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造紙事業

樓蘭城裡,李異除了練刀,就是鑽進自家院角一座二層的矮樓裡,忙碌他的廁紙製造事業。那是他找外祖要的場地,原來用作食物製備,二樓平臺專用來曬制肉類、果乾。

一樓中央位置擺放著一口深埋地下的石臼,奴僕夷一正在踩動踏板,透過連桿和軸承的傳動,驅動石杵在石臼中有規律地上下舂打。這是李異設計,找工匠製作的傳動連桿裝置。靠窗一面牆是土灶,上面正擺放著一口陶釜,散發出騰騰的熱氣。身強力壯的奴僕夷二正忙碌地攪拌著釜中那如米漿般的液體。

這是按照李異的指示,他們數日前從河邊採集來的蘆葦,經過洗淨、曬乾、浸泡、切碎,再用石臼精心舂打成泥狀,最後放入陶釜中熬煮。而為了讓這漿汁更加細膩,他們還特意挑選了灰白色的麥草灰,不斷地加入並攪拌。

因為戰事停了幾天,此刻已重新投入工作。當李異再次檢查這濃稠的漿汁後,他滿意地用木勺舀起一些,均勻地鋪在事先準備好的胡楊木板上,然後用木棍仔細刮平。隨後,他吩咐夷一和夷二將木板抬到二樓平臺上去晾曬。而他自已,則回到了房間去睡覺。多思多慮讓他總覺得睡不夠。

翰漠卻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終的成果。他不顧烈日的炙烤,守在二樓平臺上,時刻關注著晾曬的進展。每當有風吹起紙漿片的一角,他都會立刻找來木棍,輕輕地壓住四周,生怕有絲毫的閃失。

太陽西斜,夜幕就要降臨時,翰漠用刀把乾透的草紙裁成幾小片,下樓去找李異。

李異已睡起,正跟著郭二在院裡練刀法。見到翰漠手中的紙,眼中閃過一絲欣喜:“終於完成了!”他隨手捏起一片紙,然後抬手用它擦去額頭的汗水,邊擦邊評價道:“雖然略顯粗糙,但吸水效能還是不錯!作為廁紙綽綽有餘,當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郭二對此頗為好奇:“這就是你所說的廁紙?我還以為只是用來擦汗的呢。”李異笑著解釋:“廁紙,顧名思義,自然是如廁時使用的。不過,它的吸水性確實適合用來擦汗。”

“不是有廁籌嗎?”郭二更覺不解。

“那能一樣嗎?用紙乾淨衛生,不容易生病。”李異堅持自已的選擇和決定。

翰漠遞給郭二一片草紙,說道:“郭二哥,你也試試。”郭二接過,一把揉到臉上,瞬間吸乾了臉上的汗,但也留下了一些紙屑在臉上。

李異問他:“感覺如何?”郭二笑道:“我一個粗人,用啥都一樣。不過,擦臉都這麼軟,試穢就更不用說了。”

李異笑道:“想要好聞,可加點檀香或檀木皮,一點點就夠了。還可以加各色花改變顏色、香味。再裁剪整齊,用麻布包裝好,就可以當成商品賣了。對了,以後還可以製成油紙代替麻布來包裝。先賣給王室。可送些給月莎,讓她去王室貴族夫人們那裡做做廣告。隔壁左右的鄰居,也送些試用品做做廣告。”

郭二聽得目瞪口呆。翰漠笑嘻嘻地聽著李異的規劃。李異話鋒一轉說道:“不過,現在還需要改進裝置和工藝。明天去鐵器鋪看看有沒有鐵鍋,沒有就讓他們打一口鐵鍋,把陶釜換掉。另外,去土窯買一袋石灰,這個要在最後階段加入鍋中。加多少,得一點點嘗試,每次加多少量需要記錄一下,直到造出來的紙我認為好了,就是標準劑量。”

翰漠認真點頭:“我都記在腦子裡。你說的每句話每個字,我都記在腦子裡。”

李異繼續說著他的計劃:“讓夷一他們再找些樹脂和樹皮,還有對面胡裕家的麻稈也可以用。等有空我做些試驗,看看不同的材質,呈現的效果如何。除了草紙,我還要做書寫紙。若成功,它將能夠替代笨重的木簡和羊皮!這會是一項極為賺錢的生意,甚至可以賣到遙遠的漢朝去。”

郭大插話說道:“路太遠了不化算!你可以回到漢中城固再建造紙坊。要說木材,你祖父可是我們那兒最大的林場主。香柏、松樹滿山都是!你如此聰慧,必得祖父喜愛。說不定還能把李家經營成漢朝最大的造紙商。”

李異的眼中驟然亮起一抹光芒,然而那光亮卻如同流星般短暫,很快便黯淡了下去。他沉思道:“漢武帝強硬的手段已顯端倪,銅鐵、鹽都已被他強行收歸官營。造紙坊這樣的新興產業,恐怕難逃他的手心。唉,任重道遠啊。”

翰漠也沉默不語。郭大走上前拍拍翰漠說道:“翰漠兄弟,我知道你捨不得軼哥兒。你看這樣如何!漢軍即將北上攻打姑師,這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我們可以暫且留下,多待一段時間。等你們把剛才說的各種紙都製作出來,不管漢軍是敗是勝,那時我們再離開,這樣對大家都好。而且,我相信在你的經營下,這紙坊定能成為西域最大的紙坊,你也能成為西域最大的紙商!”

