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佔領襄陽,人才濟濟,劉表都懵了

諸葛亮愣住了,一時之間無法反應。

“嗯?”

“我是誰?這是哪裡?”

“這不是我家嗎?怎麼感覺像在自已家裡,而且我有種錯覺,他把我當成長輩了。”

諸葛亮心中充滿了疑惑。

“孔明,坐吧,別站著,就像在自已家裡一樣,不用拘束。”

“茶一會兒涼了,就不好喝了。”

聽到這話,諸葛亮嘴角抽動,只好坐下。

張銘呵呵笑了起來:“來,嚐嚐,看合不合你的口味。”

“謝謝。”

諸葛亮低頭品茶,心裡卻在暗自思量:

“張銘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我以為他是來招攬我,但現在的感覺,他更像是把我當作家人。”

思緒翻湧,諸葛亮不由皺起了眉頭。

只喝了一口,他就放下茶杯。

抬頭看向張銘,問道:“請問軍師,你來找孔明有何貴幹?”

此時的諸葛亮已不像剛醒來時那樣傲氣,他只想弄明白,張銘找他究竟為何。

節奏已被張銘掌控!

聽到這個問題,張銘嬉皮笑臉地站了起來:“孔明,實話告訴你,我是來補送一份厚重的提親禮物。”

“我們是一家人,我就直接說了。”

“我和月兒已經在一起了。”

“子瑜大哥不在家,這份禮理應由你接收。”

“孔明,你稍等,我去取。”

說完,張銘徑直離開。

然而,張銘的話語如同晴天霹靂,諸葛亮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

都說長兄如父,長姐如母。諸葛亮父母早逝,大哥又早早離家,對他來說,大姐就如同母親般重要。他對大姐充滿感激與尊敬。

可以說,有大姐在的地方,才是完整的家。

然而,一天不見,大姐就與張銘走到了一起!

“難道是張銘……大姐是被迫的?”諸葛亮腦中浮現出幾個畫面。

越想越覺得有可能,胸中怒火燃燒,正要起身去找張銘問個明白,這時,張銘和諸葛玥手牽手,緩緩走近。

“大姐!”諸葛亮驚呼一聲,旋即止住。

他如此聰明,怎會看不出大姐臉上洋溢的幸福,從兩人的神情也能看出他們真心相愛。

張銘看著這一幕,微微一笑:“月兒,好好跟孔明解釋。”

“我去確認一下聘禮是否齊全。”

站在庭院裡,望著士兵們忙碌地搬運著一件件禮物,張銘的眼中閃爍著深思的光芒。

諸葛亮是自傲的。

然而,這份自傲就像一把 刀!

過度的自傲可能導致人變得固執。歷史上,諸葛亮難道不清楚僅憑益州之力難以統一天下嗎?

但他依然選擇了六出祁山,直至病逝於五丈原,真的是隻為不負 的期望嗎?

是的,但並非全部!

事必躬親,最終卻落得身心疲憊,真的意味著他身邊無人可用嗎?

回顧蜀漢歷史,事實並非如此。

究其原因,恐怕是諸葛亮的自傲在作祟。

如同劉備三顧茅廬,那時諸葛亮唯一的忠誠物件本就是劉備,但他卻堅持讓劉備多次來訪,擺足了架子才肯出山。

諸葛亮,太過自傲了!

剛才也是如此,即使諸葛均已通報,他還冷落張銘,最後還以詩篇離開,無非是仗著自已的才情而傲慢。

而張銘所做的,就是讓諸葛亮放下這份自傲,磨礪他的心性。

一個不再自傲,一個不再固執的諸葛亮,能達到何種高度,張銘滿懷期待。

看著禮物幾乎填滿了庭院,估計諸葛玥的故事也講完了,張銘邁步,再次踏入廳堂。

此時的諸葛亮已恢復了平靜,但仍能察覺他臉上殘留的困惑與寂寥。

張銘微微一笑,時機差不多了,若連諸葛亮的信心也削弱,那就太可惜了。

“孔明,去庭院走走吧。”

“子瑜兄不在,這個家,該你接手了。”

在張銘的提示下,諸葛亮回過神來,急忙起身,向張銘深深行禮致謝。

“多虧軍師救下了家姐,否則戰亂之中,寒夜降臨,若家姐有什麼閃失,孔明將抱憾終生。”

