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七章 王介甫罷相

大戰落幕。

這時,朝廷維持新法的最大理由也被剝奪。

曾經與王介甫同出一營的呂晦等人,與反對變法的司馬君實等人一起發難。

熙寧帝顯然早有預料。

君臣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直至王介甫請辭相位,熙寧帝罷相落下帷幕。

司馬君實與呂晦等人同心,合力叫停了新法。

雖說朝中仍有動盪,但大方向上昔日強盛的新法派逐漸沒落。

章厚,曾子固等人留待時機。

群龍無首之下,也有諸如呂吉甫,蔡元度、蔡元化兄弟選擇投奔得勢的一派。

唯一區別,呂吉甫選擇依附呂晦等人,圖謀接管老臣派的力量。

而蔡家兄弟更加看好司馬君實,準備走迂迴的路線,來日在謀求恢復新法!

……

王介甫貶官江寧,從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鑽研經學。

算著日子,從他奉王孝先之命步入朝堂,率領新法派崛起,再到十年的宰執生涯,至於今日告一段落。

接下來的時間,應該為自己活了。

……

黃州,團練府。

這日。

蘇子瞻得到朝廷的旨意,冊封朝奉郎知登州。

作為新法期間第一個違抗法令的人,在新法當政的時候蘇子瞻自是罪不可赦。

然而,如今新法既廢,蘇子瞻自然搖身一變,成為反對新法,替萬民請命的鬥士,得到破格提拔自然沒有意外。

熙寧帝對蘇子瞻的文名早有耳聞,想著如今自己的武功已經初見成效,距離成為明君只差文治。

若能得到蘇子瞻這位文壇領袖的全力輔佐,那麼大宋文壇在熙寧朝走向鼎盛,想來也不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蘇子瞻得到提拔,塵封已久的心再次火熱了起來。

歸根結底。

早先的視而不見豈是他所願,大丈夫在世,若能有望一展宏圖,這種豪情可不是詞賦就能寄託的。

是以蘇子瞻得到聖旨,當即馬不停蹄北上。

承天寺。

李常笑接過蘇子瞻的字帖,滿打滿算有一百多幅,全是他在黃州寫作而成的。

這是全了當初他與王朝雲的因果。

蘇子瞻知道前後來由,朝著李常笑深深一禮:“李居士的恩情,蘇某終生難忘。此去汴梁,不知何日可見,若再有緣,定當竭力回報。”

李常笑微微點頭,輕聲道:“東坡若是有心,來日的詩作與駢文,畫集各來一份即可,便勝過了千萬恩典。保不齊,李某還能再幫東坡一回。”

聽到這話,蘇子瞻的笑容直接凝固當場,變得有些古怪。

這是什麼話!

難道他就這麼不靠譜,次次需要營救?!

這話可謂是刺痛了蘇子瞻。

他尷尬一笑,旋即鄭重拱手:“李居士的要求蘇某知曉,也定會做到。至於幫助,想來是用不著了。”

“無妨,東坡若是不信,只當李某隨口說說罷了。”

李常笑擺擺手,顯得毫不在意。

他清楚,這一次回京應該足夠將他打醒。

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更何況朝中的呂晦與司馬君實,這兩人在不久前還鬥得不可開交,如今竟然能尿到一個壺裡,這裡頭的貓膩不言而喻。

所謂的新法和舊法,若要全盤採取和全盤否認,顯然都不是什麼好事。

而他們可以始終周旋不變,依仗的正是自身的可取之處,但礙於朝堂的鬥爭,這一點可取之處會隨著一波波得勢者的更迭,在波詭雲譎的浪潮中被沖刷殆盡,留下各自的弊端。

這弊端積累起來,到最後足以將整個國家拖垮!

送走蘇子瞻。

李常笑走到承天寺的後門,早有一輛馬車正靜靜等候著。

趕馬的人頭戴斗笠,看不清面容。

當李常笑走上去,前面的駿馬立即奔出,載著他們逐漸遠離了山道。

這時,驅車之人摘下斗笠,露出原來的模樣。

竟然是黃嚴!

不,準確地說,應當喊他為楊山,早些年被派到嵩陽書院,隨程家兄弟鑽研學問。

李常笑對黃嚴的到來並不意外,點了點頭:“既然你在這,想來程明道也回京了?”

“嗯。”黃嚴揮舞著馬鞭,應答道:“大師父離開,只剩下二師父尚在。二師父覺得我的學問充沛,索性就將我派到南面,前往閩地傳播學問。”

李常笑聞言眉頭一挑:“沒想到你這都混上大弟子之位了。”

黃嚴並未鞠躬,謙遜笑道:“先生莫要糗我了,到底是多活了幾百年,若這些人間學問無法窮極,怕是無顏面見先生了。”

“哈哈,此言有理!”

李常笑笑出了聲,又問道:“那你可有什麼打算,這閩學的塑造不急於一時,有打算要回楊府一趟?”

提及“楊府”,黃嚴的表情明顯變化。

他點點頭:“等送先生入瓊,我再返回楊家一趟。雖說自幼受過府上的排擠,但父母與我而言是有大恩,總歸要祭拜一二。”

“不打算殺人了?”李常笑揶揄問道。

作為三國時的最後一位先天強者,黃嚴大半生戎馬,刀口下的亡魂接近千人。

如今的楊府接近沒落,昔年的槍法和道法尚未失傳,但七房楊家弟子上百人,真正掌握這兩門殺人招數的子弟已經不多。

說實話,黃嚴面對這樣一群人,連找回場子的興趣都沒有。

再說,他畢竟是二程門下的弟子,如果還是隻想著用武力解決問題,那麼這儒法也白學了!

李常笑聽完沒有說話,心下生出幾分欣慰。

他在過去的上千年歲月裡,收過的弟子不下兩掌之數,涉及的門類也各不相同。

然而,這裡面給他印象最深的或許不是黃嚴,但最看好的人選是黃嚴無疑。

從今日的所為就可見一斑。

若說先前李常笑對黃嚴突破宗師境,只有五成的把握,那麼現在,只用“一定”二字就可以形容他的看法。

此子,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