翰漠想起幾天前李異說的話,三年後要帶自已去一睹漢朝和親公主的芳容。轉而又一想,三年後呢?三年後李異才只十三歲,漢軍是否在樓蘭駐軍還另當別論,但李異最終還是會走的,他的祖父還在等著他。於是,他點點頭,對李異說道:“等你長大了,我就去找你!我們一起去敦煌做生意!”

李異笑了,握住翰漠的手說道:“一言為定!等你來了,我帶你去兗州買定陶絲,豫州買陳留綿,去蜀地買蜀錦,再賣到大宛、大夏、大秦去,做絲綢之路上最亮的仔。”翰漠聽得哈哈大笑。郭氏兄弟連連稱奇,怪了,李異從未去過漢朝,如何得知這些漢朝的好絲綢?

妮婭過來叫大家吃晚餐,聽到這話說道:“我呢?不管我了?”

李異趕忙又來哄她:“那肯定不能!等我賺夠了錢,給您開間西域最大的絲綢鋪,就叫妮婭絲綢!”

妮婭被李異的話逗笑了,她愛憐地撫摸著李異的頭,攬著他去吃飯。看著哈斯木能被他爸爸扛在肩膀上,她深感自已虧欠了李異父愛。於是加倍給予他更多的關愛,有時甚至超過了對哈斯木的關愛。

第二天一大早,翰漠就帶著夷一和夷二去了鐵器鋪,挑選了一口大鐵鍋,這是為了替代陶釜的。鐵鍋能夠更好地控制火候,均勻加熱,提高熱效率。只因價格昂貴,並不普及。大部分人家還是選用陶器作為廚房用品。接著,他們又去了土窯,買回了一袋石灰,這是造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調整紙漿的酸鹼度,改變紙張的柔軟度和吸水性。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異、翰漠帶著奴僕們忙碌起來,他們不斷地摸索和改進工藝,提高紙張的質量。特別是改良抄紙、壓模工藝,這是解決書寫用紙的最難之處。

為了進一步提高壓模效率,李異還考慮到了利用槓桿原理。他設計了一個簡易的槓桿裝置,一端固定在壓模木板上,另一端則可以透過人力或重物施加壓力。這樣,只需要較小的力量,就能產生較大的壓力,從而大大提高壓模效率。

為了設計一個抄紙機,他特地請求胡裕帶他去麻布作坊參觀,虛心求教於織匠們;又逛遍樓蘭所有的手工作坊,尋找可以借鑑和利用的工藝和材料。

考慮到當下人們的使用習慣,他推測書寫紙更易被接受。只有試製出合格的書寫紙,才能考慮新建更大的造紙坊。而草紙則只是自已個人的必需品,家中現有的簡易作坊已夠用。

但想要賺錢,還是得製作出新產品,就是可供書寫用的紙。而郭氏兄弟也饒有興致地參與其中,連督促練習刀法也放水,不忍打擾蹙眉沉思的李異。

當王貴看到新制作出來的草紙時讚歎不已。略通醫術的他深知,生活習慣的改善是減少疾病發生的方式。他自已就有痔疾,深受其害。在試用了李異大方贈送的樣品後,他非常積極的建議擴產增量。阿拉木對此也深信不疑,對外孫的一切要求都給予優先滿足。

李異觀察了幾天,考慮到要將造紙作為事業,或家族新興事業來經營,自已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特別在這樣一個什麼事都靠手工、效率低下的時代。他把目光鎖定在了王貴身上。一個曾經的漢朝文官,他是最懂得紙張的重要性。曾為幕僚更是具有一定的情報收集、分析、策劃能力,還要有政令傳達、溝通、協調的能力。這正是自已現在需要的人才。

他抱了一包剛裁剪出來的草紙,準備出門去王貴家。翰漠跟了過來:“你要去哪兒?”

