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一,楊銳剛到辦公室,秘書何向便向楊銳報告說,下午3點楊銳要參加一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大約是有關企業改制的問題的會議。
下午3時,楊銳來到省委大會議室,已經有不少人在場了。楊銳也清楚了,這個常委擴大會擴大到了人大,政協,省政府的正副領導。準確地說應該是省裡四大家的正副領導全會,30來人全到齊了。
會議由省委書記主持,省長作動員報告和安排部署,大體就是說為了更快地搞活經濟,加快發展,解除包袱,換裝發力,省裡準備在不久後全省開展以企業改製為主的經濟工作會議,這次的會議是一個預備會,也是想選出一些典型好在下次的大會上進行推介。
省裡在全省範圍內選出了較為嚴重的虧損企業3O餘家,要求全省30餘名省級幹部採取一包一的方式,一名省級幹部包一個企業,不管採用企業改制也好,加大投資也罷,聯絡業務也可以,總之要做到企業的良性發展,職工們妥善安置。
會議最後,下發了各位省級領導所包乾的企業的檔案以及相關企業介紹書。楊銳分到的包乾企業是譚州市棉紡廠,要求在3個月內不出任何亂子地妥善解決該廠的長期大額虧損的問題。
散會後,楊銳認真看了看譚州市棉紡廠的有關介紹,這個廠在七,八十年代是較為輝煌的時刻,那時候這個廠是每一個少男少女們的理想工作單位,工作三班倒,工資高,福利多,這個廠也是那時候譚州市的創收大戶。
只是近1o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成型,這個廠便漸漸地走上了下坡路,沒有了計劃經濟的訂單,加上集體企業的普遍高高在上的心態,不求市場變通發展的手段,廠裡的管理層不搞市場調查研究,不主動出擊尋找新產品,新訂單。很快這個廠就垮掉了,近10年來一直都是市裡供血生存。
楊銳決定明天到潭州棉紡廠去看看,只有經過實地考察才能瞭解到真實的情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句話永不過時。
晚上回到家後,楊銳又碰到霍美女和尤雅,尤婷在客廳的一旁,嘀嘀咕咕不知道說些什麼。
於是楊銳便開口對尤雅說,“老婆,我從明天開始,要到潭州市考察幾天,這幾天不會回來”。
尤雅聽到後,表示知道了,便沒有說什麼了。而小婷和霍美女則打破砂鍋問到底,問楊銳去潭州幹什麼。
楊銳一想,反正這也不是什麼秘密。電視報紙都公佈了,就把省裡企業改制的大概精神說了一下,又提到了自已負責的潭州市棉紡廠的情況,表示自已要下去調查一番。
聽到是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二女立馬就來了精神,表示她們倆也要去調查調查,說不定還會發掘一個好的企業。
楊銳表示,二女去可以,卻不可以和自已一起去,各調研各的。幾天後回到家裡了,再談談各自的觀感和看法。二女也欣然答應,各自準備去了。
第二天,楊銳便帶著秘書到潭州市對棉紡廠的情況進行了為期3天的私訪考察。
考察結束後,楊銳和霍子琪,小婷3人在一起碰頭了自已在棉紡廠中見到一些真實情況,交換了一些調查到的情報,透過歸納總結,3人對下一步的工作步驟有了一些眉目。
楊銳,霍子琪,尤婷3個人花了一些時間,搞了一個對潭州市棉紡廠的詳盡的收購計劃。準備由霍子琪出面,小婷入股把棉紡廠收購過來,由國有資產轉為私有資產,不過一切手續都要合規合法。
如此之後,再由2位美女採購一些新裝置,重新建2個新廠。
一個是紡織廠。主要以生產布匹為主,採用一些先進技術,更換一些先進裝置,生產出高質量的時令布料。
另一個是成衣廠。主要是按照當下的新款式,流行風生產出由小婷註冊著“花蝴蝶”商標的男女各式成衣,從而銷往全國各地,實現最快,最大程度的贏利。
而原紡織廠的高階幹部霍子琪和小婷兩女則計劃全部不要,返回給潭州市政府統一安排。
原棉紡廠的中級幹部及全部職工全盤接受,但需要接受上崗前輪流培訓。同時,計劃提高這些員工的工資待遇,做到不虧待員工。
具體收購事宜需要霍子琪和小婷2人負責與潭州市市,市政府談,楊銳沒有參與,樂得清靜,只要能解決棉紡廠的問題便好。
這樣,既完成了楊銳自已的工作任務,也能為棉紡廠的職工謀一條出路,畢竟總是靠政府給予資助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政府只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費,一大家子的生活都難以解決,更別談有什麼好的發展前景了。
霍子琪和小婷這段時間,天天忙得團團轉,找這個單位辦手續,找那個單位籤協議。她們2人一會是忙著和廣省的機器出賣廠方談價格,一會又是和市委,市政府談要求。
一直忙了一個多月,霍子琪,小婷她們2人才最終和潭城市委,市政府談好了盤子,簽好了合同,此時整個紡織廠便徹底轉為私有,劃歸霍子琪,小婷兩人所有了,成為了兩位美女旗下的公司,廠家之一。
二位美女辦完所有手續後,便忙著建立新廠去了,她們2人計劃以最快的速度投產,以最快的速度贏利,好讓新的廠子有新的面貌。
楊銳的個人生活終於清靜下來,又和小雅過上了幸福的二人世界。楊不凡每天上班時,正常在省政府打卡報到,處理工作。下班則窩在家裡,和老婆花前月下,其樂融融。
至於二位美女的新廠的發展問題,楊銳一點都不擔心。楊銳堅信新廠投產之後,一定會成為一個私人老闆,潭州市政府,棉紡廠職工三贏的局面,成為全省企業改制的典範。
畢竟潭州市棉紡廠那麼好的廠房資源,機器資源,人力資源,政策資源擺在那裡,沒有發展不好的可能。
棉紡廠前面沒有發展好,不過是公有制企業管理人員的一些管理意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一些侷限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