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章 中華對韻-跋文與作者簡介

【跋文】

自《詩經》展現先秦風韻,至《千字文》流露南北朝氣息,再到《笠翁對韻》迴響清朝遺音,詩聯典籍穿越數千載歲月,始終矗立於中華文化之林。其中,《笠翁對韻》作為古代詩聯對仗和用韻的典範,辭藻華麗,韻律流暢,流傳四百載有餘,實為蒙學之經典教材。然而,時移世易,其採用的‘平水韻’與當今‘中華通韻’之差異日漸顯著。例如,平水韻中四支韻部的“詩、期、為、兒、追”等韻腳,若用當今普通話誦讀,已失卻朗朗上口的韻律之美。因此,亟需一部適應時代聲韻變化的新作。

為此,筆者以最新《中華通韻》和《聯律通則》為指導,歷經五年,數易其稿,方使《中華對韻》橫空出世。全書共分為16卷,207章,每章每句均附詳解,總計33.6萬字。內容涵蓋單字對聯、雙字對聯、三字對聯至十一字對聯等多種對仗形式,且每一章節同押‘中華通韻’中的同一韻腳,故名之曰《中華對韻》。

與傳統典籍如清代版《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相比,《中華對韻》彰顯出以下獨特魅力:

一、以中華通韻(當代普通話)為基石,韻律和諧,朗朗上口,婦孺皆能欣賞;

二、遵循《聯律通則》,契合當代對聯創作規則與閱讀習慣,引領時代潮流;

三、增補四字、六字及多句式等對聯,使對仗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滿足多樣化需求;

四、以千古名句、名聯和著名典故作支點,巧妙融合民間俗語、歇後語、成語,追求唯美,雅俗共賞,婦孺皆宜;

五、尊重傳統,與時俱進,融入現代知識,現代漢語,網路語,豐富意蘊,推陳出新,展現時代風貌;

六、細化解讀,不僅對典故、詞彙進行剖析,還將對聯的修飾手法、規則、寓意和哲理進行詳盡闡述,助您領略對聯之奧秘。

此書承襲傳統經典,融入現代知識,既是詩聯入門的捷徑,也是詩聯研究的得力助手,更是兒童聲律啟蒙的佳選。它還是純淨的精神食糧,可提升個人修養,豐富內心世界,助您領略詩與遠方之無限風光。

【作者簡介】

艾曉東,筆名“風”、“松風竹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酷愛詩聯,綽號“詩蟲”、“聯痴”。建立“曉東詩刊(詩社)自媒體”。國家一級建造師,路橋建設高階工程師。軍校畢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走南闖北,四海為家。

有詩為證:

1、自題詩《風》:

