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世路從來多險阻,人生何處不相逢
天對地,雨對風(1)。
處暑對立冬。
巳蛇對子鼠,寅虎對辰龍(2)。
春暖柳,歲寒松(3)。
竹弟對梅兄(4)。
人情朝暮變,景物古今同(5)。
伶牙俐齒,明目達聰。
丹青妙手,鬼斧神工(6)。
道在青牛關外,經來白馬寺中(7)。
煙鎖池塘柳,鍾靈澗壑松(8)。
世路從來多險阻,人生何處不相逢(9)。
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
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10)。
博覽方知千載事,閒談莫過五分鐘(11)。
【第205章·註解】
(1)天對地,雨對風。
天對地:秋雨桑麻地,春風桃李天(宋·文天祥)。雨對風:湖聲蓮葉雨,野氣稻花風(唐·張籍)。
(2)處暑對立冬。巳蛇對子鼠,寅虎對辰龍。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8月22至24日之間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立冬: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於每年公曆11月7至8日之間交節。立冬便表示冬季的開始。巳蛇(sì shé):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六位。子鼠(zǐ shǔ):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一位。寅虎(yín hǔ):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三位。辰龍(chén lóng):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五位。
(3)春月柳,歲寒松。
歲寒松:象徵在嚴冬中依然堅韌不拔的松樹。它是歲寒三友之一,與竹、梅一同因能在寒冷中保持生機而受到讚譽。松代表長青不老,竹代表節操高尚,梅代表堅強不屈。春月柳:春季之柳,用以形容柔美的儀態。詩曰:如何春月柳,猶憶歲寒松(唐·孟浩然)。
(4)竹弟對梅兄。
國畫中,梅﹑竹﹑蘭﹑菊稱“四君子”。詩曰:梅兄竹弟相依舊,李婢桃奴一任新(宋·趙時韶)。
(5)人情朝暮變,景物古今同。
感悟,人心易變,古景長存。摘自宋·戴復古《秋興有感》:“客遊江海上,幾度見秋風。遠浦蘆花白,疏林秋實紅。人情朝暮變,景物古今同。老眼猶明在,從教兩耳聾”。
(6)伶牙俐齒,明目達聰。丹青妙手,鬼斧神工。
伶牙俐齒:指的是能說會道,善於應付各種情況;明目達聰:是指管理者多方觀察民情,廣泛聽取意見;丹青妙手:原指使用丹砂和青雘(qīng huò)兩種顏料的繪畫高手,後來用來讚譽國畫大師;鬼斧神工:則是形容技藝高超,作品精巧得彷彿不是人工所能完成。
(7)道在青牛關外,經來白馬寺中。
“道在青牛關外”中的“道”,指的是道家哲學中的道理和規律,“青牛關”則來源於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象徵道家思想的傳播。“經來白馬寺中”的“經”,指的是佛教經典,“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代表著佛教在中國的開始和傳播。
(8)煙鎖池塘柳,鍾靈澗壑松。
“煙鎖池塘柳”出句,五個字的偏旁分別對應五行(火、金、水、土、木),描繪了一幅煙霧縈繞池塘、綠柳依依的靜謐畫面,被譽為千古絕對。對句偏旁要求:也要分別對應“五”字概念,如中華傳統文化的“五行、五臟、五官、五味、五音、五色、五穀、五常”等。
對句一:燈垂錦檻波。夜晚燈光下的華麗欄杆旁,水波盪漾,與上聯的煙霧池塘相映生輝。出自明·陳子升《中洲草堂遺集》:“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回波初試舞,折柳即聞歌”。
對句二:烽銷極塞鴻。邊境烽火已熄,鴻雁高飛,與上聯的靜謐形成空間上的對比,意境深遠。出自明·陳子升《中洲草堂遺集》:“煙鎖池塘柳,烽銷極塞鴻。東枝罷春水,南翼怨秋風”。
對句三:鍾沉臺榭燈。鐘聲沉寂,臺榭燈光昏暗,營造出幽靜而略帶哀愁的氛圍,與上聯相互呼應。出自明·陳子升《中洲草堂遺集》:“煙鎖池塘柳,鍾沉臺榭燈。燈心紅縷密,柳眼綠波澄”。
對句四:燈垂鎮海樓。夜晚,鎮海樓上燈光搖曳,與上聯的細膩煙霧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不同風格的美。
出自筆者(曉東)《登鎮海樓》:“煙鎖池塘柳,燈垂鎮海樓。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鎮海樓”位於廣州市越秀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取自唐·杜甫《旅夜書懷》。
(9)世路從來多險阻,人生何處不相逢。
前路漫漫,千難萬險,英雄自古多磨難;天涯海角,人生際遇,相逢何必曾相識。抒懷,集句:世路從來多險阻(宋·李處權),人生何處不相逢(宋·晏殊)。
(10)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道路艱辛,羈旅情愁,早行動畫,歷歷在目。此聯化用了唐·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意境。摘自明末·李漁《笠翁對韻》。
(11)博覽方知千載事,閒談莫過五分鐘。
學貫今古、惜時如金。改用民盟主席沈鈞儒自勉聯,原句是: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