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場回來,姜婉晴前腳剛入府,蘇亦巧的腳步就跟了上來。
“家裡的紡織局剛做出了一批料子,是以前沒有過的樣式,想好你討教做成什麼樣的衣服好?”
“我哪裡懂這個,蘇小姐抬舉我了。”
蘇亦巧將料子拿出來說:“上次見夫人的荷包做的精巧,上面的花樣是我從未見過的,特別好看,所以想著和夫人探討一二。”
青色的彩雲錦,上面還泛著淡淡的光澤,工匠的手藝實在巧妙。
“我瞧著繡上蘭花或是祥雲紋都很好。”
“夫人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正趕上我娘要過生辰,我想自已親手給她做一件衣裳,又不想讓人知道,所以想請夫人幫我指點。我瞧夫人的女紅是頂好的,所以才賴著臉求到夫人這裡。”
這個理由很充分,姜婉晴連拒絕的話都沒辦法說出來。
“孝順父母是大事,我怎麼會不幫你。”
蘇亦巧馬上喜笑顏開的說:“多謝夫人了,就知道夫人心底這樣善良,肯定會幫我。我手笨,夫人莫嫌棄。”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蘇亦巧時不時拿著衣服上門,閒聊時也說些家裡姐妹的情況。
“家裡又要添一位娘了,大娘這幾日整天找媒婆看姑娘,像是挑蘿蔔似的。”
關係逐漸熱絡起來,蘇亦巧的話也多起來。
“大奶奶可真賢惠。”
蘇亦巧說:“哪裡是她賢惠,是逼不得已罷了,父親著急要男孩,可家裡的幾個娘年紀大了,五娘倒是年紀小些,但父親不太喜歡。為了生兒子,所以才想再迎娶一位。”
“大娘這是提前為自已做準備,她選中的人,自然和她一條心,要是這位生下兒子,在府中的地位肯定數一數二,她們兩個聯合起來,誰還能撼動大娘的地位。”
“你們家不是不分高低麼?”姜婉晴問著。
蘇亦巧一邊分著絲線,一邊說:“那都是對外的說法,這麼多女人聚在一起,肯定要分出勝負來。誰在父親心中的地位越高,在下人眼裡也就越尊貴。”
“小小年紀,懂得不少。”姜婉晴給她添了茶,笑著說道。
蘇亦巧歪著腦袋,可愛的說:“我不小了,我都已經十四了。”
“是不小了,都能嫁人了。”姜婉晴調侃著。
“姜姐姐怎麼欺負我,我要告訴姐夫去。”蘇亦巧不但和姜婉晴的關係更近了,就是和那達也更熟悉了。
她叫姜婉晴姐姐,叫那達姐夫。
過了初春,山上的積雪都融化了,原本被白色覆蓋的大地露出了本來的面目,遠遠望去,一片綠意盎然,彷彿給整個山脈披上了一層綠色的外衣。
人也換上了輕薄的衣服,蘇亦巧今天穿了件嫩粉色的衣服,和院子裡的桃花、杏花一般嬌嫩明媚。
且蘇亦巧那如同柳葉般的眉毛微微上挑,眼波流轉間盡是嫵媚的風情。
她那精緻的面容本就如瓷器般白皙細膩,此時又被這稚嫩的顏色映襯得更加嬌嫩欲滴,宛如初綻的桃花一般惹人憐愛。
姜婉晴總覺得蘇亦巧的心思不簡單,但又說不好。
“他去衙門了,一時半刻的回不來,可沒有人給你做主。”
正說著,外面傳來動靜,是那達回來了。
蘇亦巧馬上衝出門去說:“姐夫,姐姐欺負我。”
那達將手裡的鞭子遞給身邊的下人,走過去說:“你姐姐我可不敢說,你只能忍著了。”
“姐夫對姐姐可真好,真讓人羨慕。”蘇亦巧敢說敢言。
可能她天生性格如此,總是說羨慕那達對姜婉晴的感情,也不吝嗇誇讚姜婉晴的美貌和女紅。
但姜婉晴總感覺不舒服,覺得蘇亦巧居心叵測,可她又具體說不出來哪裡不對勁。
“你們聊,我去隔壁處理公務。”那達說道。
“灶上燉著烏雞湯,要給你盛一碗麼?”姜婉晴說道。
“我不喝那個,有奶茶麼,羊奶也行。”那達問。
“有,我讓木香端給你。廚房買了河鮮,這個季節很難得,你想怎麼吃?”
那達對食物沒什麼要求,流浪時,連草根都吃過。
“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做,你喜歡就好。”
姜婉晴就知道會這樣,說:“那就清蒸吧,最能保留河鮮的鮮味。”
蘇亦巧卻在這個時候插嘴說:“前兩日,我們府上也做了河鮮,不過是醃製的,不但鮮美,肉還嫩。不如姐姐和姐夫也試試這樣做。”
她的眼睛看著那達,似乎隱含著某種期盼。
“聽婉晴安排吧。”他放下話,然後走了。
“我不喜歡醃製的,吃起來有點鹹,還是清蒸好些。”姜婉晴這話是對木香說道,她還說:“別忘了端一碗奶給將軍。”
木香恭敬的說:“是。”
蘇亦巧說:“定是府上的廚子不會做,才讓姐姐覺得醃製的不好吃,改日姐姐到我們家裡,我讓廚子做給姐姐吃。”
“有機會的吧。”姜婉晴淡淡的回著。
她覺得蘇亦巧剛才說的不是河鮮,這位蘇小姐在試探那達的心意。
如果那達說那就吃醃製的,那麼證明蘇亦巧在那達的心裡已經有些分量。
“我昨天晚上沒睡好,今天有些不舒服,想去床上歇一歇,就不送蘇妹妹了。”
“姐姐哪裡不舒服,我們府上有大夫,可以找來給姐姐看看。”蘇亦巧關心的問道。
姜婉晴嘴角微微上揚說:“你這個孩子,問這個多幹什麼,都說了沒睡好,不是大病。”
她相信蘇亦巧能明白自已話中的意思,尤其是她有些含羞帶怯的表情,已經明晃晃的告訴蘇亦巧,成了婚的女人沒睡好,還能是因為什麼,自然是和夫君鬧騰晚了。
“那我先走了,不打擾姐姐了。”
蘇亦巧從房間裡走出來,看了看隔壁的房間。那達正在窗戶下看文書,她的腳步停頓了一下,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機會。
快兩個月的時間了,這個男人怎麼還是這樣冷淡。
孃的生辰馬上就要來了,她以後可沒這麼好的藉口到這裡來。
想到這裡,蘇亦巧覺得冒險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