來時無影去無蹤,冷暖狂柔貌不同。

過水掀翻千尺浪,入林奏響萬株松。

催開春意花心動,撩亂秋情葉瓣紅。

若問此生何所有,五湖四海在囊中。

2、築路生涯百韻詩

家於千里外,人在五湖間。

輾轉十餘省,漂浮不計年。

雲中疏雁影,波上泛孤船。

才淺無天賦,心高自不凡。

夢如花影落,居似燕巢遷。

筆種三分地,詩成幾百篇。

中秋容易醉,明月幾時圓。

把盞時行樂,吟詩偶有閒。

已知黑髮少,無奈太陽偏。

詩料無八斗,毫端覓百川。

橋高南岸遠,水闊北天寒。

呼友閒沽酒,抽菸不計錢。

光陰流不返,形影自相憐。

步月來幽谷,沖涼到冷泉。

閒庭存淡墨,空谷有幽蘭。

泉水開詩眼,白雲墜雪肩。

鐵兵遭解散,部隊遇裁員。

築路通天下,修橋結善緣。

移山詩不盡,填海句無邊。

戰友千滴淚,人生一縷煙。

菜根春向上,銳氣力爭先。

鑿隧驚山鬼,登橋訪月娟。

東風千萬裡,花信許多番。

颯颯秋風語,潺潺小澗湲。

肥腸清水煮,毛肚火鍋煎。

常戀家鄉味,總覺羊肉羶。

花生斟小酒,野兔上華筵。

一夜誰先醉,三杯我大鼾。

明知贏不了,偏要比劃拳。

快意皆原始,逍遙任自然。

為人休問利,與世不爭權。

失敗蓮心苦,成功韻味甜。

紅塵人易老,天下事難全。

巧語人多信,真言酒後宣。

玄談通智慧,欲隱做神仙。

富有書三櫃,貧無夢一簾。

銀河遙問渡,天路遠能攀。

共對東風舞,獨觀北雁翩。

孤舟萍一葉,寒月上初弦。

解困當須酒,求魚必以筌。

易經奧妙也,論語聖明焉。

九九終歸一,三三變數千。

陰陽明裡暗,進退妙中玄。

古井流金韻,崑崙種玉田。

海風吹日落,鵬翅與雲連。

搖柳含煙綠,拈花帶露鮮。

清風賒月色,滄浪打船舷。

夜夢難安枕,家書淚染箋。

坐池聞雨落,折藕看絲牽。

斷線隨風雨,回頭望紙鳶。

家山依舊遠,歲月已相捐。

靜水浮丹葉,平沙襯碧漣。

閒聽風瑟瑟,遙寄水潺潺。

酒盡無新句,書遲夢故阡。

遠山峰似劍,近岸柳如鞭。

遊子松邊臥,歸心月裡懸。

開春憑舞燕,入夏亂鳴蟬。

秋雨穿銀線,冬枝綻雪棉。

天山觀夏雪,東海踏波瀾。

塞外牛羊叫,江南魚米鮮。

櫛風而沐雨,露宿且甘餐。

莫道天涯遠,休言蜀道難。

隧深連地脈,橋險入雲端。

把路織成網,將河引上山。

多年難盡孝,雙老悔生男。

幼子不識父,嬌妻守故園。

登山雲作海,攬勝筆如椽。

詞吐三江水,詩吟五嶽巔。

胃酸茶可解,腰病灸難痊。

意靜猶如水,心清恰若蓮。

飢來沖泡面,筆落起雲煙。

抱葉寒蟬靜,滴窗曉露涓。

雨急聽葉落,峰迥待雲纏。

羈旅孤燈閃,歸心寸火燃。

林間白虎嘯,潭底老龍眠。

半世行天下,群峰積翠嵐。

莫跟人獻媚,不與世爭妍。

願作鴻鵠舉,羞同燕雀翩。

襟懷依舊在,詩話古來傳。

身到蓬萊境,星輝北斗躔。

居今多閱世,覽古逾恭虔。

唐宋詩天闊,明清聯海寬。

題聯常用偶,撰律好求駢。

韻部多家改,詩書四庫傳。

讀書惟務靜,執筆秉精專。

鍾子聽流水,伯牙摔斷絃。

盛衰誰可測,今古自相禪。

爾雅分明釋,詩經次第詮。

落花隨水逝,時序任天延。

下筆心生翼,讀書口墮涎。

冰開觀躍鯉,春到有啼鵑。

柳綠東風后,梅黃細雨前。

雷公搖閃電,龍女獻珠盤。

瑤宴邀王母,槐山候偓佺。

登高天更闊,博古史斑斕。

有志方成事,無才不補天。

賒酒追李杜,邀風試龍淵。

夢盡心難定,風急寢不安。

無情休下筆,有句始磨研。

追律求詩聖,修橋訪魯班。

秋高花自落,石厚水滴穿。

空有成千首,其實總一般。

長江交漢水,遊子憶南丹。

影落江心月,風搖天際帆。

無心於鬧市,有夢到桃源。

南北東西路,酸甜苦辣鹹。

文章剛落筆,言語未雕鐫。

句淺唐風在,人實詩意慚。

江山千萬裡,閒感兩三言。

雜亂多無序,花花請主編。

--

艾曉東之《築路生涯百韻詩》評析

作者:李世斌(原鐵道兵第九師司令部軍務科,軍旅詩人)

艾曉東的《築路生涯百韻詩》,猶如一股清泉,流淌出清新雋永、質樸存真的詩意。賞讀之餘,我為他那獨特的語言魅力而拍案叫絕!

