需一位能母儀天下、輔佐朕治理後宮之人,此乃穩定朝綱之關鍵。”
馮去疾心中一凜,但仍壯著膽子繼續說道:“陛下,嫡子之位關乎國本繼承,若有兩位嫡子,日後恐兄弟鬩牆,諸公子爭位,禍亂朝綱。如昔日趙國因嗣位之爭,國力大損,此乃前車之鑑,望陛下明察。”他微微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與嬴政對視,額頭上卻已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已這番話已觸逆鱗,但為了大秦的穩定,他不得不言。
嬴政沉默良久,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發出有節奏的聲響,每一下都似敲在眾人的心尖。“馮愛卿,你的擔憂朕自會放在心上。但朕相信,只要朕妥善安排,必能避免此等亂象。朕之決策,亦非一時衝動。”嬴政的語氣稍稍緩和,但眼神依然冷峻。
此時,朝堂之上的氣氛愈發緊張,眾大臣們皆不敢言語,生怕捲入這場紛爭之中。有的大臣低著頭,眼睛盯著地面,彷彿地上有什麼稀世珍寶;有的大臣則偷偷地用眼角餘光觀察著嬴政和馮去疾的表情,心中暗自揣測著局勢的發展。
胡姬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她輕移蓮步,緩緩向嬴政走去,在距離嬴政幾步之遙處停下,恭敬地行禮道:“陛下,臣妾惶恐,深知立後之事重大。但臣妾定會竭盡所能,協助陛下處理後宮之事,不負陛下所託。”她的聲音輕柔婉轉,似一陣春風拂過,試圖緩解這劍拔弩張的氣氛。
嬴政看了看胡姬,微微點頭:“胡姬,你且退下。朕會再仔細斟酌立後之事,眾愛卿也不必再為此事爭論不休,待朕深思熟慮後,自有定奪。”說罷,他站起身來,長袖一揮,轉身向後宮走去。那高大的背影在眾人的注視下漸漸消失,只留下一眾大臣們面面相覷,心中對大秦未來的走向充滿了憂慮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