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三角之勢

張三想了兩天,仍沒有什麼頭緒,她決定去找江曜問清楚,還未到殿門,遠遠地就聽見大門口有人哀求:“求你們了,讓我進去吧,此事真的十萬火急,我有禺縣縣令文書,還有成王授印,不信你看……”

這不是吳大力嗎?禺縣?成王?這些事怎麼會攪在一起?

張三急切地想問清楚,忽然意識到自已是在康王眼皮底下,便裝作漫不經心上前怒斥:“怎麼回事?在這兒嚷嚷什麼?打擾到殿下,那可是死罪。”

眾人朝她看來,守門計程車兵為難道:“將軍,這個人非要見大將軍,趕也趕不走。”

因為張三板著臉,吳大力一時有些無措,不知道該不該打招呼。

張三聞言,瞥了吳大力一眼,見他面頰有凍傷,嘴唇乾裂,耳朵也因為凍瘡膿腫潰爛了,知道他必是頂著風雪趕了很久的路,一定有重大急事。但她不能表露出關心,只得裝作很不耐煩的樣子:“你,你是什麼人?找大將軍所為何事?”

吳大力見張三裝作不認識,明白必有隱情,急忙奉上手中文書:“將軍,禺縣的災民鬧起事來了,我家大人命我前來請援。”

張三隻是個小官,如今有康王和顧長康在此,她自然沒有拆文書的許可權,只好問:“禺縣?”

“是,我家大人原本是建章縣令,剛剛調任到錦州禺縣。”

張三立刻猜到了事情原委,錦州就在閩江中游,必是因為此次洪水受災,所以朝廷派了江青哲來處理,又把到任半年就有政績的梁溯安調了過去。

竟然不遠千里跑來川州求援,想必事態嚴重,張三立刻道:“你跟我走,我帶你去見殿下。”

張三帶人,守衛自然沒有再攔的道理。

江曜與顧長康都在,不知道聊了什麼,江曜執一卷書坐在上首,眼神冰冷,顧長康站在堂下,面容緊繃,兩人臉色都不太好的樣子。

張三裝作沒看到,說明來意,雙手把文書奉到了江曜面前。

江曜面上沒有半分驚訝,明顯是早就知道此事,他開啟文書,隨便掃了兩眼就扔在一旁,道:“錦州因為洪水肆虐,堤壩盡毀,受災嚴重,父皇派本王四弟前來處理,如今又遇到災民鬧事,他孤立無援,向大將軍你遞來了求援文書。”

說到這裡,江曜瞥了顧長康一眼:“依大將軍來看,此事當如何處理?”

顧長康聞之,拱手道:“既是成王殿下有求,必是得到了陛下首肯,臣自當鼎力相助。”

江曜微微勾起唇角:“西南叛亂,錦州遭災,父皇憂心如焚,大將軍解了西南之困,是大功一件,若你能再助錦州危局,更是居功至偉,父皇定會展顏,大將軍,可喜可賀。”

“為陛下分憂乃是臣子的本分,臣,不敢邀功。”

江曜面上笑著,眼中卻沒什麼笑意:“錦州之事事關幾十萬百姓的生計,如今災情急迫,本王亦是十分關切,不知大將軍想怎麼處置呢?”

“此事事關重大,臣會派一個才幹出眾的人前去,必定誤不了大事,請殿下放心。”

江曜掃了一眼張三:“將軍手下的人,若要論才幹出眾,除了莊國公的公子莊泉,恐怕就是這個新任的右廂軍都指揮使了吧?”

顧長康一愣,看了張三一眼,平靜答道:“回殿下,張三如今只是暫代行使職權,陛下並沒有詔令。”

江曜淡淡道:“他軍功卓著,任命詔書是遲早的事。”

顧長康道:“張三年紀尚輕,雖然在打仗上有些本事,但要他去處理這樣的大事,恐怕有些強人所難,臣覺得,派莊泉去更為穩妥。”

江曜渾不在意他的話,看向張三:“若是派你前去,你覺得該如何做?”

