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土豪的話語,表面上看似各有難處,實際上就是:為富不仁!
這場面令人心寒,那些豪商巨賈在國難當前仍不知輕重,一毛不拔。
唐開賢拍了拍那把金漆樟木椅,高聲宣佈:“我手中這把‘金絲楠木椅’,是王爺捐出來拍賣的守城物資,價值千金。
我懇請在座的每一位善長仁翁,都能以此為契機,慷慨解囊,
為固州百姓的安寧,為我們子女、家族能夠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繁榮昌盛。
貢獻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話音剛落,廳內氣氛凝重
這張椅子,金絲楠木?
(捐椅非杜撰,真實扣門王爺,破城讓闖軍皮都扒了。)
“咳,那某出100兩銀子。”
“老夫110兩。”
“我200兩……”
“老朽250兩……”
最終成交額:450兩銀子,由傢俬大王買下。
這點小錢,不過是一個象徵性的安慰,對於固州城目前的困境,實則是杯水車薪,無濟無事。
當中一個美豔人妻鄒氏沉聲道:
“諸位,古人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大敵當前,錢不能省了,
一旦城破,以闖王之作風,如蝗蟲過境,
吝嗇帶來的恐怕只能是百室一空。”
“鄒寡婦,你什麼意思?”
她的話音剛落,廳內氣氛頓時變得緊張。
大富豪王百萬首先發難,“鄒氏,你這話聽起來倒是輕鬆,
你一個寡婦,輕輕鬆鬆就繼承了何大富留下的百萬家財,
怎知我們這些白手起家之人的心酸?
錢——可不是說拿就能拿出來的。”
另一位接踵而至,李萬金是一個面容枯槁老頭,
他拍案而起,聲音中夾雜著幾分怒意:
“呵,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這些年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
每一分每一毫都是血汗錢。
闖王來了,固然可怕,但若是我們傾家蕩產,
拿什麼保護家人,拿什麼東山再起?”
身穿綾羅綢緞商賈的陸玉山也不甘落後,捻了捻如鼠的鬍鬚,冷笑尖銳犀利道:
“鄒寡婦,我們不像你一樣,人往炕上一躺,大把大把的遺產過手。
我們男人在外奔波,風裡來雨裡去,滿臉沙塵,
你一個婦道人家,坐享其成,又怎能體會其中的艱辛?”
“嘿,老陸,人身攻擊,你也捨得出口,
呵呵~我知道了,是不是求親失敗,打臉了吧,嘎嘎嘎。”張天昌斜看看他,
又陰陽怪氣:“呵呵,我明白時局危急,但財富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
也願意盡力而為,只是…你別忘了,守城是大家的事,而非只靠幾個大戶。
鄒寡婦,你既然這麼慷慨,不如先做個表率,讓我們看看你的誠意如何?”
美絕人妻鄒氏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你們……”
她臉紅耳赤,憤慨道:“我願意捐一半家才,那是我的全部。”
面對豔絕人妻鄒氏的毅然決然將他們架於火上烤,
四大富豪臉色十分難看。
但他們個個都是吸血鬼,只要是有錢賺,就算是甩尿屎在臉上也面不改色。
王百萬率先開口,聲音中帶著無比的堅定:“鄒氏的義舉,實為我等楷模啊。
哪我……我王家雖然困難,但也絕不退縮,
我願捐出紋銀三百兩,以表我王家護城的大決心。”
李萬金緊隨其後,臉上擠出一絲勉強的微笑:“鄒寡婦此舉,我老李是欽佩的五體投地。
我李家雖不及你慷慨,但也沒有二話可說,
我願意貢獻出五…五十兩白銀,共渡難關。”
“臥槽嘞,老李,你丫的50兩?我去你馬的,我虧大了我,心痛啊!”
“嘿嘿,老王,我實力不允許啊!”
兩個人對視了一下:“草!”
陸玉山輕咳一聲,“鄒寡婦的無私,讓我等汗顏。
陸某雖有諸多不便之處,囊中羞澀。
但也不能落後不是嗎,我決定捐出八十兩,聊表寸心。”
張天昌故作豪邁狀,拍了拍雞胸,言辭間盡顯慷慨:“鄒寡婦以一介女流,尚且如此,
我張天昌身為昂揚七尺男子漢,豈能落後?
我捐一…一百兩,希望能為固州的防禦工作添磚加瓦,為固州盡一份力量。”
隨著四大富豪的表態,廳內其餘的大戶人家也開始紛紛響應。
一位衣著華麗的鄉紳站起身,一臉悲壯道:“我雖不及三娘與幾位大富豪,但亦願傾囊相助。
我這裡有一套去年流行的錦衣,只穿過一次,願捐出來,給最英勇計程車兵增添光彩!”
另一邊桌子上,一位年長的大地主慢悠悠地開口:“老朽家中尚存一批陳年佳釀,原是為慶賀老父八十大壽準備,
如今國難當前,老夫願將其全部獻出,以壯士氣膽魄,
雖然可能只有區區五壇,但願能暖人心脾。”
一個面帶訕笑的商人站了起來:“我這裡有一批去年進的絲綢,雖因存放不當略顯泛黃,
但裁剪成颯颯「戰旗」,應該還能鼓舞士氣,也算我為固州出一份力。”
見到眾人目光呆滯盯著他,他又馬上補充一句:“至多我舊宅3間拆了,就有不少磚頭可用於作戰……”
接著,一位身形瘦弱的中年書生,整理一下衣領,認真地說:“諸位,學識就是力量。
我願將我多年收藏的《孫子兵法》,《鬼谷子》,《六韜》,《尉繚子》《白起行軍錄》等等兵法書籍捐贈出來,
供守城將領研習,雖然它們可能不如金銀來得直接,但對於戰事影響的價值,確實是難以估量的。”
最後,一位面帶歉意的中年人上前一步,聲音略帶尷尬:
“諸位,我家中實在沒有什麼值錢之物,唯有去年倉庫十二擔陳米,
本打算吃到秋收,但前線吃緊,我也不能緊吃不是麼?
在此危難關鍵時刻,吾願以此聊表拳拳赤子心意。”
“州官大人,小民劉阿斗對大明忠心可表,思來想去,
決定捐出家中珍藏的娶兒媳婦的紅燭一箱,
雖非實戰之物,卻可夜間照明,為守城哨兵帶來一絲光亮安全,也算是為守城略盡綿薄。”
“在下陳曉器,向來生活簡樸,值此國難之際,
願獻出去年收穫的乾癟葫蘆五十個,
雖不比硬木,卻也可作臨時水囊或浮具之用,
望能為守城軍士解一時之急需。”
人才!人才!不少人感慨萬千!
“大人,鄭論惜於此承諾,願將家中舊書千冊捐予軍中,雖非金戈鐵馬,
卻能讓士卒閒暇之時增長見識,提振士氣,
也算是文化之援,智慧之助,或可使其爆發出一個戰神。”
“末將張一毛,對大明忠貞不渝,思索再三,願捐出家中閒置的石磨3座,
能用於加固城牆,或製作簡易防禦工事,或許用來磨軍糧,
雖不顯眼,卻一物多用,物輕情意重,萬望大人笑納。”
其中不乏一些滑稽而又不失“創意”的捐贈,例如什麼柴刀十把,鐵鍬二十把,畚箕、籮筐五十……
美絕人妻鄒氏,州官大人唐開賢面面相覷。
呢嗎,那麼多大地主大土豪,三千兩白銀也湊不夠,個個都是口中說的好聽,出手卻是雞碎這麼多。
太摳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