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八章 三代帝王

以下算是大綱的一部分,完結前替給大家將劇情梳理完,這算是爛尾,我得承認。

還是用時間線作為框架。

熙寧十二年,完顏部兵出高麗,佔據北面的高麗領土。

大宋朝廷出於休養生息的考慮,出面干預,兩方交戰。

……

熙寧十三年,熙寧帝暴病而亡,原因不明。

其子元祐帝趙哲即位,由於年紀尚小,攝政大權交由祖母高太皇太后。

同年李易安出世。

完顏部趁著大宋水師回援高麗,襲擊龍化州,正式進攻新興的遼國朝廷。

耶律喜在蕭氏後族的裹挾下,強行派出耶律石前往抵禦,結果不出意料大敗於龍化州。

女真族兵北上,耶律喜問罪耶律石,直至將後者逼反。

耶律石先一步回到臨潢府,推翻了耶律喜,屠戮了蕭氏後族,擁立先帝耶律基的另一位孫子耶律隆。

耶律石在女真到來前,直接放棄臨潢府,帶著新帝逃向西面,重建遼國。

為與原先的遼國區分,姑且稱之西遼。

……

元祐元年,蘇子瞻由於抨擊舊黨,受到排擠,再度出任杭州。

李常笑南下瓊州,途中正好與返回中原的暮年宋元碰上,後者是鄆州人,準備回家給子嗣花錢買官。

他一路向南,最終遇上了柳汲與趙義的船隊。

這二人經營了萬安多年,身份洗白,成了當地有名的富商,開始在瓊州,崖州,儋州,萬安軍興辦學校,一來是推行教化,二來是增長名望。

……

元祐朝的前七年:新黨備受打擊,而舊黨卻風光無限。

蘇子瞻被高太后提拔,久在京中,與門下弟子和諸好友往來,其間收過一個書吏,其名高球。

他親自提一個女娃子啟蒙,其名李易安。

……

元祐八年,高太后離世。

元祐帝重新掌權,大肆罷黜舊黨,推翻了一切高太后的佈置,致使大宋陷入混亂。

北方的完顏部老首領“完顏裡缽”病故,其子完顏旻接任部族首領,趁著大宋混亂之機自立國號,金!

元祐帝當即出兵討伐,以天波楊府碩果僅存的老將楊廣為帥。

由於兩派黨政,糧草供應不及,前線軍心動盪,大宋迎來了開國百年的第一次慘敗!

楊廣力戰身死。

同死的,還有大宋武院的數位將門子弟。

蘇子瞻被貶謫到儋州,再次與李常笑相遇。

元祐九年。

在李常笑的牽線搭橋之下,蘇子瞻結識了柳汲與趙義,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大力提振瓊海之地的科舉事業。

他請來眾多好友,大有將文壇重心難移的意思。

在這個過程中,柳汲,趙義同時向蘇子瞻展示他們從南洋運回的稀奇物產,並且帶著年近六旬的蘇子瞻載船巡遊。

元祐十一年。

高球因為球技討好了元祐帝的同胞兄弟,端王趙徽。

黃嚴停駐閩地,開宗立學,門下有一位朱姓弟子。

元祐十二年。

曾子宣接替相位,徹底驅趕舊黨,並且立碑定罪。

程明道含恨而終,理學的傳承徹底落到其弟程伊川的手裡,昔日嵩陽書院的輝煌景象不再,南方的閩學卻因為遠離朝堂,日漸興盛起來。

元祐十三年。

原大定府的宋軍不滿軍餉拖欠,發動叛亂,大宋朝廷出兵及時。

負責平叛的官員乃是蔡元長,他因此戰之功得到提拔,出任開封知府。

與此同時,瓊海的第一位舉人誕生,其名姜佐。

蘇子瞻親自寫詞賦慶賀,很快就到了來自朝廷的申斥。

元祐十四年。

天子病故,端王即位。

改元宣和。

高球受到提拔,感念當初蘇子瞻的恩情,在宣和帝面前多有美言。

於是,在曾子宣,章厚等舊黨領袖默許的情況下,蘇子瞻離開瓊海,再被召回汴梁。

只可惜,這一趟路程並不順遂。

他於半道病故,其侄子陸符鈞以及蘇邁眾兄弟紛紛趕來。

遠在天邊的蘇子由聽聞噩耗,當場昏死過去。

……

又是十年過去。

宣和十一年。

隨著老一輩臣子的凋零,蔡元長作為從熙寧朝活躍至今的老臣,終於摘得相位。

李易安成親出嫁,在蘇門長輩的護持下,與丈夫趙誠離開汴梁,精心收集金石字畫。

……

鄆州東溪村的村正晁塔,據說是晁無咎的子侄,因為涉險奪取生辰綱被通緝。

他與諸兄弟上梁山……(後續與水滸有出入,但並不太多,暫且跳過)

……

宣和十九年,梁山叛軍佔領大宋北方,一面抗擊大宋朝廷,一面還要抵禦金國的來襲。

周同於這一年送走最後一位弟子,其名嶽鵬舉。

到年關時,周同離世。

宣和帝面對日益混亂的景象,下旨意圖將西北的種家軍調回,卻被兩位種家首領以不干涉國朝告終。

……

宣和二十一年。

瓊海的第一位進士符闕進京,受到奸臣迫害而死。

柳汲與趙義揭竿而起,從南向北,開始收攏南方的大宋城池。

同年,宣和帝退位,由長子趙欽即位。

改元靖康。

靖康帝罷黜奸臣,同時不斷向著南北發出招安的旨意,奈何無人響應。

梁山,大宋,南海。

三大勢力橫亙在神州大地上,直接將同期的諸多起義碾碎,絲毫不給其生長的土壤。

……

靖康三年,梁山在金國與宋軍的夾擊幾近滅亡。

趙義則佔領臨安,開立宋國,與北方的宋國隔江對峙。

居南者,為南宋。

往北者,為北宋。

兩宋並立的局面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梁山高手反撲,僅剩的五十餘太歲,每一人都是內罡境以上的高手,在一位不明身份之人的配合下,直接闖入北宋宮中。

靖康帝被掠走,而年老的宣和帝驚悸而死。

至此,南宋的聲勢愈發興盛。

他們以閩學作為支點,宋帝趙義冊封閩學始祖楊山為太師,徹底一改北方學問獨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