張銘上前扶起諸葛亮,輕拍他的肩膀,笑道:“別再稱我軍師,這裡並無外人,叫我姐夫吧。”

諸葛亮一怔,嘴角抽搐,終究未開口,但神情堅毅了許多。

看向諸葛玥,諸葛亮嚴肅地說:“軍師,我有一事不明,不知當問不當問。”

張銘點頭道:“孔明儘管說。”

諸葛亮沉吟道:“我聽說軍師已娶妻,且是皇叔的義女。”

“我家雖非顯赫官宦,但也算是琅琊望族,如今軍師已有正室,那家姐該如何安頓?”

聽到這裡,諸葛玥心中焦急,想表示自已願意為妾,卻被張銘制止。

“此事我已有打算,月兒也在,我們是一家人,無需避諱。”

“你們只知道我娶的是主公的義女,卻不知她還有荊州黃家的身份。而且你們都認識,她就是月英。”

“月英的性情你們也清楚。”

“孔明,來,隨我一探究竟!”

說著,張銘領著諸葛亮走向外面。得知張銘的妻子竟是黃月英,諸葛亮震驚之餘,任由張銘引領。

反倒是諸葛玥聽到這個訊息,內心喜悅無比,先前對主母的顧慮頓時煙消雲散。

來到屋外,諸葛亮見到滿目琳琅的聘禮,驚訝無比。

\"這,這是……\"

顯然,這些並非納妾的財物,但相較於娶妻,數量上稍顯不足。

震驚過後,諸葛亮臉上掠過一絲領悟。

張銘指著院中的聘禮道:“我當然明白月兒的身份,所以我打算迎娶月兒為平妻。”

\"這樣的安排,你覺得諸葛亮是否滿意?\"

諸葛亮表情嚴肅,拱手致禮道:“軍師思慮周詳,諸葛亮深感敬佩。”

張銘假裝不悅地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喊我姐夫吧!\"

諸葛亮起身笑道:“姐夫!\"

\"哎!\"

兩人間的距離在這一笑之間頓時拉近。

恰巧這時,諸葛均帶著四個人走來。張銘望去,他們都相貌出眾,無疑就是傳說中的諸葛四友。

\"咦?\"

\"元直、州平、公威、廣元,你們怎麼都來了?\"

諸葛亮邊說邊迎上前去。

諸葛均搶著回答:“他們是張軍師託我邀請的,說是有個重要事情需要商議。”

\"本來還想叫士元來的,但他正好去江東遊學,不在書院。”

眾人的目光轉向張銘,諸葛亮注意到張銘也在場,忙介紹道:“姐夫,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四位是我的同窗好友。”

\"穎川徐庶,字元直;博陵崔鈞,字州平;汝南孟建,字公威;穎川石韜,字廣元。\"

\"我們都在龐德公的鹿門書院求學,不知四位今日聯袂來訪,有何貴幹?\"

張銘對這四人的名字自然耳熟能詳,只是現在終於能對應上他們的長相。

而諸葛亮的稱呼,更是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姐夫?\"

特別是諸葛均,激動得跳了起來。

\"二哥,你怎麼喊張軍師姐夫呢?\"

正當諸葛均還想追問時,諸葛玥從廳堂裡出來,在屋簷下喊道:

\"三郎,快來幫忙,姐姐有話跟你說。\"

見到是大姐,諸葛均應了一聲,連忙小跑過去。

接著,諸葛玥向四人打了招呼:“外面冷,大家都進來屋裡談吧。”

其他四人都是聰明人,一眼看到滿院的聘禮和諸葛玥,立刻心領神會。

進屋坐下後,諸葛玥為眾人倒好茶水,隨後帶著諸葛均下去,她也需要整理一下衣物。

大廳中,諸葛亮向四人介紹:“這位是劉皇叔的軍師,張銘,張知漢。”

四人連忙施禮,口中道:“久仰大名。”

接著,他們又道:“恭賀恭賀。”

張銘一一回應,然後直截了當地說:“小均找你們的時候,應該已經說明了,我確實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議。”

\"你們都是孔明的好友,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就開門見山了。\"

\"我想請你們下山,與我並肩作戰,一起輔佐主公,復興漢室!\"

諸葛亮早有預感,表情還算鎮定。

然而,其他四人年紀都在二十出頭,正值熱血沸騰的年紀,情緒全寫在臉上。

只見他們先是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後無一不是驚喜交加。

畢竟,名震天下的張銘、張知漢親自邀請,這在他們的履歷上無疑是一段輝煌的篇章,足以讓他們吹噓一生。

然而!

