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此事的塵埃落定,姜黎的氣運值已經漲到了48點:
【氣運:48點】
不過按姜黎的估計一支十五萬人的軍隊不可能就這麼點氣運值,大機率是他並沒有真正成為鎮府軍真心誠意效忠的物件。
最好的證明就是這些日子以來氣運值增長的速度還是三天一點,畢竟自從他到河寧府就蕃開始,幾乎沒有‘人前顯聖’過,沒有得到當地百姓的認可,只是讓河寧府多了一位就蕃的王爺而已。
不過48點氣運值對於現在姜黎而言已經是一筆大數目了。
躺在院落中吹著溫暖微風的姜黎,喃喃低語道:“鎮府軍有于禁在我不用擔心,接下來就要考慮怎麼積累銀子了。”
“我在府城西南部好像還有近萬畝未開墾的田地。”
這些都是當初分封時他的便宜父皇給他的,不過河寧府最大的問題不是耕地,而是畝產量根本上不去。
想到這裡姜黎臉上掛上了一絲笑容:“原種的第一代優質水稻自然不可能推廣開來的,不然太引人注目了,現在還不是暴露的時候!”
“我的那些未開墾的土地是個很好的選擇!”
姜黎想好了他要自已種!
“系統使用三次隨機召喚!”
和以前一樣,意識短暫進入系統空間,無數卡牌旋轉,三道金光落下:
【人物:沈萬三】
【修為:天靈境九階】
【潛力:四星】
......
【人物:燕小乙】
【修為:天靈境九階】
【潛力:四星】
......
【人物:燕雲十八騎】
【修為:天靈境後期】
【潛力:三星】
姜黎一個鯉魚打挺,臉色驚喜的站了起來,三次召喚召喚了二十個人!
腦海中燕雲十八騎的身影浮現,各個揹負弓箭,腰間懸掛銀月短匕,手中彎刀寒芒凌冽,全身黑衣只露出一雙眼見在外,每一位皆是天靈境後期修為,燕一的實力更是天靈境九階,距離半步宗師只有一步之遙。
姜黎一手摸索下巴,暗忖一聲:“看模樣是隋唐英雄傳中的燕雲十八騎啊!”
他沒有立刻將十八人召喚出來,而是看向另外兩位人傑,一位來自元末明初富甲一方的商人沈萬三,另一位是來自一本小說中箭無虛發的燕小乙。
對比燕小乙而言,沈萬三才是讓姜黎更加欣喜的人物,一位能在那種亂世快速發家成為大明江南第一富商的天才人物。
而姜黎現在正是缺少一位經商天才。
掌控河寧府他才走出第一步,這第二步就是瓦解遠海商會,將陸地上的商業進界收入囊中,積蓄底蘊。
“草民沈萬三(燕小乙)見過殿下。”
沈萬三身穿淡黃色長袍,身材富裕。而燕小乙則是有點像于禁,表情嚴肅,一身黑衣,背後揹負著長弓和箭袋,像是一把不顯鋒芒的利劍。
“好!本殿下以後還得仰仗各位了!”
沈萬三笑起來眼睛都快看不見了,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向前拱手笑道:“殿下哪裡話,我等都是殿下的忠臣,自是為殿下排憂解難的。”
而燕小乙就有些木訥,只是微微點頭同意沈萬三的話。
姜黎招呼著兩人坐下,燕小乙自然是留在自已身邊作為護衛。
于禁在鎮府軍中。江充去接手馬幫幹他的老本行招收繡衣使者去了,畢竟姜黎的情報網可以說是沒有,全靠著嚴嵩能不能在關鍵時候拉一把,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繡衣使者十分重要。
狄仁傑明面上也不是他的人,不可能一直待在其身邊,
如此一來他身邊就只剩下個謀士法正,雖然實力不弱,但大周天靈中期的強者還是有很多的,對於姜黎而言自身的生命根本得不到保證,燕小乙的出現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他看向端坐在一旁的沈萬三道:“沈萬三,你先去山河府將自已的身份坐實,然後組建一個商會,如何?”
沈萬三臉上笑容一頓:“身份和商會一事好解決,不過經商是需要商品的,殿下我們......”
姜黎微微一笑,拿出一旁封裝好的半壺酒,遞給沈萬三:“看看此酒如何!”
沈萬三掀開壺口,鼻子嗅了嗅,又在旁邊茶杯中倒了半杯,燕小乙也是拿過一個杯子要了半杯。
他的感知驚人,在壺口開啟的瞬間就聞到那股醇香的酒香了,幾乎迫不及待的想嘗上一口。
兩人小咪了一口,眨巴眨巴嘴,頓時臉上閃過不可思議之色,異口同聲道:
“好酒!”
沈萬三有些迫不及待:“有此酒開路,別說一個商會了,拿下整個山河府的酒業都沒問題!”
“只是不知此酒產量如何?”
姜黎靠在座椅上笑道:“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生產,我估計以後一月可生產上萬斤,或許都不止!”
沈萬三點頭,思索片刻道:“如此好酒價格自然不會低,所以想鋪開酒業生意,低端、中端和高階我們都不能放過......”
姜黎也是明白沈萬三的心思道:“酒的品質我會想辦法,怎麼經營定價你和府城李家去商議,李家以後就是你的商會在河寧府的代理人,不過此時絕對不要牽扯到我身上!”
“哦,對了最高階的酒一定是要限量供應的,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姜黎起身,臉上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
又小茗了一口的沈萬三點頭,知道自已殿下想要幹什麼。
身後燕小乙連忙將杯中酒水一口灌下,沈萬三笑著調侃道:
“你跟著殿下這酒不是想什麼時候喝就什麼時候喝?至於如此?”
燕小乙不理會沈萬三跟上前面姜黎的步伐。
現在讓姜黎煩惱的還是釀酒的問題:第一是酒麴對於水薯的發酵並不好,第二則是器皿,古代沒有高度密封的發酵蒸餾器皿,這也是很多酒充滿雜質的原因。
那些精通農務的農民已經在研究怎麼生成更適合水薯的酒麴,想來也不是一件難事。
最理想的器皿自然是玻璃器皿,不過姜黎只記得玻璃是用沙子製成的,還需要高純度的沙子,其餘的一概不知。
一想到這個姜黎就是一陣皺眉:“總不能真就先提純過後加水吧!”
撓了撓頭,向著後堂而去,裡面正是五名農民釀酒的地方。
“怎麼樣,器皿的問題能解決嗎?”
名叫楊一的農民灰頭土臉,一邊燒製著瓷器一邊說道:“殿下,先前用我們專門燒製的瓷器密封效果還行,若是能堵住密封口的話......”
“可以用牛皮!”姜黎腦海中瞬間出現幾種材料,不過現在最容易獲得的還得是牛皮,雖然不能做到像橡膠一樣,但放在古代已經算是比較完美的材料了。
隨後半月裡,姜黎和農民們開始不斷嘗試各種辦法制作理想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