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34章 陳橋驛外

乾祐二年二月一日。

宜嫁娶,祭祀,裁衣,沐浴。

汴梁皇城中,百姓張燈結綵,慶賀遼國退兵,後漢與大遼定下瀛洲之盟。

瀛洲之盟最後大遼與後漢簽訂的主要盟約如下:

一、大遼與後漢為平等關係,互不侵犯。

二、此前被後漢佔領的十一座城池中,任丘、莫州、束城、大城、長豐、義安歸還大遼。

三、幽雲十六州的清苑、唐興、高陽、長豐、義安五城歸還後漢。

四、大遼在莫州,漢朝在瀛洲設立行市,兩國互相通商。

五、十年內兩國不動刀戈,結秦晉之好。

至於歸還耶律阮的人頭和其它一些細節,並未寫入盟約中。

瀛洲之盟,很多將領其實都不抱太大希望,歷來撕毀的盟約還少嗎?

但是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大喜事。

無疑是給很多人吃了一劑強心丸。

漢朝與北方的大遼十年互不攻伐,百姓不必擔驚受怕,憂懼契丹人南下。

畢竟兩年前遼人肆虐中原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官家劉承祐在汴梁城外的陳橋驛犒賞全軍將士。

李崇訓為此戰首功,終於站到了武將的前兩列。

不過如今那文官還在宣讀之乎者也的云云。

李崇訓幾日前便帶著妻妾隨大軍南下,如今金盞等人都住進了朝廷賞賜的新府邸中。

雖然他的封賞還未正式宣讀,但是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他終於獲得了爵位,雖然只是六等的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但是按照規制,朝廷還賞賜了他一座侯府。

漢承襲唐制。

爵位分為九等,分別是王爵,食邑萬戶,正一品。

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

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

郡公,食邑兩千戶,正二品。

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

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

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

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

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除了這九種爵位,後漢還設有文散官和武散官,文散官有二十九級,武散官有四十五級。

像之前在討伐王景崇的叛亂中,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左眼中箭,依舊帶傷血戰,最終都沒有獲得爵位就可以知道,雖然在亂世,但是想要獲得爵位還是十分困難的。

不過最簡單的就是從龍之功,各方節度使因為擁立劉知遠為帝,多多少少都會有爵位在身。

不過異姓王爵,大多數只用來追封,表達朝廷對逝者的認可。

同時追封王爵意味著死者可以用王爵的喪葬等級下葬。

當然,此時的後漢也有異姓王,最大名鼎鼎的莫過於鄴都留守高行周,去年同符彥卿一起被加封。

符彥卿被封為魏國公,但是高行周卻獲封鄴王。

鄴都,乃是後漢汴京城抵禦契丹的最後一道防線,可見官家對其的信任。

不過高行週年紀已經大了,一般都是鎮守在鄴都,也不會留在汴梁城。

雖然城內百姓張燈結綵慶賀,但是其實大多數人只是對於遼人不南下的喜悅。

至於對朝廷的認同感,很低,低的可憐。

後漢王朝賦稅繁雜,達到了五代十國中賦稅的頂峰,在封建王朝也是賦稅頂峰的存在。

唐末以來,軍閥對百姓的的殘害從來沒有停止過,殺百姓充當軍糧不是個例,並且經常發生。

還有一些人喜歡以虐殺百姓為樂,男人就砍別人手腳,或者對其施行宮刑,女人就肆意淫辱,最後將其剝皮砍頭。

很多武將把這種行為當作愛好,彰顯自已的武威。

至於搶掠百姓,屠城更是常規操作,此時的人口銳減,不僅是因為軍隊戰死沙場,更多的百姓都是死於兵禍。

即使是後漢朝廷的軍隊,對後漢治下的百姓也是十分殘忍,比起遼人好不到哪兒去。

唐末以來武將在外行軍打仗,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也是朝廷默許的。

那就是每次打仗的軍糧,其實大部分都是大軍沿途一路搶掠百姓獲得的。

朝廷將這種方法叫做沿地繳糧。

這種方法在這個時代來說早已經司空見慣了,李崇訓帶人打下幽雲十六州的十一城時,因為兵丁混亂,四處搶掠可是殺了不少人。

很多兵卒一進了城,主將基本上都約束不了,就如同強盜一般,只能放任軍隊搶掠。

這也是為何每次改朝換代之時,大軍一進入汴京城就會燒殺搶掠。

還是因為軍紀渙散,將領根本無法約束部下,入城就搶好像也成了軍隊預設的潛規則。

有的時候軍隊能在城中搶掠幾個月。

所以此時的兵禍可比天災要恐怖的多。

官家劉承祐在城橋驛犒賞全軍,自然得讓一些百姓來觀禮。

其目的就是讓普通百姓看一看大漢的軍隊,彰顯一下武力,順便告訴這些人,我這麼牛逼,你別想著造反。

其二就是有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也是滿足一下這些將領的虛榮心。

李崇訓如今也算是登上了武將的第二梯隊,至於第一梯隊,當然是那些有從龍之功的老將。

郭威圍了河中府半年多,如今還帶兵在外。

朝中武將的大佬第一梯隊自然就是楊邠,史弘肇,兩人對於李崇訓這個小輩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既是嫉妒他升遷快,另外一方面則是嫉妒他竟然走了狗屎運,殺了那大遼皇帝。

不過第二梯隊的武將倒是有好幾人來和李崇訓打招呼,其中份量最重的自然屬皇帝的幾個舅舅。

李崇訓也乘機結交了一番,殿前司指揮使聶文進,外馬步軍司指揮使劉子跛,步軍指揮使李洪義。

這幾人與史弘肇的關係都算不上好,史弘肇此人有些狂傲,在他看來這幾人都是弟弟。也就楊邠,郭威等輔政大臣有資格和他相提並論。

李崇訓姿態放的低,他不僅輩分小,在這些人當中官職也算不上高。

並且外馬步軍司指揮使還是他的頂頭上司,不過劉子跛此人不像武將,反倒是像一個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