李異看著這個比自已高出一個半頭的跟班,說道:“走吧,我們去拜訪王先生。”翰漠要去牽馬,李異攔住了:“我們走一走吧,這兩天忙得頭暈腦脹,當成是休息放鬆。”翰漠搶過草紙,夾著腋下,引路先行。李異快走兩步,小聲問他:“你就不想知道我找王先生幹嘛嗎?”翰漠指了指草紙:“不是去送它嗎?”李異笑道:“隨便派個人就能辦這事。我可是有事找王先生。是我們!你可不能生氣!我不是不信任你,而是我們年紀都小,需要有個大人來謀劃新的造紙坊,象選址、畫圖紙、監造、採購、銷售等等,諸如此類。王先生以前是幹大事的人,這些事對他而言是輕車熟路。”

“我明白!不用解釋。明年,王英就是我嫂嫂了,我們跟王先生家就是親戚。我怎麼會生氣?”翰漠轉頭又補充道:“我跟著你,是保護你,你比我還矮呢。”

“那得多謝表兄!”李異也笑著拱手作揖。二人說笑著,不一會就來到王貴家。

王貴不改文人習性,手捧著一卷羊皮書趴在矮榻上看著。他的小女兒王蘭引著李異他們進來時,他都沒有察覺。直到李異叫他,才發現家裡來了客人。

“先生在看什麼書?”李異笑問。

王貴放下手中羊皮卷,招呼兩人坐下。

“是本星象觀測記錄,學生家的藏書。很有意思。”王貴微笑著回道。

在樓蘭生活了二十多年,王貴不但學會了樓蘭文,還教授樓蘭文,但只限於願意上門求學的學生。這些學生中有願意學習漢文的學生,他也願意指點一番,作為回報學生會借給他家中藏書。是以,雖然左手殘疾,卻也還能以教書為業,他也樂在其中。

這一切還有賴於阿拉木為他牽線搭橋,迎娶了一位家境殷實的妻子。妻子是家中的獨女,繼承了家裡的一大片沙棗園,從而有了穩定的家庭支援和生活的保障。還為他生育了三個女兒,二女兒王英許配給了艾山,明年準備完婚。

樓蘭文是一種古老的源自西亞的拼音文字,也叫吐火羅語。是樓蘭的官方和宗教文字。除此之外,其他書寫系統融合了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點,透過獨特的楔形符號和圖畫來表達對應的意義,這種書寫方式既具有古樸美感又直觀生動,同時還蘊含著象徵性和神秘性。樓蘭人用這些符號和圖畫來記錄歷史、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資訊。

比方說,代表太陽的的圓形符號與代表河流的曲線符號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為夕陽下的河流,或日出時的河流,更可以理解為太陽照耀的河面。

當然李異不是來與王貴討論書籍、文字的,而是建設造紙坊。他很確信王貴會非常樂意參與其中。

李異直奔主題問道:“先生,對於新建造紙坊,您有何看法?

王貴眼含讚許,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此舉大善,我極力贊成。”

李異繼續說道:“我想請先生全面操持此事,從選址佈局、監督建造,到招募工匠、簽訂相關契約等一應事務,都交由您來負責。這個職位,我暫且稱之為‘掌櫃’。王英姊將作為您的得力助手,協助處理各項瑣碎事務,可稱之為‘掌事’。她即將與艾山表兄成親,成為我們家族的新成員,讓她提前參與家族事業,也是我們對她的歡迎與信任。”

李異稍作停頓,從袖中取出一卷紙遞了過來,“這是新紙坊的初步設計圖,供您參考。請您根據這份圖紙,做出一個大致的預算。另外,銀錢的收支情況,也可由王英姊來記錄管理,這個職位我稱之為‘帳房’。”

他進一步解釋道:“翰漠將負責紙坊的生產和工藝,我想坊主讓他來兼。而銷售方面,我想可以委託給大表兄穆薩來負責。他目前管理著家中的幾個商鋪,相信再多管理一家紙鋪對他來說並非難事。”

最後,李異補充道:“在紙坊運營的第一年裡,我們暫時不考慮盈虧問題,而是根據每個人的職責給予相應的報酬。這個報酬標準,也請先生來裁定。到了年底結算時,如果紙坊有所盈利,我們再按一定的比例抽成獎勵所有參與人員。這樣的安排,不知先生意下如何?”由於所經歷的時代和認知的差異,李異儘可能用自認最貼切的詞彙向王貴提議和確認,以確保自已的提議被準確理解,同時也表示若有需要商榷之處,仍可進一步討論。

王貴聽後不僅完全理解,而且感到十分震驚。年紀尚小的軼哥兒竟然能提出這麼多職務分工和管理思路,再次重新整理他對李異的認知。不過,他的注意力卻被李異遞來的圖紙吸引了。

“這是新制作出來的紙?”王貴摩挲著圖紙,略顯激動地問。

“這是改良了壓膜和拋光工藝後,昨天新鮮出爐的書寫紙。我用著還不錯,才決定新建造紙坊,連夜趕畫了紙坊草圖。打鐵趁熱,這便上門來尋先生幫忙,否則,靠我和翰漠兩人肯定成不了事。”李異笑著說道。

王貴聽完滿口答應,拉著李異詢問草圖中各種安排和細節,思索良久說道:“這事急不來,容我些時日尋訪地點。現今漢軍駐軍在北城門沿河一帶,我們只能往南城門外找地方。你們等我訊息吧。”

當晚,兩人也不見外,事情談妥便留在了王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