張三聽著二人互相拉扯,早已經想明白上回江曜把她叫去的原因,原來,他早就知道江青哲會向顧長康求助,想把她推出去做事,這麼看來,錦州一定有對他不利的東西,不能被太子的人拿到把柄。而顧長康自然也知道這一點,見江曜推舉她,恐怕已經對她心生疑竇,所以言語之中要她拒絕。

她若不去,就是宣佈了脫離高黨,她在京中無枝可依,高遠若是打壓她,投靠太子恐怕也不能高枕無憂,之前一切的努力都會白費。她若是去,必然要幫高黨做一些她不願意做的事。權衡之下,她心裡有了抉擇。

還得選擇高遠這棵大樹。

張三道:“賑災之事,屬下並不十分了解,但既然有成王殿下坐鎮,想必一切他都有計較,若是派屬下前往,屬下必定全力相助,不敢怠慢。”

這話是說給顧長康聽的,表明了她不會做多餘的事,只聽話便好。顧長康未必信,因為江曜推她推的太明顯,就差把她是他的人說出來了,但顧長康也未必不信,她在西南戰場的表現有目共睹,自她升職之後,帶隊十分重視軍紀,禁止士兵擾民,禁止軍隊踩踏糧食,路過村鎮、城市時,要求士兵務必安靜,如果見到有什麼修橋補路之類的需要搭把手,她二話不說就派人幫忙,全軍上下,沒有比她更關注民生的了。

但不管顧長康信不信,為了取得高遠信任,這一趟她非去不可。

顧長康猶疑不定,他幾乎能確信張三是康王的人,心裡又是後悔又是難過,後悔提拔了一個敵人出來,難過這樣的人竟然不是他的隊友。

康王如此不加掩飾地把張三推出來,錦州必定有貓膩,這可是削弱高黨的好機會,可如果他再三堅持,得罪了康王,那太子殿下交代的事他就很難辦了。

但是他忽然想起,錦州還有成王啊,那個成王向來不會做事,已經把太子康王一起得罪過兩回,若是他真查到什麼,想來也不會給康王面子。

思及此處,他道:“臣忽然也想起來還有事要交給莊泉,既然如此,張三,就派你跑一趟錦州。”

張三忙道:“是,大將軍。”

顧長康看她一眼警告道:“務必聽從成王殿下的指示,若是你辦事不力誤了國事,自有軍法處置。”

“是,屬下必定竭盡所能。”

江曜笑道:“大將軍所言極是,張將軍,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想必你心中有數。如今事情緊急,也就不耽誤你了,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張三想了想,躬身行禮:“臣有一事所請。”

“哦?你說。”

“殿下,大將軍,閩江水災,受害的必定不只錦州,朝廷得調撥大量賑災糧,想必國庫難以一時全部解決,不能處處顧及,這才導致災民起了亂子。屬下聽說這西南王為了謀反籌集了大量的糧食與財帛,若是能撥出一部分救濟錦州,才是利國利君利民的大好事。”

背後的好處不必多說,江曜自然也能明白,西南王一死,留下了鉅額的財富,這些財富除了上繳國庫的部分,餘下的也不是獨屬於他的,得與太子的人分一杯羹,他們雙方若不合作,結果必然兩敗俱傷誰都得不到。張三提出拿西南王的銀糧賑災,對他來說是無本萬利的好事。

一是可以多分走太子的那部分利益,二能彰顯他的賢能和對百姓的關切之情,三能立解錦州困局,使災民不再生亂,還可以在百姓心中刷一波好感,四能使父皇對他更加讚賞,打壓打壓太子的氣焰。

所以他答應的很乾脆:“就如你所言。”

錦州之事,江曜、顧長康、張三,三人心中各有計較,竟然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和諧,每個人都得到了還算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