每個人的情況各異,所以一時間沒有人立即回應。

張銘以退為進,開口道:“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我也說說我的條件。”

“首先,各位現在仍在求學階段,這一點不會改變。”

“我可以保證,不久後鹿門書院將會重新開學,並且規模將有所擴大。”

“其次,你們求學的目標是為了學以致用。”

“所以,即使你們暫時不願意為皇叔效力,我也會提供一個實踐所學的機會。”

“最後,即使你們願意為皇叔效力,短期內也不會立即授予官職。”

“我需要你們先跟隨我,從最基本的文書工作做起。”

“現在願意跟我下山的,就是孔明。接下來,就看你們的決定了。”

四人看向諸葛亮,諸葛亮苦笑著輕輕點頭,心中明白,自他稱呼張銘為“姐夫”的那一刻起,他已經與張銘繫結了。

徐庶最為熱血,加上與諸葛亮關係親密,當即表態。

“軍師,徐元直願意追隨皇叔,與您一同輔佐漢室!”

張銘微微一笑,這是他預料中的反應。

於是關心地詢問:“很好,元直家中還有親人嗎?”

徐元直毫不遲疑地回答:“老家還有母親健在。”

張銘點頭道:“那就好。既然元直決定入仕,理應將母親接來,讓她在身邊照應。”

“這樣吧,元直你寫封信,我立刻派人去接令堂。”

徐庶感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只能頻頻點頭表示同意。

其他人看向張銘,對他的敬仰之情更甚,一個關心下屬的上司,能讓仕途之路更加穩固,這是他們自然明白的道理。

孟建有些心動,但他仍有顧慮,於是問道:

“軍師提到鹿門書院即將復課,也就是說,軍師有信心迅速攻下襄陽,是嗎?”

張銘堅定地點了點頭。

此刻,不止孟建,其他四人也開始疑惑。

孟建繼續問道:“但襄陽城高牆厚,即便守軍只有萬人,堅守下來,一年半載恐怕都難以攻克,更別提城中世家眾多。”

“而劉皇叔大兵壓境,正值春耕時節,若青壯都被困在襄陽,錯過春耕,後續力量恐會不足。”

“不知在這種情況下,軍師有何應對之策?”

其餘四人紛紛點頭,顯然他們也認同此觀點。

張銘感到欣慰,他看好的這些人,果然有著獨到的眼光。

而且,他知道劉表也會這麼想,但他早有準備。

只見張銘從容不迫地說:“如果我告訴你們,我已經改良升級了現在耕田使用的直轅犁,一個人就能頂替五人的效率,你們信嗎?”

五人面面相覷,顯然不相信,但礙於張銘的身份,沒人立即反駁。

張銘微微一笑,不再多言,起身道:“走吧,正好我帶了一幅過來。”

“真假與否,試過便知!”正當張銘帶領五人走向門外,打算親自去田裡耕種之際,在襄陽州牧府的劉表桌前,擺放著一把曲轅犁。劉表眉頭緊鎖,心中湧起不祥的預感。

蒯越一臉愁容,沮喪地說道:“主公,這叫‘曲轅犁’,是劉備讓張銘改進直轅犁得到的成果。”“現在整個南陽郡都已經廣泛使用,甚至訊息已經傳到了襄陽。”“用這種工具耕作,效率提升數倍,我已讓家中的壯丁試過,一人能抵五人!”“這意味著我們企圖延緩劉備春季耕種的計劃已經失敗了。”

“什麼?!”劉表聽到這個訊息,驚愕不已,猛然起身,接著眼前一黑,整個人直挺挺地向後倒去。

堂上頓時一片混亂,女僕的尖叫聲、管家的訓斥聲以及不斷呼喚醫生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然而,這一切並未影響蒯越,他保持著冷靜。

前一天從漢水邊逃回,他意外發現家中奴僕手中的曲轅犁,經過詢問和嘗試,這件事甚至驚動了他的兄長蒯良。“蒯家的未來不能繼續依賴劉景升了。”蒯良下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