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淮安巷子

“直男”宋端一臉鬱悶地坐上了馬車,今日應長川和俞幼英要去鎮上新屋子裡修繕收拾,家裡只留應老爹和應王氏打包行李、歸置東西。

“收拾屋子不是一日能成的,千萬別為難自已。”

“別累著自已,慢慢做。”

應王氏細細囑咐。

應長川往馬車上搬水桶、掃帚這些,應王氏昨晚還裁了兩塊吸水軟和的舊衣裙做抹布。新屋子那邊什麼都缺,所有東西都要一一從應家村這邊帶過去。

“這些東西我家都有,從我家拿還方便!”宋端和一把掃帚坐在一起,配上他近來晝夜顛倒寫《蒼穹傳》的熬夜臉,喜劇效果拉滿。

俞幼英樂不可支,憐愛的看著宋端。“可憐宋少爺可愛的一張娃娃臉,現在都快熬成黃臉婆了。到時候週三一回來,看到這樣的宋少爺……嘖嘖嘖。”

宋端生氣,宋端敢怒不敢言,宋端告狀。

“應哥,你管管嫂子!”

應長川只管在一旁撿樂子,“她也沒說錯,你是該好好保養了。”二人煞有其事的樣子,原本宋端還將信將疑,現在突然有些心慌。

不會真的難看了吧?

瞧著宋端飛奔下車找水缸,應長川和俞幼英二人默契擊掌。

逗弟弟真好玩!

應家賃下的新屋子在淮安巷口第一家,老周將馬車停穩當,敲了敲車壁。

“少爺,應秀才,俞娘子,咱們到了。”老周下車搬了馬凳,宋端先跳了下來,應長川緊隨其後,回身又接俞幼英下車。

應長川伸過手,二人手心相觸,眼神勾纏,俱是一笑。

“應哥,嫂子,趕緊開門!”宋端和老周提著木桶掃帚站在門外,“要不我回家去跟我奶奶借幾個人過來幫忙得了,這麼破的院子得收拾到什麼時候去啊!”

俞幼英從口袋掏出新房鑰匙,“不用,我們這兩天給新房畫了設計圖,打算進行新房改造,順帶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新中式和古歐風的完美碰撞!”

新房先從打掃衛生開始,宋端被安排去院子裡鋤草。院子久未住人,雜草都已經長滿了院子。最高的都有俞幼英腰那麼高,瞧著有點嚇人。

上一任屋主留下的傢俱很多,有不少還是完好無損的,只是擱置時間久了,傢俱的漆色都有些被灰塵腐蝕褪色。正巧這裡有老周,他一身的力氣,俞幼英安排他去抬傢俱放到院子裡,等家裡衛生打掃乾淨,最後擦拭晾曬除塵,最好是給傢俱再上一層清漆,不易招蟲,還耐腐蝕。

“俞娘子,有事您儘管吩咐俺,俺啥都能幹!”以前在師門裡,髒活累活都是他們練外家硬氣功夫的弟子做,那都是慣熟的。

俞幼英輕笑,“那可不行呀,你是我們家的客人,你能幫忙我們已經很感激了。”老周喜歡聽俞幼英說話,腔調軟軟的,不太像是平陽這邊的口音。

要是他也能有個跟俞娘子一樣的媳婦,每天光聽她說話,老周的骨頭都能全酥了。

“俞娘子,你說話聲音可真好聽!”老周嗓門大,此言一出,家裡剩下兩個男人都警惕地看了過來。

應長川:怎麼個事兒?我還在這兒呢!

“俞娘子,你有沒有還沒找到婆家的姐姐妹妹啥的,就性子跟你差不多的就行。”老周看俞幼英沒有一處是不好的,小時候他娘就是這種輕輕柔柔的性子,說話聲音也是綿綿軟軟的,手總是熱乎乎的,還會製得一手好飯。

就是可惜他娘命短,很早就撒手人寰了,他一個半大的小子只能天天在外頭撿旁人不要的東西吃,還是師父心軟瞧不下去,把他帶回師門,收留做了弟子。

“看見俞娘子,我就跟看見我娘一樣親。”宋端“噗嗤”一聲笑出聲來。沒想到老周瞧著五大三粗的,內心居然這麼細膩,這反差感有點絕。

這誇得就有點叫人不知道怎麼接話,俞幼英不好意思地笑笑,“周大哥,我家裡沒有姐妹,只有一個哥哥。不過以後我要是看到好姑娘,一定給你牽線搭橋。”