若無高山仰止的胸襟,若無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卓越的文學造詣,絕難創作出如此優美的詩文。詩人身居千里之外,心繫五湖四海,他以筆為媒,抒發了對人生的深深感慨。他輾轉十數省,漂泊不計年,將茫茫宇宙、浩浩乾坤盡納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錦繡之才,字字珠璣,熠熠生輝!

“筆種三分地,詩成幾百篇”,這是詩人的自我表白,展現了他的勤奮與才華。“詩料無八斗,毫端覓百川”,則是他的自謙之詞,表達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不懈追求。“泉水開詩眼,白雲墜雪肩”,這不僅是詩人的修為和胸襟的寫照,更是他詩歌意境的生動描繪。

他對鐵旅情的描寫尤為出色,“築路通天下,修橋結善緣”等句,將我們帶入了那金戈鐵馬的軍旅歲月,感受到了詩人對築路生涯的深深眷戀。而“為人休問利,與世不爭權”則抒發了詩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豁達心態。

“紅塵人易老,天下事難全”,詩人以深刻的筆觸刻畫了人生的短暫與世事的無常。“玄談通智慧,欲隱做神仙”,則透露出他身邊文人雅士的韻致與知音之情。“家山依舊遠,歲月已相捐”,詩人述說了遊子對故鄉的刻骨銘心的懷念之情,令人動容。

“讀書惟務靜,執筆秉精專”,這是詩人的創作體會與追求目標,展現了他對文學的執著與專注。“無情休下筆,有句始磨研”,則是他心靈的絮語,奉勸人們不要無病呻吟、嬌情過度,體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嚴謹態度。

我雖未識曉東,但他卻以詩為媒,與我產生了深深的共鳴。這就是詩的魅力,也是戰友群的魅力!我願與戰友們一同追尋曉東筆下的意境,“雲中疏雁影,波上泛孤船”,“影落江心月,風搖天際帆”。同時,我也願以曉東的“秋高花自落,石厚水滴穿”的詩句共勉,期待曉東戰友能創作出更多的佳作!

2019年11月11日

簡評曉東《築路生涯百韻詩》

作者:莫文新

(莫文新,原鐵道兵第一師宣傳部幹事,鐵道兵報記者,軍旅詩人)

詩歌的創作,是詩人心靈的舞蹈,是客觀存在與詩人想象的交織。它如同細流匯聚成河,將事件的細節、情緒的波瀾、情境的變幻、經歷的滄桑、暗示的微妙與預見的曙光,都以有形的文字,鐫刻在時間的畫卷上。曉東,這位築路生涯中的詩人,以他的筆觸,記錄著生活的點滴,同時將深沉的情感與哲思,滲透於每一個物象與意義之中,展現了他那深刻而豐富的人生與精神之旅。

他的詩,如同他的人生,坦蕩而豪邁。它穿越千山萬水,激盪於走南闖北的征途,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它開花結果,勃發生機。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它熠熠生輝,在強烈陽光的照耀下,它更是閃閃發光,熠熠生輝。

曉東的詩,言簡意賅,樸素無華,卻情感真切,富有理想情懷。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意無止境,胸懷大局。他的詩,是愛國、愛黨、愛崗敬業的讚歌,是他對築路事業的深情告白。特別是這首《築路生涯百韻詩》,與他以往的詩作相比,更是實現了質的飛躍。

曉東,他性格豪爽,淡泊名利,他的詩也同樣氣度不凡,韻味無窮。艾社長的才華橫溢,花主編的慧眼識金,都讓我在拜讀曉東的詩作時受益匪淺,深受啟迪。正如一位詩人所言,詩歌的根本作用在於使人愉快,給人智慧,使人覺悟,給人啟發。而曉東的詩,正兼具這些美好的品質。

或許,好的詩人是天賦靈氣,但好的作品卻一定是勤奮的結晶。我期待著曉東能夠走出更遠的天地,收穫更大的成就!

廣西讀者:莫文新

2019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