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天地會

吳林華與各門派早已約好,今天在少室山下結盟,因而早早的就趕到了山下涼亭。

本來他們是想找個大屋子結盟的,但遍尋附近各處,竟沒找到一座大一點的、完好的房子,少林寺雖大,但少林寺方丈並不想摻和其間,吳林華也不想硬拉少林寺下水,於是只得在少室山下結盟了。

之所以選在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位於山腳下一個較為偏僻的山谷中,山谷中有一個不知道何年何月建的涼亭,雖然有些破舊,但亭子不小,足以容納三五十人,更為重要的是,只要在四周山坡上派幾十人守衛,就不怕有人偷聽,而且此處離各門派都不遠,方便聯絡。

到得下午申時,人已全部到齊,三十多個門派,黑壓壓兩千多人,將小小的山谷擠得水洩不通。

吳林華坐在亭子中,洪熙官與方世玉如哼哈二將般佇立身旁,身後則站著六名威風凜凜的鎮虜軍士兵。

待三十六個門派的掌門到齊,吳林華便從懷裡拿出了張聖旨來,並大聲唸了出來。

這張聖旨是離京之前由皇帝親手纂寫的,吳林華、陳子龍、史可法和“四陣”將領人手一張,本是為了北伐明軍到了北方之後徵糧徵兵之用,沒想到在這裡派上了用場,吳林華隨身帶著的御賜金鐧早已和大炮一起沉入了湖底,現在唯一能證明他身份的就只有這張聖旨了。

吳林華唸完了聖旨,各掌門山呼“萬歲”,吳林華邊吩咐眾人找地方坐下。

這些門派本來並不是什麼大門派,都是些小門派,吳林華連他們的名字都沒聽說過,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洪熙官也只聽過幾個,因此這些掌門也並不講究,有的學吳林華的樣坐在石凳上,但人多凳少,更多的只能坐在了涼亭的地上。

待眾人坐定,吳林華開口說道:“諸位能於今日赴會,實在是給了林某面子,林某在此多謝各位。” 說完便站起來行了個拱手禮,接著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內有流寇作亂,外有韃子入侵,亡國之禍就在眼前。幸而新皇登基,勵精圖治,一意恢復中原,前些日子令本侯與史閣部領軍北伐,眼看就要克復中原,但韃子陰險,漢奸可恨,使得北伐功敗垂成,甚是可惜。想那韃子一心想滅我中華文明,奴役我炎黃子孫,對我漢人極其殘酷,奪我田地,燒我祖屋,諸位都是從北邊南下的,理當知道我所言不虛吧?”

眾人聽後無不搖頭嘆息,想起自已在北方的良田美宅都被清軍奪去,更是怒火中燒,有幾個脾氣暴躁的立刻開口大罵。吳林華等著眾人發洩完後,方才繼續說道:“俗話說的好‘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如今正是我堂堂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正是為了光復中華。來,來,來,喝了這碗酒,咱們今後就是一家人了!” 說完便吩咐部下倒酒。

吳林華帶來的兩壇酒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的陳年高粱酒,酒味醇香,沁人心脾,眾人自從落魄一來,從未喝過如此好酒,也不用吳林華吩咐就自已倒起酒來,幾碗酒下肚,便開始放出豪言壯語,發誓要將韃子全部消滅。

洪熙官看著這些人,皺了皺眉頭,他想不通為什麼吳林華會把這些不入流的小門派招攬過來,要是想結盟,跟那些大門派比如少林、崆峒、武當、蛾眉這樣的就行了,何必跟這些小腳色稱兄道弟。

吳林華當然有自已的想法,他認為這些小門派勢力單薄,又與官府沒有什麼瓜葛,易於控制,大門派能入夥當然更好,但一來他們大多自視清高,二來官府對他們很注意,不如小門派靈活,對自已以後的計劃可能會有些拖累。

喝完了結盟酒,眾人便開始推舉盟主,各人均在心裡打著小算盤,自從知道吳林華的身份,他們就希望靠著這棵大樹飛黃騰達,因此對吳林華無不刻意巴結,於是吳林華當仁不讓的坐上了盟主的頭把交椅。

接下來便是起名字,眾人交頭接耳,有的說叫“興漢盟”,有的說叫“中原會”,但這些名字都不符合吳林華的想法,等眾人議論了一陣,吳林華才讓他們安靜,說道:“關於這個名字嘛,一定要起的響亮一點,隱晦一點。咱們乾的是驅逐韃虜,光復中華的大事業,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因此我決定,咱們就叫‘天地會’!”

聽到這個響亮的名字,眾人均覺順耳、上口,於是全都高聲喊道:“天地會!天地會!天父地母!反清興漢!”

連平時沉默少言的洪熙官也目露精光,口中喃喃念道:“天地會,天地會!真是好名字!”

等眾人安靜下來,吳林華就開始了組織分工,他按照中國民間傳說,以三十六天罡將天地會分成三十六個分舵,分別是天魁堂、天罡堂、天機堂、天間堂、天勇堂、天雄堂、天威堂、天猛堂、天立堂、天捷堂、天英堂、天空堂、天富堂、天佑堂、天滿堂、天退堂、天劍堂、天罪堂、天敗堂、天壽堂、天平堂、天損堂、天暴堂、天哭堂、天異堂、天暗堂、天牢堂、天慧堂、天殺堂、天貴堂、天究堂、天速堂、天孤堂、天傷堂、天微堂、天巧堂。這些分舵以入盟的三十六個門派為基礎組建,各派掌門擔任香主,以後入盟的就只能於這些分舵中選擇加入。

吳林華還公佈了會規,這是他根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的,要求眾人嚴格遵守,並且互相糾舉,同時任命洪熙官與方世玉為左右護法,負責執行會規。

吳林華決心將天地會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地下組織,因而他要眾人守口如瓶,不得出賣會中兄弟,違者以會規處死。吳林華也知道,這些人心中並沒有國家民族的概念,只是圉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損”的念頭才被迫南下的,若不給他們點甜頭,他們恐怕也撐不了多久的,因此在說完了會規後,他也向眾人許諾,若是驅逐了韃子,則每人都有封賞,他像電影中的陳近南那樣,鼓勵眾人“從韃子的手裡搶回我們的銀子和女人!”等安頓好了會中的各項事物,吳林華便要眾人各自回去,分別派出會中兄弟,前往豫西、豫南一帶打探訊息,眾人領命而去,剎時間,原本熱鬧的山谷沉寂下來。

吳林華帶著部下離開涼亭,向著少林寺走去,無意間回頭望了一眼涼亭,見亭簷上掛著一塊木匾,雖然木匾已有些搖搖欲墜,但還是能隱約看清那上面寫著的三個大字:“紅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