四個人一塊幹活,進度就是快。這一上午,新房的清潔程度就跟開了倍速一樣,到了日頭偏西時,屋子內外已經煥然一新。

俞幼英擦了擦額上的汗,看著自已的勞動成果就是十分有成就感。

“我終於瞭解油管上那些喜歡打掃屋子的博主們樂趣在哪兒了。這也太有成就感了吧!”儘管現在新屋子還有些破破爛爛,但她已經可以預想到裝修完之後的房子是什麼樣子了。

“這個牆角我打算弄個鞦韆架,做吊椅,正好緊鄰著窗戶,可以做休閒區。”俞幼英比劃著牆角的地方,應長川都可以想象到以後俞幼英坐在這裡喝茶看書的樣子。

“要不做個沙發吧。”俞幼英說,“再做個壁爐,冬天就能窩在這兒一起取暖聊天。還能讓娘給發財縫個軟墊,就放在壁爐旁邊,冬天再做一棵聖誕樹。這氛圍感真的不要太拉滿哦!”

宋端眼饞歐式壁爐好久,“嫂子,你還會做壁爐啊?”

俞幼英都是以前刷影片平臺見過的,懂理論,眼睛會了,但不知道手會不會。

“只能說盡量試試。”

在宋端的理解中,俞幼英說的“儘量試試”就約等於“小事一樁”。

“還得是我嫂子。超牛!”

巷子口新來的人家,又是馬車,又是打掃衛生的。站在院子裡都能聽見那戶人家有說有笑的。

住在淮安巷子第二家的張家娘子趴在院牆邊聽了許久,像是一個婦人三個男子。張家娘子撇嘴,這家也不知道誰是做主的男人,放任自家媳婦兒和男人這樣調笑。

真是敗壞!

張家婆婆見兒媳婦一上午也沒做飯,也沒收拾,就趴在院牆邊上,這氣就不打一處來。

“老大媳婦兒,你這幹啥呢?飯也不做,衣裳也不洗,等著誰幹呢?難不成要我這個老太婆幹?你滿巷子打聽打聽,誰家有你這樣的懶媳婦兒。”張家娘子和張家婆婆天生的不對付,沒有一日不明槍暗箭的吵幾嘴的。

張家娘子暗暗白了一眼整天只會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婆婆。“娘,我哪一頓缺你少吃少喝了?這衣裳也是你昨天說還能再穿,洗多了會壞,我這才攢著。合著你自已說的話自已還不認了?”

眼見著張家婆媳倆要吵起來,張家當家男人張大郎站出來和稀泥。

“娘,這不是還不當晌午,晚吃一會不礙事的。”

“媳婦兒,娘也沒別的意思,就是見你在院牆根兒下頭站了大半天了,那兒蟲子多,你不是怕蟲子麼?趕緊回屋來躲躲。”

張大郎沒有爹,從小就是張家婆婆一個人養大的,張家媳婦兒也是陪著張大郎累死累活做買賣,這才在淮安巷子有了自已的屋子院子。這兩個女人都是張大郎這輩子的指望,他只能兩頭哄著。

“人家關起門來過人家自已的日子,咱就別跟著摻和,再怎麼敗壞是他們的,跟咱家沒關係。”張大郎拉著娘子的手回屋,張家婆婆瞧見了扭過臉,只當自已看不見。

兒子還是太窩囊,瞧他整天被那個小狐狸迷得暈頭轉腦的樣子!張家婆婆心想,還說人家敗壞,這個家就數這個小狐狸最壞!

張家婆婆正在生悶氣間,自已家的院門突然被人敲響。

喲,都快到吃晌午飯的時候了,誰會來家裡?張家婆婆腿腳不太靈便,拄著柺杖慢慢往院門前挪。

俞幼英帶了一些吃的,打算給周圍的鄰居分一分,日後也好承他家的情,鄰里之間多幫襯幫襯。

“誰啊?”張家婆婆開啟門,瞧見個生臉的娘子,長得跟天仙似的,見人便笑,比她家那個討嫌的媳婦兒強了不知凡幾。

張家婆婆下意識要關門,被俞幼英一下子攔了下來。

“嬸子,我是您隔壁新搬來的,我家姓應,第一次登門拜見,沒什麼好送您的,就是家裡給做了一些吃食,往後咱們可要多多來往走動啊!”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這鄰里之間關係處得好了,那比親人還要親。

俞幼英帶來了一碗蒸糕。這是應家村的習俗,誰家動遷或是修繕屋子,必是要請周圍鄰居吃蒸糕。

張家婆婆見到蒸糕,眼神亮了亮。“好厚實的糕!”平陽鎮的人做蒸糕不會像應家放很多果子,只是應家在吃食上向來不拘,不僅蒸糕做得大,還十分厚實,拿在手裡都像是一塊磚頭。

俞幼英得意,“這是我婆婆臨來之前特意叫我送給您家的。”臨走前,應王氏一遍遍囑咐誰家的糕,誰家的漿,一一打點好了,往後出門在外,日子才有個幫襯。

張家婆婆聽了,讚了一聲“實誠人”。

“娘子的婆婆定然是個好的,瞧這糕就做得很好!”張家婆婆端著蒸糕,高聲衝著堂屋裡喊,叫張家娘子拿個碗出來,把蒸糕拿回自已家,又把碗還給俞幼英。

張家娘子瞧見門外的娘子眼生,“你是?”

張家婆婆當著外人的面兒不好跟兒媳婦吵嘴,便主動介紹起了俞幼英。“這是今天剛才過來的第一家的應家媳婦。”

俞幼英和張家娘子相互見禮。

“我比你年長几歲,倒也不必張娘子的叫,只管叫姐姐就成。”

剛才還在家中說人家應家媳婦是個敗壞的,這會子就拉著俞幼英的手一副姐妹和樂的樣子。張家婆婆心裡啐了一口。她家這個媳婦慣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人前說婆婆待她好,背後就到處編排她苛待兒媳,私下裡不知道吃了多少暗虧。

可到底兒子拿這個女人如珠如寶,她這個當孃的就是再不情願,也得看在兒子的面子上和這個女人共處一室。

當娘苦。

俞幼英輕聲叫了一聲姐姐,又說往後他們家要開個吃食鋪子,還請張家多多光顧,這鄰里鄰居的,一定給優惠。張家娘子熱情的拉著俞幼英的手,說了一些家常。

只是有些過分熱情了,俞幼英心裡有些不適。

俞幼英接過自家的碗就推說還有別家的糕要送,往後住在一處,就多多來往,今日就先不說了,送完糕還得趕緊回去收拾屋子云雲。張家婆媳倆送走俞幼英,關上院門,張家娘子撇了撇嘴,“人瞧著就妖妖嬈嬈的,沒個正經樣子。”

張家婆婆冷哼。那也比你強!

婆媳二人各自回屋。

俞幼英將巷子裡的住戶挨家挨戶送了個遍,順帶還幫家裡的鋪子在巷子裡預熱了一把。巷子裡的住戶拿到蒸糕,都對俞幼英十分熱情,也都表示很期待應家的吃食鋪子,大家都是鄰居,一定會去捧場。

很好,最起碼鋪子的前期客源渠道打通了。

淮安巷子今晚的飯時談資都是巷子口第一家的應家。也有不少人家將應家的蒸糕端上桌,看到裡面滿滿的材料都讚不絕口。

“應家的手藝好,以後的吃食鋪子絕對錯不了。”

“裡頭甜味不少,這糕肯定不便宜吧?”

“娘,這糕真好吃,剛才來送糕的嬸嬸也好看,咱們能去找嬸嬸玩嗎?”

不過一天,應家在淮安巷子裡就有了一些口碑,都是俞幼英用蒸糕換來的。

眼瞅著日頭偏西,新屋子也大致打掃出了能容身的模樣,只是房上的瓦片門楣還有需要修繕的,只能明日再說。宋端大手一揮,“先去我家,今晚好好休息,明日再戰!”

俞幼英鎖了門,四個人上了馬車回宋府稍作休息。

薛榮沒想到居然還有再見應長川和俞幼英的時候。

原本宋端安排二人同住宋端的院子,只是他們二人來的倉促,房間還沒有打掃,泛著微微的潮氣還有一些灰塵的黴味。應長川和俞幼英就說仍住原來那一間,不過就是休息一晚,實在沒必要勞動主人家再收拾屋子。

宋老夫人過意不去,“怎好如此怠慢你們。”

“老夫人,我娘交代了,宋家待我們家好,說明老夫人心善,拿我們當晚輩。以後咱們兩家多多往來,不談怠慢,只論心不論跡。”俞幼英笑道。

宋老夫人喜歡這個和善的應家媳婦,聽孫子講,這應秀才一家處處照顧自家孫子,應家媳婦也做得一手好飯,能跟這樣底實的人家來往,自家孫子是有些眼光的。

“好一個論心不論跡。你娘說得對,那就今晚委屈一晚,明日我就叫人給收拾宋端的院子,你們就把這裡當自家,千萬別客氣。”宋老夫人叫人備了一桌酒席,管家來問酒席安排在哪兒,“就在這兒吃。都是自家人,和和樂樂的吃一頓正好。”